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肺压专题系列开篇一 | 跨肺压的临床应用

作者|小小张

出品|普博医疗产品部


最近,我和一些临床老师及呼吸治疗师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经常会提到关于跨肺压的一些临床应用及操作问题。索性我就做一个跨肺压的知识专题,把这个知识点聊透。

这个专题将涵盖何为跨肺压,跨肺压对临床到底有什么帮助,跨肺压如何应用于临床等内容。因为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有一定的深度,我打算分成3-5期和大家分享。本期主要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跨肺压?

01
ARDS病死率居高不下


重症医学经历百余年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特别是最近十年,重症医学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但我们仍然看到在重症医学领域,ARDS全球患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据2016年一项全球50多个国家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在ICU重度ARDS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高达46.1%。


如此高的病死率也间接反映了,在全球范围内ARDS这一系列疾病的并发症致死率依然很高。

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由于ARDS其独特的病理和生理改变特点,导致了在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在此过程中,ICU医生经常会用到“肺保护通气策略“。而实现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前提,是ICU医务工作者在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机械通气时平台压、驱动压(ΔP)和经肺压(Ptp)的变化,这对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设定并预测预后至关重要。

02
跨肺压“重出江湖”


在了解跨肺压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呼吸力学及解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呼吸力学

在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肺通气的总阻力等于弹性阻力(静态阻力约占总阻力2/3)+非弹性阻力(动态阻力约占总阻力的1/3)。我们知道弹性阻力包括胸廓的弹性阻力及肺弹性阻力,而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肺粘黏阻力/胸廓粘性阻力/惯性阻力等相关阻力。由于临床中更多关注与气道阻力数值,其他相关阻力参数因为技术及对通气影响情况较小,因此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解剖学

如下图所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呼吸重要器官——肺是长在胸腔内的,而肺部与呼吸肌肉之间是依靠胸膜腔来连接的。如上文所述,气体如果要进入肺部,至少需要克服肺的弹性阻力及胸廓弹性阻力。因此,了解胸腔压力在通气过程中的变化显得至关重要。


结合呼吸力学及解剖知识,我们来看下面两个模拟情况:

图(a)模拟病人肺的顺应性差,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大部分压力25cmH2O作用于肺的弹性阻力上,5cmH2O作用于胸廓弹性阻力上。而我们在临床经常会发现一些病人会出现胸廓弹性阻力增加情况,比如肥胖、胰腺炎、腹腔高压等病人。如下图(b)


同样是30cmH2O压力,有15cmH2O压力在通气过程中作用于胸廓,而作用于肺部的压力只有15cmH2O,这样就会导致肺泡的塌陷。


对于自主呼吸较强病人如下图(E),往往由于患者呼吸驱动较强,患者的胸腔内压力变成很小的负值,这样势必会导致我们在进行机械通气时,给予患者的压力比实际需要的更低。换言之,此时患者肺内所承受的压力要比我们实际给予的压力更高。在此情况下,在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由于压力或潮气量设置不当容易导致肺损伤的发生。


综上所述,无论自主呼吸还是被动通气,气体进入肺泡需同时对抗肺和胸壁的弹性回缩力。胸腔介于胸壁与肺之间,胸腔压是区分肺与胸壁力学特性的重要监测参数。
在以往的机械通气中,临床医生往往通过平台压来评估患者的肺损伤及通气状况。但是,当患者出现胸壁弹性阻力改变或胸腔压改变的情况,平台压反映出来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问题往往被掩盖,从而对患者通气造成巨大影响。

鉴于以上情况,以及重症医学发展的精细化治疗和“表型”概念的提出,机械通气的精细化治疗应运而生,跨肺压这个沉寂多年的概念再次“重出江湖”,开始展露锋芒。

03
何 为 跨 肺 压


当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处于静态条件下,跨肺压是指肺泡压(平台压代替)与胸腔压(食道压代替)的差值。但在临床实际通气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吸气阻断及呼气阻断,在测量过程中就有流速存在,影响跨肺压监测数值的准确性。所以这个阶段的跨肺压数值反应的并不单纯是跨肺压力,还包含克服胸壁弹性所需要的压力。


因此,跨肺压实际上是包括驱动气体通过气道的压力(气道开口压-肺泡压)和克服肺组织弹性回缩的压力(肺泡压-胸膜压)。后者最易导致肺损伤,同时也是临床医生最关注的重点

虽然持续测量跨肺压是可行的,但通常需要衡量呼吸过程的两个重要时间点:吸气末(避免肺过度膨胀相关),呼气末(避免肺过度塌陷相关)。如果这两个时间点呼吸气流停止,平台压则可以表示肺泡压,前提是不存在气体陷闭。计算跨肺压的这个方法就可能造成误解:跨肺压仅仅代表肺泡水平的压力。正确的理解是,静态情况下,即气流为零(吸气末和呼气末),跨肺压约等于肺组织弹性回缩的压力,这个压力与肺组织应力相关,可能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

好了,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下一期我将为大家分享:跨肺压的历史及临床价值到底在哪里?

我们下期见~


参考文献:
1/JAMA.2016;315(8):788-800
2/Slutsky,et,al.NEngl J Med 2013,369(22):2126-2136
3/Anesthesiology 2019; 131:155–6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冠肺炎机械通气系列课程(讲义)-呼吸机的设置
【原创】-有关俯卧位通气
【专题笔谈】重症超声
呼吸机参数设置小议
经典重温,ARDS的呼吸生理及机械通气基础
ARDS机械通气深度剖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