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雅思纳亚•波良纳 —永远的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大名在俄罗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生前所居住的雅思纳亚·波良纳庄园同样也是人尽皆知。不知道是托尔斯泰的大名成就了这所庄园,还是雅思纳亚·波良纳庄园成就了托尔斯泰。

雅思纳亚·波良纳,在俄语译为'明亮的林中空地',这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诞生地与魂归之处,这座典型的俄罗斯贵族庄园,如今已成为闻名世界的、俄罗斯最大的作家故园。

我们到托尔斯泰庄园的願望由来已久,2010年初次到俄罗斯时,因时间和旅程安排的缘故没有去成,深感遗憾。


2014年秋天,中国国家博物馆、俄罗斯雅思纳亚·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的大型主题展览,展出了包括油画、版画、雕塑、手稿、书籍、照片、生活用品等255件展品。此次展出的很多展品从未离开过莫斯科托尔斯泰国立博物馆和他所居住的波良纳庄园,是第一次走出俄罗斯向世人展示,这也是以托尔斯泰为主题的最大规模的海外展览。

我们兴致勃勃地去看了展览,目睹那些珍贵的展品,籍由它们看到作家笔耕不缀、生活起居,感同身受那个时代。展览中还有非常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驻足观看,久久不願离去。

那次展览虽然弥补了我们的一些缺憾,但也使我们亲自到雅思纳亚·波良纳庄园的願望更加强烈,这次俄罗斯之行能来参观托翁故居,终于使我们如願以偿。

庄园位于图拉州的首府图拉市郊区,距离莫斯科200多公里,车子沿途经过大片森林、原野和湖泊,一路风景美不胜收。


图拉市历史悠久,建于1146年,城市虽不大,但克林姆林宫、教堂、列宁广场等还是享有盛名。二战期间这里还是莫斯科保卫战的前哨战斗堡垒,因此还光荣地获得了苏联'英雄城市'的殊荣(十二座英雄城市之一)。

从家族背景来看,列夫·托尔斯泰毫无疑问可以跻身俄罗斯最古老和最有名望的贵族之列,他也为此感到自豪。根据俄罗斯贵族史册记载,托尔斯泰的祖辈彼尔·托尔斯泰凭借聪明才智和外交能力脱颕而出,成为沙皇的近臣,并获得伯爵称号。他的外祖夫沃尓康斯基公爵也出自俄罗斯古老的贵族,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晋升为上将,并拥有领地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

托尔斯泰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雅斯纳亚·波良纳度过,对它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他说:'倘若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我很难想象俄罗斯以及我对俄罗斯的态度。倘若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我也许更能看清对我的祖国所必须的共同规律,但我绝不会对祖国爱到如此痴迷的地步'。

庄园大门独具特色,两座白色的圆筒形小塔楼,分左右把守着,那是托尔斯泰的外祖夫、一位俄国有名的将军沃尔康斯基公爵所建,这个独具特色的大门已经成了托尔斯泰庄园的象征。

大门内近处,林荫大道的左侧的一大片水域,就是'大池塘',这里风景秀丽,水波潋滟,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及作品中时常写到这片地方,他不但描写景致,而且记下由它们引发的无限遐想。

从大门入口通往住房楼的白桦树林荫大道,托翁一家人称之为'大街'。那些白桦树都是外祖夫亲手种的,托翁从童年时代起就喜爱这条大街。

庄园里有大片的苹果园,托尔斯泰喜欢苹果花开的时候,他说:'闻到苹果花开的味道,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在他居住时期,苹果园扩充到40多公顷。

菜园一角

故居全景(南面)

外祖父遗留下的宅邸分为主楼和两廂侧楼。传到托翁手下,主楼因故拆掉,只留下原有与之毗联的东西两厢各一座侧楼。


主楼现已荡然无存,仅剩下树林中的一块空地,很容易被错过。为留存纪念,在这里立下了主楼遗址纪念石碑,上面刻写着:此处原有托尔斯泰的诞生地—主楼。

西侧楼曾让托翁的妻妹塔吉亚娜·库兹明斯卡娅一家居住,故亦称'库兹明楼',现在则辟为托翁的'文学博物馆',展览和收藏其生平和创作的一切有关资料。现由托翁的玄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斯泰(生于1962年)任馆长。

西侧楼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曾经是托尔斯泰创办的农民子弟学校,免费入学。他很喜欢这些孩子,不仅参与教学,而且领他们去游玩。我们在故居纪念馆参观时聆听了托尔斯泰的一段讲话录音,是他在农民子弟学校开学时的一段讲话,他说:'孩子们,今天对你们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武器'。

托尔斯泰在办学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出版教育杂志,编写《启蒙课本》,他曾这样说明:'自从办学以来,学校与我的关系是什么呢?学校就是我的命根子,就是我摆脱一切生活忧虑、怀疑和诱惑的修道院和教堂'。当这些农民子弟长大后,还能回忆起当年的学习情景,记住托翁给他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东侧楼几经扩建,成为托翁一家的住宅,即如今的托尔斯泰故居纪念馆。

全体团员合影

艺术作品中的东侧楼,画面上有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榆树,当年托翁经常在大树下接待来访的穷人,所以人们习惯把它叫做'穷人的树'。老榆树已年久枯萎,如今那里是新栽的一株树木。

托尔斯泰一家人居住的小楼是故居纪念馆,我们沿着游览路线,从一楼到二楼,在作家的前厅、客厅、餐厅、卧室和书房驻足参观,亲自感受在这里留存的托尔斯泰及其家人的生活气氛。故居内不许照像,我们只得用简要的文字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典藏。


好在我们还有一些2014年在北京参观国家博物馆托尔斯泰展览时拍的照片,它们大多来自雅思纳亚·波良纳庄园的收藏,现穿插在此文中,也算是实至名归吧。

列夫·托尔斯泰 列宾绘

一进门的前厅中,可以见到几个摆满了图书的白桦木书柜,连同楼里及其它处的藏书共25000多册。一道宽宽的楼梯通向二楼,平日托尔斯泰经常站在楼梯上欢迎到访的客人。在二楼楼梯口,有一座立式的英国大座钟,能走出日、时、分、秒,据说是他外祖夫买来的。

二楼是家中主要的活动场所。大厅宽敞明亮,它兼有餐厅、会客厅、全家聚会及娱乐活动等几种功能,在这里还接待过许多国内外文化名人。家具古朴而多样,是托翁一家三代人曾使用过的器具,实用而又具有历史价值。墙上的挂画也是三代人的影像,同样也有深厚的历史感。大厅一角摆放着一架大钢琴,托尔斯泰中年以前经常弹奏或和家人一起弹琴。另一角摆着一个小棋桌,托翁酷爱象棋,常作为紧张写作之余的一种休息。2014年,这个小棋桌也曾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展出,至今记忆犹新。

客厅中的一个小圆桌是托翁夫人索菲娅的抄稿之处。她每晚都坐在小圆桌旁,誊写托尔斯泰白天凃改的凌乱不堪的手稿。尤其是《战争与和平》,其创作过程达7年之久,保留下来的手稿就有5700多页,整部小说竟被抄了7遍。

列夫·托尔斯泰肖像 伊里亚·列宾 1887年

这是列宾为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幅肖像画,画中的托尔斯泰59岁,身穿深色短上衣,坐在以书柜为背景的书桌后,看上去像一个《旧约全书》中的先知。


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第一座塑像,由艺术家尼古拉·盖伊雕刻于1890年。

二楼的书房是托尔斯泰写作的主要场所,几十年来他在这里创作出多篇杰作。书房中有一张核桃木制的写字桌,在他长久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随着他工作场所的变动而搬移。正是在这张写字桌上,托尔斯泰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巨著,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赢得了举世闻名的声誉。

桌上摆着一应文书用具,还有几封他出走后至今拆开的信件,信封上邮戳打的是1910年。

有趣的是,书桌近旁有一张低矮的像是儿童用的小靠背椅,那是为托翁特制的,因为他近视,又不戴眼镜,坐在矮椅上,可以使头更贴近桌面。他常常一坐下来就紧张工作,一直端坐不动。托尔斯泰精力旺盛,笔耕不辍,直到70岁高龄还每天写作长达5-6小时,常常秉烛写作伏案到深夜。

在书桌另一旁,靠墙放着一张长沙发单人床,托尔斯泰的孩子们都是在这张床上出生的,它已经被无数次的写进他的作品里了。

托尔斯泰一向珍视家族传统,并引以为豪,常滿怀深情地进行回忆。他面对墙上先人们的肖像,凝视他们,而心绪已飞向往昔,他根据从小听到长辈们讲的先人故事、逸闻构思小说中的人物,有不少人可以在家族中找到原型,有的使用了原姓原名,有的略加改动。如《战争与和平》中出现的与宫庭关系密切的四大姓氏家族—沃尔康斯基、托尔斯泰、戈尔恰科夫等,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肖像。

《托尔斯泰在拱形房里写作》 列宾画


在一楼朝北一边,有一间拱顶房,曾作为托尔斯泰的工作室。

正是在这间房子里,他构思成了《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大纲并开始写作,而后在这里又完成了《复活》、《谢尔盖神夫》等一系列作品。在僻静的庄园里安心写作,所以才能完成如此数量巨大的作品。

也正是在这间房间里,他接受了画家列宾的'写生',后者创作了那幅著名的油画《托尔斯泰在拱形书房里写作》。

后来这个房间改为他女儿的起居室。1910年10月28日深夜,托翁弃家出走时就是来到这里轻轻敲开房门,叫醒小女儿亚历山徳拉,让她帮助收拾简单的行囊,然后同她告别上路。

列夫·托尔斯泰 索菲娅·托尔斯泰娅 1904年

与拱顶房相邻的是一间面积不大的客房,此处也是托尔斯泰许多名著的诞生地,并在此处接待过许多文化名人。

1873-1877年,托尔斯泰在这间房里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而后他还在这里写下《忏悔录》、《我的信仰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等论文。他接待过来访并住宿的名人有屠格涅夫、费特、契诃夫、斯塔索夫等,画家列宾、涅斯捷罗夫等。其中画家帕斯尔纳克还住在这里为小说《复活》画了一组插图,托翁看后非常滿意。

这个客房也曾几度成为《安娜·卡列尼娜》的描写对象。

照片来自托尔斯泰夫人索菲娅的摄影集

托翁与夫人索菲娅合影 1909年

托尔斯泰与家人在一起

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特别是音乐,只有在用自己的感染力喚起观众和听众的感觉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他的长子、作曲家谢尔盖回忆道,他一生中从没遇过像父亲那样感受音乐的人。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都到访过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如鲁宾斯坦、柴科夫斯基、塔涅耶夫以及波兰女钢琴家兰多夫斯卡。托尔斯泰酷爱肖邦、海顿、韦伯和莫扎特的作品,当听到柴科夫斯基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时,他无法抑制激动的泪水,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灵魂的深处'。

列夫·托尔斯泰和女儿亚历山德拉在钢琴房

这是列宾送给列夫·托尔斯泰80寿辰的礼品。

托翁一生喜好骑马和狩猎。他常常骑马在庄园里和原野上驰骋,尤其好奔驰在人迹罕见的山谷和草丛里,直至钻入无路可通的密林。

托翁直到晚年都是个好骑手。画家列宾1907年(托翁79岁)记述了他来庄园与托尔斯泰一道骑马出游的情景。

在故居中至今还存放着托翁使用的猎枪和一套打猎的用具。他在许多作品中一再写过打猎的场面,尤其在《战争与和平》中的描写,占了整整一节,其描绘得逼真和精彩,还博得列宁的赞叹。

《战争与和平》插图系列 弗拉基米尔·谢洛夫所画


托尔斯泰青年时期曾有一段军旅生涯。他参加了1854-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亲临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的前沿阵地,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根据战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写出了《1855年的塞瓦斯托波尔》等文章,广为流传。他的从军生涯、战斗经历以及创作的军事题材小说都为他日后写作《战争与和平》积累了素材。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是站立于世界顶峰的伟大文学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书中人物彼埃尔、娜塔莎、安娜、聂赫留朵夫等是深深镌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影响了几代人。特别是当看到那些弥足珍贵的手稿时,非常激动。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中年时期的作品,这部长达130多万字的煌煌巨著一发表就受到普遍的赞誉。小说是以1812年卫国战争为中心的一部宏伟的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描写并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作品的灵魂),写出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和气质,展现出俄国的社会风貌,是俄罗斯民族绚丽的历史画卷。

当时正值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空前繁荣时期,出现了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一大批名人和世界级作品,真是人材辈出,灿若星辰。而《战争与和平》的发表,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俄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

《战爭与和平》手稿

托尔斯泰在创作《战争与和平》期间,夫人索菲娅曾为他抄写手稿达7遍之多,有些部分曾经修改过更多次。这份手稿所展示的是小说的第十二种方案,但仍不是最终的版本。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安娜是一个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女性,她反对旧的封建礼教,向贵族虚伪道德挑战,但最终受到腐朽透顶的贵族社会对她的制裁。她临终时喊出:'这全是谎言,全是虚伪,全是欺骗,全是罪恶',是对罪恶社会发出的愤怒控诉。

小说发表后,社会公认它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伟大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佳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样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安娜·卡列尼娜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优美丰滿的女性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手稿 1873-1874 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收藏

这是小说开头的第九次改稿,手稿内容:'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奥布朗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基础是一个真实的案件,他以此为主线,用了十年时间,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小说被公认为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追求。书中深刻地揭露了腐朽反动的国家、法律和教会制度,撕下了一切伪装,主人公最终也获得了真正的新生和灵魂的'复活' 。

小说《复活》的手稿

出版的托尔斯泰书籍

托尔斯泰的知识渊博,一生涉猎了广泛的书籍。在他丰富的藏书中就有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在他的书房中放有中国孔子、老子的著作。

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作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有研究的一位。他在晩年时对中国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曾孜孜以求地阅读中国古代哲人老子、孔子及孟子等人的著作,翻译《道德经》。

他高度赞扬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崇尚,多次撰文抨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他的博爱精神、忏悔意识及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也深刻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

托尔斯泰在晚年和中国文化界人士的交往,仅是通信,未曾谋面。民国政治人物、当年留学圣彼得堡的张庆桐致托尔斯泰的信,以及托尔斯泰致北京大学、人称'文坛怪杰'的学者辜鸿铭的信,就是托尔斯泰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的有力佐证。

张庆桐致列夫·托尔斯泰的信(信封及手稿) 1905年

这也是托尔斯泰收到的第一封来自中国的信。

1906年,辜鸿铭将所著的《尊王篇》一书赠给托尔斯泰。

这是托尔斯泰给辜鸿铭的回信,题为《致中国人的一封信》。信中说:'中国人民的生活过去一直是我感兴趣的,我也曾尽力去了解我所能了解的中国生活中的东西,尤其是中国的宗教智慧—孔子、孟子、老子的著作及其注疏。我也看过中国的佛经和欧洲人写的关于中国的书'。

'⋯⋯我相信,在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要起一种大的变化,我并且相信在这个变化中,中国将领导着东方民族扮演重要的角色'。

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思考探索,追求人生的真谛。他在探求儒道思想的同时,也促进其自身的转变。他面对劳苦大众,已经耻于过贵族奢侈生活,终于从80年代起和传统观念决裂,由上层贵族的立场转到农民一边来。

托翁的生活从80年代起力求平民化,他尽量自我料理生活,进行体力劳动。他经常一身农民打份,穿粗布罩衫、树皮鞋,戴草帽,去田间劳作,他在庄园里扶犁耕地,农活样样精通。尽管他力行简朴生活的行动屡遭家人的嘲笑和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他那纯朴热情、风吹日晒的脸庞和他的一身衣着是那样的协调相配,而这正是托尔斯泰伯爵本人。

播种者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生前穿过的衣服

托尔斯泰晩年世界观发生剧变,强烈希望改变自己的富人生活,放弃财产,把它归还人民,彻底向平民靠拢,为此引起了家庭的不合谐。他在《忏悔录》里写道:'我身上发生了激变,这激变早就在我身上酝酿着,它的萌芽一直存在'。他写信给妻子说明分歧的原因:'主要的、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1910年10月28日深夜,托尔斯泰义无反顾地断然出走了,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震撼人心的举动。

托尔斯泰离家出走时戴的帽子、围巾和手套

托尔斯泰去世后的面部雕塑像


82岁的老人禁不起天气阴冷,紧张劳累和旅途奔波,不幸罹患肺炎,10天后客死在梁赞省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的站长家里。11月22日,托尔斯泰的遗体被专列送回雅思纳亚·波良纳,并被安葬在童年游戏的树林里。

拜谒托尔斯泰墓地

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座落在树荫里。我们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来到墓冢前。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土堆,无人守护,无人管理,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只有几株大树荫庇,据说这些高大挺拔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了。托尔斯泰以其丰厚的著作登上了俄罗斯文学的顶峰,而他的墓地却以简陋而登上了世界名墓之巅。

尽管以前曾看过很多有关的作品,但当我们真正地站在墓前,内心还是受到极大的震撼,默默无语注视着⋯⋯,伟大与平凡,崇高与敬仰,此时此刻任何的语言都是多余的。这座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剧烈震撼着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称它为'人世间最美的墓地'。

托尔斯泰童年与哥哥在树林中游戏时,曾听到过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根象征幸福的'绿棍子'藏在树林间一个秘密的地方,找到它就可以获得幸福和快乐。晩年饱经忧患的他从中悟到了新的更美好的启示,留下遗嘱把自己葬在童年游戏时的密林深处。现在托翁终于如愿以偿,在这里得到了永久的安宁与幸福。

画家鲍·谢尔巴科夫所绘的金秋时分的托尔斯泰墓

在马厩西侧不远处,有一座茅草房,那是车夫的住处。1910年10月28日深夜,托翁在思想矛盾激化,陷入危机之际,给夫人留下一封信,叫小女儿亚历山德拉帮助收拾简单的行囊之后,带医生来到这里。他唤醒车夫,命其套上马车,匆忙出走,从此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所钟爱的庄园,而茅草屋即成了他离家出走诀別的最后一座庄园内的建筑物。

庄园美丽的景色,清澈的池塘,绿色的草地,伸向深处的森林,幽静的山庄房舍。

这是庄园最古老的房屋,是托翁外祖父沃尔康斯基公爵的住宅,属于18世纪的建筑。起初是由庄园主人自家居住,在其身后,曾让庄园的工匠、役夫、家奴分住。

在这座古老房子的对面,有一排马厩,在托翁入住庄园的年代,经常饲养着好几匹骏马。

庄园内的池塘,共有三片,均为外祖父开辟,依地势而分。中池塘面积最小,下池塘在大道右侧的那片低洼地,池水穿越好几处低谷,又长又弯,宽处为池,窄处状若小溪,却是园内景致最优雅的一角。池塘四周一片浓绿,树荫蔽天,还有曲径通幽。在那条横跨溪流的小径上,架有两座白桦木造的小桥。

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小说及一系列作品时常写到庄园内的池塘。

这块石碑上,刻写着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结果顺其自然'。富含哲理,又耐人寻味。

走出庄园的大门,看到雅思纳亚·波良纳庄园的全景平面图,我们游览的地方还不及它面积的四分之一。那自然纯朴、广袤无垠的原野,那枝繁叶茂、参天古树的原始森林,那波光粼粼、美丽靜谧的池塘,无不显示着这个庄园的文化和富庶。

在庄园后部,还有着广阔的原野和森林,沃朗卡河两岸茂密的草场、白杨树林、旧养蜂场、苗圃及老橡树等,这些都是托翁非常喜爱的地方,而且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战争与和平》电影中的一些场景也曾在这里拍摄。

雅思纳亚·波良纳庄园很美,美得传统朴实、美得原始自然,美得壮阔大气,它让托尔斯泰如此眷恋,爱得如此深沉;它让托尔斯泰创作出浑然天成的伟大作品与博大深邃的思想学说。

庄园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激发了托尔斯泰创作的灵感,而他又从当地人民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一再用作品反映这座庄园,描写与之关联的人与事,或以它为载体反映俄罗斯的现实。总之,庄园的名声巳经与作家的声誉紧密相联在一起。

正是俄罗斯这片沃土,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俄罗斯文学以及文学巨人托尔斯泰!

本文配乐 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托尔斯泰生前最喜爱的曲目之一。这首曲子淳朴优美,婉转而又凄恻,让我们在它优美的旋律中,走进托尔斯泰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尘——访列夫·托尔斯泰故居
深秋俄罗斯旅行日记(十四)--结束篇
1910年11月10日-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逝世
列夫·托尔斯泰: 他照亮了整个人类的心灵
世界读书日 | 这片最有名的林间空地,长眠着“俄罗斯的灵魂”
【俄罗斯】托尔斯泰庄园,一代文豪故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