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肠系膜缺血

肠系膜动脉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肠系膜系膜动脉栓塞和夹层(关于肠系膜动脉夹层,将在以后另述)。

肠系膜动脉栓塞

慢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常表现为肠绞痛和餐后腹痛。疼痛常发生在餐后1小时内,持续1-2小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常见病因。

慢性肠系膜缺血(CMI)患者的典型表现为肠绞痛和体重下降。内脏缺血可进展为肠管梗死急性肠系膜缺血(AMI传统治疗的死亡率高于70%

AMI的主要病因有:

1、SMA栓塞,如有心脏病史。

2、非梗阻性肠系膜缺血

3、SMA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少部分病例与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血管、肠扭转、肠套叠、创伤、炎症、疝气、肠粘连、可卡因药物、胆固醇栓子及肠管闭塞有关。

症状主要表现为绞榨性肠梗阻症状:腹痛、腹泻,便血、恶心及呕吐等。

急性AMI主要责任血管以SMA最为常见,约占一半。

处理:

1、禁食,胃肠外营养。

2、抗凝治疗,镇痛。

3、取栓,标准球囊导管取栓行血管再通。

4、术中血栓溶解治疗。

5、经导管行SMA罂粟碱灌注,速度0.5-1mg/min,总量45-60mg

6、责任肠管缺血改善后容易导致再灌注损伤,从而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性器官衰竭及死亡,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7、血管再通后需要手术切除坏死的肠管。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MI中静脉血栓不足5%。相关病因为门脉高压、高凝血症、外伤、腹部炎症、口服避孕药及门脉系统手术史等。肠系膜静脉血栓的静脉侧枝循环常不充分 ,患者常会发生肠粘膜水肿和动脉血流灌注不足。

处理:

1、经肝或经颈静脉穿刺进入肠系膜静脉建立血管通路,实施取栓、溶栓、PTA以及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

2、罂粟碱灌注。

3、术前术后抗凝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危重的急腹症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不会看?两个病例带你认识 TA
【读书笔记】非外伤性3种急腹症的CT分析
【基础】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药物治疗
2020中国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translated_2022+WSES指南:急性肠系膜缺血(中文更新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