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华是传奇骁将和儒将,有娃娃司令,开国上将,将军诗人等一众头衔
userphoto

2022.05.16 甘肃

关注

他是年轻老资格,11岁就参加革命,14岁破格当上红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任少共国际师政委,22岁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9岁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上将,他的人生故事有力印证了那句有志不在年高。他能文善武,文武兼备,他创作的《长征组歌》传颂至今,经久不衰,成为经典歌剧。他就是共和国开国上将——萧华将军。

1

许多人是从他的歌词中知道了他的名字,建国之初他任空军政委时为飞行员写的那首《雄鹰之歌》,“看,雄鹰在展翅飞翔/听,涡轮在纵情歌唱/人民的空军/祖国的好儿男......”成为人民空军战歌;他在总政治部主任任上创作的《长征组歌》:“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组歌一唱走红。

周总理当年是这样评价萧华的:只有经过了长征的人才会写出《长征组歌》;只有有激情的人才会写出《长征组歌》。

史无前例震惊中外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两年时间突破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四渡赤水,两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人迹罕至的皑皑雪山、茫茫草地,纵横11个省,行程2.5万余里,最终胜利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经过长征,30万红军只幸存下了3万,中央红军8.6万人仅剩下6千人。

长征途中,萧华率“少国国际师”充当开路先锋,一路闯关夺隘,突破封锁线,血战湘江,抢渡乌江,强渡大渡河,攻抵泸定城,夺取娄山关,借道大凉山,他屡立头功。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扎西整编,少共国际师并入红一、二师。萧华奉命率一支抗日先遣队,充当全军开路先锋......。1936年2月,萧华在东征的兑久峪战斗中,不幸左腿被流弹击中负伤。

作为长征中年龄最小的红军将领,萧华经历了长征中几乎所有的重要战役战斗,他是这场艰苦卓绝的征战从危难走向胜利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对于万里长征的点点滴滴,一直在萧华的心头萦绕激荡,数十年来无法释怀,由于戎马倥偬,将军一直无暇静心提笔诉之。

2

萧华不仅参加革命早,结婚也早。1939年,23岁的萧华与15岁的王新兰结婚,两人共生育了4女1男共5个孩子。

妻子王新兰也是年纪轻轻资格老,开国上校。1924年6月出生在四川宣汉一个书香之家,1935年春,年仅11岁的王新兰就追随红四方面军开始了长征,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战士,长征途中担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

萧华和王新兰两人能走到一起,得益于一场连日的暴雨。1937年,13岁的王新兰奉命去延安学习,临行前她和几位战友来到驻陕西三原的云阳镇的八路军总部开介绍信。那些天连下暴雨,她们一行人被迫滞留在了云阳。这就促成了她和萧华相识相知相爱。时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的萧华,正巧随部队驻扎此地,虽然两人年龄相差了8岁,但“老革命”的长征经历,让他们有了共同话题,萧华欣赏迷恋王新兰的甜甜歌喉和翩翩舞姿,王新兰崇拜倾慕萧华的传奇经历和儒将气质。

一天,王新兰和几位女战友在驻地一时兴起跳起了舞蹈,顿时吸引了附近的战士们前来围观,陈赓、萧华等人也散步路过遂驻足观摩。看到萧华目光一直注视着王新兰,一旁的陈赓对王新兰打趣道:“新兰,你要是我的女儿,我一定要把你嫁给肖华!”,说者有心,听者有意,从此爱情在两人心间开始萌芽。

王新兰1985年离休时任兰州军区后勤部顾问。在萧华的眼中,王新兰不仅能歌善舞,在家中她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内助,战场上她是加油鼓劲、生死与共的好战友。

3

抗日战争期间,22岁的萧华被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奉命前往山东,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进行谈判。沈鸿烈不屑地说:“一个娃娃,也来和我谈判?”可当正面交锋过后,59岁的沈鸿烈不得不对22岁的萧华刮目相看,连连称道,不简单不简单。“娃娃司令”的绰号由此传开。

1955年,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萧华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55位开国上将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时年39岁。

1964年4月下旬,萧华上将因患肝炎来到了杭州的西子湖畔疗养。夫人王新兰随他一同前来西湖疗养。作为长征的亲历者,萧华早就有写长征的冲动,他深知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必须写点东西留给后人。恰好可以利用疗养时间搞创作,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认为通过组诗形式可以比较形象地概括表现。最后确定用一种“三七句、四八开”的格式,选取长征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12个典型事件,来安排组诗的整体结构。

夫人王新兰的长征经历,给潜心创作的萧华提供了不少帮助。她通过自己对长征的回忆来启发萧华进行创作。在写过雪山草地时,他俩有过一段看似平常却又精彩的对话。萧华问夫人:“你过雪山草地时,你想什么了?”夫人答道:“当时小娃娃,想不了太多,感觉就是冷、饿和走不完的路。”就这么一句启发,萧华立马来了灵感,很快就把“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这一段写了出来了。

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琢磨推敲,萧华终于完成了长征组诗的初稿。1964年11月中旬,萧华决定为长征组歌谱曲。

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丰富凝炼的语言,旋律优美的曲调,讴歌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萧华与四位作曲家合影

1965年4月下旬,战友文工团的几位作曲家带着已经谱好的十首歌曲,来到杭州向萧华主任逐段试唱。十首歌曲分别运用了红军歌曲以及江西采茶、苗家山歌、湖南花鼓、云南花灯、川江号子、陕北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曲调,塑造了特色鲜明的长征音乐。萧华听过之后十分满意连连点头。此后,经过不断完善成型的《长征组歌》开始在战友文工团紧张排练,准备为纪念长征30周年活动献礼。

 4

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成功完成在人民大会堂的首演,反响强烈。演出结束后,萧华接见了演职人员,将军哽咽到:“我老早就有这个愿望,想把伟大的长征写出来,写作时病情加重,医生劝我休息,我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你们演唱时,在座的好多老红军都哭了。那么多的好战友,有的还是孩子啊,就牺牲在长征路上,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战友文工团连续演出了30余场,场场爆满。随后到上海、南京、香港等地的演出也赢得了广泛赞誉。

《长征组歌》是周总理一生最爱听最爱唱的歌,他共17次观看《长征组歌》的排练和演出。并请独唱演员贾世骏,单独教他唱。1966年周总理指示,将《长征组歌》列为他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随访艺术团的重要剧目,剧组在国外演出数十场,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长征组歌》成为了中国合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1967年,“一月风暴”将萧华“打倒”,《长征组歌》也被诬蔑。1967年3月3日晚上,周总理出席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六千人的大会,在这次会上他激动地说到:“萧华同志从红小鬼到总政治部主任,跟着毛主席几十年,他怎会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呢?'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是传神之笔嘛!《长征组歌》我都会唱,我们为什么不唱呢?……”

《长征组歌》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红色经典音乐史诗。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已是滚瓜烂熟妇孺皆知。《长征组歌》显示出的巨大感染力和影响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此后长征还被将军写进了《铁流之歌》以及《艰苦岁月》等多部诗集、回忆录里。

1985年8月12日,萧华将军因肝癌晚期在北京去世,享年69岁.

斯人已逝,歌声不息,《长征组歌》经典咏流传。

注: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材料:军事科学出版社《回忆萧华》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5年,开国上将萧华临终前,向中央提出要求:把我的大女婿找来
萧华19岁一家4口被杀,39岁授开国上将后,毛主席:你我都犯杀气
王新兰手迹,长征中最小女红军, 丈夫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健在94岁
王新兰:11岁参加长征,13岁入党,丈夫是开国上将,儿子是企业家
肖华将军与《长征组歌》
开国上将创作组诗,周恩来命令“你不能再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