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也可以优雅从容地老去 | 来自女神老师的干货满满的科普

这一期文章是我们专家访谈系列的第三篇(前两篇是访谈的王大华老师和张昕老师,相关推送文章见文末),这次我们访谈的专家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的彭华茂教授。


彭老师不仅外表美丽、气质温柔,是学生们公认的女神,而且有着丰富的学识、敏捷的思维、优秀的学术科研能力。



彭老师的研究方向是认知老化以及老年人的决策行为。因而这次的访谈重点也是针对彭老师的研究领域,这次访谈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板块:

第一部分:对老年群体的认识

第二部分:如何应对认知老化?

第三部分:老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吗?




Part

1


您是如何选择老年心理这个研究方向的呢?

其实我从博士论文开始跟随着老师做老年研究的,之后因为在教育技术那边工作而断了两年。后来又调回学部工作,重新和王大华老师(王大华老师是我们老年实验室的另一外老师,在以前有过一篇王老师的访谈推送,链接请戳文章底部往期相关推送)一起做老年心理的相关工作。


在离开的那两年中,我就感觉到老年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我在这个领域研究了十来年,从2007年到现在。这期间我接触过很多老人,参观过很多养老机构,接触过很多与养老产业相关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身边的朋友等。


这些接触让我发现社会对老年群体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虽然这两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大家对老年群体有所重视,和我们谈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其实大家对这个群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包括这个群体对自己的认识也是远远不够的。

 

您是怎么认识老年群体的呢?

首先,老年期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很长,它的时间甚至超过我们的儿童期加上青少年时期的时间。如果从60岁开始算,算上现在的预期平均寿命(79岁左右),有近20年的时间。


但这段时间经常被人忽略,人们会觉得人到了老年也就行将就木了,不会再有任何变化。其实这么长的老年期我们不好好利用的话,会是很大的浪费;


其次,整个社会包括老年人自身对老年群体的态度和印象非常消极。有的老年人对自己的评价还好,觉得自己身体不错,性格、生活爱好等也都挺好、挺丰富的。但是其他人包括部分老年人通常认为老年人就是一群需要照顾、需要帮扶的群体。


但是从我的研究数据来看,老年人本身有很大的心理需求,他们有自尊的需要,也希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证实他们的价值,并且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价值,所以我觉得整个社会需要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老年人。

 

您认为老化具体是指什么?变老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生理上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其他方面的变化我认为不应该再用老化这个词,中文里的老化有着消极、贬义的含义。最好是用另一个词,“Aging”,就是指随着增龄带来的各方面变化。其实老年人还有很多方面并没有“衰老”,比如我们常说的“智慧经验”,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和领悟都没有衰退,相反,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我们应该改变对老年人的消极态度,因为我们通常只是看到老年人生理的衰老,流体能力的下降,其实所谓的增龄变化中有丧失也有获得。也许“丧失”比较明显,但如果你去细心发现,其实“获得”也很多。


我在社区讲座中问过老年人“你们觉得变老后有什么变化”,他们会列举出记忆力不好这类消极的变化,但是他们也会谈到很多变好的方面,比如更加自由、有更多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方式更加绿色、环保、健康等等。


因此老年之后的变化是好坏并存的,而且这种年龄变化特点不是老年期独有的,在整个生命期其实都是如此(变化既有积极又有消极),所以我们不应该用另类的眼光看待老年人。

 




Part

2



您认为认知老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心理学将认知能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认知老化其实主要反映在流体智力的老化上,比如记忆的衰退,反应速度的变慢,抑制分心干扰能力的下降,以及各类感觉功能(比如视听功能)、空间定向能力的下降,这些都是基本的认知能力在下降。

 

 

流体能力: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智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流体智力在成年之后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晶体能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能力,受到教育和文化的影响,晶体智力到了老年期也会保持相对稳定。

科普小窗口



您认为老年人的可塑性有多强呢?为老年人提供认知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吗?

关于认知训练的研究其实非常多,国外有大型的ACTIVE项目,我们自己也做过类似的项目。绝大部分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是可被干预的,但很多干预研究都发现不了训练的长期保持效果。


 

ACTIVE项目

美国一项关于认知训练如何提升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大型研究项目,全称:Advanced Cognitive Training for Independent and Vital Elderly;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文末的往期相关文章(老年人的大脑还有可塑性吗)的链接了解一下~

科普小窗口




比如之前有一项关于加工速度的研究,过了4个月再去测验时发现干预效果消失了,这个问题我们研究者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干预效果无法保持?有可能是短暂的练习效应,还有可能是老年人出了实验室就不再自我训练了,我们常说“刀越磨越快,不磨就会钝”,如果自己在家不刻意训练认知能力,那么训练效果就很难保持


所以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发适合老年人可以日常自发使用的训练大脑的方法,比如智力运动会(具体方式可参考文末参考书籍《玩出年轻头脑:老年人脑力训练游戏》)等,他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大脑。当然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有明显的提高,但至少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健脑并延缓大脑衰退


老人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方式可以参考以下这些:保持阅读的习惯,其实这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也是很难的,他们很少有大量完整的时间去阅读,但是深度阅读和思考对锻炼大脑是很重要的;其次老年人平常买菜的时候也可以尽量心算价钱


同时,老年人也可以做一些精细动作的锻炼,可以逆着生活习惯进行有意识地锻炼,比如用左手梳头发、左手用勺子吃饭等。到了老年期也需要有一定的社交活动,这对老年人保持认知能力、延缓衰退也是有好处的。

 

对老年人而言,认知老化的个体差异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所有人都表现为一种单向的衰退呢?

当然不是啦,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会变大的。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并且影响因素很多。比如我们之前测量老年人的工作记忆,要求老人一边算算数题一边记答案,我们遇到一个分数极高的老年人,他做到了10个数字,这是与大学生的最好水平相当的。


当然也有工作记忆较差的老年人,他们只能完成2到3个,这种差异有的是年龄本身造成的,比如八九十岁的老人工作记忆明显较差,而六十岁左右老年人记得更多;在同样的年龄阶段,比如70岁的老年人中,有的记忆力较好而有的较差。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刚才提到的分数极高的那位老年人其实是北师大数学系的教授。而影响认知老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因此老化并不是一致性下降的趋势,而是更加复杂的过程并且每个人的不同能力之间差异也是很大的。对于特定的某个人来说,某些方面的能力可能保持得较好,而有的能力可能衰退地很快,这种差异可能会受到生活方式、职业的影响。


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西雅图追踪研究(文末有参考文献哦~),其更大规模的数据显示,对于不同的能力而言,即使同属流体智力,从成年期到老年期的变化模式仍然会不一样所以认知老化并不是单向、线性的衰退。

 



Part

3



认知老化会使老年人的决策更不理性吗?社会上经常出现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案例,您认为主要的因素有哪些呢?


我是做决策研究的,最初我认为流体智力下降会影响高级思维能力,比如影响决策。但我的数据显示老年人的决策不比年轻人差,老年人决策偏差也并不比年轻人大老年人在决策过程中对信息的搜索方式和年轻人基本一致。但流体智力的衰退确实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决策,这种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决策偏差

指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在感知、判断或选择等环节中,人们的认知与客观事实存在的差异。

科普小窗口



他们的决策速度会变慢:他们作出决策需要的时间更长,他们会反复查看、对比信息;但如果给老年人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信息,他们是可以做出很好的决策的。老年人的主观决策质量,比如让老年人回答“你是否对你做出的决策有信心”,他们都表现出很积极的信心。他们在做决策时甚至比年轻人更加谨慎,更倾向于去了解全面的信息。


对于决策偏差而言,我们最近的研究都表明,老年人没有表现出更大的决策偏差。他们只会在特定的情况下才出现决策偏差。决策过程是很复杂的,除了认知能力以外,动机和情感都会影响它。


在沉没成本的相关研究中,我们通常认为老年人有限的认知能力,会导致他们使用基于直觉的加工方式,使得他们决策偏差更大。但结果显示老年人在面临决策时会即时止损,不会一味地去追加无效的投入,其沉没成本效应是比较小的


这可能与老年人的经验、情绪感受、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很大关系。我们通常会关注如何将已经投入的成本挽回,避免任何损失,因此会继续追加投入以期获得回本。但老年人可能不会这么思考,他们可能认为:既然这条路已经错了,那就不再继续投入。这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



虽然社会上报道过许多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案例,但并不就意味着老年人更加愚昧或者糊涂。首先这些报道是个体数据,不如我们的大样本更具有代表性;第二我们需要分析为什么有的老年人会上当受骗,这其实与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有很大关系。


有的骗子很会察觉老人的情感需要,他们很会在言语上给老年人提供关心和温暖,天天“叔叔阿姨”的叫着,并且对老年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有的骗子会说“你的儿女有血光之灾”,你必须花钱破灾,其实很多老年人即使知道这是骗局,但他们强烈的情感需求、以及对家人的关心,会迫使他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会花钱买“上当”。


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老年人的糊涂使得他们上当受骗,我们更应该分析他们受骗背后真正的心理需要,作为儿女为他们弥补上这些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那您有什么好的建议能让老年人避免上当受骗呢?

首先,子女要经常和老年人沟通,跟他们讲外面的事情,现在很多人都用互联网和手机与外界联系,但老年人能够使用互联网的还是少数,他们仍然以传统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如果老年人接触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子女也要告诉他们网络媒体并不一定可靠。


其次,子女要与父母在情感上有足够多的交流,让父母感受到足够的关注和关心,这样才不会让骗子乘虚而入。


最后,子女应该学习一些老年心理学的知识,我们需要理解老年人的变化。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好,他们需要我们反复提醒。老年人学习新事物比较慢,子女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比如有的老年人学习微信语音的按住说话就很困难,手指应该怎么放,手指的轻重程度的掌握等都很困难。再比如有的老年人连按键输入密码都有困难,这一代的老年人很多没学过拼音,他们在使用这些设备时遇到的困难是我们很难想象的,我们需要更加耐心的帮助他们并且放低要求。


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等方式对老年人确实能有很大的帮助吗?

很大的帮助并不一定,但这些方式对老年人确实有一定的好处。如果他们不会使用可能会感到自己被时代所抛弃,其实老年机这类手机对老年人来说并不很好,智能手机虽好,但操作系统对老年人而言并不很便利。


对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老年人很可能想学又不敢提,他们担心子女会没有耐心。子女倘若表现出不耐烦是会打击到老年人、伤害他们自尊的。作为子女可以耐心地教他们使用,但是对于效果我们不用期望得太高,得慢慢来。



老年人并不会依赖智能手机,也是因为老年人有他们惯用的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比如社区,相关的养老服务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对于学习时事政治、国家政策等需求是很高的。而这都可以通过社区服务得以实现。我们也鼓励老年人建构自己的小群体,比如一起跳广场舞的小团体;虽然广场舞有些吵,但是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帮助的。这些小群体能帮助老年人在产生归属感,不脱离于社会。


您从事老年心理学研究这么多年,您感触最深的是哪一个研究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控制感的研究吧(见参考文献部分),这个研究充分地表明了老年人对生活的控制感特别重要。其实控制感对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不可预期、不可控制的事件甚至能使我们崩溃,老年人尤其需要对生活的控制感。


但是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做的很多事其实正好让老年人失去对生活控制感。比如不让老年人随便出门,我们可能觉得天气不好,所以今天不方便出门。老人的饮食、活动得经过儿女的认可和同意。这些好心的照顾其实是在剥夺他们对生活的控制感。老年人也需要自己能够做主,希望掌控自己的生活


我们如何让老年人对生活有更多的自主掌控,如何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们、信任他们,将选择权交回给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您觉得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会发生改变吗?

当然会啊,随着老年心理实验室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做老年心理研究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对老年群体肯定会有更正确的认识,社会的态度肯定也会更好。


其实从历届学术会议的投稿情况来看,我们也能发现这种变化趋势,在2008和2009 年做老年研究的学者很少,寥寥无几;但到了2017年,仅仅是老年相关的专题论坛就有不少,甚至自由投稿的学者都有很多。


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一件事,因为关注老年的研究者越多,整个社会对老年人才会了解越多。整个社会怎样才能以更加全面、正确的方式去认识老年群体,这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步,而这需要我们加倍的努力。


与访谈学生亲切合照的非常可爱的彭老师



参考文献

[1] Schaie, K. W., & Willis, S. L. (2010). The seattl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ult cognitive development. Issbd Bulletin, 57(1), 24.

[2] Langer, E. J., & Rodin, J. (1976). The effects of choice and enhanc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g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 J Pers Soc Psychol, 34(2), 191-198.

[3] 王大华, & 彭华茂. (2011). 玩出年轻头脑:老年人脑力训练游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你可能还想了解:


大华老师谈老年 | 老年人要有人爱、有事做

预见未来的你 | 北大最帅副教授谈老年心理与科普

老年人的大脑还有可塑性吗?


组稿、编辑和摄影 | 金梦菡 李渊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最新研究表明:老年人更睿智能做出理智决策
脑力训练,能提高智力水平吗?
老年人使用手机的困难
如何让大脑保持年轻与健康?
44思维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工作记忆能力能更好的反映个人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