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正确解释
本博文源自百度百科,本人对其加以修改编辑,并进行进一步解释,作为孟子之后的一员,也算是为先人平反了,原文地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1721134.htm《孟子·离娄上》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成为很多同志的家长谴责男同性恋的语句,少部分知识水平较差的媒体,也如此使用,殊不知,这种用法,实际上是错误的,是一种断章取义,歪曲原意的说法。孟子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他不像孔子那样理想化,也不像墨家那样过于严谨,他强调做人应该讲求诚信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每个人对于事情的对错应该有基本的底线,应该把握事物的最根本、最原始的特征,去伪存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意,并不是说不生孩子就是不孝,最不孝的其实是没有对长辈尽到后代的责任,在孟子的原话中并没有讲明其它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后汉代赵岐在《十三经注》中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将“无后为大”曲解成为: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并且将其列为第三种不孝。而后人误以为这是孟子说的话,实质上是汉代人赵歧的个人理解,而孟子为赵歧无端地背上了黑锅。
  正因为这种误传,而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曲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为了孝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表面上的顺从、唯唯诺诺,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不孝的第一条“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而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反思,对于这种情况,孟子的儒家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孝有三:被曲解的“无后为大”怎么说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不孝知道的不多,做到的更少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为什么呢?
何为“不孝有三”
成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作者是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常顺有话如是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刍议(讲于2020年1月5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