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35年,哪些红十军团干部跟随粟裕从怀玉山突围?之后结局如何?

1935年1月,由方志敏、刘畴西等指挥的红十军团在进军皖南途中,在江西怀玉山一带遭蒋军优势兵力包围,经多方转战,最后只有军团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指挥的800余人的先头部队突破蒋军封锁线,回到位于德兴、横峰两地交界的闽浙赣苏区,并将部队护送的300多名红军伤员交给军区医院三分院临时医务所照顾。

这时军区收到正在长征途中的上级发来的指示电报,要求他们切勿按兵不动,应以红十军团突围部队为主力,组成一支挺进队深入蒋军力量较为薄弱的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策应闽浙赣军区和其他小块苏区武装的反围剿作战。粟裕、刘英与军区领导人商量后,决定以原浙西红十三军根据地、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为第一个进军目标。

挺进师师长粟裕、政委刘英

除去送去医院的伤员后,红十军团突围部队剩余的500余人包括一个没有炮弹的迫击炮连、一个没有子弹的机枪连、红21师5连,以及政治部、供给部和保卫局的部分干部。粟裕将这支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浙西南挺进师,由他和刘英分别担任师长、政委,其他干部包括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黄富武、供给部长刘达云、卫生部长张友昆和没收委员会主任谢文清等。

1935南2月下旬,挺进师出发后,在裴源地区与蒋军第57师遭遇,经激战伤亡100余人,只能暂时返回。之后闽浙赣军区又将红30师的一个团(团长李重才)拨给挺进师,此时全师共有指战员538人,装备有步枪445支、重机枪4挺、轻机枪8挺。挺进师第二次出发后,于一个月后抵达闽赣边武夷山,但红30师这个团的不少指战员却因不愿离开家乡而开小差跑掉了。

幸好,由洪家云指挥的闽北军分区第3团150余人也正在这一带活动,这支部队其实是之前红7军团路过此地时留下的,算是曾任红七军团参谋长的粟裕的老下级了,所以粟裕很容易就收编了这支小部队,并带着它进入浙西南地区。在取得斋郎战斗的胜利后,粟裕又将挺进师改编为四个纵队又两个支队,初步完成了在浙西南地区的战略展开。

闽北军分区第3团团长洪家云

在浙西南地区长达近三年的游击战争中,挺进师的发展几起几落,待1937年9月与蒋军终于达成停战协议时,当初从怀玉山中突围出来的红十军团干部,除粟裕、刘英外,绝大部分人都已被打散或壮烈牺牲!笔者这回,就来介绍下这批红十军团干部们的履历与最终结局。

1)宣传干事王屏

王屏,出生年月不详,江西人,曾任红七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第1纵队,进入浙西南地区后,奉命在松阳、遂昌、龙泉、云和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

1935年9月,蒋军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挺进师,王屏与第1纵队长朱宝芬率部突围后,奉命去浙东一带寻找当地游击队。抵达浙东后不久朱宝芬牺牲,王屏接任第1纵队长,但由于人生地不熟,没能找到当地游击队。11月,王屏在东阳良坑战斗中牺牲。

2)宣传科长王维信

王维信,出生年月不详,江西人,曾任红十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并被选为浙西南政委会委员,负责一路上对指战员们的宣传鼓动工作。

1935年4月28日,挺进师利用地形优势,在庆元斋郎地区打退蒋军浙江保安1团、福建保安2团和大刀会武装共3000余人的围攻,在战斗中,王维信身先士卒与敌人作战,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3)团长王蕴瑞

王蕴瑞,又名王永瑞,原名王质,1910年出生于河北巨鹿,16岁时到冯玉祥在天津创办的陆军模范团当兵,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历任红十四军司令部作战参谋、红19师作战科长、红19师57团团长,曾在1934年8月1日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一枚,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参谋长,并被选为浙西南政委会委员。

王蕴瑞少将

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地区后,王蕴瑞被任命为浙西南军分区司令员,与黄富武一起带领留守部队坚守游击根据地。1935年9月,在蒋军优势兵力的围剿下,留守部队大部牺牲,王蕴瑞因为身染重病,无法再留下来打游击,便化装离开部队,返回河北老家休养。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蕴瑞与进军冀南的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取得联系并重新归队,历任冀南军区参谋长、冀南2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参谋长。全国解放后,王蕴瑞曾以第3兵团参谋长的身份入朝参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南京军区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最后于1989年病逝,终年79岁。

4)司号长方志富

方志富,又名张云龙,出生年月不详,江西弋阳人,曾任红十军团司令部司号长,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第3纵队政委,并被选为浙西南政委会委员。进入浙西南地区后,方志富奉命率第3纵队在杭江铁路沿线游击,吸引浙江蒋军主力北调。

方志富烈士

1935年9月,蒋军调集大量兵力围剿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已被任命为龙浦县书记的方志富奉命率小部队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0月5日,方志富在龙泉茶园坑遭蒋军包围,经激战至仅剩他一人时,仍使用两支枪轮番向敌人射击,最后终于壮烈牺牲。

5)科员龙跃

龙跃,原名龙兆丰,1912年出生于江西万载,18岁时参加红八军,任红6师9团团部宣传队员,1934年7月以红七军团保卫局检查科科员的身份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东出福建的军事行动,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部政治保卫组组长。

1936年初,龙跃随粟裕率挺进师一部转移到浙南地区后,开始参与浙南游击根据地创建工作,历任教导队政委、浙南军分区政治工作部主任、浙南特委组织部长。在1937年2月蒋军对浙南游击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的严峻形势下,龙跃还一度代理浙南特委书记一职。

龙跃

1938年3月,挺进师主力被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后,龙跃奉命留在浙江,协助刘英坚持原地斗争。1942年刘英被捕牺牲后,龙跃领导地方干部及游击队继续坚持在浙南地区,并于1948年11月担任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兼政委。全国解放后,龙跃起初担任温州军分区政委,后调浙江、上海地方工作,1995年在上海病逝,终年83岁。

6)干部朱宝芬

朱宝芬,出生年月不详,江西人,曾任红十军团干部(具体不详),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第1纵队司令,进入浙西南地区后,奉命在松阳、遂昌、龙泉、云和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

1935年9月,蒋军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挺进师,朱宝芬率部突围后,奉命去浙东一带寻找当地游击队。抵达浙东后,由于找不到当地游击队,第1纵队被迫分兵两路活动,其中由朱宝芬指挥的一路活动于磨盘山地区,不久他便在一次战斗中牺牲。

7)供给部长刘达云

刘达云,出生年月不详,江西吉水人,曾任红七军团供给部长、红十军团19师供给部长,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供给部长,并被选为浙西南政委会委员。进入浙西南地区后,刘达云奉命与朱宝芬、王蕴瑞等一起率第1纵队在松阳、遂昌、龙泉、云和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

1935年9月,蒋军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挺进师,刘达云与朱宝芬奉命率部突围去浙东,抵达目的后由刘达云担任浙东特委书记,组织部队在浙东、浙东南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1937年2月蒋军对浙南游击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刘达云奉命率一支小部队分散游击,在斗争最为艰难的时刻,丧失斗志的刘达云携枪偷偷离开部队,最后于1971年在老家病逝。

8)秘书许信焜

许信焜,又名许信坤,1916年出生于江西横峰,16岁时参加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历任红十军82团团部政治处技术书记、红七军团政治部秘书,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政委会秘书长。

许信焜

1935年9月,许信焜随挺进师主力转移到浙闽边活动,并被调到叶飞指挥的闽东游击队工作。1936年4月,许信焜返回挺进师,任浙南特委书记,奉刘英命令重建已沦陷七个月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但粟裕认为此时尚不是回浙西南的最佳时机,经过一番争论,许信焜还是服从了粟裕的决定。

1937年2月蒋军对浙南游击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后,许信焜率部转移到外线活动,后又被任命为第2纵队政委,率部回师浙西南。回师途中,2纵队在青田徐村与蒋军遭遇,许信焜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迫留在山中养伤。6月,许信焜伤愈后独自跑去浙西南寻找部队,结果在龙泉龙殿坑遭蒋军包围,并在突围战斗中中弹牺牲,年仅21岁。

9)主任杨干凡

杨干凡,外号杨胡子,出生年月不详,湖南人,原在江西苏区独立3团工作,后任红七军团没收委员会主任,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地方工作团团长,奉命在松阳、遂昌、龙泉、云和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

1935年9月,蒋军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挺进师,杨干凡奉命留在原地坚持斗争,并在特委书记黄富武牺牲后的困难条件下继续游击七个月,一直坚持到次年夏挺进师主力重返浙西南,之后被选为浙西南特委委员,负责根据地重建工作。

1937年2月蒋军对浙南游击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后,杨干凡被任命为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奉命率2纵队积极活动调动敌人。3月,2纵队在庆元和龙泉交界的凤凰山宿营时,遭到追击的蒋军袭击,杨干凡在战斗不幸牺牲。

10)干部杨金山

杨金山,1908年出生于江西宁都,24岁时参加红军,曾任红十军团干部(具体不详),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第1纵队政委,进入浙西南地区后,奉命在松阳、遂昌、龙泉、云和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

杨金山

1935年9月,蒋军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挺进师,杨金山与纵队长朱宝芬率部突围后,奉命去浙东一带寻找当地游击队。抵达浙东后,由于找不到当地游击队,第1纵队被迫分兵两路活动,其中由杨金山指挥的一路活动于东阳、永康、缙云地区。11月,杨金山在缙云玉环岭的一次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11)卫生部长张友昆

张友昆,后改名张德华,1914年出生于江西横峰,1930年参加革命,历任闽浙赣军区红军医院医生、主任、院长、红十军团卫生部长,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卫生部长。

张友昆

进入浙西南地区后,张友昆配合地方工作部,带领师医疗队给当地群众挨家挨户看病,并设立了伤病员休养所、卫生材料工厂及卫生人员培训班,在紧张的游击生活中为挺进师培训了20余名医护人员。1935年9月,蒋军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挺进师,张友昆带领医疗队随挺进师主力活动,转战浙闽边、浙南和浙西南多地。

1937年2月蒋军对浙南游击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后,挺进师主力被迫分散活动,在斗争最为艰难的时刻,丧失斗志的张友昆偷偷离开部队返回江西老家,以开私人诊所为生。全国解放后,张友昆重新归队,任上饶人民医院院长,后调赣州医疗系统工作,最后去世时间不详。

12)师特派员张文碧

张文碧,1910年出生于江西吉水,20岁时参加红军,历任建黎泰军分区司令部特派员、红七军团19师某团特派员、红十军团19师特派员,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第3纵队副政委兼特派员,进入浙西南地区后,奉命在松阳、遂昌、龙泉、云和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

1945年的张文碧(右)

1935年9月,蒋军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挺进师,张文碧随第1纵队突围至浙东东阳、永康、缙云地区,收编当地的红军浙西游击队,并开辟了金竹峰游击根据地。1936年10月,张文碧升任2纵队政委,在次年反击蒋军八个月全面进攻的最艰难时刻,他指挥着一支小部队一直坚持在平阳、瑞安西部山区,并一直坚持到挺进师与蒋军达成停战协议。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文碧随粟裕北上抗日,后历任新四军2支队4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苏皖支队政治部调查统计科科长、新四军1师南通警卫团政委、浙东纵队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1纵队2师政委、第三野战军二十军59师政委。全国解放后,张文碧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在南京军区、浙江军区工作,最后于2008年在南京逝世,终年98岁。

13)民运科长宗孟平

宗孟平,原名宗益寿,190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曾于1927年指挥了宜兴农民暴动,失败后在江苏、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华总工会白区工作部部长,后转入江西苏区,历任红七军团组织科长、红十军团政治部民运科长,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组织科长,并被选为浙西南政委会委员。

宗孟平

进入浙西南后,宗孟平被任命为浙西南特委书记兼2纵队行动委员会书记,奉命指挥2纵队在浦城、江山、龙泉和衢州一带打游击、建立游击根据地。1935年5月底,宗孟平在龙泉宝溪茶岙岭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

14)团参谋长赵春和

赵春和,又名赵中和,1912年出生于江西贵溪,16岁参加方志敏领导的农民运动,在红军中历任红十军事务长、红七军团19师连长、红十军团19师某团参谋长,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部作战参谋,进入浙西南后参与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1935年9月,蒋军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挺进师,赵春和随挺进师主力转战浙闽边,次年6月又被任命为2纵队司令,奉命率2纵队重返浙西南重建根据地。1937年2月蒋军对浙南游击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后,挺进师主力被迫分散活动,在斗争最为艰难的时刻,丧失斗志的赵春和偷偷离开部队返回江西老家,后一直以务农为生直到去世(具体时间不详)。

15)侦查科长姚阿宝

姚阿宝,出生年月不详,上海人,曾任红七军团保卫局干事、红十军团保卫局侦查科长,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特派员,并被选为浙西南政委会委员。

1935年4月21日夜,挺进师在浙江景宁县上标宿营时,遭蒋军福建保安2团袭击,姚阿宝在战斗中失踪,之后不知所踪。

16)主任谢文清

谢文清,1906年出生于江西上饶,22岁时参加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农民暴动,历任赣东北苏区信江特区出纳科长、闽浙赣苏区财政部副部长、红十军团没收委员会主任,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后,被编入挺进师,任师没收委员会主任。进入浙西南后,积极组织打土豪、筹军饷,并在王村口建立了根据地后勤保障供给基地。

谢文清

1935年9月,蒋军开始调集重兵围剿挺进师,谢文清随挺进师主力转战浙闽边,次年2月又被任命为浙西南独立师政委,奉命率独立师北返恢复根据地。1937年2月蒋军对浙南游击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后,时任浙南军分区政委的谢文清率一支部队转移到遂昌门阵地区,开辟了一块方圆近百里的新游击根据地,并一直坚持到挺进师与蒋军达成停战协议。

全面抗战爆发后,挺进师主力被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谢文清奉命留在浙江,协助刘英坚持原地斗争。1938年10月,谢文清在温州被蒋军逮捕,经过斗争后于两年后获释,之后便脱离组织,解放后归队,被分配到医院、某公司工作,最后去世时间不详。

最后总结,以上这16名随粟裕从怀玉山中突围而出的原红十军团干部中,有8人在反围剿斗争中牺牲(宗孟平、杨金山、杨干凡、许信焜、朱宝芬、方志富、王维信、王屏),有4人失踪或离开革命队伍(姚阿宝、赵春和、张友昆、刘达云),有2人被授予少将军衔(张文碧、王蕴瑞),有2人抗战后被留在浙江做地方工作(龙跃、谢文清),可谓是壮士百战,十犹存一!对此,粟裕在1984年回顾浙西南三年斗争的《浙南三年》一文中,也无不感慨得提到:“原七军团、十军团的老骨干不太多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是许多优秀干部、战士和革命群众鲜血、意志与生命的结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胜将军”——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
粟裕偏师打进蒋氏老家,建立根据地,敌人将粟裕与朱毛并列
战争没有教条,粟裕的山地游击战打的好,十倍的敌人都拿他没办法
粟裕怎样打破罗卓英大军包围“清剿”,叶飞如何创建闵东独立师?
粟裕、刘英和红军挺进师战斗在台州的故事③
红军挺进师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大事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