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统一规范特色小镇 严定合格标准

现在的很多地方都大力发展旅游业,特色的每个地方能吸引人的重要资源。但是有些地方为的特色打造令游客不满意,现在国家会怎么治理这些旅游乱象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昨天在长沙举办的首届中国特色小镇论坛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统一规范,严格控制建设数量,取消一次**命名,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达标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特色小镇是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是基于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从而吸引人口、企业、资本聚集。要以人为中心,要有好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公共医疗等,是人居住和就业的地方,建设要遵循规律。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 徐林:特色小镇一个应该符合规律发展的过程,成了部分地方政府的一个任务工程、政绩工程,很多地方以特色小镇的数量、投资规模等这样一些硬**指标来进行要求和考核。

徐林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把特色小镇作为融资平台来打造,希望利用特色小镇扩大当地的固定资产规模推动当地GDP 的增长,甚至还出台了特别的考核要求,形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一些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甚至房地产等项目戴上了特色小镇的帽子。

徐林:引来一个房地产商在那里规划、盖楼,投资上去了,也可以满足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要求,但这样的小镇,没有产业、没有内容、最后有可能会演变成空心镇。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等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评估,不符合规范的要淘汰,特别是县级政府综合债务风险预警地区,不得通过融资公司变相举债建设。

特色文化小镇被叫停 杨建国 四部委意见只是开始

   在具体操作上,《意见》提出“两不能”和“四严”,即“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尽可能避免政府举债建设进而加重债务包袱。严控房地产化倾向,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严格节约集约用地,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禁止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名义破坏生态。

 继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后,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相关政策也层出不穷,但同时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

 12月5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为规范推进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中国企业报特色小镇专题

 “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大战略,PPP模式正是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以PPP模式助力特色小镇发展势在必行。

 特色小镇不够“特”、假小镇真地产、政府大包大揽、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针对特色小镇建设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2月4日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创新探索、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市场主导的原则,要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

 老杨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深度聚焦特色小镇发展转折期,剖析问题,探讨未来特色小镇发展方向。

 2017年8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及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督促检查第二批特色小镇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予以整改。2016年6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考核时,经浙江省省政府审定,有3个小镇被警告,1个被降格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首现“落榜生”。

 保定市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调查研究分析报告2017-2022年

 杨建国进一步指出,其次的问题是过于追求高大上。当下的特色小镇风潮中,有这样一种趋势,就是大家都在求新、求高大上,主导产业很多都是以虚拟经济、机器人等新产业为主,但是其实很多地方并没有这样的产业基础,一味求时尚、求新颖、求高端,很容易让特色小镇概念化、虚无化。

 |诸多问题浮现|

 当然,特色小镇不是一块“一劳永逸”的招牌。因为虽然利好政策不断,但对建设特色小镇的监管也随之而来。

 |加强监管|

 随着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公布,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升温,政策加码,建设火热,但同时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近期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将对第一批特色小镇进行抽查和考核。小镇经营方认为,国内特色小镇亟待规范,全国**考核将成必然。专家亦表示,特色小镇已面临关键转折点,从野蛮生长期将进入调整模式,未来政府将会加大监管和考核力度。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从总体趋势上来看,特色小镇自2014年兴起到现在,刚好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节点,并把过去一段时间称为特色小镇的野蛮生长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房地产化问题较为明显,这类项目有几个特点:计划总投资金额特别高、规划面积远超小镇要求、投资方有招商经验但缺乏项目长期运营的经验、多集中在新兴产业或者旅游文化产业小镇项目。因为新兴产业小镇缺乏基础,容易概念化,旅游、文化小镇则容易避重就轻,倾向于直接利用旅游文化资源,而非结合产业深度开发。

 “最后就是没有产业。”杨建国表示,特色小镇最终的落脚点和根基还是产业集聚。现在的特色小镇都在强调环境、文化、旅游等等,而忽视了产业和特色。比如很多旅游小镇,真正形成的其实是消费集聚,集聚不了特色产业,而这些所谓的特色小镇其实就是度假小镇,还到不了特色小镇的层面。另外,有些小镇把原本的产业基础进行简单升级,将类似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装到小镇的概念里,这种嫁接形式强调了产业,但缺乏特色,最终的成品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针对目前特色小镇定位不准、盲目发展等情况,《意见》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

 《意见》还强调了严控房地产化倾向,要求各地区要综合考虑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并结合所在市县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确定供应时序。适度提高产业及商业用地比例,鼓励优先发展产业。

 12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色文化小镇被叫停 杨建国 四部委意见只是开始
特色小镇建设不能搞“拉郎配”
【建纬观点】四部委齐发文,聚焦特色小镇规范化发展
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只为能更好的发展
特色小镇研究:小城镇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四)
特色小镇出现房地产化苗头!特色小镇应该“特”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