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秦始皇到宣统帝,两千多年中国为何一直没有啥进步?原因八个字

有读者留言这样一个问题:从公元前221年嬴政称帝,到1912年末代皇帝宣统退位,在这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历史里,为何中国一直是处于分裂到统一,再到灭亡,看不到任何进步的迹象?

有人说,这个问题不对,因为中国有着古代灿烂的文明,对人类重大影响的发明层出不穷。不错,中国古代文明光彩夺目,但这不能掩盖两千年落后循环的弊端。那么,两千年间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的大步向前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何为封建。封建这一词最终出现在《诗·商颂·殷武》中,“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封建起初是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有个显著特点,“皇权至上”和“重农抑商”,短短八个字一针见血。遍阅两千多年封建史,以皇帝中心的集权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虽然期间出现了不乏开明帝王,但本质依旧没变,一切都是以巩固皇权为第一目的。

同时,统治者抛出了一个“真龙皇帝”的概念,比如刘邦斩白蛇、赵匡胤梦神龙出窍等等,想尽办法来神化自己,皇权丝毫得不到限制。

与皇权至上相比,重农抑商更是彻底打击了人们创造积极性。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历朝历代都在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奖励农桑作为维护统治的根本。这样的政策在西汉之后不断得以强化,“殴民而归之农,经著于本。”

将国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这样就能扼杀老百姓的积极性,愚民政策就会容易得到贯彻。老百姓是安分了,可两千多年的刀耕火种的局面,依旧得到丝毫改变。司马迁虽然在《货殖列传》中提到了商业,“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的意思是说,一个社会的发展,农、工、商、虞(采集)四个行业,四者是国家繁荣的根本。然而,在传统社会里,商业一直被视为下贱的存在。本该是最能激发一个国家创造力的商业,在封建社会受到最严厉的打压,国家进步从何谈起?

参考资料:《封建皇权的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农抑商的真相
从秦始皇称帝起,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为何社会没有大的进步?
为何历代皇帝都用“朕”自称,专家:把“朕”拆开看,你就明白了
南怀瑾:这是讲到商业经济在历史文化里有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劝大家有空多读历史。
皇帝龙袍多是黄色,看起来明晃晃的,为何秦始皇的龙袍却是黑的?
干货|2018高考古代中国历史阶段性特征总结!选择题高分必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