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正面战场(21)抗战中的几点教训

于达(1893~1985)字凭远,浙江黄岩人。保定军校第三期、陆军大学第九期毕业。历任第一师各级军官,为胡宗南手下得力将领。抗战前参与西北地区剿共战役,抗战以后,历任侍从室组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

(一)淞沪会战

1936年,我由师参谋长发表为军参谋长,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时,我在上海。11月,胡先生和罗列带着部队在上海作战,这一仗把所有全国的精华一战而光,十几年来,刻苦训练的中国军队精英在此付之一炬。

上海的防卫战原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当时,之所以决定防守的原因,无非考虑到上海为一国际港,为国际观瞻之所系,并且想在上海召开国际会议,以争取国际性的支持。因此,想在上海站住脚,不外就是基于这种政治性的考虑。

实际上,上海不易守,当时的决策是错误的。本来,在嘉兴苏州之间,曾构筑有一条极坚固的国防工事线,中间有太湖,正面狭窄,参谋本部还筑有碉堡工事及机关枪阵地。

这一带,本来是可以打的,但上海一垮,全军溃退,事先也没做计划性撤退的准备,结果狼狈奔逃。原可以在工事线上一战,这一垮连一战都打不成,否则,南京也不至于这么快地丢去。

军事上溃败之后,便直退湖北,在军事观点上,这是错误的策略。从整个形势上来说,中日战争中,我虽得到最后胜利,却是政略上的跟随英美两胜,在军事上并未曾有过优势。

特别是在战略上始终是失败的,就如在台儿庄之役,我们也不是军事胜利,而只是宣传胜利而已。东北、台湾的收复,也是政治的胜利而非军事上的胜利。

上海的防卫战从军事眼光看也是一次很失败的战争。当然,我们的军事差日本太远,无论在编制、装备、训练、教育各方面,我们都停留在湘淮军的阶段,新的制度和观念从未建立。

尹呈辅(1892~1976),湖北武昌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武昌起义。后入保定军官学校及中央军校学习。历任国民党第15军第3师师长、参谋本部第一厅第一处处长。抗战时期,任第三战区长官部参谋处处长、军令部第一厅第三处处长、军委会高参、军令部高参等。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行营办公厅中将主任、武汉行辕副参谋长等。1949年赴台湾。1976年在台北病逝。

(二)再谈淞沪会战

我个人系参加抗日计划之一员,在参谋本部第一厅就担任了十年的作战处长,因此,对于整个抗日战役之得失,亦较一般人更为了解。

在淞沪(前进阵地)战役之前,论装备与兵力,敌均优于我。是故,八一三淞沪战起,日人处处采取主动、攻势;我则处处采取被动、守势。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所定的作战计划与方针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尽量建筑巩固的阵地,采用攻势防御的战术,与敌人作持久之消耗战。

日本之配备及兵力固然优于我,然亦有其劣点,即国力有限,劳师远来;我则地广人众,以逸待劳。是故,应是抗战得以获得最后胜利之主因。

也许有人要问:八一三淞沪战役,我们固然守了三个多月,但亦死伤了六十多师的精锐部队,两相比较,是否值得?关于这个问题,在抗战期间,亦曾略作讨论,归纳言之,不外下列三派之看法:

一派认为:守了三个多月,牺牲六十师人是值得的、应该的。既然我们抗战的决策是持久战、消耗战,则打的时间愈长,对我们愈有利,淞沪战役守了三个多月,已达到消耗敌人之目的。就我个人而论,我赞同这种观点。

另一派是持相反的意见,彼等认为:

淞沪战役打了三个多月,时间太长;死伤了六十师人,牺牲大大。本来,我们的目的是消耗敌人,其结果反将自己的精锐消耗殆尽,以至其后漏洞百出,疲于应付,殊为不值。

事实上,参加是役者,几均为全国之精华部队,打到最终,连预备队都打掉了(本来预备队乃用以防守后方,万一前方打败,后退有路,不致张皇失措,在一般的情形,预备队非必要时,是不轻易使用的),甚至桂永清的教导师亦用于作战。

我们无论何种部队,三天上去一定垮,我曾经前往战场察看,我们简直是用血肉之躯的人海战术与敌人机械化的部队搏斗,焉能不败?

日人在长江上,两千吨的军舰来往自如,兵舰上的大炮对着我们打,我们竟无还手之余地(射程太短,打不到敌舰),就这样,这里三天一师,那里三天又是一师,几十师就这样牺牲了(由1937年8月13日起,右翼预备两军在金山卫已用尽)。

再一派是折中的,他们认为:打两个月不就可以吗?何必拖三个月;如果少打一个月,即可少牺牲二十师人。换言之,即可多保留二十师之精锐部队,为国家多保留一分元气。

上述三种看法,第一种是是八年抗战的最高指导原则;第二种说法,多为反侧有异心之人所主张,不过说说风凉话,找个借口而已。

(三)“城塞组”管理失宜

八一三战起,淞沪列为一前进阵地,苏、常、福(京沪线上的三个据点)被列为本阵地。

抗战既是打的持久战、消耗战,故本阵地之防御工事(掩体)特别重要,当时,设一城塞组专负其责,组长为王鹗(一飞),江苏人,少将阶级。而且,在阵地各个掩体均设有铁门,平常为保养起见,常是锁起来的,使用时方开。

王这个人很迷糊,竟将铁门之钥匙交给各保甲长管理,既未编号,亦未画出位置详图。迨至战争激烈时,预备队亦调往前进阵地补充,本阵地顿形真空,掩体设施亦乏人照料。

其后,前进阵地撤退,保甲长带着铁门锁匙走了,撤退之部队无工具打开铁门,亦找不到其他掩体防御,此时,敌人逼近,我军张皇失措,阵脚大乱。

原设之防御工事竟至无法利用,亦无法加以占领,王一飞真是误事不少。如果当时稍为注意,将钥匙预先交最高司令长官或其参谋长保管,并将位置详图画出,并加以适当编号,则由前进阵地撤退至本阵地,既可有条不紊地加以占领,又可找到掩体作再战之准备,何至一下溃退至南京外围!这真是一惨痛之教训。

(四)天地人和

八年抗战最后获得胜利,固然是我军民在最高当局领导下,一致奋斗的结果,然日本若干失策,亦不无影响,中国喜说“天意”,此亦一例也。

南京失陷后,日军未再穷追,使我们有了喘息之机会,从容布置,奠定后来胜利之基础,为何日军敌人得了我们国都之后,就停止前进?一般人均习而不察,未作深入研究。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追述日人之战术方式。

缘日人之作战方式颇为奇特,且有计划。

在每一次会战之后(即每一目的地确实占领之后),通常照例是将作战之部队(即前线之部队)调至后方整补,而将原在后方之部队调至前方,作第二次会战,如此循环,周而复始,相当有计划,不像我们胜则穷追,这种战术步骤,几乎成了他们作战的固定方式,很少例外。此其一。

再者,日军占领我国都后,本以为已达到亡中国之目的,等待我们求和;未料,我首都虽已沦陷,却另设陪都于重庆,作持久之抗战准备。此其二。

日人远程作战,占据我国都后,对我民性了解不深,故不敢深入穷追。此其三。

又日人每次会战,计划甚为周详,何处为主攻?何处为助攻(佯攻)?兵力配备若干?均预先拟妥,既不乱打,也不乱攻。此其四。

还有另一主因是,此时敌人分兵浦口,防我军由津浦路夹击,故兵力分散,此乃受我军之压力所致。此其五。

(五)重庆大隧道惨案

重庆大隧道惨案,是抗战期中一大惨剧。其时,我适在重庆,事发后,我曾两度前往现场察看,一片凄惨景象,真是触目惊心,至今思之,犹有余痛。

重庆大隧道惨案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惨案发生的时间是在秋天,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五点左右),因为是秋天,人们穿的不是单衣而是夹衣;又因为是周末,市民正忙着外出购买粮食或添置日用品,因此,路上行人颇为拥挤。这两项因素,都直接与惨案有关。

惨案发生的地点——重庆大隧道,位于市区之中心,其上即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占地颇广,并不像一般的防空洞,而是一条很长的地道,当天,在那里躲警报的就有两万余人,可见其容量之大。

大隧道共有三个出口(即有三个门),两个在高处,因为不方便,绝少使用,一个在低处(平门),这是唯一的出口,而洞门却是由里向外关的。

重庆大隧道惨案之所以发生,乃是由于下列各项因素偶然而成:

第一,隧道的通风设备不良;

第二,当天解除警报的时间拖得太长;

第三,因为是星期六,人们纷纷到市区购物,因此躲警报的人特多;

第四,事发的季节在秋天,人们穿的都是夹衣,使隧道温度增高,原来空气就很稀薄,上述这些因素又增加空气之污浊;

第五,先是炸弹落于一高处之洞门附近,使此门附近之人纷向平门拥挤;继之炸弹又落于另一高处之洞门,人亦涌向平门,使得低处唯一之通道挤得水泄不通;

第六,更坏的是,洞门是由里向外关,而不是由外向里关,更不是现在之弹簧门,因此,人愈往外挤,门就更关得愈紧。

就这样,你挤我,我挤你,不但门无法打开,并且因为人们拼命挤的关系,呼吸加速,使原本稀薄的空气更不够分配,惨案遂由此酿成。

警报解除后,行人以隧道无一人出来,遂用石头将洞门破坏,惨案的现场被发现后,消息很快地传开了,当时我在军委会一个地下室办公,听到消息,曾赶往现场察看,真是惨不忍睹。

此外,我还亲眼看到一批不是人的东西,他们不是救人,而是趁火打劫,动死人的脑筋。最先到达的是一批消防队及救护队的队员,他们竟置救人的任务于不顾,动手动脚逐个搜身劫财,言之令人痛心!

第二天,我又从江北赶去看了一次。那时无担架,尸体都是一个个背出来,一车一车往朝天门运送,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掘了大壕沟就往下埋,主其事者,惟恐处理太迟,在国际上面子不好看,遂匆匆作了如此草率的处置。

就我所知者,后来救活的,只有两三个人,一个是十多岁的小孩,人家问他,他还莫名其妙,他说:“我不晓得,我在一个角落睡着了。”原来,隧道是弯弯曲曲的,他躲在墙角上睡觉,人们往前冲时,他睡在“死角”上,不但未被波及,反而因呼吸需要量较少而免于一死。

另一被救活的是一位妇人,据她说:“我看到救护队员逐个搜身,怕被他们踩到,躲到一个转弯处假装睡着,默不作声。”

事后,重庆很多人家的门都是锁着的(表示全家死亡);亦有很多家庭是好几副棺材的,重庆大隧道死亡之惨,由此可以想见。

惨案发生后,蒋介石及其夫人均曾前往现场视察,并指示善后办法,讵知主其事者,亦预先布置现场,将尸体尽量由高地两处洞门(我去看过,洞门小而狭,且有坡度,运送甚难)运出,仅让其在平门看,惨案既已发生,还如此蒙骗、作假、讲场面,真令人不齿。

惨案发生时,当时的卫戍司令的是刘峙,他当然是要负责的,但他为了逃避减轻罪责,死了两万余人,仅报了九千多人,不到二分之一,刘之所以谎报、虚报,以多报少,当然是怕蒋介石责备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今天聊一聊湘军名将李觉:指挥湘军19师,一战歼灭日军半个师团
1937年日军进犯上海,28张真实战场照片曝光,全面揭露其侵略行径
父亲亲历的重庆较场口隧道惨案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
日军袭击重庆导致的惨案,一夜之间的尸体成堆几乎全部殉难
今天,纪念“六五防空隧道”大惨案的防空警报又拉响了,你听懂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