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敬畏生命,向死而生

东西方文化的分别不仅在各个方面,在生死方面也有许多文化差异。西方人是面对死亡,向死而生,对死亡决不回避,不忌讳说死,他们把自由看得比死亡还重要。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敌,二者皆可抛”,所以西方人几乎取消死刑。而东方文化中回避死亡,最忌讳说死,视死如视生,有句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说死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如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东方人大部分还有死刑。知道‘’海德格尔‘’这个名字,是我读海子的诗时,对海子的简介有段:他喜欢的哲学家是尼采,荷尔德林,海德格尔,于是我上网查了他的简介和他出的一本书《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亡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一一一向死而生。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

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亡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读了海德格尔的书,我为他的“向死而生”这种观点很是认可,从此也知道西方有“死亡教育”。我不是简单说哪种死亡观念好,只是我们的文化中真的缺少“死亡教育”这一课,对生命只是活着,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尊严及自由。现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二零二零年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将达三个亿。对全民开展“死亡教育”迫在眉睫,死亡教育是向人们传递死亡相关知识,培养和提升死亡事件应对及处理的能力,中国的死亡教育仍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基于尊重生命理念,开展死亡教育尤为必要。老年人至死有三大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特殊群体本人及家属都需要进行死亡教育,使其理解死亡是一种生命的自然过程。

临床对于一些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恶性肿瘤患者,倡导安宁疗护,既不刻意延长病人的生命,也不加速病人的死亡之理念。但一些家属迫于外界的压力,担心背负不孝的骂名。临终三个月过度治疗,花去一生的积蓄,最终导致病人受苦,人财两空。优生是一种权力,优死更是一种权力,通过到安宁疗护病房,重症监护室接触生命末端,切实感受生命与死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反思生命意义,增强面对挫折处理的能力,达到尊重生命的目的。对于“向死而生”的“死亡教育”,我希望“安乐死”能尽快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睿词智语】人生应该是向死而生,向雅而活...
教育要抓好“三生”
教育断想Nie20
每日哲语
教育的最高意义是哲学
向死而生(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