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清醒,叫“不合群”

我有一个朋友叫小顺,小顺自孩提时代就被称为不合群的孩子。幼儿园时别的小朋友都在玩滑梯,他在一旁观察蚂蚁搬家,此类举动数不胜数。随着年龄渐长,他依旧是不合群的那一个,他的父母也不止一次告诫他不合群的人以后是要吃亏的。

但事实上,小顺并不像他父母说的那样,因为不合群而饱受挫折相反的,上了大学之后,因为他的不合群,他没有像别的同学那样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社交和聚会上,而实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就这样,最后他被保研到一个知名大学,后来出国深造,现在回国后拿着不菲的薪酬,俨然人生赢家,也再没有人说他不合群了。我曾问过他,独自行走在去往图书馆的路上不感到有些孤单寂寞吗?他只是笑了笑,说道,“至少我清楚我在做什么。”

我时常想到小顺的经历,他那句“至少我清楚我在做什么”让我冥冥中彷佛抓到了什么。后来,我明白了,小顺并不是“不合群”,他是避免低质的合群,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来达成目标。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羊群效应”。人们在集体中待得久了,习惯了从众,往往就会丧失自己有效的判断,成为了集体意识的一份子。可悲的是,这种现象被美誉为“合群”,“混得开”,事实上,他们只是被平庸同化。

在中国,盛行集体主义文化,不合群的人被视为异类,彷佛只有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才是正确的。于是,多少人陷入一种“假装合群”的困境之中,明明周末想去钓鱼,朋友却叫去喝酒,为了不被孤立,只好一起去喝酒;明明不爱看综艺节目,身边的朋友都在看,为了找话题,也不得不看你根本不喜欢的综艺节目;明明周末想去图书馆,舍友却叫你一起打游戏,不好推脱,只能追随其到王者峡谷。伪合群,浪费了你多少时间和精力。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人一到群体之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为了合群,我们迎合周围的所有人,却唯独委屈了自己。

比起伪何群,那些所谓的不合群的人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著名影星周星驰,不喜欢交际应酬,似乎总和外界保持疏离。但事实上,他只是有些内向而已,他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得充实快乐,他在享受孤独。合群是一种选择,而不合群也是一种难得的清醒,没有所谓的对错,重要的是跟随你的内心。如果你只是为了不让自己显得格格不入,逼迫自己去迎合别人,以至于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那这便是迷失了自我,成为了被“合群”所奴役的可怜虫。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定的不合群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这样一来不仅会留下真朋友,还能得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不需要刻意迎合,真实的自己,挺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人一生中没有真正的朋友?
今日话题:人到中年,学会“孤独”
刻意融合,淘汰的开始
在大学,你要不要去合群?
心理学:如果有一天,你变得越来越不合群,说明变得成熟了
十二星座中人缘最差的4个星座,不合群是外像,不随便才是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