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了,南北长街的161中学

紫禁城西 太液池边 有我们美丽的校园,这是有着105年历史的老校——北京161中学上世纪八十年代校歌中的第一句。不过,歌词中描述的情况,以后将再也看不到了。

就在最近,北京161中学即将搬迁的消息传遍京城。根据计划,位于西长安街1号的161中学中校区和位于北长街113号的161中学北校区将确定搬迁。而位于前门西大街43号的161中学南校区,则会在原地进行重建。这意味着,坐落在紫禁城西、太液池边的中校区和北校区即将完成它们的使命。161中作为距离祖国中心最近学校」的历史,将从此画上句号。

△北京一六一中学中校区、北校区位置图(其中北校区位于右侧的小红框为东院)

这些天,161中学特地组织了校友返校日活动。7月31日前,每天8点半到11点半,都有不少曾经的校友来到中校区和北校区,大家都想在学校搬迁之前,最后再来看学校一眼。毕竟,那里曾经记载着每个人逝去的青春和泛黄的岁月。

作为161的校友,笔者也在这几天重新踏进了学校的大门。凝望着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一间教室、每一寸土地,我也同它们做了最后的道别。


中校区——旧日皇家戏班,今日美丽庭院


北京161中学创建于1913年,学校前身是「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简称女一中」。197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一六一中学。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一六一中学相继完成了几次合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南校区、中校区、北校区「一校三址」的格局。

在三座校区中,中校区其实是最晚加入161大家庭的一个。

△中校区(红框内)平面图

中校区位于南长街南口的西长安街1号(其东门上的地址写的则是大宴乐胡同11号),其西侧便是太液池,而南侧离长安街仅有几十米。它最早为北京市第六中学(男六中)和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的校址。1999年,六中与二十八中合并为北京市长安中学。2004年,长安中学并入北京一六一中学,由此,这里正式成为161中的中校区。

△中校区东门,2018年摄

△中校区南门,2018年摄

记得当年第一次走进中校区时,我便完全被这里的环境所震惊了。校园里古树参天、院落雅致,一座座仿古的亭台楼阁排列其间。徜徉于此,仿佛置身于一座大花园中。

△中校区校园内的参天古树,2013年摄

△中校区校园内的参天古树,2018年摄

寻着小径前行,相继看到了学思亭、日晷、礼堂、知行亭,自己身旁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古香古色的陈设。当时我就想:在这里上学,那真是一种享受。

△三卷勾连搭屋顶的礼堂,记得当年的毕业典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2018年摄

当年就注意到了,学校里竟然还有一处古建筑——升平署戏楼。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中校区所在地是清朝时掌管宫廷戏曲演出的机构——升平署,这座戏楼便是当时升平署排演戏剧之所。卷棚抱厦、灰瓦垂兽,戏楼见证了中校区历史的变迁。

△升平署戏楼旧影(图片来自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友会微博)

△今天的升平署戏楼,2018年摄

曾经在这儿上过几次课,发现教室基本都集中在学校东北角的一个小院里。小院正中间有一个尖顶的大玻璃罩,形状像极了卢浮宫前的金字塔,当时我还很好奇这是什么,后来别人告诉我,其实这儿是一个地下食堂。

地下餐厅内景(图片来自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友会微博)

走回校门,转身再看一眼操场。对于常年身居北校区的我,能看见这么大的操场,真是相当知足。而身处皇城,还能有这么一大片操场的,应该也只有咱161了。

操场,2013年摄

跑道,2013年摄

操场,2018年摄

△操场的西侧尽头就是红墙,2018年摄

△2006年底时打雪仗(图片来自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友会微博)

还记得校门口这家小卖部吗?可惜它早已经拆了。

△中校区东门外的小卖部(图片来自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友会微博)


北校区——161的根和魂


相比于其它两个校区,位于北长街113号的北校区是最早成为161校址的一个,在三个校区中,它的历史最为悠久。

△北校区大门,2014年摄

女一中于1913年成立,1926年便搬到了今天的161中北校区。这里原是清代内务府会计司的南花园,曾有花神殿一座。校园西与太液池一墙之隔、东与紫禁城也仅有百米之遥。由于女+子=好,因此女一中也被当时的师生们笑称为北京第一好中学

△北校区平面图,左侧红框就是北长街113号,即西院;右侧红框是东院

而说起161中学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上世纪50年代初,陈云住在北长街马路东侧的一所房屋内,当时这处住所的代号就是161。后来,这里成为了中央警卫局幼儿园,再后来,这里被划进了学校,成为了学校的东院。1972年,学校使用了161这个数字,自此,「北京一六一中学」这个名字正式出现了。1985年,在一二·九运动50周年之际,陈云还为161中学亲笔题写了校名。

△陈云

△北校区大门上由陈云题写的「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名

北校区,这里是我曾经学习生活了三年的地方,对这里的感情当然很深。说来也巧,其实我是最后一届在北校区呆满三年的学生(2005年我高二开学时,新入学的高一已经入驻刚刚投入使用的中校区了),这或许就是缘分吧。

△北校区的大门旁,挂着「百年学校」的金字招牌(图片来自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友会微博)

回学校当天来了不少校友,大家走过别人身边时都会对视几秒,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觉得看着好像都眼熟,但是仔细一看又都不认识……

曾经的学校内就是一排小平房,冬天都要生炉子取暖。直到后来,学校才盖起了一座仿古的小楼。这座小楼造型奇特,主廊为南北向,在主廊最南侧有一条向西的走廊,那里都是教室;在主廊最北侧有一条向东的走廊,那里都是办公室;主廊中间向东向西各有一条走廊,向西的是物理、化学实验室和计算机房,向东的则是校领导办公室和阅览室。两条向西的走廊围合成一个空间,两旁的墙上长满了爬山虎,这里是学校景色最美的地方。

△二层走廊,从南到北,2018年摄

△三层走廊,从北到南,2018年摄

△二层教室,自东向西,2008年摄

△二层教室,自东向西,2018年摄

△三层教室,自东向西,2008年摄

△三层教室,自东向西,2018年摄

△满墙的爬山虎,2004年摄

△满墙的爬山虎,2004年摄

△夜景,2012年摄(图片来自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友会微博)

△现如今,爬山虎已不见

更奇特的是,这座小楼外观上看是三层,却要比学校外面的楼都低。一进校门,一个大下坡直接通到教学楼的一层,它实际相当于外面的负一层。而学校的顶层三层,其实仅相当于外面的二层。教学楼前,有一座被大家称为「铁姑娘」的雕像,那绝对算得上是161中的标志之一。不过,在我高中毕业后一年,学校的大下坡就被填平,铁姑娘雕像也被移走了。原来学校一层可以直接通过下坡到达,现在则只能从二层下到一层。

△曾经一进校门的下坡,2004年摄

△曾经的铁姑娘雕像,2005年摄

△下坡还在,雕像已经没了,2008年1月摄

△下坡已被填平,2008年9月摄

△今天进校门是这样的

走进教室,感觉又熟悉又陌生。桌椅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分体式空调也换成了中央空调,但教室里的气氛似乎还跟当年一样没变。

△教室内,2008年摄

△教室内,2018年摄

△教室内写有校名的讲台,2018年摄

在位于三层最西侧的音乐教室旁、女卫生间对面,有一个窗户,从这个窗户可以看到整个操场,这是整个学校最经典的角度之一。

△位于三层音乐教室旁的窗户,2008年1月摄

△透过窗户可以俯瞰操场,2008年1月摄

△从操场看窗户,这个窗户算得上是一个绝佳的窥视点,2008年9月摄

△位于三层音乐教室旁的窗户,2013年摄

△透过窗户俯瞰操场,2013年摄

△今天,透过窗户俯瞰操场的景象,2018年摄

三层的阅览室,当年中午没少在这里自习看书看报。

倚在楼外的汉白玉栏杆旁,可以远望故宫的城墙、远望西华门。

△今天,凭栏远眺校门外的景象,2018年摄

走进操场,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返校的校友们自发打起了篮球,让我立时回想起当年在这里打球的情景。

△篮筐,2008年摄

△不少校友自发打起了篮球,2018年摄

这棵大树,相信男生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操场上那棵知名的大树,2013年摄

△操场上那棵知名的大树,2018年摄

体育组北侧的沙坑填平了,跑道则没有变。由于地理位置特殊,161北校区的操场只有这么大。一条100米的跑道,不够用也只能将就用了。记得当年上高一,男女生长跑都是出学校到西华门。男生跑1500是顺着故宫城墙,从西华门到午门再到西华门;女生跑800则是顺着筒子河边上的便道。还有的时候,老师会让男生挑战一个长距离路线:西华门-午门-天安门-南长街-学校。记得当时有同学在中山公园门口直接上了一辆5路,老师在后面骑车紧追……

△操场全景,2013年摄

△100米跑道,2018年摄

△100米跑道,2018年摄

△看看这个地儿,能想起来是哪儿吗

体育组西侧有面红墙,它将太液池与161中分隔开来。记得每次一跟别人说我是161的,别人就问,是说你们那儿把球踢到墙那边就捡不回来了吗?在我的印象中,体育课托排球确实是把球托到过墙那边,球也确实是没回来。这面红墙是161的标志之一,墙上总是刻着不少字,这是属于161中独有的红墙文化

△就是这面红墙,分隔开了学校和太液池,2013年摄

△红墙是161人引以为傲的一个标志,试想一下,全北京又有几个学校有这么堵红墙呢?2013年摄

△红墙上总是会刻满了字,至于刻的内容嘛,那个年龄段的学生心里还能想些啥呢?2013年摄

在整个北校区的东北角,有一个小月亮门,上面有匾额花神二字。据说当年的内务府花神殿前也有一月亮门。此月亮门虽非当时旧物,却也着实有年头了。月亮门内翠竹掩映,里面矗立着高君宇与石评梅二位革命烈士的雕像。石评梅曾在女一中工作生活,并在离开女一中的前一夜写下《花神殿的一夜》。

△月亮门内的景色,2008年摄

△月亮门内翠竹掩映,是北校区里景色非常优美的一个地方(图片来自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友会微博)

△高君宇、石评梅的雕像,2013年摄

△今天,高君宇、石评梅雕像依然屹立在小花园内,2018年摄

△月亮门这一带应当算是161北校区最有历史感的地方了,2018年摄

△月亮门上的「花神」匾额,证明了这里以前是内务府会计司花神殿,2018年摄

花园外,则是以前停自行车的地方。记得当年每个班还都有专门的码车员,每天早上就等着大家骑车到了之后,把所有人的车码好。

△以前上学时停自行车的地方,2013年摄

△这地方如今基本没变化,2018年摄

走进学校之前,我曾想走遍所有角落、拍遍所有地方。可进来后,却发现真的不知该从何下脚、从何下手。太多的思绪与情感涌上心头,到最后,竟发现自己实在是没拍到什么。

临出学校前,看到了中校区、北校区搬迁后新校址的效果图。两校区搬迁后的新址为南横西街94号院,即原宣武卫校校址。

11点半到了,学校里响起了曾经的静校曲——回家。这一幕就像极了过去每天放学,可这一次,大家心里又是那么的不舍。

走出校门,学校南侧曾经的快客超市已经拆除;学校北侧的小卖部仍依旧坚挺。小卖部斜对面就是东院,虽接触实在不多,却也在那里上过几次课、吃过一年饭。

△校门南边的快客,开店的是一对夫妻,这家店至少开了有10年,2012年摄(图片来自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友会微博)

△2015年来这家快客时,虽已毕业8年,但老板依旧对我有印象

△现如今快客已拆

△校门北边的那家小卖部,开的时间更长。记得高三有一阵上晚自习前在这儿买可乐,连着半个月都是「再来一瓶

△现如今这家店还开着

△北校区东院,最早在没有南校区、中校区时,这里是161初中部,后来就成为了食堂。161培训部偶尔也会在这儿上课。

△记得上高三那年,经常会在晚自习前在院里的食堂吃晚饭。

相比起十几年前,现在的南北长街真的是喧嚣多了。马路两旁变了模样,唯有中校区和北校区还能串起大家对整条街的回忆。不过现如今,中校区和北校区也将「功成身退」,留在人们的无尽思念中。

△2008年时的北长街

△2008年时的北长街

再见了,西长安街1号;再见了,北长街113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校园】再忆长街中学
第一张与第一届:毕业照光影(1)
回忆母校温州中学(一):九山校区
这所中学是北京二环最神秘中学,旁边是价值千万四合院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人生中最最珍贵的中学时代!
泛黄的照片:八十年代的中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