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宗凯:如何把我们知道的变成我们的“肌肉”?

去年有部电影叫《后会无期》,里面有句台词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就是那句:“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听过另外一句话说:“任何的知识,在能进入你的肌肉之前都只是谣言。”


我很认同这句话,所以,在我看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只是在头脑上知道,而没有把它变成“肌肉”。


变成“肌肉”是一个比喻,就是让我们的身体愿意去支持我们的行动,把我们所知道的变成“第二天性”。


那么,问题来了!


要如何把我们知道的变成“肌肉”呢?


我觉得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在知识的选择方面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知识呢?


我觉得应该选择我们有感觉的、有触动的。


为何我们会对一本书或是一个人所讲的东西有感觉、有触动呢?


我觉得原因有二:


1、他所讲的东西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内在地图”,所以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不会对它产生排斥。


2、那个人已经具备了我们想要具备的一些品质,或是已经做到我们想要做到的事情,所以他的存在会唤醒我们内在已经有的一些东西。


我觉得这两点是将我们知道的变成“肌肉”的两个前提条件。


二、触动


如何让自己更有触动呢?


有很多人这样问过我:“你怎么每天都会有那么多的触动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要点:


1?设定意图:想要有所触动、有所流经


“意图是潜意识的GPS!”


斯蒂芬.吉利根老师曾说过:“为了让你更有创造力,你要允许自己被来访者触碰到。”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把生活当做一个“来访者”。所以,我经常用他教的一句咒语:“touch me ,teach me,come through me(触碰我、教会我、流经我)!”来表达我的这个意图。


当我们设定了一个想要有所触动,有所流经的意图后,在我们经历了一件事情后,我们就会去想:


“这件事情对我有何触动?”


“我如何让这件事情对自己和他人有所启发?”


“我如何让这件事情磨砺我人性的光辉?”


之后就会有一些感悟在不经意间流经我们。


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图,一件事情过了,也可能就过了。不会有太多的感触。


所以,首先要设定意图,这个很重要!


2?正念、开放、不评判的空间


我举个例子:如当我们遇到了一些挫折,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有一种抑郁的情绪随之升起,如果我们能抱持一个正念、开放、不评判的空间,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这样的体验可能会让我们去检视我们的“内在地图”,去觉察哪些部分已经不适用,应该如何去修改。也许是因为我们过去太过天真和自大,轻视了挑战的难度,没有去联合其他的力量。


三、行动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件事情明知道该怎么做,可就是做不到,例如:我们知道归于自己身体的中心很重要,但总会遇到有一些人或事,让我们无法归于中心。


这时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刻意练习


在《1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有提到,为何同样是花了1万个小时,有的人就成为了专家,而有的人则没有,区别就在于“刻意练习”。


例如,在“归于中心”上,我们可以如何“刻意练习”呢?


首先,我们先让自己处于归于中心的状态,然后想像自己回到了无法归于中心的情景中,接着想像当我们归于中心后,我们会如何回应。


不断地在脑海中练习这个技巧,直到我们在现实的情景中可以归于中心为止。


这是在发挥人类的共同优势之一:想像力!


曾有一位小提琴大师,他在他过世前的几天依然每天在练习演奏技艺。他的一句名言是:“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听众知道!”


所以,让我们一起刻意练习,成为自己生命的大师吧!


好,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如果觉得本文不错的话,就在本文最下方点击“赞赏”,赞赏一下我吧!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意图(44)
外在的追求,是为了内在的惊艳 | 德芬演讲分享
提高素质能力贵在自觉
选1个代表你的符号?它会揭露你个人的精神讯息
爱是觉知之路,爱是觉知的标准
又硬又大的筋结,如何针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