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今日系的受害学生:“清式综合症”现象及成因剖析
前言:本文是张清一问题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之前的文章链接附在最后)。前两篇文章写完后,从多个渠道得知:不少张清一曾经的学生,特别是在今日学堂待过的师生,离开张清一和今日学堂后出现长期抑郁、无法融入体制教育和社会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家庭关系。如果把这种现象定义为“清式综合症”,那么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受到“清式综合症”困扰的人如何才能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这是本文尝试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思维导图。
1.清式综合症的现象
2.清式综合症背后的成因探讨:清式理论
3.清式理论缺陷之一:破而不立
4.清式理论缺陷之二:水土不服
5.染上清式综合症,何去何从?

 
一.“清式综合征”的现象。
据了解,遭受“清式综合症”影响的人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早年在武汉跟随张学习的大学生群,特别是两种人:一是张的“超级粉丝”,跟随张学习学习了至少一年以上,对张几乎是100%的信仰;二是在学堂做过老师并且因为种种原因离开的;这两类人现在的年龄在25-35岁之间。第二类是在今日学堂学习过的学生并且因为种种原因而离开的,目前总体的年龄在15-22岁之间。这两个群体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受张的影响最深的,也最难以看清张的局限,但好在这两个群体都相对年轻,又处于互联网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彻底反思张对自己的影响并没有那么难。
对自己曾经学生的现状,张不是不知道,他很喜欢在上课时以那些离开他的学生的糟糕现状为例证明自己有多么厉害,常用的说法有两种:人品——“xxx人品有严重问题”,修行方法——“有些人不听我的导致现在家庭不幸福”。总之跟张清一学习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学生品行不端,要么就是学生没有按照张清一的修行方法去做。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出心理问题,是不是自己的教法有问题,这就是张不会提的了。
张的言行使得他现有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巨大的心理壁垒,离开的学生和现有的学生缺乏沟通的基础——一个瞧不起对方,一个羞于谈论今日学堂;并且由于所有的学生的是非观和沟通方式都是“清一式”,一旦自己得不到张的认同,那么离开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丧失了沟通的基础——张校长都认同我们,我们还可以惺惺相惜一下,张校长都不认我们,我们何以相互交流呢?这种现状用以下的图来表示更为清晰。
 

因此,得“清式综合征”的学生很多,但相互之间的交流很少,而今日学堂这种小众的经历圈外人也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连父母都难以信任(情感敲诈)。因此,学生其处理的方式只能是“自行消化”。心理上,一个人的心结只要能被“看见”,往往就解决了一半。但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被看到”都非常困难,更别提更深入一步的对张清一的全面反思和自我行动了。
 

此文的目的也无非是两点:1.让受到“清式综合征”影响的人“被看见”,从而构建起这个群体内部的沟通基础——有这种经验的绝非你一人2.深入剖析张清一的误导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本文后面将以此为中心撰写。
二.“清式综合征”背后的成因探讨:清式理念
(1)三条核心的清式理念
 张清一其人的自私和虚伪,本人已经在第二篇文章进行深入剖析,这部分的重点在于剖析张清一对学生影响比较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据我所了解,影响学生比较深的理念有三条:
1. 虚无倾向:生活是无意义的。
2.精英意识:要做精英,否则人生这个游戏没意义。
3.形而上思维:“道”强于“术”,思维好出人头地容易。

“虚无倾向”可以参见张清一在武汉事情的系列讲座《人生十二讲》以及以《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为代表的文章,张系统剖析了婚姻、事业、社交等问题上的无意义,并且提出现代化过程中国人遭受到的身心问题。“精英倾向”的代表可以参照张清一的精英教育系列文章,重点批判了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并提出“精英教育”的设想——这也是张创立今日学堂的初衷。“形而上思维”是张实现价值和精英的“方法论”,并提出了思维教育——这是今日学堂教育的亮点。
由此,“人生主流价值的虚无—>精英意识的崇高—>形而上思维的重要”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逻辑链,并且这条逻辑链背后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来佐证:张清一校长——成功人士、精英阶层、境界和思维高超。这套“理念+榜样”的体系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家长关注,也为今日学堂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品牌和用户基础。从逻辑上,这套理念也的确是自洽的,能让大多数人信服(当然,从深层次意义上讲却是漏洞百出,本文后面会阐述)。


 
(2)清式综合症的成因谈讨
那么为什么学生跟随张学习清式理念后会普遍出现“清式综合征”的问题呢?从常理推断,只能有三个原因:
1.理念体系是对的,但是学生自己不好好学。
2.理念体系是对的,但是负责教学的老师有问题。
3.理念系统是错的,必然导致学生走弯路。
  张清一在公开场合都是宣称第一个理由,那么按照常识,如果理念和老师都没问题,那么出现“清式综合症”的只是少部分人,今日学堂应该源源不断地对外界输出优秀的学生才对,哪怕产生不了世界级人才,普通的优秀学生也应该一抓一大把才对,起码远远超出体制内的学生。然而事实是,今日学堂创立了14年,目前并未拿出绝对的成绩证明学生的优秀,不管是主流公认的英语、高考成绩,还是张清一提到的常青藤、治疗癌症的中医高手、内家拳成绩都缺乏说服力,包括现有的英语视频和太极拳“战绩”。至于难以量化的“思维”,以学堂优秀学生yzl、wcy的撰文水准来看,和体制内顶尖学生比,必然会被完爆的,特别是北京、上海的一流中学。即便是张清一本人的文章,不管在学术界还是修行界都难以服众,当然在品牌营销界张的文章倒是独树一帜,颇有值得借鉴之处。张本人思维修养的严重缺陷本人已经在第二篇文章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清式综合症”的现象以“学生不好好学”的理由是推诿不了的,根本原因只能从理念和老师中找。本人认为导致“清式综合症”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两点:1.理念本身的缺陷 2. 张本人言行有失。

三. 清式理念缺陷之一:破而不立
(1)破:清式理念的植入手法
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来看,一套理念的学习和应用是有规律,大致要经过:发现、学习、实践、接受这四个阶段,从而形成个人价值系统的更新和完善。价值体系越稳定,行为就会稳定,生活上的波折也会相对小一些。
 

而张清一教育的方法却是直接破坏一个人原有的价值体系,使得一个人原有的价值体系出现崩溃。如大多数第一次听张清一课的人往往有“洗心革面、脱离束缚”的体会,一方面精神打击很大,不少人痛哭流涕,另一方面却又一身轻松,如释重负。很多清粉误以为这是自己在张校长指导下“获得智慧”“看清世界真相”的表现,更有甚者认为这是自己的修行境界的提升。其实这不过是原有价值体系的崩溃出现的感官层面上的暂时性放松,一旦缺乏新的成长方向,这种轻松的感觉很快会被缺乏重心、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感所代替,很容易颓废下去或者回归原有的生活模式——毕竟精神的重建需要时间,且建设从来都比破坏要难。而这段时间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出现“真空”,往往是需要有一个精神寄托的,由于受到虚无价值的影响学生对主流价值是排斥的,这时候张清一的价值理念就会“乘虚而入”,这种情况下学生极易心理上依附于张清一,并完全以张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从而丧失自身精神的独立性。
 

面对学生的“精神真空”,老师是给予空间土壤自由成长还是加以控制利用,这就是明师与邪师的根本差别之一。张校长总是说“选择他思想的人是出于理性的考虑”,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真正懂这个心理过程的人就知道,只要认同了他的思想,经历了“破”的过程,“立”而选择成为“清粉”几乎都是必然的选择。
保持立场的中立,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极度重要。这也是明师和邪师的第二条差别:老师是否能够对异议有所包容。张清一对个体的异议,永远都是嘴上包容,态度永远是端着的,私下里还会说异议者的不是;至于集体性的质疑,“清黑”事件中张的态度如何旁观者都很清楚。对比张校长和南怀瑾、电影中的优秀老师(如《心灵捕手》、《死亡诗社》),其为人是正是邪难道还不明显吗?
(2)立:清式理念的应用局限
一旦学生沾染上“清式理念”,想身心健康地脱离清一这个圈子就没那么容易了。仔细研究张清一的三条理念,就会发现这三者内在的矛盾很大,试问:
a.既然人生的价值是虚无的,那么为何要成为精英——张的回答是:我喜欢、我选择
b.如果不想成为精英,那人生的价值在哪?——张的回答是:在他眼里没有价值,但是你可以自己认定价值。
c.如果想成为精英,为什么是思维最重要?——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重要,但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张也没有正面回答过。
张的做法是:1)做了一个“一元二元三元”的思维层次的认定,并且对全球的精英进行等级划分——张曾经自称自己的思维在2.5左右;2)用各种案例,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思维”上,从而凸显出思维的重要:成功了,是因为思维好;失败了,是因为思维出问题——谁都不好说一个成功的人不聪明或者一个人失败纯属运气,所以张清一怎么说都对。即便如此,还是常常被打脸,如2016年张曾大力推崇朴槿惠,推崇其自传《绝望锻炼了我》,几个月后朴槿惠就陷入邪教丑闻,当然对此清粉们又视而不见了。实际上,思维是否造就精英?这个本身就是有争议。其中一条佐证就是按照现代的实证研究,智力达到中上(110)以后,对一个人成功的差别就很小了,其品质(勤奋、情商等)影响因素更大。
回看这三个问题,可以发现从逻辑上这套理念体系就不适用:1)当下对精英并不渴望的人2)当下对思辨并不热衷的人(之所以加上“当下”是因为人的志趣会变化的)。真正适合这套价值体系的人个性特点必然是1)争强好胜2)喜欢思辨3)审美带有一点自然与出世倾向——最好就是张清一本人的气质。换句话说,与张清一个性差别越大的人,越不适应张清一的这套理念体系。更何况,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关于人生价值虚无的问题,本身就不是适合所有人去过早思考的,特别是本身对哲学缺乏兴趣的年轻人,哲学家叔本华、文学家哥德的书籍流行时就出现过欧洲青年自杀潮的问题。这种对人生价值的探讨,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理论的积淀,绝非听一两节课、看一两篇文章就可以解答的。很多清粉对张清一嘴上感恩戴德,哪里是在感恩张的智慧?真相是,一旦离开了张,他们将在精神上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特别那些经济上也依托于张的人。张教育启蒙的本质,不过是给清粉解除旧的主流枷锁后,又换上了一套新的清式枷锁而已。

四.清式理念缺陷之二:水土不服
正如同外国企业到中国经商时常会对消费者心理、习惯缺乏了解而产生“水土不服”的文化问题一样,带有清式理念的学生一旦真正离开那个小圈子回到体制内和社会上,马上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原先在今日圈子的庇护下的问题都会一一暴露出来。
(1)深入剖析清式理念的思想毒害
首先,虚无价值告诉学生人的欲望名利食色都是没有意义的,体制内的教育是毁人不倦的。不管是大学生群体还是学堂学生,年纪都尚轻,并没有真正地体验过欲望的力量,也不懂得如何与各种心理诉求不同的人相处。因此一开始回归体制和社会必然会处处碰壁,共通的问题有:1)别人追求自己不感兴趣,进入体制的学生对考高分没兴趣,进入社会的学生对竞争缺乏动力2)缺乏与身边人的共情,身边的好友吃个美食可能都让自己难以理解。时间久了,学生很容易陷入个体的孤僻之中,从而催生出扭曲的心态,如孤傲。
受到张清一的影响,学生是很容易带有强烈的精英意识,哪怕看上去温婉平和的人也是如此。动力不足且社交困难的人成功的难度很高,加上强烈精英意识很容易形成认知失调(人难以接受事实与认知过大的差异),从而形成一些故步自封的理念,常见的有:1)张清一教的是最好的,别人的都是次品;2)我是很牛的,之所以现在这样,是因为社会追求名利太浮躁,身边的人太肤浅3)体制教育是害人的,所以我这么优秀的人不被理解……诸如此类的偏见。
更糟的是,清式理念不仅有严重偏颇的价值观,更有与之匹配错误的思维方式。最明显的就是“形而上思维”。这种理念认为“术”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把握好“道”才是关键,懂得“术”顶多是技术性人才,懂得“道”则做什么都会很成功。这种思维在清一圈子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反对张的人内心深处也是认同这种思维的。因此,离开学堂去体制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学过“道”会很牛,离开张的学生也认为自己在工作中也应比别人更牛。事实真的这样吗?其实,冷静的看待这种思维的始作俑者张清一,就会发现他已经被打脸不知道多少次了。张清一宣称自己会经商、教育、武术、中医,每个领域都很成功,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1)事业上,张的确是一个善于做投资的中小企业老板2)然而教育上,14年以来张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教育成果,张曾经说过要让学生申请常青藤,现在早已不提这茬,哪怕是最容易检验的英语,也缺乏硬性标准3)武术上,不管是张还是张的学生均没有实战记录,张的实战水准被公开质疑,学生最新的太极拳比赛成绩含量也很低4)中医上,张曾宣称要去美国治疗癌症,目前已经毫无下文。也就是说,除了事业尚能说有所小成之外,教育、武术、中医这三个领域张基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干货”,“以道御术”的理念在张身上根本没有实现,和张吹过的牛皮比起来,简直是不值一提。
实际上,这套思维最大的问题在于“褒道贬术”。打个比方,一个资深投资人在资产管理上的心得或许与将军打仗的心得颇有共通之处——如资金调配中的安全&收益和调兵遣将中的防守&进攻,思维模式的确是有类似之处。但是说一个投资人可以去当将军打仗,或者说将军能够管理百亿资金,那就是胡说八道了。投资人对市场的敏锐、信息的解读,与将军对地形的理解、军事技术的运用,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短期内不可能替代的。换句话说,以术求道是可行的,但以道御术完全是无稽之谈。
 

那为什么张会鼓吹这种形而上的思维呢?我个人认为,本质上是张自我膨胀的需要,把握好“道”就可以不在“术”上下功夫,一方面可以偷懒,一方面可以彰显自己的牛逼,与张玩弄神通、贬低他人的行为一脉相承。 

 

实际上,张本人对“术”的不屑已经造成了今日学堂教育水平的停滞,自2012年以来今日学堂的教育理念几乎未有实质性的更新,张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培训赚钱、与人打嘴仗上;与此同时,体制内的教育变革却在一日千里,教育资源实现两极分化,特别是享受较好教育资源的一线城市,顶尖学生的素质明显强于五年前;学堂学生英语好、思维清晰的素质在体制内好的学校已经不罕见。张清一一些所谓“独创”的教育理论已经证明是有严重问题的,例如张清一鼓吹学生13岁之前不要学数学,等抽象思维发展出来再学也不迟。但是现有的教育实验已经证明,孩子幼龄时习惯数字化思维对其数学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数学天才大概率都是幼年即与数字打交道的,体制内深喑此道,幼龄的数学教育在一线城市不少家长中已经普及。张鼓吹数学无用,大概率是因为自己出身文科,认识不到数学对理工科思维的重要性,这就是张自身的局限带来的教育上的缺失。更何况张本人沉迷于玩玄弄道,心思早已不在教育上,试问目前今日学堂的学生与体制内优秀的学生相比到底有何优势?已经离开学堂的学生和家长应该是庆幸自己离开得早了吧?

有一点是非常滑稽的:张认为科学对培养理性思维很重要,因此在学堂开科学课,但是居然不重视数学,这种教学安排证明张本人根本不理解数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基本上跟学习投资但不想学财务知识一样令人无语。)


(2)“清式理念”的真面目:邪师的思想病毒
我们总结下清式理念的负面效果:
 

细看这些问题,你会发现:这些这套理念的副作用几乎和张清一本人个性上的缺陷一模一样——这证明清式理念本质上就是个思想病毒程序,传播者将思想病毒传到你身上,你自然也会出现“清式综合症”的症状。就像计算机病毒程度蔓延开来之后,不同的电脑会有类似的问题一样。仔细想想,会让学生大面积出现这种问题的,到底是明师还是邪师
更要命的是,张清一的言行本身也在为其病毒思想报价护航,对于离开的学生如小明,张通常的做法是:一方面在小明离开之时表演恩情,表示“我对你没有敌意,主要是依原则办事”,让小明觉得“不是老师不对,是因为自己这样那样的原因”;另一方面,对于尚在学堂的学生和家长又百般编排小明的不是,甚至在博文上公开打击小明的名誉,虽说隐去姓名,但是圈内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所言者谁。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么小明彻底离开再不发声,要么小明与张公开决裂,演变成个人恩怨的撕逼,而不是对清式思想的彻底反思。这两种结果对张都是有利的,毕竟张牢牢掌握了清一圈子的话语权。
可恶的是,容易出“清式综合症”的学生大多年纪尚轻,三观尚不成熟,张的言行对其影响极深,往往会接受张对自己的论断,如“没有前途”“以后很悲惨”“人品不好”等等,对自身过分的负面评价往往会导致生活中更大的不顺,进而丧失奋发图强的动力,这反而又成为张“你看我说的没错吧”的口实,形成反馈的恶性循环。如不久前发生的学生打人事件,对比张前后对学生的评价,完全是天壤之别,试问这些评价对相信“张校长”光辉形象的学生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3)清式综合症患者的几个小段子
最后本人用几个小段子来反映“清式综合症”患者的状态,以“小明”为例。
场景一:虚无的小明
小明离开某私立学堂后……
妈妈:小明,离开学堂后好好读书,以后才能够找到好工作,承担社会责任
小明:嘿嘿,你们这些俗人懂什么,名利就是你们的最大追求,我才不在乎这些东西
妈妈(惊讶):那你这么年轻,总要好好努力学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吧?
小明:国家、社会、责任都是大家想象出来的东西,是人生的枷锁,没听校长讲过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吗?
妈妈:那你现在想做什么呢?
小明:不知道,感觉人生没什么意义。别烦我了。
妈妈(心疼):那你去找小伙伴玩吧,你整天一个人在家里没朋友多不好
小明:他们都只是一群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我干嘛跟他们交朋友?我有时其实挺不理解的,他们拼命读书为了什么。
妈妈(眼泪):你爸爸这么辛苦就是为了让你好好念书,你这样爸妈不伤心吗?
小明(冷笑):你们这些只知道感情敲诈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名利把意愿强行加到子女身上,多么愚昧和无知,别以为你们能用眼泪就可以骗我。

场景二:精英小明
小明最终决定委屈自己去读书,某次考试成绩全班第10/40,跟同学的对话
女同学A(排名20/40):小明这次考得真不错,刚到学校半年就考了第10
(小明冷眼看了A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女同学A(心想):小明真奇怪……
小明(心想):就算是第2名也是失败,这次居然只考了第10名简直是惨败,这个笨女生还敢挖苦我;不过最近我真的也蛮努力,为什么只拿到第10名?我这样思维卓越的人不拿到第一也应该第二啊。
(这时候遇见男同学B)
男同学B:小明你知道第一名小方吗?
小明:知道。
男同学B:听老师讲小方特别勤奋,而且很懂得研究学习方法,听说他周末经常在网上学习北京xx中学的名师课程,我这个周末也打算学一学。你要不要一起?
小明:谢谢不用了。
小明(心想):这些应试的书呆子就知道整天填鸭式地训练自己,一点不懂得从根本找原因,我这次状态不好应该是很久不练功脑子不快了,周末要好好练习一下云手和风摆杨柳,又练身体又练思维,多好。
后续:小明的成绩一直在10名上下徘徊,老师的评价的是:人比较聪明,但太自负,且没有足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场景三:聪明的小明
小明工作了
领导:小明,你昨天的材料做得太一般了,今天重做一遍。
小明:领导,我这么聪明你让我做材料真的太委屈我了,我昨天研究了公司的战略方向,从根本上看,只要发展业务X就能解决公司目前的困境……
领导(生气):先把材料做好再说。
小明(心想):傻叉领导,根本不识人才。
同事:小明,你知道吗,小王升官当部门副总了,他还不到30岁啊。
小明:那个笨蛋居然也能升,可见领导的无能,估计家里有关系吧。
同事:别乱讲啊小明,我知道你聪明,可是人家小王并不笨,人家高中可是国家奥赛选手啊,再说,社会上混,关系也很重要啊……
小明:同志,你要相信这是短期现象,长期看只有思维好的聪明人才能获得成功。
同事耸耸肩走了,半年后小明因为长期被领导冷落而辞职……小明失落之余,开始云游天下,寄情山水,安安心心地做起了“待业青年”。

五.染上“清式综合症”,何去何从?
我相信,受到“清式综合症”困扰的人读了上面几个小故事多少会有找到点自己的影子。那么自己何去何从呢?这里,我不打算再细细阐述什么才是真正价值的问题,这个答案只能自己去找,需自己深度阅读和认真实践,别人讲的终究是纸上文字,不是你的。
不过,仍然有三个理念我认为对所有染上“清式综合症”的人都是需要参考的,起码值得深度思考和认识,这里分享给大家:
1.虽说无欲则刚,但人到无欲则万事休。猪八戒会犯错,需要修理,但是没有猪八戒,唐僧是万万取不到真经的!
2.这世界上从来不缺聪明人,但是非常缺乏愿意下苦功夫踏踏实实的人。现实里,一个不聪明但是足够努力的“郭靖式”人才成功的概率是远远高于心思灵敏但经验不足的“杨过”式人才的——杨过在现实中最多是赵括、杨修之流,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取得什么成就的。
3.真情的价值大于真理,请相信人间的真情:父母之情,朋友之情和爱情。我无法用逻辑语言去证明这一点,但是历史和无数的案例都告诉我:一个不相信真情的人哪怕信仰真理,最后也必然会走向歧途,酿成人生的悲剧。
最后,我们再重温本文开头的那张图:
 

  希望此文能对正在或者曾经受到“清式综合症”困扰的学生有所帮助!

附:
剖析清一系列第一篇(主要是对张清一的辩护):请问有人了解,张清一和今日学堂吗? -知乎
剖析清一系列第二篇(对张清一其人的深入剖析):今日学堂 明德女塾是什么情况?靠谱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应佩瑶分享:新教育家长的成长
2021年第62篇:教研随笔∣为什么听了很多讲座,水平还是没有提高?
今日学堂教学介绍
教师课改理念小故事
张清一(今日学堂):个人简介及申明
作为清一山长的弟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