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述抗战期间全国各战区概况及历任司令长官

#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应对紧张的局势,国民政府开始将前线划分为5个战区,即抵御从平津地区南下日军的第一战区、抵抗沿平绥路西进日军的第二战区、指挥淞沪战场作战的第三战区、预防日军从广东、福建登陆的第四战区、以及呼应第一、第三战区,以徐州为中心的第五战区。

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号召全民抗战

随着战争的发展,全国战区数量不断增加,权限也日益扩大。到了抗战中后期,战区不仅集指挥、训练、军需、兵役、后勤大权于一身,还涉及了当地的经济、税收、行政权力,战区司令长官往往兼任省政府主席,一些作战方向多的战区还会设立独立的副司令长官部,大家各管一方。

至抗战胜利,全国共设立过第一到第十二常规战区和鲁苏、冀察2个游击战区,他们在承担受降任务后陆续撤销,改组为绥靖公署等机构。

第一战区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军战争指挥方案训令》,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改组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作战地域包括河北省全境和山东省北部。

后来,保定、石家庄、德州等地先后沦陷,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也一路南撤,经石家庄、新乡、郑州直到洛阳,期间参与组织了徐州会战、兰封会战,并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阻止日军西进。

1938年11月,第一战区作战地域改为河南省黄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北和山西省南部地区,与日军隔河对峙,期间组织了中条山会战,以惨败告终。

影视剧中的一战区司令长蒋鼎文

1944年4月,豫中会战爆发,日军突破黄河防线,第一战区部队节节败退,洛阳、许昌失守,司令长官部一路向西,迁往西安,作战地域再次调整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省和河南省西部。

抗战胜利后,第一战区负责接受河南省境内日本第12军的投降,司令长官部于1947年6月5日撤销。

历任司令长官:蒋介石、程潜、卫立煌、蒋鼎文、陈诚、胡宗南。

第二战区

1937年8月20日,原太原绥靖公署改组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作战地域为山西省、绥远省和察哈尔省,阻止日军沿平绥铁路西犯。

至1938年3月,第二战区相继组织南口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会战、太原反攻战等作战,均告失败。司令长官部先南迁临汾,随着日军继续进犯又渡过黄河到达陕西宜川。

云龙兄、云飞兄同属二战区战斗序列

为避免司令长官部孤悬战区之外的尴尬,陕西北部划归第二战区,战区部队开始了与日军的长期对峙状态。

抗战胜利后,第二战区负责接受驻山西的日本第1军投降,1947年6月5日撤销司令长官部。

历任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三战区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8月20日,第三战区成立,司令长官部驻苏州,作战地域为浙江省全境及江苏省南部。

随着淞沪会战的失利,上海、苏州、南京接连沦陷,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陆续迁往安徽休宁和江西上饶,并在苏北设立指挥游击作战的副司令长官部,作战地域调整为浙江省、福建省全境,江苏省、安徽省南部及江西省赣江以东地区。

淞沪战场

1939年3月,第三战区协同第九战区组织南昌会战。1942年5月,组织浙赣会战。1944年组织豫湘桂会战,损失惨重。同时,第三战区还承担了修建机场,支援盟军空袭日军的任务。

抗战胜利后,第三战区接受浙江、福建等地的日军第13军投降,1945年12月31日撤销。

历任司令长官:冯玉祥、蒋介石、顾祝同。

第四战区

1937年8月20日,为了防止日军在东南沿海登陆开辟新战场,第四战区宣布成立,最初由广东绥靖主任公署暂时承担司令长官部责任。作战地域为广东省、福建省全境,不久增加广西省东部地区。

1938年10月,日本在大亚湾登陆,广州失守。1939年2月,海南岛失守。司令长官部先迁往广东曲江,又移驻广西柳州,并组织了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

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在昆仑关

1941年开始,第四战区的主要任务为防御越南方向的日军。1944年9月开始的桂柳会战中,第四战区连连战败,桂林、柳州、南宁相继失守,司令长官部退到了黔桂边的南丹。

1945年3月5日,第四战区部队改组为隶属于盟军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的第2方面军,展开对日军的大反攻。

历任司令长官:何应钦、蒋介石、张发奎。

​第五战区

根据《国军战争指导方案训令》,1937年8月20日成立了作战地域为江苏省长江以北、山东省黄河以南和安徽省东部地区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江苏徐州。

1937年12月,第五战区组织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但一次大捷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徐州沦陷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经安徽宿县到达湖北老河口,作战地域调整为安徽省和湖北省北部,并与第九战区一起组织了武汉会战。随后第五战区参与组织了随枣会战、枣宜会战和豫西鄂北会战,司令长官部一度失守。

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抗战胜利后,第五战区负责接受河南省陇海铁路以南的日本第12军投降,1945年12月31日撤销。

历任司令长官:蒋介石、李宗仁、刘峙。

第六战区

第六战区一共成立过3次,第一次在1937年9月11日,为了指挥、联络方便,将第一战区内津浦路沿线黄河以北地区划出,成立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山东德州。但仅仅存在到10月20日就因作战地域全部沦陷而被撤销。

第二次在1939年10月,日军进犯长沙,国民政府便又把湖南省湘江以西地区划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驻衡阳。这一次依然只存在了不到一年就宣布撤销,作战地域并入第九战区。

1940年7月8日,为应对重镇宜昌失守后的湘鄂战局,决定第三次成立第六战区,辖区包括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以及贵州、四川东部地区,司令长官部驻湖北恩施。

1940年9月开始,第六战区接连参与组织了长沙会战、宜昌反攻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多次大型会战。抗战胜利后,第六战区负责接受武汉、宜昌地区的第6方面军投降,1945年12月31日撤销。

常德会战纪念碑

历任司令长官:(一)冯玉祥、(二)陈诚、商震、(三)陈诚、孙连仲、孙蔚如。

第七战区

1937年10月26日,为应对淞沪会战失利后的战局,国民政府将江苏省太湖西部、浙江省北部、安徽省南部地区划为第七战区,次年1月因作战地域沦陷而撤销。

1940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再一次成立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广东韶关,作战地域包括广东省中东部、江西省和福建省南部,相继组织了粤北战役、赣南战役等。

抗战胜利后,第七战区负责在汕头接受日军第104师团投降,1945年12月31日撤销。

七战区部分受降官

历任司令长官:(一)刘湘、(二)余汉谋。

第八战区

1937年11月9日,国民政府将甘肃省、青海省、宁夏省划为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兰州。后来,又将绥远省和新疆省划入,并在绥远设立副司令长官部。

由于身处大后方,第八战区战事较少,也没有承担受降任务,最终于1946年3月18日撤销。

历任司令长官:蒋介石、朱绍良。

第九战区

1938年6月18日,为准备武汉会战,国民政府将武汉卫戍司令部升编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作战地域为湖北省、湖南省全境及江西省西部。

第九战区成立后,参与组织过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多次大型会战,曾取得过重创日军第106师团的万家岭大捷和痛击第34师团等战果。

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不过日军进犯的脚步依然没有被完全阻止,武汉、长沙、衡阳相继失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也一路迁移,经湖北阳新、湖南长沙、湖南郴县一路来到湖南汝城。

抗战胜利后,第九战区负责接受南昌、九江地区的日军第11军投降,1945年12月31日撤销。

历任司令长官:陈诚、薛岳。

第十战区

1939年1月14日,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改编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部,作战地域为陕西省中南部。1940年5月,第十战区撤销,并入第八战区。

1945年1月15日,为开展对日军的反攻,国民政府将淮海地区再次划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安徽六安。

抗战胜利后,第十战区负责接受辖区内的日军第6军投降,1945年12月31日撤销。

历任司令长官:李品仙。

第十一战区

第十一战区是全国各战区中成立最晚的之一,1945年6月26日才宣告成立,辖区包括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北部地区。成立后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北平、济南接受日军华北方面军和第43军的投降。1947年2月20日,战区司令长官部撤销。

历任司令长官:孙连仲。

第十二战区

第十二战区也成立于1945年6月26日,是由驻绥远陕坝的傅作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升编而来,辖区包括热河省、绥远省、察哈尔省和陕西省北部。

傅作义

抗战胜利后,第十二战区负责接受归绥、包头等地区的日军驻蒙军投降,1947年2月20日撤销。

历任司令长官:傅作义。

鲁苏战区

为方便敌后作战的指挥,1939年1月14日,国民政府在华北成立了2个级别略低于常规战区,高于集团军的游击战区。其中,鲁苏战区总司令部设在山东安丘,辖区为苏北、鲁南一带。1944年3月31日,因作战地域全部沦陷而撤销。

历任总司令:于学忠。

冀察军区

1939年1月14日成立,辖区为河北、察哈尔两省,总司令部设在河北衡水。1945年6月26日,冀察战区撤销,并入新成立的第十一战区。

历任总司令:鹿钟麟、卫立煌、蒋鼎文、陈诚、高树勋。

欢庆抗战胜利的人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淞沪会战总指挥究竟是谁?白崇禧撵走冯玉祥,才是三易主帅的节点
1944年,日军逼近古城洛阳,军事主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等畏敌退缩,逃跑了 导致日军将洛阳重重包围,而河南会战中的洛阳保卫战,也是这次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虽然军事主官...
抗战时期的军事委员会及战区划分
抗战时期战区划分情况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之武汉会战: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战区长官司令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