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世民问尉迟恭:你可知韩信?尉迟恭立刻交出兵权,随后潜心修道

韩信的死可以说为中国历史上的君臣关系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尤其是那些战功卓著的功臣,在此后的诸多朝代中,功臣极少有保全自己的。

历史上与汉高祖刘邦出身相似的皇帝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了,但明朝初年的功臣在他的手中几乎被屠戮殆尽,这与刘邦当年大肆屠杀异姓诸王是何其相似?大将蓝玉、常遇春、徐达等人都或明或暗地为朱元璋所害,明朝开国的文武群臣中除了汤和之外,其他的都没有逃过朱元璋的屠刀。

在历史上其他的朝代,这样的事情也不少,只是没有西汉和明朝这样夸张罢了,“兔死狗烹”是人类欲望到达极致的本质表现。

在诸多的王朝之中,唐朝算是一个比较奇特的王朝了,唐朝的帝王对于大臣是相当好的,他们一般都是“自家人”打“自家人”。高祖李渊反隋朝的本质就是家庭内部的矛盾,隋炀帝杨广与李渊是名副其实的表兄弟,他们的母亲都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

而唐太宗李世民就更不必说了,当年在玄武门大开杀戒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污点,唐朝其他的皇帝如唐玄宗对自己的儿子也相当不好,好几个儿子都被他逼迫而死。但就是这样的唐朝,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君臣之间的佳话,比如李世民和魏征、武则天和狄仁杰等等。

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唐朝的皇帝与其他朝代的皇帝不同,他们似乎能够打破西汉初年“兔死狗烹”的魔咒。但事实并非如此,帝王之心深不可测,岂是我们这样的一般人能够揣摩的?李世民对大臣的良善,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克制与当时政治形势的博弈,而并非是他打破了千年以来的魔咒。

唐朝著名的将领尉迟敬德,曾经就因误信了唐太宗的假面,而差点落得个身死人手的下场

贞观六年(632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邀请群臣赴宴。宴会上本来歌舞升平,大家其乐融融,可尉迟恭因为不满有人能坐在他的前面,于是向其挑衅。这个时候任城王李道宗(李世民的堂兄)来当和事老,反而被尉迟恭不分青红皂白的打了一拳。

李世民看到这件事后很不高兴,不过他也并未发作,而是讲了一个西汉时期的故事。

朕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犯法,乃知韩、鼓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无贻后悔!

尉迟恭听闻这句话之后立刻被吓得冷汗淋漓,为何?因为李世民的这段话杀机太重了!他列举了刘邦诛杀韩信等西汉功臣的典故,意思就是:世人都说汉高祖诛杀功臣的错,不能与大臣们共享荣华,李世民不愿意这么做,想让追随自己的大臣们子孙不绝。

然而今天的事发生后,李世民觉得刘邦的做法似乎是对的,国要有国家的威严、赏罚!

尉迟恭虽然脾气暴躁,可不是个傻子。李世民的这番话是在给他敲警钟:李世民再也不是那个与他朝夕相处的秦王了,他至始至终不过是人家的一枚棋子罢了。

尉迟恭在历史上除了赫赫的功绩之外,他还是一个相当著名的修道者,他之所以选择后半生修道,与他看穿了李世民的真实面目有着根本的关系。

将尉迟恭列为李世民手下的头号功臣,这是一点都不为过的,虽然尉迟恭是半路才投靠李世民的,但他的功绩是其他武将所不能比的。而李世民本人对于尉迟恭也是相当看重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大的事情,尉迟恭不仅是重要的谋划者,还是活跃在其中的执行者。尉迟恭诛杀李元吉,和当年许褚杀许攸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替自己的主公做了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情。

而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持利剑去面见李渊,实际上也是代表李世民而去的,如此重要的任务被交到了尉迟恭的手中,可见他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与尉迟恭相比,同为开国大将的秦琼就不太受李世民待见,他也是最先一个看到李世民真实面目的人。

秦琼是李渊的爱将,论武艺他在尉迟恭之上,但无奈的是他后面被李世民裹挟着干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李渊曾经对他说:“就是你要我身上的肉,我也毫不犹豫地割给你。”可见秦琼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

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秦琼实际上受到了李世民的打压,他被列为凌烟阁功臣最后一位,还要感恩戴德地感谢李世民。而反观尉迟恭,即便是在凌烟阁被排在了第七位,依旧能够光明正大地表示自己的不满,并且在酒席上公然打骂他看不上的皇亲国戚。

秦琼自玄武门之变以后,早就厌倦了这套君臣之间的把戏,为此他在此后的十余年都称病不出,创造了唐朝大臣连续不上朝的记录。而反观与李世民最为亲近的尉迟恭,在骄纵和放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忍无可忍的李世民终于爆发了,他直接对尉迟恭说:“你知道韩信吗?”

坐在朝堂之上的李世民已经不再是秦王了。尉迟恭在这件事发生后性情大变,他不仅交出了自己的一切兵权,对于争宠以及名利之事也淡泊了许多,以修道这种方式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除了先知先觉的秦琼和后知后觉的尉迟恭外,李世民手中的一位文臣也陪李世民演了一辈子的戏,但可惜的是李世民最终还是露出来自己的马脚,这位臣子就是历史上相当著名的谏臣魏征。

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详,他们俩几乎被儒生美化成为了君臣的楷模,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魏征生前虽然没有遭受到李世民的打击,但李世民在魏征死后马上就表露出了他的刻薄:侯君集叛乱之后,魏征的坟墓被李世民推倒,并且“暴尸三日”。

魏征死前确实推荐了侯君集等人,但侯君集等人的叛乱是否与魏征直接有关,这是不得而知的。魏征生前的所有言论与故事,都不过是李世民沽名钓誉的把戏,而魏征一旦真的出现了对李世民不利的事情,马上就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对待,这样所谓的“君臣楷模”实在是过于塑料。

孟子曰:“天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句话确实占据了孔孟道德的制高点,但现实的世界却与之截然不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才是现实的本质,无论是韩信与刘邦也好,尉迟恭与李世民也好,抑或是蓝玉与朱重八也好,他们之间的真情实感又能有多少?只不过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罢了。

古往今来的大臣中,还是张良与范蠡最为明智,他们知道刘邦杀韩信并不是刘邦的错,而是人性的使然。就好比当年李世民为秦王时,他自然能够与尉迟恭等人称兄道弟把酒言欢,但假设整个天下都是你的了,难道你不怕别人来抢吗?我们大家都怕,李世民也怕,这便是人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帝王权谋之用人之道
刘邦为什么要杀死韩信?过了800多年,李世民才给出了标准答案
皇帝杀不杀功臣,刘邦、朱元璋杀,赵匡胤、李世民不杀,为何?
刘邦杀韩信彭越,李世民为什么说刘邦做得对?说出来很多人不信
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
刘邦为什么要杀死韩信?800年后,李世民说出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