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甲乙经》
简介

'洞明医术,遂成其妙'《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专着,该书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中之有关针灸学内容等分类合编而成。原书根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述医学之理论和针灸之方法技术,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本是一位史学家,年近50岁时,因患关节炎,加之耳聋,开始钻研针灸医术,学习上述三书,并将其中'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而成书。人称其'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或誉之为'晋朝高秀,洞明医术'。可知其因病习医针灸而成功者。首先,《针灸甲乙经》在中国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的发展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众所周知,在此期间,中医学典籍《素问》、《灵枢》等虽有关于针灸学理论与技术的阐述,也有若干专门论述针灸经络的小册子,然而或已散落残佚,或只散见而不成系统,《针灸甲乙经》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针灸经络、腧穴、主治等从理论到临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而成书的。

针灸甲乙经

该书在针灸理论上,除了强调:'上工治未病'之病,即要求一位高明的针灸医生要学会运用针灸来达到保健预防疾病之目的。他所指出的'中工刺未成'则是强调仅能做到疾病早期治疗者,也只能算作一位比较好的针灸医生——中工。这表现了该书对预防疾病和提倡早期治疗的重视。然后,他以'下工刺已衰,下工刺方袭',将不能做到预见和早期诊断治疗的针灸医生则一概称之为下工、下下工,视之为不合格的针灸医生。这一先进思想促成了中国历代针灸医生的勤奋学习和为发展针灸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该书还对针灸用针之形状制作、针灸之禁忌、针灸经络、孔穴部位之考订、针灸的临床适应症、针灸操作方法,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系统整理考订针灸穴位。该书对针灸穴位之名称、部位、取穴方法等,逐一进行考订,并重新厘定孔穴之位置,同时增补了典籍未能收入的新穴,使全书定位孔穴达到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比《内经》增加189个穴位,即全身共有针灸穴位649个。

在此之后穴位数虽每有增减,但该书为之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关于穴位的分布,该书采取了分区记述的方法,如头部分正中,两侧再分五条线与脑后各有穴若干;面部、耳部、颈部、肩部各有穴若干;胸、背、腰、腹部分之正中,两侧各线各有穴若干;四肢部分三阳、三阴各有穴若干。虽然未完全按经络叙述穴位,但部位明确,相互关系清楚,有利于学习和临床运用,该法为历代中外学者所沿用。系统论述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一个至今尚未证实其客观存在的系统,但2000多年来其理论学说一直指导着中医学、针灸学之诊断和临床治疗,并每获佳效。这一系统的径路、走行方向、与穴位关系等在针灸学的发展上每有不同观点,《甲乙经》在晋以前医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研究,对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之内容、生理功能、循行路线、走行规律以及其发病特点等作了传统理论的概括和比较系统的论述,成为后世对此学说研究论述的依据。关于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哪些疾病适合运用针灸治疗,这是针灸临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选择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针灸甲乙经

《甲乙经》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等共计800多种。例如该书所分述的热病、头痛、痓、疟、黄胆、寒热病、脾胃病、癫、狂、霍乱、喉痹、耳目口齿病、妇人病等等,也基本上达到了条分缕析,内容比较丰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的治疗学水平。阐明针灸方法和临床禁忌。该书强调:'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提示针灸医生为病人施治时,必须掌握时机,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针刺艾灸的手法和技术。要求选穴适宜,定穴准确,操作严谨,补泻手法适当等等。该书还在选穴治疗方面论述了后世始形成的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甲乙经》专篇阐述了每日时辰不同与选穴、针刺补泻方法的关系,这一时间医学问题至今在临床上还在应用,并为国际学者所注目和研究。

关于针刺操作手法,从理论到具体操作要领,均作了比较具体的叙述。例如,持针之姿势和方法,针灸施术必须全神贯注,审示病人接受治疗前后的神态反应,掌握针刺之浅深、方向、轻重以及事故之预防。对留针时间、艾灸壮数、某穴禁针、某穴不能深刺等等,均作了明确的规定。所有这一切,既具有对前代经验的总结性,又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无论从文献学价值和指导后世针灸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针灸甲乙经》是一部影响中国针灸学发展的划时代着作。远在隋唐时期,就已作为医学教育的必学课本,并视之为经方。不但为唐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列为'凡欲为大医,必须读《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定为医学生必须学习熟读的基本功。而且在唐代、宋代官方的医学教育中,也明确规定其为医学校学习必修课,并设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进行授课和据以指导临床实习。

针灸甲乙经

在此之后,不论是宋王唯一创制针灸铜人、着书和刻石以广针灸之正确流传,或是明、清诸针灸学者编撰针灸书籍,几乎无不以之为主要依据。《针灸甲乙经》成书后,为历代医学家、针灸学家所重视,传抄者颇多,自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后始成今之传本。在国内现仅存若干明刊本,日本珍藏有我国宋刊本。现国内所收藏者有明刊本之后历代刊刻出版者计约20种。《针灸甲乙经》对国外发展中国针灸也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公元七八世纪,日本、朝鲜在引进中国医学的同时,均在其医学教育中明确规定以《针灸甲乙经》为教材,还明确规定了学习日数。日本的《大同类聚方》等也都较多地引用了《甲乙经》的内容。其后,日本不但收藏中国宋版之《黄帝针灸甲乙经》,并多有中国历代之版本,他们影印了宋版在日本和国际上流传。

《针灸甲乙经》

欧美学者学习中国针灸虽然较晚,虽然并非始于《针灸甲乙经》,但该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产生影响,为欧美一些大图书馆所收藏,特别在法国影响更大。据知,法国现代学者正在翻译《针灸甲乙经》。

序言

《针灸甲乙经》序:“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素问》,《素问》论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览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遗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方治要皆浅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内容精要
针灸穴位图

《针灸甲乙经》12卷,128 篇。对人体生理、病理,经脉循行,腧穴总数、部位、取穴,针法、适应症、禁忌症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书中论及人体生理、病理,基本是按照《黄帝内经》,但对针灸治疗学的特点,重新进行了编排。把与“用针”有密切关系的经文放在卷首,起开宗明义之效。

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针灸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针灸的临床运用。

理论部分包括前六卷,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精气津液及肢体五官与脏腑功能的关系等;其次是人体经脉、经筋等经络系统的循环路线;再次是人体腧穴,依身体部位分部叙述其位置、主治,书中共叙述腧穴350个,(其中单穴51个,双穴299个)而不是如其所说的365穴,这些穴位是按头、面、项、胸、腹、臂、股等部位排列的,方便寻检,每一穴均有针刺的深度、灸灼的壮数;再次叙述诊法,重点介绍脉诊的内容,尤其是三部九候;其后介绍针道,针灸禁忌,包括禁穴;最后介绍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进行了一些阐释。

任脉图

对于这些内容,皇甫谧都做了详细的考订。仅孔穴的位置考证上就纠正了不少前人的失误。如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的中脘穴(古时又称太仓穴),三国时东吴太医令吕广的《募腧经》说是在脐上三寸,而经皇甫谧考证是在脐上四寸处。因为中脘下一寸为建里,建里下一寸为下脘,下脘下一寸为水分,水分下一寸为脐,正好四寸。我们今天中医临床所采用的中脘穴定位,就是根据皇甫谧的说法来确定位置的。

对于禁穴也有很深入慎重的研究。如“刺中心,一日死”、“刺中肺,三日死”、“刺中肝,五日死”、“刺中脾,十五日死”、“刺中肾,三日死”、“刺中胆,一日半死”、刺坏大血脉,“血出不止死”。

临床部分也是六卷,依次介绍内科(包括伤寒热病、中风、杂病)、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病症的针灸治疗,其中内科共43 篇,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五脏病、六腑病、经脉病及五官病等,外科有3 篇,主要论述痈疽,至于妇科及儿科,各有1篇各论述20种及10种该科病症。

其中叙述病例880馀症。这些病症除了根据《黄帝内经》外,还有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充。皇甫谧对这些病症的治疗方法、配穴规律、操作方法等均有详细的记载。

皇甫谧对具体操作是很重视的,对针灸的具体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解说。这种对临床的重视,与其研究的初衷是一致的。

目录

新校正黄帝针灸甲乙经序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

序例

卷之一

精神五脏论第一

五脏变腧第二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

五脏六腑官第四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十二原第六

十二经水第七

四海第八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第九.

营气第十

营卫三焦第十一

作者介绍
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古城)人。著名医家,其着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着,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皇甫谧幼年时父母双亡,便过继给了叔父,由叔父叔母抚养成人。他在幼时十分贪玩,到了20岁仍不喜欢读书,甚至有人认为他天生痴傻,叔母为他十分担心。一天,他摘回了许多野生瓜果给叔母吃,叔母对他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没有半点本事,就算是用上好的酒肉来孝敬我,也是不孝的。今年你已经20岁了,不读书,不上进,我心里就得不到安慰。我只希望你有上好的才学,可你总是不能明白长辈的心意。提高修养,学习知识都是对你自己有益的事,难道还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皇甫谧听了这番话,心中十分不安。顿悟自己原来已经虚度了20年的光阴,实在羞愧难当,便立志努力学习,不敢再有丝毫懈怠。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即使是在家中种地时,他也不忘背着书,抽空阅读。自此之后,他对百家之说尽数阅览,学识渊博而沉静少欲,并着有《孔乐》、《圣真》等书,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40岁时,他患了风痹病,十分痛苦,在学习上却仍是不敢怠慢。有人不解他为何对学习如此沉迷,他说:“朝闻道,夕死可也。”。皇帝敬他品格高尚、学识丰富,便请他做官,他不但回绝了,竟然还向皇上借了一车的书来读,也算得上是一桩奇事了!

他抱病期间,自读了大量的医书,尤其对针灸学十分有兴趣。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以前的针灸书籍深奥难懂而又错误百出,十分不便于学习和阅读。于是他通过自身的体会,摸清了人身的脉络与穴位,并结合《灵枢》、《素问》和《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悉心钻研,着述了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着作——《针灸甲乙经》。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中医文化 展开收起

中医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知识  
《要药分剂补正》
《永类钤方》
《无冤录》
《医方药性合编》
《历代名医蒙求》
《赤水玄珠全集》
《四海类聚方》
《食物本草》
《本草选》
《药镜》
《配方百篇》
《雷公药性赋解》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本草汇编》
《炮炙大法》
《藏府标本药式》
《证治汇补》
《鸡峰普济方》
《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景岳全书》
《本草乘雅半偈》
《银海精微》
《续名医类案》
《外科精义》
《十四经发挥》
《外科证治全生集》
《厘正按摩要术》
《经效产宝》
《医学入门》
《济生方》
《理伤续断方》
《御药院方》
《五十二病方》
《颅囟经》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养老奉亲书》
《外科正宗》
《引书》
《本草正义》
《卫生宝鉴》
《本草从新》
《医宗金鉴》
《明医杂著》
《医说》
《重楼玉钥》
《本经逢原》
《本草纲目拾遗》
《伤科补要》
《开宝本草》
《小品方》
《名医类案》
《证类本草》
《医学纲目》
《格致余论》
《脉诀》
《类经》
《妇科玉尺》
《外台秘要》
《本草经集注》
《本草崇原》
《万病回春》
《食疗本草》
《太平圣惠方》
《本草品汇精要》
《吴医汇讲》
《针灸甲乙经》
《回回药方》
《古今医统大全》
《临证指南医案》
《饮膳正要》
《千金要方》
《外科精要》
《难经》
《本草纲目》
《针灸大成》
《温病条辨》
《本草备要》
《脉经》
《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
《医学源流论》
《傅青主女科》

古代中医基本典籍(十三) 展开收起

祖国传统医学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医药典籍又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认识和开发利用中医药典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针灸大成》
《针灸甲乙经》
《针灸学》
《证治准绳》
《知医必辨》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中药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诊断学》
《肘后备急方》
《症因脉治》
《诸病源候论》
《中风论》
《证治合参》
《折狱龟鉴》
《重楼玉钥》
《周氏医学丛书》
《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
《珍本医书集成》
《子午流注针经》
《针经指南》
《中国针灸学》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珍珠囊药性赋》
《诊家枢要》
《中医方剂学》
《诊家正眼》
《诊家直诀》
《诊宗三昧》
《正骨心法要旨》
《正体类要》
《针灸聚英》
《重庆堂随笔》
《章太炎医论》
《针灸易学》
《针灸资生经》 
《注解伤寒论》
《治百病方》
《遵生八笺》
《针经摘英录》
《中西汇参医学图说》
《张畹香医案》
《张卿子伤寒论》
《中西医粹》
《证治汇补》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证治心传》
《瘴疟指南》
《郑彤园医书四种》
《中医舌诊》
《症方发明》
《中医学》
《折肱漫录》
《症治要言》
《仲景存真集》
《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
《针灸素难要旨》
《针灸问对》
《治痘图方》
《治验回忆录》
《质问本草》
《质疑录》
《张氏医通》
《中国医籍考》
《中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证治百问》
《增订本草附方》
《针灸择日编集》
《针灸指南》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
《中药炮炙经验介绍》
《证治要诀》
《证治要诀类方》
《中药药理学》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
《中医儿科学纲要》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脏腑性鉴》
《增删喉科心法》
《摘星楼治痘全书》
《针灸经穴图考》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中医外科临证手册》
《诊家索隐》
《中医外科诊疗学》
《张千里医案》
《中医学概论》
《中医学基础》
《直鲁古脉诀》
《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
《种痘新书》
《诊脉三十二辨》
《诊余集》
《重广英公本草》
《诊余举隅录》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
《周易参同契》
《针灸薪传集》
《肘后偶钞》
《正骨学》
《诸证提纲》
《竹林寺女科秘书》
《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
《中国医学入门丛书》
《撰集伤寒世验精法》
《中国医学源流论》
《子仪本草经》
《邹氏纯懿庐集》
《尊生导养编》
《针方六集》
《诊病奇侅》
《芷园臆草存案》
《张仲景五脏论》
《治疔汇要》
《针灸逢源》
《中医诊断学讲义》
《中药材手册》
《种杏仙方》
《针灸集成》
《仲景全书》
《中药炮制学》
《仲景伤寒论疏钞鎞》
《重古三何医案》
《针灸学简编》
《针经节要》
《证治针经》
《增辑伤寒类方》
《周礼医官详说》
《中药志》
《中国伤科学》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张氏温暑医旨》
《中国医学大成》
《中国医学人名志》
《中医喉科学》
《竹林寺女科》
《中医临床新编》
《中医内科简编》
《助道方服药须知》
《针灸全生》
《针灸纂要》
《中医生理学之研究》
《中国医学约编十种》
《针灸四书》
《中国制药学》
《针灸传真》

古代中医著作 展开收起

  • 《黄帝内经·素问》
  • 《黄帝内经·灵枢》
  • 《黄帝内经太素》
  • 《神农本草经》
  • 《本草纲目》
  • 《中藏经》
  • 《伤寒论》
  • 《伤寒杂病论》
  • 《温热论》
  • 《难经》
  • 《针灸大成》
  • 《濒湖脉学》
  • 《褚氏遗书》
  • 《仿寓意草》
  • 《孙真人海上方》
  • 《柳洲医话》
  • 《伤寒发微论》
  • 《刘河间伤寒医鉴》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损伤方》
  • 《穴道秘书》
  • 《医学源流论》
  • 《医林改错》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饮膳正要》
  • 《食鉴本草》
  • 《产宝》
  • 《异授眼科》
  • 《肯堂医论》
  • 《敖氏伤寒金镜录》
  • 《杂病治例》
  •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 《正体类要》
  •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喉舌备要秘旨》
  • 《医医医》
  • 《全生指迷方》
  • 《济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产秘书》
  • 《经验麻科》
  • 《内外伤辨》
  • 《虚损启微》
  • 《仙传外科集验方》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类证治裁》
  • 《普济方·针灸》
  • 《临证指南医案》
  • 《医碥》
  • 《医学正传》
  • 《张聿青医案》
  • 《古今医鉴》
  • 《济阴纲目》
  • 《保婴撮要》
  • 《万病回春》
  • 《顾松园医镜》
  • 《古今医案按》
  • 《本草求真》
  • 《医经原旨》
  • 《妇人大全良方》
  • 《灵素节注类编》
  • 《诸病源候论》
  • 《本草新编》
  • 《金匮翼》
  • 《女科经纶》
  • 《得配本草》
  • 《脉诀汇辨》
  • 《类证活人书》
  • 《王旭高临证医案》
  • 《回春录》
  • 《周慎斋遗书》
  • 《婴童百问》
  • 《文堂集验方》
  • 《脉经》
  • 《雷公炮炙论》
  • 《雷公炮制药性解》
  • 《备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后备急方》
  • 《金匮要略方论》
  • 《外台秘要》
  • 《圣济总录》
  • 《景岳全书》
  • 《医法圆通》
  • 《育婴家秘》
  • 《外经微言》
  • 《临证实验录》
  • 《女科旨要》
  • 《妇科问答》
  • 《张氏妇科》
  • 《颅囟经》
  • 《伤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验背疽方》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金疮秘传禁方》
  • 《增订十药神书》
  • 《痰疠法门》
  • 《眼科秘诀》
  • 《尤氏喉科秘书》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诀》
  • 《包氏喉证家宝》
  • 《慎疾刍言》
  • 《诊家枢要》
  • 《重订囊秘喉书》
  • 《眼科心法要诀》
  • 《焦氏喉科枕秘》
  • 《经络考》
  • 《知医必辨》
  • 《伤寒九十论》
  • 《女丹合编选注》
  • 《针灸易学》
  • 《子午流注说难》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订灵兰要览》
  • 《推求师意》
  • 《洪氏集验方》
  • 《达生编》
  • 《医学传灯》
  • 《洗冤集录》
  • 《医门法律》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外科心法要诀》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医汇粹》
  • 《卫生宝鉴》
  • 《本经逢原》
  • 《本草从新》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证治汇补》
  • 《高注金匮要略》
  • 《石室秘录》
  • 《儒门事亲》
  • 《明医指掌》
  • 《类经图翼》
  • 《目经大成》
  • 《外科大成》
  • 《医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渔斋医话》
  • 《金针秘传》
  • 《妇人规》 
  • 《轩岐救正论》
  • 《松峰说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损妙方》
  • 《外科十法》
  • 《临症验舌法》
  • 《韩氏医通》
  • 《奇经八脉考》
  • 《证治心传》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市隐庐医学杂着》
  • 《一草亭目科全书》
  • 《食疗本草》
  • 《海药本草》
  • 《本草衍义》
  • 《汤液本草》
  • 《本草备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读》
  • 《马培之医案》
  • 《伤寒补例》
  • 《宜麟策》
  • 《理虚元鉴》
  • 《广嗣要语》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临灵方》
  • 《塘医话》
  • 《察病指南》
  • 《温病指南》
  •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 《妇科秘方》
  • 《质疑录》
  • 《小儿痘疹方论》
  • 《丛桂草堂医案》
  • 《青囊秘诀》
  • 《对山医话》
  • 《疫疹一得》
  • 《医学读书记》
  • 《救伤秘旨》
  • 《女科秘旨》
  • 《饮食须知》
  • 《宁坤秘籍》
  • 《伤寒医诀串解》
  • 《寿世传真》
  • 《医学纲目》
  • 《古今医统大全》
  • 《医宗金鉴》
  • 《删补名医方论》
  • 《格致余论》
  • 《疠疡机要》
  • 《冯氏锦囊秘录》
  • 《仁术便览》
  • 《温热经纬》
  • 《仲景伤寒补亡论》
  • 《丁甘仁医案》
  • 《金匮玉函经二注》
  • 《金匮要略浅注》
  • 《胎产心法》
  • 《明医杂着》
  • 《温病条辨》
  • 《伤寒大白》
  • 《读医随笔》
  • 《推拿抉微》
  • 《外科证治全书》
  • 《血证论》
  • 《竹林女科证治》
  • 《儿科要略》
  • 《丹溪手镜》
  • 《医宗己任编》
  • 《养生导引秘籍》
  • 《时病论》
  • 《伤寒贯珠集》
  • 《内经评文》
  • 《伤寒六书》
  • 《冷庐医话》
  • yyokk创建,fjsmyxzxcyabdaeilne秋风中的惬意a345974919thc等参与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中医针灸学之祖”:《针灸甲乙经》的杰出贡献
    《针灸甲乙经》: 世界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皇甫谧“针灸鼻祖”
    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与皇甫谧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