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有没有听到——秋蝉的最后一次鸣唱?

1011日的午后,我在东园听到了入秋以来的最后一次蝉鸣。

那会儿,我正准备去河边垂钓。听到知了在林中叫得正欢,我站在那里静静地听了一会儿,然后不由感慨了一声,天都这么凉了,还有知了在叫呢。

广告

一边的大爷听了,笑着说,我们把这种知了叫做蛮知了。你上回在门口看到的那只,我们就叫做知了。

大爷所说的,是夏天时和我在门前发现的那一只。

为什么叫蛮知了?我很好奇地问。

因为它就像个蛮子一样,和我们这里的生活习性不同。本该夏天叫的,它却秋天叫,一直叫到天很凉了。大爷说着,哈哈大笑。

蛮知了——这个叫法我喜欢。虽然以“蛮子”相称,未免有些排外性质的地方主义,但在我们小时候,称人家蛮子,心里其实有着暗暗的艳羡。被冠以这个称谓的,一般都来自远方——遥远而神秘的地方,他们的行事方式,或者对事物的见解,也与我们不同。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自然有着普遍意义。

比如这种蛮知了,它当然不是外来的,你也可以称它为秋蝉,与夏蝉就大不相同。它的声音在草木凋零时响起,总是有几分悲凄和无奈的意味——要这么看,大概称寒蝉更为合适。如果夏蝉的鸣叫令人烦躁的话,那秋蝉的叫声,却让人增加凄凉之感。

所以柳永在《雨霖铃》中不无伤感地说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令人不忍卒读。

于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生活中,人们大多会忽略秋蝉的叫声。

比如前些时,我给书馆里的孩子们上课,讲到了李商隐的那首《霜月》,头两句就是“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高楼水接天”。我问他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还听到蝉的叫声吗?

结果几乎是异口同声:“听不到了,在夏天才能听到。”

我在几个不同的班上都问过这个问题,只有一两个小女生告诉我,她们昨天刚刚听到的。

当然这不奇怪,或许孩子们的身边确实没有蝉鸣,或许他们还没有养成关注自然的习惯。又或许,他们对夏去秋来的岁月流逝本就不那么敏感。

不用说孩子,有多少大人对季节的交替,是因为对自然界的亲身体验呢?每天忙碌的我们,只要看看手机的天气预报,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增减衣服了。我们穿行于钢筋混凝土之间,奔波于单位和家庭,忙于工作和赚钱,什么时候,我们是看到大雁南飞,梧叶飘零,或是看到路边的一朵小野花在风中跌落;或是听到秋虫在晚风中的低唱;或是听到檐前的夜雨,点滴到黎明……然后静静地感知秋的来临呢?

更何况,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季节交替带给我们的影响,已被大大削弱。

前几天正好下雨,气温降低。我在一个理发店里,听到几位女子在讨论天气和衣服的问题。其中一人说,要添什么衣服啊,在家有空调,出门开汽车,我没觉得冷。

那位女子所说的自然不是坏事。但同时,我们必须接受另一个现实,与科技越来越近,便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样的改变是喜还是忧,自然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只是在我看来,这种背离,不仅仅是远离的遗憾,还有对自然的背叛。我们在远离和背叛中变得麻木,那些因季节更替而带来的美好感知,便会轻易从我们身边滑过。

王维曾经写过两句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不用诧异于他的听觉如此敏感,乃至于能听到山果在雨中的凋落。单看诗题“秋夜独坐”,你便大可释然。空堂二更,焚香独坐,身处自然当中,万念俱空,便是天人合一了。这时候,你便觉得我们生而为人,与草木昆虫虽互为异类,其实并无高贵之处。至少在这样一个秋雨之夜,你会感觉到,我们和它们一样,都将会在岁月的消逝中衰败零落。

于是,对于那在雨中凋落的山果,还有那秋虫在灯下的鸣唱,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正如我那次课上提醒孩子们,如果这些日子听到蝉的叫声,那就停下来多听会儿。因为,这说不定是它们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歌唱。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我们不必去矫情地揣摩这些秋虫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它们内心是否如敏感的诗人那样悲伤。我只想说,是它们用这挽歌一般的鸣唱缓缓地引领着季节更替的脚步,也是它们,使每一个深爱这片土地的人不再孤独。

《诗经·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每次读到这几句时,我的内心都会泛起一种温暖与感动,既为先民对这些小虫子如此细微的观察和体验,也为蟋蟀与人——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生命,在深秋到来之际,不经意地走到了一起。

写这篇文章时,正是一个雨夜,我独坐于东园的灯下。是的,你一定想到了,漆黑的窗外带给我的,除了林子中的风雨之声,还有一些虫鸣。只是它们的鸣唱跟夏天比起来,声音要弱了很多,且断断续续地传进我的耳中。

我站起来,轻轻地走到窗前,望向漆黑的树林。黑暗中我什么也看不到,但我知道它们精灵一般的存在。我循着它们的声音,向那些幼小的、即将逝去的生命投去庄重而肃穆的注视。

(题图摄自我屋后的柏树上)

投稿邮箱:2544394967@qq.com

使用苹果手机的小伙伴们,可用您慷慨的手指长按此处打赏。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点王维:从造化学,向心底求
李玲原创散文丨木叶动秋声
文学原创•《秋虫鸣叫》(组诗)作者 熊衍东
常广慧:乡下的蝉鸣
秋夜独坐
(原创)秋浪漫,人也浪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