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 翻译如铺路,怎样才能效率更高?

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译员追求的重要目标。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文摘自译者余晟所著的《翻译漫谈——怎样翻译更地道》,这是一本“熟手”译者的经验分享录,是一本技术人员阅读、翻译英文资料的指导书。文中,作者总结了自己的翻译步骤,按照这样的步骤,他可以获得最高的翻译效率。



第一步:通读


通读很重要,却被许多译者忽视。他们往往认为,原文的“意思”没什么难的,自己英文又够好,可以直接下笔,遇到问题“见招拆招”即可,翻译前通读原文完全是浪费时间。


事实却非如此。翻译文章要做的并不是“代替作者写文章”,而是“解释/传达作者的文字”。文字本身是内涵丰富的,除去“意思”本身,还有用词、结构和风格等诸多方面。边看边翻,见招拆招,很有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用词,原作者可能用一些双关语、多义词,在不同场合重复出现,表达的却是不同的意思,这时候译者应当尽力找到“对应”的双关语、多义词,这是个苦差,因此就更需要译者有大局观,知道原文中该词出现在哪些场合,都表示什么意思,才好取舍。再比如结构,原文中很可能有前后关联的典故/故事,有时甚至横跨几个章节,如果没有通读原文,翻译时就容易遗失原文的逻辑结构。还有风格也是如此,好的翻译讲究贴合原文,这种“贴合”,当然也包括风格的贴合,原文是轻快的,就不能翻译成沉重的;原文是严肃的,就不能翻译成平淡的。了解这些信息,都要求译者通读全文,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然后才谈得上下笔翻译。


在通读阶段,译者绝不应涉足翻译的细枝末节,只需要认真扮演好原文读者的角色,仔细阅读原文即可。


通读虽然看似与翻译无关,其实非常重要,不通读原文,是绝不可能“把握”原文,也就做不好称职翻译的。要想提高自己的通读效率,可以参考郝明义先生翻译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二步:翻译


通读完成,对原文有了整体的把握,就可以动笔了。通常所说的“翻译”就是这种狭义的翻译,即语言的转换过程。


按照我的经验,做好这一步的要点之一是按部就班,也就是拟定合理的计划,保持节奏循序渐进。翻译是非常消耗脑力的活动,要翻译的文章稍多一点,必然不可能一次完成,如果要翻译书籍,更是需要数月甚至经年的努力。经验不丰富的译者往往希望凭冲动和狠劲毕其功于一役,发现一口吃不下时就精神疲惫、灰心丧气,之后的翻译也受影响,导致译文质量波动(这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能循序渐进,始终在状态比较好、精力较为充沛的情况下动笔翻译,不但效率有保障,译文水准也非常稳定。


这一步的另一大要点是,要兼顾细节和大局,合理取舍。细节指的是译文要“准确”对应原文,不可偏废,大局指的必须“见树木也见森林”,不能光顾着眼前的准确而忽略前后文。比如在我翻译的某本书里,原文中反复强调“vision”,有时指“愿景”,有时指“视野”,还有时来自《圣经》,就必须照经文翻译为“默示”;这些情况,在通读时应当考虑到,翻译时需要尽力妥善处理,避免译文割裂。


在翻译阶段,译者可以当自己是一边学英文,一边练习造句的小学生,能理解准确,表达大致通顺即可。


在这一步,译者要用到的主要是各种词典,我推荐陆谷孙先生主编的《英汉大词典》。


第三步:校对


我没有把“校对”放在整个“翻译”的最后,而放在了狭义的“翻译”之后,是因为这个时机非常微妙:译者这时候刚刚把原文翻译完毕,对原文还有比较深的印象,而且文字转换已经完成,不再有强大的压力,所以较为放松,加之有译文可以参考,浏览对照都很方便。


校对的主要目的是比照原文检查译文有没有偏离或者译错的地方。因为只看译文,即便有些词和句子译错了,也无伤大雅,或者“错了也说的通”,所以很难看出来。所以在校对时一定要抛弃上一步文字转换时的印象,读原文、校译文,才能发现错误。


在校对阶段,译者不妨当自己是中学英语老师,认真批改之前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是否有错误或者遗漏。


第四步:理顺


到了这一步,就基本可以脱离原文,单独看译文了。这时候要做的就好像修改中文作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是否合适?句与句的意思是否连贯?段与段之间的逻辑是否通顺?整篇文章的承接关系是否恰当?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某段话严格按照原文翻译是“尽管有这些代码,还是要好好看看”,单独就译文来看,“这些”可以解释为“这么多”,也可以解释为“这么少”,都可以说的通,那么译文读者能否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是多还是少?如果不能,译者在理顺时就应当修改译文,把意思明确,改为“尽管有这么多的代码,还是得好好看看”。


此外,因为不同语言的习惯存在差异,所以翻译过程中有时还需要把一段话拆开,有时又需要把几句话合并起来,才能保证译文阅读起来顺畅不生硬。也就是说,这一步不但要理顺字词,也要理顺字词背后的意思。关于字词和意思的通顺,已经有许多文章和教材论述了。我个人推荐《中学生图书馆文库》,尤其是《文心》和《国文百八课》,里面的知识很基础又很实用,讲解也非常易懂。


在理顺这一步,译者可以将自己设想为中学语文老师,批改的是一篇中文作文,保证作文通顺、流畅。


要补充的是,因为完全脱离了原文的影响,只看译文,也很容易发现错译。比如“资源、资金和污染都向那里集中”明显不太对头,其中的“污染”(pollution)多半就是“人口”(population)的误译。而“2010年收入1亿,2011年收入2.15亿,年增长率为40%”这类的译文更是肯定弄错了原文的逻辑关系。



第五步:润色


作者:余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翻译的技巧————杨绛
《红楼梦》中四字词语的英译
【翻译理念入门】真正的翻译应该是怎样的?
走近大家钱钟书的“化境”说
翻译漫谈(十)怎样对待风格
翻译漫谈(七) 英译汉:理解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