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百韬兵团是什么属性?聊一聊国民党军的嫡系、半嫡系和非嫡系

1948年11月22日,碾庄圩战斗结束,蒋军主力兵团之一的黄百韬第七兵团共五个军十一个师,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至此被全部歼灭。那么,黄百韬兵团究竟是中央军嫡系、半嫡系,还是杂牌军?

今天咱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先聊一下什么是中央军嫡系、半嫡系、非嫡系。

国民党军的非嫡系部队也就是“杂牌军”,军迷朋友都比较熟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计有:李白的桂系、阎长官的晋军、傅长官的绥远系、西北军系、川军系,此外还有较小的滇军系、青马、宁马等。黄百韬兵团中的第44军就属于川军系。

曾几何时,做为国民党军事集团重要力量的东北军系与粤系,此时已不再称得上是独立体系。有的军迷朋友可能有异议,先别急,下面咱们还会聊到这一块。

至于中央军嫡系、半嫡系部队如何划分,这一点确实不那么清晰。对此有不少文章介绍过,观点也不尽相同,咱们现在就捋一捋。

首先要明确,1924年10月3日成立的黄埔军校教导团,是仿照苏联红军的模式,由国共两党共同组建的,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其性质与旧军阀部队有着根本的区别。

老蒋虽然把持了第1军的军权,但实现完全掌控,是在1926年3月他蓄意制造“中山舰事件”,把共产党员全部驱逐出第1军之后。到了1927年的“4.12”反革命政变,老蒋公开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军除了我党掌握的少数力量外,其它则沦为新军阀的统治工具。

这也给了我们第一个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而不是按某一时期划线。

那么以血统是否纯正,或者主官是否黄埔系划分就合理吗?答案是:未必,这样看问题未免流于表面,过于机械了。我们先看看《国民党军简史》对第11师的记述,该师是陈诚土木系的起家部队,后来发展为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

第11师血统并不纯正,主官开始也不是黄埔系,但它成为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就是陈诚采用了种种手段,实现了对该师的完全掌控。

现在我们已经接触到实质了。

再看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对比一下原东北军的第49军(即整编49师)与53军,到了大决战时期,《国民党军简史》是这么描述的:

这里要介绍一下历史背景。西安事变后,老蒋对东北军耿耿于怀。他囚禁少帅后,又借全国整理军队之机,下令刘峙整理东北军,并亲自为东北军规定了整编原则:第一步使东北军各军国军化,第二步近于现代化,务使各军之人事、经理、教育、训练等,均按照中央规定办理,以完成军令、政令之统一。实际上,就是要把东北军改造成唯蒋令是从的中央军系军队。

通过一系列操作,东北军系不复存在,部队纳入了中央军系。到了解放战争初期,整编49师师长王铁汉、53军军长周福成都是东北军土生土长的老人,这时,老蒋尚未完成对这两支部队的完全掌控。

但是到了1947年9月,49军军长王铁汉调离,军长一职由黄埔五期生、中央军嫡系将领郑庭芨接任。就这样,老蒋通过人事调整,完成了对49军的完全掌控。而53军军长则一直由周福成担任。

聊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这样总结一下:在中央军系,老蒋完全掌控的部队可以称为嫡系,否则为半嫡系。

老蒋的中央军系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武装集团,很大程度上是不断兼并、改造其他军阀势力的结果。而对非嫡系部队是否完全掌控,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原来的军阀体系不复存在,其部队纳入中央军系;二是通过人事调整,完全掌握部队。

其实我们可以把国民党各个派系看做不同的江湖门派,而老蒋凭借强大的武力和财力支持,成为帮派联盟的盟主。事实上众军阀大佬做的还真比不上江湖大哥,我曾写过一篇“黑色1931”,各位朋友可以看看,在江淮流域遭到近代史上最大的水灾,数千万灾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时候,在日寇铁蹄踏遍东三省的时候,大佬们在干啥?

帮派大哥若要完全控制内部,体现在用人上就是重用心腹亲信,所谓“黄埔生、浙江人”以及“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等用人标准就是这么来的。如派猪司令守卫南京门户徐州,又如在日记里百般吐槽顾百顺却一直重用,原因无它,对大哥的忠诚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样的依附关系,一旦大哥倒台,派系就随之瓦解。大的派系由于下面还有二级分舵,便形成多个小的派系。如西北军,冯长官下野后,便分解为韩复榘、冯治安、孙连仲、刘汝明、庞炳勋等小集团。小的派系就会被老蒋逐渐吞并,粤系军就是如此。

李济深

粤系其实开始实力并不弱,中央军里就有很多粤军的底子。但由于身处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各方政治势力都极力拉拢,因此,很难产生一个一言九鼎的带头大哥。而且大哥下面的分舵主们也自成一派,甚至兵戎相见。他们一有机会就想把大哥搞掉,自己取而代之。

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中,李济深支持桂系被老蒋扣押,陈济棠在老蒋支持下成了“南天王”。1936年5月,陈济棠和桂系联合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又被余汉谋和老蒋相互勾结搞下台。

余汉谋

余汉谋投靠老蒋上位以后,日子并不好过。他麾下的六个军中,66军、83军在抗战时期先后被撤销番号。1946年初,余汉谋的第七战区、第十二集团军被同时撤销,他在失去兵权赋闲半年之后,改任衢州绥靖主任,警卫浙赣铁路运输安全。他的基本部队四个军也脱离了他的掌握,北上投入内战战场。

其中,62军去华北,63军、64和65军去华东,63军、64军后来编入黄百韬兵团。

粤系军最后一个分舵——余汉谋军事集团,就这样不复存在。

为了彻底吞并这支武装力量,老蒋又玩起了“换人术”,四个军的军长陆续更换。通过人事调整,加之粤系军与中央军的渊源颇深,掌握起来自然要比其他军阀势力容易得多。至大决战时期,这支部队已经演化为中央军嫡系。

聊完了63军和64军,我们接下来再聊一下25军(整编25师)和100军(整编83师)。

100军属中央军嫡系,这个没什么疑问。但如果说25军是亳无疑问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有些军迷朋友对此还有疑惑。

历史上有三个25军。第一个是黔系军阀毛光翔、王家烈的第25军,于1935年4月被裁撤;第二个是鄂系夏斗寅部改编的的第25军,为中央军半嫡系部队,万耀煌任军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该军损失惨重,被取消番号。

1938年,国民党重新组建第25军,首任军长为王敬久,下辖第52师师长唐云山,第190师师长梁华盛。,均为黄埔一期生。从主持组建到住用的将领,属标准的中央军嫡系部队。

实际上,历史上还曾有过三个18军。第一个是原属孙传芳系统的浙江省长夏超的起义部队,起义被孙传芳扑灭,夏超兵败被杀,部队溃散。第二个是1927年桂系第7军扩编而来,军长为陶钧。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后,该军番号被撤销。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是中原大战之后,由陈诚第11师扩编而成。

蒋介石与黄百韬

军迷朋友的疑惑可能来自两点:一是第25军后来进行了大换血,所辖各师变化很大;二是继任军长不再是黄埔生,尤其是1943年10月以后,该军军长长期由出身北洋军阀的杂系将领黄百韬担任。

这样一来就会影响第25军的属性吗?当然不会。咱们前边聊过,是否属中央军嫡系部队,判据并非看血统是否纯正或主官是否黄埔生,更准确的应该是看其是否被老蒋完全掌握。

由杂系将领出任中央军嫡系部队主官,在国民党军中并不多见。黄百韬算得上杂系将领中的异类,他顽固反共,忠诚于老蒋,在解放战争中的悍勇表现甚至超过了很多中央军嫡系将领,他的25军也没有出现过对老蒋的指挥打折扣。

在《国民党军简史》中,自第25军建军到覆灭的各个时期,均将其列为中央军嫡系部队,下图为截止到1943年底(也就是黄百韬上任不久后)的描述。

其实从常识推断,老蒋最善于吞并其他地方军阀势力,他怎么会让自己打造的嫡系部队脱离掌控呢?

聊完了黄百韬兵团下辖的五个军,咱们再看看黄百韬兵团。

其实无论《国军党军简史》,还是我军战史中,都没有对国民党军兵团一级划分嫡系、半嫡系和非嫡系,这个也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我们考虑到兵团和绥靖区可以视做等同级别的作战单位,军史上也没有把绥靖区划分为嫡系、半嫡系和非嫡系的。

这是由于军一级编制相对固定,而兵团一级则会根据作战任务而随时调整。例如,黄百韬兵团下辖的100军和44军,就是在淮海战役发起前,先后由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延年第九绥靖区划归的。

但如果军迷朋友们一定要划分的话,准确的表达应该是:黄百韬兵团是由中央军嫡系部队为主组成的。

最后总结一下个人观点:

第一,国民党军的嫡系、半嫡系、非嫡系部队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持发展的观点。

第二,判别一支部队,主要是看它原有的体系是否还存在,再看它是否依附老蒋并为其完全掌控。

第三,嫡系、半嫡系、非嫡系属性与战斗力无关。例如桂系的第7军和绥远系的第35军,战斗力超过大部分中央军嫡系部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2年,朝鲜义士尹奉吉,被处决前,一张罕见的镜头,视死如归!
黄百韬:出身杂牌军却身居高位,粟裕为干掉他,6次派同一位猛将
抗战时期100万大洋能养活多少军队?新四军每月8万元仍然入不敷出
一个步兵师编制,搞出十几个团来,师长权力比一般军长都大
从5个军变成5个师,老蒋从华北要兵,为何“缩水”这么多?
民国时期的军团和兵团是一回事吗?都有哪些军团和兵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