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陕北后,徐海东怒斥红25军:你们瞧不起陕北红军,怎么打仗

踏过豹子川,翻越永宁山,1935年9月初,红二十五军终于走进了向往已久的陕北根据地,成为第一支完成长征的红军部队。

走过了千山万水,打破了无数包围,在这天高云淡的时节,看看陌生而亲切的陕北根据地,红二十五军指战员们都感到呼吸畅通,身神俱爽。

9月8日,部队停止前进,原地等待前来接应的陕甘边党组织。此时,天气依然相当暖和,趁着难得的安闲,红二十五军的干部战士们彻底地给自己打扫了一下个人卫生。

洗澡,理发,换衣服。一番痛快的忙碌之后,每个人身上都感觉轻快极了。利用这机会,军领导还特别进行了政治动员,要求以尊重和谦虚的态度来向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学习。

9月9日,陕甘边军委主席刘景范就特地赶来迎接红二十五军了。徐海东身着一身刚换洗的军装,八角帽上的红五星特别鲜艳。

他看到西北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如此热情,特别激动,脸上舒展开,两个酒窝闪动着,紧紧握住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

心中的千言万语涌上来,一时间简直不知该怎样说才好。

在和刘景范的引导下,红二十五军从永宁山下出发,向延川永坪镇开进。

此时,中共西北工委为了欢迎红二十五军,已经在刘志丹的亲自组织和领导下,把各级党支部和群众都动员起来了。

刘志丹,在陕北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本是陕西省保安县全汤镇人,在学校读书时就积极地参加革命活动,接受了时代风雨的洗礼。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大革命失败后,他和谢子长等人从清涧起义、渭华起义开始,经过极为艰难曲折的斗争,逐步在黄土高原上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红军正规部队。

国民党政府把他骂成无恶不作的暴徒,而陕北的老百姓,则衷心拥护他,称他为自己的“刘青天”。

又经过四天行军,红二十五军终于赶到了红旗招展、人欢马叫的永坪镇,与早已等候在这里的西北红军胜利会师了。

徐海东打量着刘志丹,看他一身英俊儒雅之气,不由地想:“这真是个书生出身的革命家啊。”

他拉着刘志丹的手,一股亲近的感情油然而生,诚挚地说:“我们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今天总算聚会了!”

刘志丹瘦瘦的身材和脸庞,显得非常精干,他非常高兴,摇着徐海东宽大的手答道:“我也早就听说过红二十五军的威名,你们在陕南打得可真好啊!”

一位是来自大别山的红军虎将,一位是出自陕北高原的革命明星,二人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像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一样。

问候过后,互相打听着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消息,谈起了会师之后的打算,越说感觉越亲近。

分手时,徐海东根据自己的印象,恳切地说:“我是个粗人,今后你要多多包涵。”

刘志丹笑了。他确实读过多年书,曾经是一个知识分子,可是经过革命斗争的磨炼,如今既有农民的朴实厚道,又有军人的机敏干练,已经是个革命的实干家了。

他非常喜欢徐海东直爽明快的性格,乐哈哈地说:“海东,甭再客气了。咱们本来就是一家人,你带着红二十五军来了,陕北的革命力量更壮大了。”

9月18日,为正式庆祝两军会师,军民联欢大会在永坪镇隆重开幕了。

这一天大早,四面八方的红军和老百姓就向永坪镇涌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在薄薄的晨雾中,传来分外明亮高扬的陕北“信天游”的歌声。

红军干部学校门前的广场是这次联欢大会的主会场,通向这里的道路两旁,排满了整齐的欢迎人群。

人群中既有红军部队、“红大”学员、赤卫队员,也有妇女会员、少共团员、苏维埃政府的干部,以及学校的学生和当地的老乡。

三四道大彩门矗立在道路上,既好看又显眼;山沟沟和大路两旁的岩石上、树木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标语,上面写着:“热烈欢迎英勇善战的红二十五军老大哥!”

“消灭晋军!消灭高桂滋!”

“庆祝红军大会师!”

太阳升高了,蓝天被映照得格外鲜艳。欢迎的人群兴奋地议论着。正在热闹处,两匹战马从镇后跑来,两个交通员在马上气喘吁吁地向指挥员大声报告:“红二十五军到了!正在庄头整理队伍。”

指挥员立即喊道:“大哥来了,准备欢迎!”

顿时,欢迎的队伍紧张起来:“立正,向右看齐!”口口声声之中,队伍变得拥挤而有序。

红二十五军的队伍真的来了!

军长徐海东走在最前面。他身材高大结实,穿着一身青色军装,八角帽上的红五星好像在闪闪发光;他一边走,一边非常开心地向欢迎的人群挥着手。

紧跟在首长们后面的是骑兵警卫排,再后面是手枪团。这些同志都穿着黑军装,每人背着一把盒子枪和几颗手榴弹,腰间是满满的子弹袋,背后还斜插着一把大刀。

他们排成四路纵队,迈着整齐的步子。欢迎的人群使劲地喊口号、唱歌。手枪团的人神采奕奕,也满面笑容地唱着歌来应答。

接着列队走来的是由80多人组成的司号连队,将激昂的乐声吹得震天响。再后面是几十个非常年轻的宣传员,虽然没有化妆,但是很投入地又唱又舞,欢天喜地地走了过去。

二二三团和二二五团随后而至,一个连就有五挺机枪,每个营还有六挺重机枪。步兵分成三路纵队行进,都扛着一把马步枪,上着明晃晃的刺刀。

欢迎的队伍看得目不转睛,对红二十五军的精神面貌和武器装备赞不绝口。

全场内外,到处飘荡着红旗,拉拉队的歌声和口号声沸腾着。徐海东、刘志丹、程子华等领导人满面春风,一字形排开,坐在大会主席台上,军民联欢大会正式开始。

在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中,徐海东第一次在这隆重而热烈的场合讲起了话。他自己也很奇怪:原来就怕在正式场合发表讲话,今天怎么又想讲又能讲了?

徐海东先从切身的感受谈起,对红二十五军来到陕北根据地后,处处受到热烈欢迎,表示感谢。

接着,他讲道:“陕西的党组织和红军,给全国的红军准备了一个家。红二十五军只是南方红军的一小部分,以后还要有大批红军要到陕北来!今天只是红军的小会师,过不了多久,我们还将迎来红军的大会!”

根据现场红军和群众组织的要求,又讲完沿途的一些战斗情况后,徐海东表露出强烈的信心,他坚定地说:“我们两路红军,一定要在一起打出漂亮仗,来迎接党中央的,迎接红一、红四方面军!”

之后是各部队、妇女会、赤卫军等团体的代表讲话。最后是刘志丹讲话,他穿着深蓝色军装,腰间扎着皮带,挂着手枪,讲话时情不自禁地挥舞着双手,这使他瘦瘦的个子显得更加挺拔和精神。

他说:“我们陕北根据地还很年轻,敌人用尽了一切办法想消灭我们,可是他们并没有能够如愿!金松山(敌师长)被我们消灭了,又来了个高桂滋,他吹牛三个月消灭我们,三个月早就过去了,我们却更强大了!红二十五军来了,我们要携手打大胜仗!”

接着,刘志丹注视着全场上的人群,更放大了声音说:“我们只要不断壮大红军,根据地就能巩固!大家看到了,红二十五军的同志带来了很多枪支,现在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来背它,谁愿意来背呀?”

这一问,联欢大会的最高潮出现了,台下的群众轰动起来,特别是那些小伙子们,早就眼馋于二十五军了,他们大声应道,“我愿背!”“我愿背!”当场出现了参加红军的热潮。

联欢大会一过,在中共西北代表团和陕甘晋省委的主持下,红二十五军和西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郭述申为副主任,全军团共有7000余人。

新组建的红十五军团,对巩固和扩大陕北根据地,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起了关键作用。

夜深了,徐海东躺在炕上,却一直睡不着,与西北红军会师的场面依然不停地闪现在眼前。

多好的苏区同志和人民群众啊。部队刚翻过永宁山,刘景范就亲自跑远路来迎接;一进入苏区,各村各镇的群众就像接待多年不见的亲人一样,又是腾房子,又是送慰问品,主动帮助部队碾米、磨面……饱尝过脱离根据地的苦,才倍觉革命苏区的甜啊。

来回翻着身子,徐海东不由地想起了牺牲在王母宫堀上的老政委吴焕先,那是自己最感亲切,最敬重的革命战友,他的人品和才能,一直让自己因为有这样的合作伙伴而自豪不已。

如果他活着,看到现在的情景,该会是多高兴!是啊,在革命的征途上,多少优秀的同志英勇献身在了最艰难的地方啊。

徐海东不禁坐起身来,百感交集。要对得住牺牲的同志,就要把他们未竟的事业更好地进行下去。

徐海东这样想着,如今两军刚合编,搞好团结至关重要,自己作为军团长,责无旁贷。

想着想着,徐海东猛然回忆起了白天军民联欢时的一个情况,当时自己也是光顾高兴了,没有多想,现在发现里边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那是进会场时,欢迎的队伍里有一位陕北红军的战士,看到红二十五军警卫排战士身上的精良武器,非常羡慕,忍不住问道:“你们这些马枪步枪,都是咱们红军工厂自己造的吧?”

那战士指着一些陕北赤卫军背的红缨枪,不无自豪地说:“不是的,我们原来扛的也和你们一样。现在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

现在,徐海东觉察出来,这是自豪的话,但其中也有一种得意,甚至炫耀的成分。两军会合在一处了,这能有利于团结吗?

“这可不是无中生有啊,吴焕先同志如果还在的话,更会注意这样的问题。”徐海东下了床,清晰地记起了联欢之后回营地的路上,身边警卫排两个战士的对话。

一个说:“陕北红军哪有我们人多、枪好!”

另一说:“还要我们向他们学习哩!”

“学啥?学吃山药蛋!”

当时,徐海东就想骂那两个自高自大的战士,碰巧,有人来找开会,话没来得及出口就走了。不过当时就记住了这件事。

夜深人静,徐海东却越想越不安了。他拧亮桌上的马灯,系好风纪扣,像有急事一般出门找人。

站岗的警卫战士精神头正旺,在夜间眼睛显得格外亮,看到徐海东,连忙迎上前来:“军长(还没来得及改口),请指示!”

徐海东望着他,表情少了平时常见的笑意,在夜半时分显得出奇的严肃,用不容分说的语气命令道:“去,把警卫排长给我叫来!”

“他们……都睡了吧?今天刚开了军民联欢大会,这一年多了,今晚可是唯一的安稳觉呀!”

警卫员这样想着,但没敢说出来,转身拔腿就跑去找排长了。

警卫排曾属于红二十五军手枪团,战士大都是老兵,一层层优中选优选出来的。这些人身体棒、枪法好,侦察、通讯都在行,必要时还能冲锋打头阵,是红二十五军的一把尖刀。

战士们都说,这个警卫排,是“徐老虎”手下的一群“小老虎”。平时,徐海东十分喜爱这群“小老虎”,可“小老虎”们也都有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

有时当着徐海东的面,对不合心意的事也敢发点牢骚,甚至火上浇油似的提点“看法”。

如果说在红二十五军时,这可以给予体谅和理解,可现在情况已经发展了,队伍增大了一倍,又是两军刚刚会师,这股“老子天卜第一”的苗头不压下去,怎么得了!

等待警卫排长的这阵工夫,徐海东心里掂量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揣摩着吴焕先的工作方法。

“嗯,先点后面,先从警卫排抓起,再给各级干部开会。要想打胜仗,必须首先解决团结的问题!”

正想着,风风火火的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警卫排长推门进屋,满脸期待,笑着问:“军团长,是不是要打仗了?”

“就知道打仗!部队不拧成一股绳,怎么打仗!”徐海东还是第一次朝警卫排长大发雷霆,这一发而不可收拾,“你还知道叫我军团长!娘的,你带的是些什么兵?”

“怎么啦?”警卫排排长被骂得不知东西南北,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还有点不服气。

但他知道,老军长一定是发现问题了,这问题还不小。不由得接着低了头:“有话您说嘛。”

“咱们现在是不是和陕北红军会师了?”

“是啊?”

“要不要打胜仗?”

“要啊?”

“不团结,瞧不起战友,能不能在一起打胜仗?”

“不能。”

“知道我为什么半夜找你了吧?”

警卫排长本来是个机灵鬼,又对首长毫无保留,刚才,他马上想到是因为警卫排战士对陕北红军有说风凉话的了。

自己虽然没说过,但对说这样话的战士也没有多想什么。此时,他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于是老老实实地对徐海东说:“我们排有人对兄弟部队说话不注意,我今晚回去就要求他们,一定改正!”

徐海东对警卫排长的态度很是满意,火气也消了下来。接着,他给警卫排长提起了那两个战士的对话。

说得警卫排长既觉得好笑又非常害羞,这样的事出在自己排,当排长的实在说不过去啊。他知道徐海东这样严格要求,既是从十五军团的大局着想,又是对战士贴心的爱护。不由得脸又红又热,望着徐海东,对徐海东提出的要求连连称是。

“去!今晚后半夜,警卫排的任务是认识团结的问题。明早起来,改头换面,不准再听到任何不利团结的话从你们排说出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您可以睡安稳觉了。”警卫排长此时已经钾足了劲,转身就往外跑。

回来!”徐海东叫住了他,重新一副极为严肃的态度说,“你们警卫排,要解决不好团结的问题,我就撤你的职!”

“请军团长放心!警卫排保证做团结的模范!”

徐海东终于睡了半夜的安稳觉。第二天一大早,他发现警卫排的战士们在望着自己的时候,眼里更多了一份敬重,一个个特别注意自己的嘴,言行之间显得突然成熟不少。

“这把尖刀又打磨了一遍。”徐海东欣慰地想。

早饭前,徐海东召集原红二十五军的团以上干部,认认真真把尊重原陕北红军,搞好会师后的红军团结问题当作一项严肃的纪律,布置了下去。

果然,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红二十五军作为红十五军团的一部分,和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迅速融为一体,并肩战斗,为在陕北创立革命的新局面,迎接党中央和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陕北民间流行“信天游”,世世代代,伤感的调子居多,在辽阔的黄土高原上传唱不息。

从几岁的娃儿,到青年男女,再到四十几岁的妇人、老汉,全都爱用祖先传给他们的那空旷、幽远而又瞭亮的调子,自编自唱心里的惆怅和愿望。

自从有了刘志丹领导的红军,群众们开始在歌里唱出了对革命“红艳艳”的歌颂和向往。红二十五军到来后,陕北群众中又流行开来一支新歌:

一杆杆红旗空中飘,红二十五军上来了;长枪短枪马拐枪,一对对喇叭一对对号;头号盒子红绳绳,军号吹起嘀嘀哒哒好响亮。

这歌,唱得群众高兴,唱得红军战士心中自豪。可是,军团长徐海东觉得,群众的称赞,就像他手中的那根从不肯放下的马鞭子一样,随时随地都在鞭策着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实现了小会师,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也正向陕北地区开进,新的革命重心马上要在大西北形成。

蒋介石察觉出了这种态势,急忙于9月26日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兼总司令,张学良任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陕、甘、宁、青、晋五省国民党军队,继续进行“围剿”红军的作战。

这时,其他方向的敌人尚未部署就绪,对陕甘根据地威胁最大的要数南线的东北军王以哲部。

早在9月中旬,王以哲就率领其一一零师、一二九师沿洛川到甘泉的公路北上,抢占了战略要地延安,并留下一二九师六八五团的一个营驻守甘泉,负责保护东北军的这道南北交通线。

红十五军团一成立,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等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打个漂亮仗。军团成立的第一个会议,就是19日团长徐海东主持的军事会议。

在会议上,刘志丹综合侦察得来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摆出了敌情。到底是先吃掉东路较弱的高桂滋,还是南边的东北军,众人意见一时统一不起来。

徐海东仔细听着,等到大家把目光集中过来,让他拿意见时,他果断地说出了思考良久的话:“东北军是个强敌,但日本人占领了它的老家,为老蒋卖命打内战的精神却很弱。红军从鄂豫皖到陕南,没少和它打交道,对它那一套战术心里有底。”

望望众人对这话都很有兴趣,徐海东接着说:“正因为他们有好武器,咱们胜利后才可以缴获多,更能加快红十五军团的发展。”

这样,军团意见确定下来,就打南路东北军。

怎么打?不能让敌人进了根据地再打。红军的力量已今非昔比,军团领导目光也完全放开了,最后会议定下策略:向南转到外线包围甘泉,切断延安敌军后方补给线,调动延安的敌人回头增援,然后在运动中寻机歼灭敌人。

这正是调虎离山、围点打援的战法。已定,红十五军团马上行动。

9月25日,经过三天的急行军,全军团人马到达甘泉以西的下寺湾、王家坪一带集结,寻找战机。

刘志丹号称陕北的“活地图”,此时提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伏击地区——劳山。劳山本是一个镇,北距延安30公里,南距甘泉约15公里,是延安到甘泉的必经之地。

这里群山耸立,树林茂密,地势险要,有绵延15公里的起伏山岭可供红军隐蔽,中间一条带子似的公路连接着延安和甘泉。

徐海东、刘志丹率领团以上干部,在秋高气爽之中登上劳山的主峰九沿山观察地形,大家一致感觉,只要红军搞好埋伏,一定能在劳山打个大胜仗。

连徐海东也不禁脱口而出:“如果敌人放进来,真如同把狐狸装进了口袋里。”

选好了地形,军团领导便开始精心布置起“口袋阵”来。具体部署是,七十五师埋伏在劳山北段的东西两山,负责“扎袋口”,等敌人全进入口袋,进入我伏击区后才能靠近山口行动。

七十八师在劳山南段隐蔽,战斗打响后全力以赴把敌人压回劳山的沟道内;骑兵团在劳山较平坦的中段隐蔽,听到“袋口”有枪声后就乘马出击。

八十一师佯攻甘泉城,引诱延安之敌前来增援,并且在“袋底”一线堵击延安来敌。29日,各部队进入预定位置,行动开始了。

徐海东和刘志丹等分析认为,只要红军“围攻”甘泉,三天之内,延安敌军就会派出援兵,因为它不可能舍下这个后方基地不管。

这样,军团严格规定,每个战士身上,背上三天的干粮;进入阵地后,不准生火,不准走动,没有军团指挥部的命令,任何人不准开枪,保持高度肃静。

果然不出所料,甘泉城挨打的第三天,即1935年10月1日,敌一一零师在师长何立中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沿公路南下增援甘泉。

何立中不是没有防备,他知道红军善于打埋伏,劳山入口的九沿山又是个设伏的好地方,于是他把六三零团留在四十里铺作为接应。

何立中的错误在于他的视野比红军小了点,他以为红军只能在山岩陡峭、树木茂密的九沿山设伏,却没有想到这儿只是消灭他的一只大口袋的袋口。

果然,刚走到九沿山时,何立中指挥军队还是够谨慎的,他先派六二八团从公路两侧爬山越岭,仔细捜索,确认九沿山没有红军埋伏后,才命令全军通过。

九沿山在脑后了,何立中不由一阵轻松,他在马背上晃荡着身子,颇为得意,向参谋长范驭州说:“龙潭虎穴已过,不会再钻进红军的口袋里去了。我以为红军会在这里打个埋伏呢,现在看来,他们的战法不过尔尔!”

范驭州不失时机地巴结道:“何师长向来神机妙算,红军早已闻风丧胆,这次师长又亲自带兵来解围,再给红军两个胆,也不敢和咱师打个照面。师长您放心,只要一到甘泉城外,红军定吓得屁滚尿流,如鸟兽般逃散!”

这马屁拍得何立中哈哈大笑,也把他的狂妄自大的野心拍得膨胀起来。他立刻命令部下解除公路两旁的搜索和侦察,将一路纵队改为四路,缩短队形,火速去解甘泉之危。

再表表这个何立中,想当初在陕南袁家沟口歼灭战中,已成地下鬼的警一旅旅长唐嗣桐一遍遍地发电报给他,催促其“火速增援”“务祈解围”“就近设法收容该旅撤出部队是为至盼”。

他却龟孙一样缩着头就是按兵不动,怕与唐嗣桐一起奔向黄泉。不想在这山林幽深的劳山,他何立中又成人物了。

红军此时也在迅速地收缩着口袋。下午2点,敌军进至甘泉以北六公里的白土坡,快要碰到“袋底”了,埋伏在该地的红八十一师第二四一团以鸣枪为号,突然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的前路被堵住了。

听到枪炮声,埋伏在劳山中段附近的骑兵团如箭一般窜出,和七十四师一起切断了敌人退路,牢牢地扎紧了“袋口”。刚刚还得意地做着美梦的敌军,此时就像被捅了的马蜂窝,在一个大口袋里嗡嗡乱撞。

此时的何立中又重演起了地下鬼唐嗣桐的“求援戏”。他电令留驻四十里铺的六三。团,疾驰劳山援救。

真是恶有恶报,李东坡只把部队向前移动几步,应付了一下焦头烂额的何立中,又缩回四十里铺去了。

东北军也不是白吃大米的,他们确实有点战斗力。不多长时间,他们似乎清醒过来,意识到已陷入了红军的包围之中,一边向劳山中段退缩,一边组织起一部分兵力,冲出谷底。

他们抢占两旁的东西山头,居高临下地用猛烈的火力压制已经杀到谷底的红军,企图以优势兵力和火力杀开一条生路,借以逃生。

在东西山头敌军火力的配合下,公路上的敌人困兽犹斗。他们组织起火力,子弹、炮弹像暴风骤雨一样泻向红二四一团,给正面阻击的红军带来严重威胁。

徐海东从望远镜里看到这情景,紧急同军团政治部的同志商量对策。政治部副主任郭述申果断行动,他带着政治部的几十个战士,火速赶到二四一团二营,直接命令二营将被敌抢占的高地夺回来。

二营指战员见军团政治部亲自指挥、协同作战,信心大增,像机警的猎手,灵活地从山沟里绕到东山头下,一鼓作气,把敌人压了下去。

敌人再次反攻,想夺回来有利地形,只可惜这回是有下无上了。此时西山头,仍然在敌人的控制下,伏击战因此进入了僵持状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西山头敌人的火力优势越来越明显了,红二四一团许多指战员伤亡。二连连长栾新春肠子都被打出来了,他忍着剧痛,坚持指挥战斗。

战斗将近结束的时候,二连只剩下一名班长和十几名战士。在这严峻的时刻,红八十一师师长贺晋年拿出最后的机动兵力,将师部人员和传令队组织起来加入攻打西山的队伍。

接着,副军团长刘志丹,带着警卫排也打了上来。多面进攻使敌人难以兼顾,红军连续三次攻击波,终于把敌人推到了山下。

凶狠的反击持续不下去了,在红军猛烈的围攻下,敌人全部被挤压在劳山中段的小劳山西南的一条山沟和小劳山I村。

敌人这个部队里,有好多士兵了解我军的政策,在此情I况下,纷纷缴了枪。天色渐渐暗下来,敌人反抗的枪声完全停止了。

这部分敌人,不愧是红军的“老朋友”,士兵们放下枪后,有的说:“我这是第二次向你们缴枪了!”

有的说:“我是第三次缴枪了。”

还有的发誓说:“我一枪没放。”

他们像是纷纷表白自己的“功绩”。有的俘虏问红军战士:“你们怎么知虞道我们要来?”

红军战士们调侃地说:“我们指挥部特别邀请嘛!”

徐海东在俘虏群里问,在敌尸堆里查,一心想找到敌师长何立中和参谋长范驭州。忙了半天,只在死尸堆里找到马屁精范驭州的尸体,却不见何立中的影子。

这里,突然有士兵来报告说:“军长,你别忙了。敌师长何立中身负重伤,抬到甘泉不久就死了。”

徐海东有点扫兴。他在阵地上来回走动,骂道:“娘的,哪个枪法这样准,也不轻打,咱们好捉个活的。”

劳山战斗,是红十五军团成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西北根据地首先在一次战斗中消灭敌人近一个整师,从而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随后,红十五军团乘胜南下,于10月25日,又全歼榆林桥守敌一零七师四个营。就这样,南线敌六十七军所发起的战役攻势,基本上被粉碎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军这一战大获全胜,击毙敌师长,可官兵谁都不敢说自己枪法好!
红二十五军和东北军交战秘闻(下)
开国少将曾因名字倍受困扰,改名字却改出一大巧合!
一个部队只有不到4000人,光将军就有97名,都参加过红军长征
徐海东:我预判到毛主席会来陕北,毛主席:我预判到你的预判
军中幼子——红二十五军为啥比主力部队还能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