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头有事,身体先知,医生提醒:这4种症状,或是骨质疏松的征兆

50多岁的孙女士去年刚退休,但是她本身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于是退休后参加了一个广场舞团队,每天坚持排练和演出,虽然有些辛苦,但是孙女士觉得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于是一直坚持了下来。

最近一段时间,孙女士感觉自己总是腰酸背痛的,刚开始她以为是练舞累着了,于是请假休息几天,但是发现即使是休息后腰痛缓解的也不明显,而且每次排练完毕后自己的四肢关节都酸痛的厉害,持续时间也很长,终于在一次排练后孙女士不小心扭伤了脚踝,于是来到医院进行检查。

住院后医生给孙女士进行了骨密度检查,结果提示孙女士的腰椎、髋关节等存在轻度骨质疏松,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孙女士很诧异,因为她一直在补充钙剂,而且一直在锻炼,为什么还会有骨质疏松呢?医生解释道孙女士的骨质疏松症属于绝经期后骨质疏松,这是一种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诱发的骨质疏松,仅仅补充钙剂是不够的;其次,孙女士平时的腰背酸痛、关节酸痛其实就是骨质疏松的早期表现,仅仅依靠锻炼是没用的,反而容易导致损伤。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孙女士暂时停止了随队训练,经过规律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后,她的症状明显缓解了,不久后又回到了团队。

一、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和分期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单位体积内骨成分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统计,临床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发病率更高,60岁以上的发病率在20%左右,是导致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密度检查是确诊和判断骨质疏松症的黄金标准,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当骨密度低于健康人1个标准差以内属于骨量正常;当骨密度降低1-2.5个标准差属于骨量下降;当骨密度降低超过2.5个标准差时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根据以上的诊断标准可知,其实骨质疏松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在发生骨质疏松前有一段非常关键的骨量减少的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二、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型

临床上将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3大类,每一种类型的骨质疏松都有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和好发人群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女性绝经后的5-10年内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在于女性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导致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下降,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寿命延长,导致骨破坏大于骨形成,进而导致骨量丢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根本在于雌激素的丢失,因此临床上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除了补充钙剂、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基础治疗外,常常合并有补充雌激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60岁以后的老年人身上,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在于随着年龄增加,导致骨重建机制失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进而导致骨质大量丢失;其次,维生素D、钙剂等元素的缺乏,老年人体内的慢性负钙平衡也是形成骨质疏松的关键机制,因此临床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往往从补充钙剂和抑制丢失两方面同时入手。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身上的骨质疏松症,临床发病率极低,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质疏松症,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在于多种基因的遗传因素的变异所导致,属于遗传疾病的一种,目前临床上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仅仅采用补充钙质、维生素D等基础治疗以缓解患者病情,因此患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

三、骨质疏松的早期临床表现

根据骨密度的分期,在确诊骨质疏松症前其实有一段叫做骨量丢失的时期,这个时期其实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时刻,但是由于这段时期的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因此经常被忽视,如果出现以下4种临床症状,可能是骨量丢失的信号

1、腰背长期酸痛

腰椎和髋关节因为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因此最容易发生骨量丢失,而长期的腰背部疼痛是早期骨量丢失的信号之一。这种腰背疼痛的特点是以持续性的隐痛为主,沿着脊柱向腰椎两侧放射,程度不重,多可以忍受,长期站立、久坐或者弯腰后疼痛会加重,但是休息或者热敷后会减轻,因此非常容易和腰肌劳损、腰椎病等慢性疾病相混淆

2、突然出现夜间小腿抽筋

许多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在早期都会出现夜间小腿抽筋的表现,甚至能在睡梦中痛醒,但是休息或者热敷后又可以缓解,而这就是人体钙质流失的一种信号钙是维持骨骼肌正常收缩和舒张的关键矿物质,当骨量丢失,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连接处的兴奋性增高,引发肌肉痉挛,导致小腿抽筋,因此如果莫名出现夜间腿部抽筋的情况,需要适度怀疑自己是否缺钙,是否患有骨质疏松。

3、身高下降或者弯腰驼背

大部分的骨质疏松患者,特别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往往伴随着身高的明显下降,其原因是由于脊椎是支撑人的主要结构,负重很大,伴随着骨量的丢失,会导致脊柱椎体发生压缩变性,进而导致脊柱前倾,背曲加剧,进而形成驼背,这其实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量丢失信号,往往已经达到了骨质疏松症的标准,因此一定要特别注意。

4、关节不稳、活动能力下降

随着骨量丢失,人体的许多关节的功能活动都会退化,特别是腰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承重关节最容易出现失稳的情况,进而导致这些关键容易出现受伤的情况,如腰扭伤、膝关节扭伤等;其次,在骨质疏松早期,随着骨量减少,躯体肌肉的力量也会出现下降,特别是双下肢的力量出现下降,导致出现双腿发沉、行走不稳等表现,并且活动能力有所下降

四、发现骨量丢失,仅仅依靠补钙是不够的

临床上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表示自己一直在补充钙剂,怎么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呢?其实,临床上单纯因为缺钙而导致的骨质疏松其实是非常少的,因此如果不能有效解决骨量丢失的原因,抑制骨质破坏,单纯补钙并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因此在补钙的基础上,我们还可能需要配合以下几种药物。

1、活性维生素D

充足的维生素D是保证钙质被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的基础,现代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以增加肠道对于钙质的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钙质沉积在骨骼上,保证骨骼的矿化,从而有效减少骨量丢失,保证骨骼的正常结构,因此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可每日补充400IU-600IU的活性维生素D,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盖三淳、骨化三醇等

2、抗骨质疏松药

人体破骨细胞活性大于成骨细胞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因此临床上常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来防止骨量丢失,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鲑鱼降钙素等,特别是对于已经明确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必不可少,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激素补充治疗

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采用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体内的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临床上常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补充疗法和植物性雌激素等治疗方法来配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需要注意的是激素补充治疗往往会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规律用药

4、甲状旁腺素类似物

甲状旁腺素是人体内促进骨骼生成的主要激素之一,其可以有效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骼生成,增加骨密度,因此临床上常采用与甲状旁腺素类似的药物来改善骨质疏松症,如特立帕肽、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等生物制剂,但是此类药物的安全性较差,容易诱发高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应一定要在规范的监测下用药,防止发生不良事件

五、除了药物外还要注意以下4点

预防骨质疏松绝对不能只依靠药物,正确地调整生活方式才是基础,因此除了药物以外,我们还要做到以下4点。

第一、注意营养补充

除了钙和维生素D以外,其实还有很多营养物质在骨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蛋白质、磷、镁、锌等,因此一定要丰富饮食,增加营养,特别是要注意对于蛋白质的摄入,每日至少摄入50g-60g的优质蛋白质,而牛奶就是最为简便的补充方法之一,因此建议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每日可以摄入300ml牛奶以满足机体需求

第二、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骨质疏松的诱因之一,因此对于已经发生骨量丢失或者骨质疏松早期的人群,一定要及时戒除或者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喝碳酸饮料、咖啡等,从而降低发生骨量丢失的风险,从根本上保护骨骼健康

第三、适量活动

对于骨量丢失或者早期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不是不可以活动,而是应该适量活动,建议这类人群可以选择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久的活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自由泳等,尽量不采用剧烈或者对抗性的运动,运动程度要自己可以耐受,防止发生关节扭伤或者运动损伤等不良事件,建议在运动之前咨询专科医师,在进行评估后再进行活动

第四、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建议确诊为骨质疏松的人群,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骨密度、血钙、血磷、甲状旁腺功能等,从而明显自己的治疗效果,建议每半年复查1次,从而明确自身的状况,进而制定下一步计划。

六、总结

综上所述,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则,因此一定要注意早期的异常表现,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调整自身生活习惯,注重营养补充,并且对相关指标做好定期检查。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性为什么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科精读 | 骨质疏松的九个误区,本文逐一击破!
骨质疏松知多少
人体“九大”系统之八——运动系统(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监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