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首句蕴含的三个企业经营之道

中庸

《中庸》第一章告诉我们三个基本问题:企业竞争比的是什么?企业家应该在什么地方下功夫?企业出了问题怎么解决?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第一章


宇宙的客观规律对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要求的,按照这个要求行事叫做合乎道。

放到微观的企业经营环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市场规律对企业的所有行为都是有要求的,企业家要努力修正自己,按照这个要求行事。

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企业竞争,到底竞争些什么?

有的人认为做企业比的是资源,所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整合资源上:投资规模必须是最大的、管理团队要最豪华的、办公环境要最奢华的、潜在客户必须是高端的、品牌包装必须是最华丽的。这样的企业很难起步,因为凑够这些资源太难,侥幸凑齐了也会很短命。打个比方,把世界上最好的树干、最好的树根、最好的叶子整合在一起,会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树呢?一定不会,因为它很快会变成死树。

如果仅仅考虑资源的原因,百度、诺基亚手机的下滑是无法解释的,微信、苹果的崛起是也是无法解释的。所以不能把坐标建立在资源上。

有的人认为做企业比的是企业家的高明程度,所以在商业模式的任何环节都力求比同行高明,最后却往往走到自作聪明的境地。就像树枝往长里长,每一节都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向前,最后却垂了下去,跟出发的方向彻底反了。自己每天都在“升华”,最后犯的却都是常识性错误。(后面的章节我们会给大家讲“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理)

假设自己比别人聪明,把坐标建立在自己的智商之上,就是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境地。因此浪费多年时间的人,比比皆是。

一个企业的成长好比一棵树的生长,种子是企业家的发心、环境是企业家的胸怀。有了这两点后,外化的企业经营指标比的其实是企业合乎道的程度和时间长度。

同仁堂有一个坚持了300多年的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现在,我们照着这个道去再做个中药店,坚持20年,也能做出一个不错的品牌来。

百度过去有一个简单的口号叫“简单、可依赖”,在百度崛起的那段时间,其产品确实有这样的特点,但是百度在灰色的地点游走获利了一段时间,早就失去了让用户简单依赖的可能。虽然现在百度在020、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布局,资源和远见都填补不了一个企业道德精神的缺失。离道而行,必不能久。

所以企业家不要抱怨自己没有资源、没有高人。而要审视自己是不是在按照道的要求在行事。企业再小,只要符合良性生长之道,假以时日,都可以成为伟大的企业。

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也不要惧怕。在合道上下功夫,合乎道的程度超过对手,假以时日,就一定能在外化的指标上战胜对手。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第一章


这一段告诉我们企业家应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

很多人认为企业家应该做大事,把小事交给下面的人做。比如亲自抓政府资源、战略方向、股东引进,把客户服务、市场调研之类的事情交给手下的人做。这个做法不对!

事物的发展必然经历由隐到见、由微到显的过程。隐微的地方决定了显现的地方,但是这两个地方一般是不同的。

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根据别人成功的表象原因去照搬、模仿。只能是表面功夫,不会有实效。比如说,很多餐饮老板认为海底捞成功的秘诀是服务好,就要求自己的员工照着海底捞的员工做。可能第一天行、第二天就开始走样、一个月后就会全面回到之前的样子。一个员工的精神状态,是由背后的文化、激励、管理环境决定的,不研究背后的东西,直接要结果,注定失败。很多被人诟病的政绩工程也是这么来的。

所以,能做事的人都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开始用功的。怎样对待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怎样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决定一个企业家真正的高度。

比如说,在牛奶中添加三氯氰胺,消费者看不到生产过程,但是其恶果必现;在新米中掺杂陈米,消费者识别不出,但祸端已就此埋下。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定要更加小心。(“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故君子慎其独也”,独就是最隐、最微的地方。只有自己知道,只对自己有影响。慎是真诚对待的意思,真诚对待自己的每一个想法、感受,审视其是否客观、合理,是提升自己心性的不二法门。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一章


这一段告诉我们怎么解决企业经营遇到的实际问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企业家要管好自己的思想,在其没有对外形成影响之前,就使其正;并逐步减少自己的不正的思想的产生。王阳明谓之“未发之功”,长期坚持才可以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有很多人以为管理或者教育的核心是解放天性,实际上未经修行的天性,一味解放就是灾难。

一个企业的产品出厂前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这跟把自己想法调整到“中正”的程度,再对外表达、执行,是一个道理。

创办一个企业之前,创始人的真实想法,几乎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有问题从内部找原因。一个企业的根本在内不在外,而企业家的思想则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内部,是企业最根本所在。外部出了问题,一定是内部有问题;员工出了问题,一定是老板有问题。这个问题一般都不是不能,而是不正。解决不好内部问题,就不能做出好的产品和服务。就会“发而不中节”,市场不需要你的产品,当然就是不“和”。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一个企业的昌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企业做出了好的产品或者服务。一个企业的根本价值就是用好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增值。

现在有一个普遍的误区,认为自己企业做不好是不会吹、不会卖、不会营销,企业家自己却不去研究自己的用户。这本质上是企业家对用户不诚恳,不肯在用户身上花精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企业和用户的距离更近、交互成本更低,复购率已经替代流量转化率,成为最重要的驱动销售规模增长的指标。差的产品,根本无法回收曝光的成本,更不要说做大做强了。

而移动互联网也大幅降低了解用户的成本,把几百个用户拉在一个微信群里,绝大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就可以直接暴露给企业决策者。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为什么说《中庸》是实学?因为在实际中应用中庸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怎么解决呢?致中和。

中庸两个字,说的是“道”的两个基本特征。中即为正,不偏不倚;庸为常,无休无止,在任何环境都作用。跟大部分人理解的中庸就是流俗、平庸是完全不一样的。倒是用“正常”二字更能描述其中含义。

解决再复杂的问题,也无非把问题背后不正常的东西调整到正常的状态。内部正常了,就叫中;对外部的影响也正常了,就叫和。

内部要想正常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家的思想必须是正常的。正就是立足于回报社会、为人民创造价值;常就是值得自己奋斗终生。

我在2017年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个新的身份——企业家。替代过去的身份“互联网创业者”。在我看来,创业者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为主要诉求,而企业家的意义则是稳定的为社会贡献价值。仅仅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发心就不够正;作用时间也不够长,因为自己价值实现了,是不是就可以放弃不做了呢?这个心理上的调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把内部调整的正常的标志就是“天地位焉”——员工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能量;内部搞正常了,对外就会发光发热,形成“万物育焉”的良好局面——上下游合作伙伴、股东、客户都能获得价值、获得发展。


总结:一个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是从企业家管好自己的思想开始的,而后能解决好企业的内部矛盾,而后能输出好的产品/服务,好的产品/服务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价值增加,社会正向回馈推动企业变大变强。无它!

今天的内容作为开篇只是一个综述,以后的篇幅还会反复论述这个从内正到外化的过程。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如何解读,且听下回分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家读四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庸 第一篇
每日一抄,今日抄《中庸》
国学《中庸》名句经典语录(30句)
礼记中庸第三十一
孔子语录
中庸 第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