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舞响“霸王鞭”

    百年小车会扭起来   刘春雨摄

    霸王鞭舞响京东文化庙会 刘春雨摄

    于建国

    平谷区的夏各庄,人口足足小七千。自从搬迁上楼,有些村民手握补偿款一夜暴富昏了头。有狂赌的,有吸毒成瘾的……

    自从霸王鞭舞起来,大鼓擂起来,小戏唱起来,夏各庄的面貌,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龙头响鞭

    舞鞭难的是练“反腕”。队员年龄大了,皮糙肉厚骨头硬,从日出练到日落,手腕就是反转不过来。回家灯下再练。

    “咚”的一声,如同曲指敲门,手机振响。镇文化站长张红云拿出手机,只见镇长王静发来四字:速回机关。什么事?手机又“咚”地一响:霸王鞭!

    大礼拜天的,咋想起了这个?妹妹张红月一拍脑门:莫不是小时候,耍的那棒鞭?对,就是那鞭。张红云想起来,八九岁时,班主任李老师课余没少教孩儿们耍鞭。时间已过三十多年了,若不提,扔到爪哇国了。

    回到机关,见王镇长正坐在电脑前,瞧一大群漂亮白族姑娘跳跳唱唱舞鞭呢,边看边招呼:张红云,快来开开眼。张红云说:这个我耍过。王镇长惊喜:你会?张红云说:差不多忘光啦!王镇长说:上高中时,我见过夏各庄镇的小学生们在平谷中学操场舞霸王鞭,时间虽说过了三十余年,至今历历在目。今儿再恢复,也不迟。

    说到夏各庄,这个平谷全区最大村,人口足足小七千。自从搬迁上楼,有些村民手握补偿款一夜暴富昏了头。有狂赌的,连连输掉三栋楼房,逼老爹老娘蜗居南山小窝房;有吸毒成瘾的,家当全吸光,妻离子散,爹年仅五旬,愤恨交加,患脑溢血身亡……

    也许捡起快失传的霸王鞭,能驱赶阴霾邪气,弘扬正能量?

    干事风风火火的张红云,当即发微信,邀来妹妹张红月和闺蜜杨艳梅,在小广场边舞棍边唤醒儿时操练的记忆。妹妹跨跨步、挥挥鞭、扭扭腰,心急一拍腿:姐啊!这样瞎想,还不等到深秋高粱红哇?火燎的张红云掐掐眉:心急难吃热豆腐,能一蹴而就?还得请教高人。她想到了小学时教鞭的老师李淑英。

    李老师家住杨各庄。张红云三人寻至老师门,见门边贴了一副对联:教书育人先育己,言传身教不食言。横批:为人师表。心大喜,敲敲蓝门不见人。敲开街边对门,问大婶。大婶说,李老师家新楼门正装修呢,老家门上锁,正常。“您有李老师手机号吗?”“没有,哦啊,想起来,有他儿子的,找到她儿子,就不愁见李老师哇。我进屋拿小红本本,记着呢。”

    手机立马打过去。传过来的是大嗓门:让我妈还去当教员?她老早退休了。啥?教霸王鞭,她可玩不动了,老人家腰痛腿痛关节痛,还有心脏病,大夫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再跳再蹦了。实在对不起啊。、

    张红云不甘心,人怕见面,见见面许就答应了呢?

    三人起大早,又来到老师家门口。打手机,传来的还是那个大嗓门。一听人就在门外候着,蓝门开了。“大哥,教鞭育人,事不宜迟,你帮我们递个话,沟通沟通。”张红云说明来意。“啊!你们不是为玩,是为响鞭育人。我妈今儿出门了,明儿管它北风南风吹,也不让她出门,家里等候你们。”

    第三天,师生相见分外亲。一提霸王鞭,李老师兴致涌:这鞭又叫舞花鞭、金钱棍、浑身响。这个民间文化是个生灵,有血有肉不能让这个祖辈相传的鞭丢了。一拍大腿:为传鞭育人,老师定给力。

    张红云马上群发消息:亲!有志舞鞭者,速速报名。咚咚咚,手机连连爆响,来了一大群,年龄不一,有五十多位。有位李大姐打来电话:红云啊,我和那个野马,十年不说一句话,有她,我就不去。“大姐啊,花鞭响,会劝话。你和马大姐不想说话,到时候也说喽。”

    李老师登场。先从简单教起,“上下击鞭”“侧打腰鞭”“左右击肩鞭”“脚踢鞭”“反手鞭”——这嘴巴一动,就勾上了瘾,老胳膊老腿也随之舞起来。口传身教心授,腿脚再疼也不疼了。

    舞鞭难的是练“反腕”。队员年龄大了,皮糙肉厚骨头硬,从日出练到日落,手腕就是反转不过来。回家灯下再练。不少人手腕肿,端不起饭碗。木棍拽得脊背青一块紫一块。发来视频,张红云手机回电:李老师咋说?舞鞭有响,响里生魂,魂是啥,是精神!多多思味。

    还有“跳跃踢鞭”,有的抬不起脚,踢不到鞭,串串响铃不响,一听就知道是哪一位。让张红云训得抹眼泪:我回家再去练!宁可哭鼻子,她也舍不得扔下鞭。

    更难的,是擂大鼓。

    请来“老师傅”牛大鼓。牛师傅按常规挥棒槌,一敲二捶三紧擂,却擂得队形乱了套,舞步散,乱踢腿,踩梅花磕脑门。咋回事呢?再请来李老师点破:这鼓不是鼓,这棒不是棒,它是舞鞭队翩翩起舞的总指挥。一个鼓点就是一个令,梅花步,踢响鞭,龙形队,莲花开——一鞭一步一舞全敲鼓点里,队员们舞步齐又齐,全凭听鼓点,点点凝神聚力,舞出繁花似锦来。牛大鼓一听,棒槌一放:这个活儿,咱老牛人老喽,一派糊涂,解甲卸任,另请高人吧。

    张红云想到一个人。李淑华,河北省唐山人。她是擂鼓神?不是,一窍不通。张红云看中这个嫁到本镇南太务村的唐山女,有一股子拼劲儿。她曾代表平谷区参加“最美北京人”百姓宣讲,讲的就是本村群众文化领头人的感人事迹,荣获“北京市优秀宣讲员”称号。她担任村文化管理员,搞得村文化红火火。张红云鼓励她:一切从头来。

    李淑华拜师傅,再上网,腕子敲肿,入了门,蹭鼓面、打鼓帮、抽鼓皮、磕鼓环,紧鼓慢鼓敲边鼓,把多变的舞步敲进了鼓点里。鼓点声声,敲得队伍舞出了霸王鞭狮吼龙吟之神威。门外汉竟成了“擂鼓神”。

    “不行!舞鞭队花样还是少,再上一步梯!”那天,在家里,张红云铺开纸,执笔在纸面上画了一队队小人。一会儿,队队小人飞成花蝴蝶,一会儿翩翩成了飞蜻蜓,一会儿花开红玫瑰,一会儿舞成彩云红——再发微信,邀来队员们实际演练,同切磋打磨,取长补短。

    钹响传魂

    王华忠老婆一脸蒙,愣神:“大姐,我没借给您钱呀?还差钱啦?”

    鞭响,钹又敲。

    敲钹人王华忠,家住夏各庄,小七十了,有个性,自小至今笔不离手,收集村庄史话、民间故事,写诗作词,编快板小品三句半。这个文人还特钟爱敲老钹,钹不离身,哐哐哐,特带劲儿。他戏说,我的诗是镜,老铜钹是魂,钹响传魂,提醒咱不忘根儿。

    那天晚上,广场灯下,舞蹈队里敲老钹,响钹听音儿,老铜钹不是音色圆润的“哐哐哐”,而是“嚓嚓嚓”了。咋岔了气劈了音儿呢?擦一把汗珠,提起老铜钹细瞧——哦啊!敲得劲儿太大,钹面炸开了一条长裂纹,怪不得,拢不住音了。

    第二天早晨,他手攥一把小电钻,“吱吱吱”给老铜钹钹面钻起了眼,嘴唠叨:“老魂儿哇,老魂儿,追了我半辈儿,你裂纹儿,我滴泪,扔不下你的魂儿哇。”

    声音惊动了老伴儿梁玉兰,她挑门帘一望:

    “你干个啥呢?自话自语的。”

    “我给老魂儿钉俩锔子。今儿晚上再敲,不误时。”

    老婆从小红皮包里掏出三张大票,递到王华忠手上:“买新铜钹的,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王华忠把三大张装进布兜里,拍了拍:“我给队员们买茶水喝,跳舞带神又带劲儿……”

    “呦?”

    “买新铜钹,我早给儿子打手机,他网上买走快递,明儿午前邮进门,一丝不误时。”

    老钹收藏,魂在!

    铮亮的新钹敲起来,哐哐哐,敞亮亮,一点不差音儿。舞蹈队员欢快地舞啊,唱得就是王华忠写的词:清清的水蓝蓝的天,白云朵朵绕山川。真山真水美如画,人在画中游,画美人间生哇……

    第二天,红霞飘飞,七十四岁的舞蹈队员屈连荣,手拿个红包包进了家门:梁大妹子,还你钱?

    王华忠老婆一脸蒙,愣神:“大姐,我没借给您钱呀?还差钱啦?”

    “这是每位舞蹈队员交来的,还给您的买新铜钹钱。”

    “唉!您咋来,咋给还回去,谁家还差这个钱?再说,尽了这点小义务,就收钱,不是打了咱的脸嘛。”

    欢唱的“老戏骨”

    忽然,他眼睛一亮,瞧见了躺在墙边的木梯子。他蹑手蹑脚竖墙头,爬了过去。

    王光武,老戏骨。

    老戏骨是甚?就是村小戏团的大把持、主心骨。上台,是稳住阵脚的台柱子。台下,能拿事管事张罗事,难事前能挺身做主。老戏骨还是社区分党支部书记呢。

    这阵子王光武忙,跑工商跑文委,注册夏各庄的小戏团。夏各庄,商代成村,至今两千余年,自古就有演小戏的传统。“霸王鞭,舞得人心尖颤颤,咱村小戏也不能断了根哇。”王光武想。

    注册回村,骑车进村口,忽然,耳朵灌进“咚咚咚”的敲鼓声。手搭凉棚,翘首西望,火红夕阳下,六位老大姐正敲腰鼓呢,兴致勃勃。王光武喜颠颠跑过去:好!好!大姐们咋想起了敲腰鼓?越扭人越俏哇。

    “人家舞鞭,鞭铃响天,还有咱家老王,铜钹敲得咱眼馋,心痒痒,手痒痒。”领头的大姐梁玉兰搭言。

    “只是……只是……”

    “咋的?还嫌我们老姐们儿鼓敲得不够响,扭得不够欢?”

    王光武说:“不是。是说,咱们腰鼓也该组成团。”

    “也是,六个人太少,抱团才能敲出大响动。”

    “梁大姐,您就牵个头,做指导。”

    梁大姐“咚”地一声敲响鼓:我就应了你老戏骨。

    王光武说:咱夏各庄,有了小戏团,舞蹈队,又多个敲鼓的腰鼓队,气势可就大了去!

    果然,梁大姐村大喇叭登高一呼,姐妹们纷纷报名,排成长队。至今,腰鼓队已发展百余人,腰鼓一响,浩浩荡荡。

    戏场沸沸腾腾,吸引了不少“戏痴”。

    大老秦,年龄六十七,天生一副好嗓子,痴迷唱歌跳舞。不过,老伴儿家里给他立下了“两不许”规矩:唱歌不能唱情歌,跳舞不能跳交际舞。苦得老秦心憋屈:你打错了酱油,灌了一身醋,活活一个醋坛子。

    那天晚上,听说老秦要去唱《天仙配》,“咣当”,老伴儿给大门上了锁:“家里唱!”急得老秦院里转磨磨。忽然,他眼睛一亮,瞧见了躺在墙边的木梯子。他蹑手蹑脚竖墙头,爬了过去。

    唱罢《天仙配》,夜沉沉回家,咚咚敲门。老伴儿气得院里跺脚:你就在墙头外当董郎吧。

    自此,为了让老伴儿告别吃醋心,老秦练戏,天天拽着老伴儿,老伴儿也迷上了。王光武见面打趣她:老大姐,扮七仙女来老槐树下拜堂啦?欢迎哇!大姐手指头一点:我得看住他,别让他失魂散了神儿,哈哈……

    刘素英,年龄六十八,家里还有奔九十的老婆婆。她娘家在三河,口音重,村人都叫她“侉大姐”。小戏团勾引得侉大姐魂不守舍。

    老伴儿却说:你跑小戏团,上午下午两不分,家里卧床的老妈咋照顾?侉大姐瞧老头儿床上床下伺候老妈,一口口喂饭,一勺勺喂药,接大小便,也好心疼,侉声侉语跟老伴儿商量:要不,你和我一块推着老妈去?

    一而再再而三,老伴儿拗不过:也好,推老妈太阳地透透风。老两口把老妈抱进三轮车,下垫褥,褥上再铺尿不湿,为防风寒,身上再围裹厚厚的棉被子。还带上热奶和热水。

    轮侉大姐唱了,她抻抻衣襟,拢拢头发丝,给老妈再掖掖花被子,甩甩红绸子,登台美滋滋。老伴儿护着老妈台下看她唱,一甩一舞,一颦一笑,一喜一悦,被吸引入了神儿。

    侉大姐唱得是平谷小调《抬花轿》:

    素英咱在轿中喜气盈盈,

    花轿边陪伴着咱的美相公。

    只见他胸前戴大红花十字披红,

    上轿前,咱相中他对老妈那个孝哇,是个大孝子!

    冲这个孝哇,素英咱甘愿,甘愿嫁进他家门。

    孝状元把我娶啊,文状元把我送,

    大姑娘我呀,小花轿一坐,咿呀呀,咿呀呀,甩开红水袖,八面抖威风,素英我俏啊,俏啊,俏啊……

    她风姿如摆柳。

    婆婆听得美,频频点头,翘起大拇指,冲侉儿媳连连点赞,倏地抹一把老泪:夸咱儿子呢!精神头一振,就说要下小车,病都去了一半。

    再说擂大鼓的李淑华,还痴迷编小戏呢。

    村里有个“二赖子”,那天大早儿,把一簸箕垃圾拨了一街面。环境护理员上前批评他。二赖子耍赖,一撇大嘴:怕街面脏,背到你家炕头供着去。护理员抄起地上簸箕,说去村里讨公道。二赖子往街面一躺,嗓音尖尖哭嚎,说环境护理员打了他。遭到李淑华等众乡亲斥责。

    回家,李淑华一腔激愤,写下小戏《垃圾风波》。小戏演上大戏台,老戏骨们个个用功用劲儿,把爱和愤融入真情里。不少观众发微信点赞:小戏演出了大道理,鞭笞了肮脏行为。

    星光红满天

    试问,夏各庄镇什么时节最红火?就是明星颁奖盛典。

    小戏不小。台上激情演,台下也上演着一场场人间真情大戏。“是非多”的夏各庄,已悄然变了样。

    九彩凤凰艺术团,台上演戏二百余场,《孝老爱亲传美德》《和谐社会点点唱》等等,自编自演,唱遍村镇。下了戏台,就是“金玫瑰巾帼志愿者”,长年进镇敬老院,先唱歌跳舞演小品,再端水盆、披围巾、抄剪子、握梳子,为一位位老人理发梳头刮胡子。她们还常常熬夜,双眼红红,剪版设计,编织件件毛衣,无偿赠送新疆孤残儿童。这个原本由林慧丽等九姐妹组成的“凤凰艺术团”,已经发展到三十余人。荣获“2019年首都学雷锋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梁泊,退休写诗,原汁原味接地气,上期刊上报纸,编写小戏,供村小戏团排演,撰写出版散文集《时光絮语》,赠送村图书室。他说:“我上上网,打打字,写诗歌写散文,不光为锻炼脑子,最要紧的是将美好留给子孙们。”现今,他重症缠身,仍牵挂村文化,捐赠一万元。

    贤惠媳妇杨金平,嫩肩挑重担,长年昼夜精心照料双双卧病在床的公婆,洗脚擦身,换衣换褥,喂水喂药。

    好闺女梅爱平,带着瘫痪养母出嫁。“咱婚嫁,不图楼房,不求彩礼,只一条,必须带上咱妈。”至今已照料二十余年。妈说:我的命,成了她的命,收养了这么个闺女,值啦!

    见义勇为的王志凯,不顾个人安危,两进火海,抢出易爆物品,挽救他人财产……

    件件感人故事,在区、镇、村百姓宣讲台宣讲,场场催人潸然泪下。

    试问,夏各庄镇什么时节最红火?就是明星颁奖盛典,为披红挂彩的孝星、夫妻恩爱星、桃王星、诚信文明星授大奖,锣鼓喧天,彩旗飘展,喝彩声声。老中青舞鞭队、舞蹈队、腰鼓队欢腾跳跃。彩绸飘展的安固村百年小车会,上演的却是地道新节目。飞转的小车轮,接来一个个搽胭抹粉的老少姑奶奶。

    那唱词更是美到心里:

    大红包喜糖啊,抱进了娘家村。扭扭进了娘家门,笑得拢不上嘴。要问啥喜事啊,我那娘家侄儿。娘家侄儿戴上了大红花,披上了红绸子,大红门上贴上了大“星”字。咱那侄媳妇啊,手捧大红证,喜滋滋,喜滋滋迎出门啊。要问证书写的是啥字,看老哥老嫂的喜脸膛呀,笑花两大朵,定是那个红闪闪的大“孝”字!

    征稿启事:

    本版诚征优秀原创纪实文学作品,要求不超过10000字,并附图片2—5张。来稿请发送电子版至bjdbgwx@126.com或邮寄至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副刊部,邮编100734。请在信封上注明“纪实文学”字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霸王鞭酒(源自:奇应堂选方中的千元泡酒奇方
老北京七十二行民俗图选,有的行当已随时代消失了
祖国风光(759)叠滘水乡茶基坊
铛、铪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4) | 世界风情
中西乐器介绍之中国传统乐器(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