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山民国墓横额不翼而飞 京城热心人帮助完璧归赵

  柳哲

  8月26日《法制晚报》的一篇报道“《香山一民国墓石横额失踪》追踪:被盗民国墓横额现身通州”,被盗墓石传奇般地失而复得,让我们感到庆幸,作为当事人的我,更是感慨万千!

  京西香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更以红叶名闻遐迩,享誉全球,慕名而来的游客,争先恐后地来亲近这座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名山。踏入向往已久的皇家园林,扑面而来的是一幅秀美绝伦的山水画卷,宛若仙境一般。绮丽优美的自然风光,庄严肃穆的亭台楼阁,品种繁多的古老树木,形状各异的奇松怪石,让人平添几分敬畏,路边的花花草草,都会让人浮想联翩。有史以来,许许多多的古老传奇与动人故事演绎于此。穿越历史时空,仿佛看到,葛洪大师井边炼丹;乾隆皇帝吟诗作赋;纳兰性德失意彷徨;曹雪芹穷困潦倒做尽《红楼梦》;国父孙中山安厝于碧云寺;大慈善家熊希龄抚育孤儿,“裸捐”办慈善;一代伟人毛泽东指挥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文化中国,魅力香山!多少古圣先贤,仁人志士,问道香山,流芳百世!

  客居京城的我,仰慕香山,步先贤之后尘,迁居香山之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耕之余,走遍香山。香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墓一石,都浸染了我无限的深情。

  香山玉皇顶,民国辛亥志士、国民党“一大”代表祁耿寰烈士墓碑,横卧在地,沦为游客的餐桌,垃圾成堆,肆意践踏,触目惊心。我撰文呼吁,引起政府重视,如今修缮一新,足可告慰烈士在天之灵!民国教育家、北师大老校长毛邦伟先生与夫人、北平妇女救济院院长、同盟会会员伍崇敏女士合葬墓,新民晚报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生父吴竹似先生墓,北法海寺大震超地禅师寿藏,抗日烈士康晓东墓等等,无不通过我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得到及时保护与广泛宣传。

  祭拜毛邦伟先生墓

  吴竹似先生夫妇

  走近香山,才了解到,1920年,民国政府总理、慈善教育家熊希龄先生创办了香山慈幼院,救助了数以千计的孤儿,怀着万般崇敬之情祭拜熊希龄先生墓园,又爬上香山红山头,寻找香山慈幼院师生墓园。

  青山有幸埋忠魂!香山红山头,荒草萋萋,一座座孤坟,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岁月如梭,时序更替,转眼九十余年。如今的人们,何曾知晓,曾几何时,这里是香山慈幼院的师生墓园,这里的逝者情同母子,活着相依,逝去相伴,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爱华章!

  这里俗称“学生坟”,香慈数百位师生,曾埋骨于此,安魂于斯。红山头的斜山坡上,布满婴儿坟,墓碑残破不全。至今尚有三五座婴儿坟,墓碑完好,多数的墓碑,已被“腰宰”,被风化,被推倒,散落一地,破败不堪。保存完好的墓碑,比正常的墓碑要矮得多,约有三五十公分高,上面镌刻着夭亡学生的姓名、籍贯、生卒等内容,下方刻有“香山慈幼院立”的字样。

  其中一方墓碑,保存完好。从右往左,如此写道:“生年民国十七年四月廿八日,郑胜东,年三岁,男童,广东中山县人,民国十九年七月。”还有一块墓碑,仍依稀可辨:“民国十八年九月,男生李存存,慈幼院立”,后一个“存”字,已经掩埋在土中,我用木枝,扒去积土,才显露出来,更多的墓碑,已经模糊难辨。还有一些残碑上,如此写道:“民国十七年九月,傅绍贵,慈幼院”;“民国十六年三月,男生谢褚”……

  点点孤儿坟,斑驳的墓碑,深藏于茂密的树林里!只有扒开树枝,才能依稀看到孤儿坟,心里有说不出的沉重。这些慈幼院的学生,都是落难的孤儿。大的十多岁,小的才三岁,也许还有更小的。他们孤苦无依,流离失所。令人庆幸的是,他们遇到了慈父般的再生父母熊希龄先生。

  著名慈善家熊希龄,收养孤儿,不计其数。他对每一位孤儿,无不视如己出。他们的不幸夭折,他痛如断指,含悲忍痛将他们安葬于此。每年的清明,他都组织师生,亲自来此,祭扫缅怀。这一祭扫惯例,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的校友们,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改变过。

  逝者为大!恭恭敬敬地祭拜亡灵后,拨开杂草,了解墓碑的内容。我想通过碑刻还原历史,公布于世,让这些有名无名的英灵,得以安息。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墓,墓碑正面书有“胞姊沈璚之墓”。墓有横额一方,长约1.2米,高约0.5米,从右往左,“湖湘在望”四大字,赫然在目。书法遒劲有力,笔墨饱满,不知书者为谁,当为名家所书。立碑者为墓主胞弟沈均、沈埏,时在民国十四年十月(1925年)。俯身碑前,仔细端详,进行了一番考证。

  查阅《香山慈幼院校友录》,有这样的记载:“沈璚,男,一校蒙养园主任,在院时间:1922年-1926年”。据墓碑可知,校友录显然有误:第一是把性别搞错了,误写为男;二是把在院时间搞错了,应该是1922年至1925年。可见实物的重要性,纠正了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编者的疏忽。

  据了解,沈璚墓所在地,乃香山慈幼院师生墓园,为熊希龄生前购置的香山慈幼院的公墓。不幸去世的亲朋故友、老师与孤儿,都安葬在这里。沈璚女士的胞弟沈均,为毛泽东主席早期革命战友,新民学会会员。沈均的嫡母、胞姐沈璚以及夭逝的女儿等家人,都安葬于此。

  沈均,字均一,湖南省长沙市人。1913年,沈均进入长沙马王街修业小学读书。1916年入修业学校中学部读书。1919年,沈均参加湖南“五四”运动,同年下半年,沈均加入新民学会。毛泽东曾对沈均说:“要救中国,必须学俄国。”沈均反问:“俄国是'过激主义’,我们为什么要学呢?”毛泽东回答说:“过激主义是一门好主义,不要听帝国主义的宣传。”随后,沈均买了一本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进行学习。1920年9月,沈均考入汉口明德大学读书。同年10月17日,沈均致信毛泽东抱怨说:“学校(引注:指明德大学)除了几份照例的报纸外,想看看什么丛书杂志,那是没有的。最可怪的,以一个天下驰名的汉口,连贩卖新书报的小店子都没有,真是好笑又好急呢。”其实武汉当时有利群书社,只是因书社规模不大,沈均不知道而已。对学会通信集的出版,沈均很是期待:“我们的会报要出了,我听了快活得什么似的,希望他快点到我这里来。”后任朝阳学院、民国大学教授。1948年,沈均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均任湖南省立一中与湖南教师进修学院教师。

  熊希龄同为湖南人,出生于凤凰县,15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21岁点翰林,43岁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为官数十载,淡泊名利,能上能下,兴教育,办实业,倡慈善,用爱心铸就了人生的丰碑。1920年,他舍家创办香山慈幼院,数十年如一日,抚育孤儿难童,不计其数。孤儿们长大成人,奔向四面八方,他们不忘初心,造福社会,其中有五位学生成为新中国的部长!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近代“香山之父”,大慈善家熊希龄就是一位毕生从善的尊者贤人!熊希龄先生,1937年病逝于香港,临时安葬在香港。1992年5月17日,熊希龄归葬香山,魂归于斯!

  香山慈幼院的孤儿们,如今大多数都到了耄耋之年,但他们一直沿袭在清明节、归葬日、回家节回到香山,缅怀熊希龄先生。校友会组织的活动,几乎每次都参加。平时,我也经常携朋带友,来凭吊这里的亡灵。

  记得2016年12月26日,我再次来到这里,发现沈璚墓横额被盗,万分震惊,心痛至极!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案,向文化部门、媒体反映。《法制晚报》(2016年12月27日)曾以《香山一民国墓旌表石失踪》为题,进行了独家报道:“墓主系香山慈幼院工作人员沈璚,警方已介入调查。”北京香山红山头的香山慈幼院“学生坟”内的沈璚墓被盗,墓园受到严重破坏。

  墓碑被盗,成了我的一块心病。今年8月21日,一个陌生的电话让我欣喜若狂,墓碑失而复得。原来,热心人胡荷英女士,开车路过京哈高速路台湖出口不远的铺头村,意外地发现了横额。作为建筑设计师出身的她,喜欢收藏奇石,看到路边这方石头奇特,于是下车蹲地仔细观看。只见大石头上镌刻有“湖湘在望”的字样。石头太重搬不动,她就回家告诉爱人。有心的爱人,通过百度搜索,发现路边的石头,竟然是沈璚墓的横额。他们按图索骥,竟然找到了我。也许是媒体的报道,断了盗墓贼的财路,畏惧事发,才在趁人不备之际,把墓石丢弃于此。

  得知佳讯,喜不自禁。我及时向有关部门以及香山慈幼院校友会反映。海淀区政协副主席丁志明先生,得知情况后,及时安排海淀文委出面抢救保护该文物。海淀文物保护中心张子航先生,曾到香山实地了解墓园情况。该中心王伟先生,亲自赶到通州墓碑丢弃现场,确定保护方案,安排专业人员,把横额运回中心,悉心保管。法制晚报记者崔毅飞先生,不辞辛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跟踪报道。

  从去年墓碑不翼而飞,到如今从天而降,意外地发现,失而复得,可谓是一个奇迹。墓碑被盗,破案率几乎是零,时过八个月,我们已不抱任何希望。也许是沈璚女士,生前悉心照料孤儿,功德无量,并深爱着这些孤儿,英魂显灵,吓跑了那些贪婪的盗墓贼,让墓碑完璧归赵!

  从香山到通州铺头村,四十多公里的距离。从去年12月到今年8月,大半年时间,丢失的碑石,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因缘际会,也得益于各方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圆满的结果。如今墓石已经由海淀文物保护中心妥为保管。但愿香山慈幼院师生墓园,有朝一日,修缮一新,成为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以告慰亡灵,让沉睡的文物,重放历史的光彩!

  湖湘在望兮,故乡;青山埋玉兮,香山!游子思乡兮,梦回;身陨京华兮,魂归!但愿“湖湘在望”墓石的失而复得,让游子对故土的眷恋深情,化成千只万只的南飞孤鸿,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湖湘在望,梦回湖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纪念中国近代“慈善之父”熊希龄先生逝世80周年
天堂一般的学校! 香山慈幼院曾是6000孤贫儿童的桃花源
【赵珩说北京】民国时期的小学和幼稚园
历经两段彻骨情劫后,她嫁给好友父亲,轰动婚礼后她说出背后原因
【积淀】香山慈幼院:隐于静宜红叶间的爱与救赎
清末民初的幼儿园——政府立法,大臣督办,西洋教师,日本保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