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元帅聂荣臻回忆向“敌后之敌后”挺进

向“敌后之敌后”挺进

  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方针,是在同敌人“扫荡”与反“扫荡”、“封锁”与反“封锁”、“蚕食”与反“蚕食”、“包围”与反“包围”的激烈斗争中提出来的。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就扬言华北是它的所谓“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不能彻底解决中国问题,也要确保华北”。于是,对晋察冀边区进一步发动了多种形式的进攻,除了“扫荡”以外,它们更加重视对边区进行“封锁”和“蚕食”的活动。

  在晋察冀,日本侵略军从一九四O年开始,就着手建造割裂根据地的两条封锁沟。一条东西走向,从涿县经易县,穿紫荆关,过涞源、灵丘,向西一直延伸到浑源,妄图以此把北岳区北部与南部分割开来。另一条南北走向,从易县经满城,过完县、唐县、曲阳、行唐,向南直到灵寿,与平汉线平行,敌人想借此把冀西山区根据地与冀中平原根据地割裂开来。除此之外,敌人还在晋东北与河北省交界处另建封锁沟,在上述地区和平北地区残酷地制造“无人区”。

到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的时候,形势日益严重,敌人的“扫荡”、“封锁”、“蚕食”日趋嚣张。尤其是它以堡垒推进为核心的“蚕食”活动,对边区的威胁很大,使我们的处境十分困难。一九四二年秋季,晋察冀全区除北岳腹心地区外,敌人的据点、堡垒和封锁线一直伸到我们鼻子底下。它推行这种“堡垒政策”,无非是欺负我们没有炮,如果有炮轰击它的堡垒,它也就不能这样猖獗了。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封锁”和“蚕食”,边区军民展开了艰苦的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斗争。各边缘区,每天都派出部队打击敌人,拆毁堡垒,组织群众破坏封锁沟。可是,你夜里破坏了,它第二天又修了起来。日伪军可以随意抓许多老百姓来,逼着给它筑碉堡,挖封锁沟。我们毁,敌人修,你来我往地僵持着,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期间,我一直在考虑,敌人进来了,我们的根据地日益缩小,单靠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斗争,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已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我们一些同志对敌人“蚕食”进攻的严重性,在认识方面也有一些问题。有的对敌人这种缓慢进行的攻势比较轻视,感到无所谓;有的则在敌人推行的“堡垒政策”面前,感到束手无策。

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究竟怎么办?经过反复考虑,我感到,只有向“敌后之敌后”发展,才有出路。就是说,敌进我进,你朝我这里来,我就到你那里去,我们钻到你后面活动,搞得你不得安宁。这是接受了内战时期根据地斗争的经验提出来的。第五次反“围剿”时,“左”倾路线的领导人曾提出“以堡垒对堡垒”的主张,把自己缩到了一个小圈子里,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败。我们不能一退再退,也不能固守一点,只有到敌后的敌后去,文章才能做活。我们本来就处于敌后,到“敌后之敌后”,是指到边区根据地周围敌人统治下的地区去活动。到“敌后之敌后”不怕站不住,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土上战斗,有群众的地方就可以站住脚,也不必担心没粮食吃。

  到“敌后之敌后”,有个发展过程。开始,还是处于有行动但不是很自觉的状态。

  一九四二年一月,在晋察冀分局召开的分区以上干部会议上,我在讲话中分析了当时面临的形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人对华北增兵的可能性会减少,但是,由于他们控制着交通线,兵力转移容易,为“确保华北”,将来对我大举进攻的可能还是有的。目前敌人正加紧挖沟筑堡,逐步向我基本区“蚕食”压缩,步步推进,我根据地日益缩小,对此必须引起严重注意,深入切实地研究对策。当前敌人基本上是分散配备,在第一线据点堡垒主要配备日军,侧后则多为伪军。堡垒推进,敌后空隙增大,民族战争又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政治上敌人孤立,我们占绝对优势。因此,我们转到封锁线外向敌后展开活动,将可能收到大的效果。

  这时,就已经有了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初步想法,只是那时候的说法是“到敌人侧后去开展游击战争”。

  一月会议之后,我们的一些地区队和县游击队纷纷深入敌人后方,广泛进行游击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于是,一九四二年九月,在平山县寨北村,由我主持,召开了晋察冀党政军干部会议,正式提出了“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口号,并以此作为当时展开全面对敌斗争的方针。这次会议,全面地分析了当时敌我双方的斗争形势,针对敌人在兵力配备上“前紧后松、前强后弱”的弱点,与会同志一致同意,必须把游击战争开展到“敌后之敌后”去。地方部队要这样做,主力部队也要这样做。必须组织大量的游击队,向敌后展开活动,把敌人从面的占领压回据点去,在敌占区建立许多小块的游击根据地,以阻止敌人继续进行面的占领。对于被分割的区域,特别是封锁沟外地区,必须争取变为游击根据地。

总之,反“蚕食”斗争,必须是敌后活动同正面斗争相配合,平地与山地的斗争相配合,地方军与主力军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关键则在于,广泛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敌后站住脚,打破敌人单方面向我“蚕食”推进的局面。寨北会议之后,北岳区主力部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兵力,执行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任务。他们派出的几十支武装工作队,有的秘密越过敌人封锁线挺进到敌后,有的分散到封锁线两侧,积极进行游击活动,开展军事和政治攻势,瓦解敌伪军和伪组织,团结人民群众,孤立敌人,相机收复一些地区。

  在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斗争中,我们的武装工作队克服了重重困难。要到敌后去,首先要通过“封锁沟”,穿过“封锁墙”。“封锁沟”一般深达五到六米,宽四到九米,“封锁墙”高七到十米。沟内、墙边设有地雷和其他障碍物,间隔有据点、碉堡,由日伪军日夜把守,一有情况就发警报,用火力封锁或出来袭击。但是,由于我们事先周密侦察,同时发动群众报信带路,就使敌人如聋子瞎子,沟墙起不到作用。九月中下旬,我几十支武装工作队,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顺利地通过了封锁线。

  我们深入到敌后的小部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宣传队。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通过散发宣传品,碉堡喊话,召开伪军或伪军家属座谈会,讲解抗战形势,晓以民族大义,以瓦解伪军;并大力捕捉汉奸,摧毁敌伪政权;以广泛艰苦的发动工作,在各地组织起多种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在敌人后方重新燃烧起了抗日的火焰。通过我们一系列的武装袭击和宣传工作,使日伪军越来越孤立,日伪军和伪组织人员普遍受到极大震动。

这时的日军成分,已不同于侵华战争初期,许多士兵是强征来的,新兵比较多,没有受过严格系统的军国主义教育,用日语向他们喊话,讲些道理,还是能起作用的,伪军和伪组织人员,死心塌地为侵略军卖命的只是少数,我们的活动,促使他们更加恐慌或转而向我们靠拢。正当我军在敌后积极开展活动的时候,十月上旬,恰逢冈村宁次在华北推行所谓“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叫嚷要“建设华北,完成大东亚战争”,“剿灭共党,肃正思想”,等等。我们及时地提出对策,进一步增派小部队,深入敌后,到平汉路、正太路沿线和雁北等敌人兵力空虚的据点,配合武装破袭,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和政治攻势,把这些地区的敌伪秩序打乱。

我三分区骑兵团侦察连,奇袭了平汉路王京车站,烧棉花二十多万斤。军区教导团一支小分队袭入唐县城关,把警察所、维持会等伪组织全部捣毁。另外几支小分队,分别袭击了望都城关、正定城关、正定车站等敌伪据点。一时间,各据点的日伪军日夜惶恐不安,统治秩序大乱,迫使敌人不得不从第一线抽调更多兵力,加强后方守备。十二月初,在敌后活动的武装工作队,又对平汉路西几乎所有敌占县城和较大据点,发动了一次袭击,所到之处,都开展了强有力的政治攻势。我军的宣传品甚至进了保定,日军对保定戒严三天,紧闭城门,到处搜查。我军在几天之中就俘获了近六千名伪军和伪组织成员,使日伪统治在许多地方陷于瘫痪。

敌人困守据点,不敢轻易外出,连已经通知的所谓“庆祝太平洋战争一周年”的活动,在大部分城镇被迫取消。所有这些,给了冈村宁茨当头一棒。在我武装工作队的打击下,一九四三年初,日本侵略军的“蚕食”政策,被迫由“逐步蚕食”改为所谓“跃进蚕食”,就是拼凑一两千人,突然分进合击我兵力比较薄弱的地区,占领后,立即突击筑堡固守,达到“蚕食”边区的目的。可是,因为敌人兵力不足,我们经常乘敌立足未稳,给予袭扰打击,在人民群众的广泛配合下,经过三四个月的斗争,日军的“跃进蚕食”计划也宣告破产了。

  经过向“敌后之敌后”挺进,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晋察冀地区就出现了“敌进我进”的新局面,敌人的“蚕食”推进计划被制止住了,各个地区的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在北岳区,这期间,共收复和开辟了一千六百个村庄,其中许多是小块的游击根据地或隐蔽根据地,开始扭转了从一九四一年敌人进行“蚕食”破坏以来的被动局面。

  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冀中区的恢复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部队,在寨北会议后,组织了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人统治的村庄,开展政治攻势,进行开辟和恢复根据地的工作。他们利用平原上的青纱帐作天然屏障,利用四通八达的地道作依托,由“五一”反“扫荡”后的隐蔽阶段,转为积极主动的进攻,在碉堡如林的残酷环境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摧毁敌伪政权,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对日伪军展开“攻心战”。

从寨北会议到一九四三年五六月间,冀中部队在平原上作战四百多次,毙伤日军一千九百多名、伪军两千多名,恢复整顿了各级组织,发展和壮大了武装力量。我们的小部队和党政干部已能在冀中区五分之四的区域里活动,各项工作已经渗透到敌占城镇和伪军伪组织内部,不仅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把平原的斗争坚持了下来,而且形势不断向前发展。疯狂一时的日本侵略军,又深陷在冀中人民游击战争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一切,都为迎接主力部队重返冀中平原,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我对冀东考虑得更多一些。冀东地区处在华北敌人的深远后方,我们在那里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必然会箝制敌人更多的兵力,对打破日军以北岳区为重点的“封锁”、“蚕食”计划,能起重要的配合作用。执行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方针,在冀东应该更有进展。在具体实施上,冀东的党政军领导积极地执行了这一方针。

  冀东地区自一九三八年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遭受挫折后,在李运昌、李楚离等同志领导下,经过当地军民两年多的努力,武装斗争又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因此,日本侵略军于一九四一年夏季对冀东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扫荡”,我军被迫向长城一线山区转移。接到军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指示,冀东的同志一面继续向东北部方向发展,一面组织多支小部队,采取各种方式重返冀东腹地--丰润、遵化、迁安、滦县等地,开展反“清剿”、反“集家并村”和开辟新区、恢复基本区等一系列斗争。经过反复较量,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恢复和开辟了一些地区,到后来,发展成为冀热辽根据地。

  联结北岳和冀东的平北、平西抗日根据地,经过挺进“敌后之敌后”的行动,也逐渐扭转了严峻的形势,斗争日益活跃起来。

  晋察冀根据地关于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方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打破敌人“封锁”、“蚕食”,变被动为主动,恢复根据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这一方针,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是很赞同的。党中央制定的“敌进我进”“到敌后之敌后去”的方针,就是总结了包括晋察冀在内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经验而提出来的。

  在形势日益好转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团结边区各阶级各阶层共同抗日,加强边区的民主建政,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五日,在边区政府诞生五周年的日子,召开了边区参议会。边区参议员早在一九四○年边区民主大选时,就已经选出,但由于战斗频繁、交通不便和各种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举行。

  参议会是在阜平县温塘村召开的。参议员来自边区各地,其中包括部分游击区和敌占区的代表。成员中包括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党派爱国人士、开明士绅、文化界人士、科学技术专家、少数民族的代表,工人、农民、妇女、青年等群众团体的代表,部队的代表,共二百八十八人。他们代表着晋察冀边区人民的意志,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决定边区建设的大计。

  参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边区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欣喜地为大会题了词:

  “我们屹立在太行山、五台山、恒山、燕山,旌旗指向长白山;我们驰骋在滹沱河、永定河、潮河、滦河,凯歌高奏鸭绿江。”

  写这样两句话,并不单纯是为了鼓舞士气,振奋代表们的情绪,它确确实实是五年多来,我们终日在枪林弹雨之中,出生入死坚持抗战的写照。

  边区参议会共开了七天,由我代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向大会作报告,由边区政府主任委员宋劭文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刘澜涛同志代表分局向大会提出了审议《双十纲领》的提案。然后,是全体参议员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本来接着讨论边区政府的各种条例,但是因为敌情紧张,把选举提前了。选举结果是,成仿吾当选议长,于力当选副议长;宋劭文当选边区政府主任,胡仁奎当选边区政府副主任。我依旧连任边区政府委员。

  到边区参议会召开的时候,晋察冀根据地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边区政府已经辖有十三个专区,九十八个县,六百五十个区,一万五千三百多个行政村,共约二千万人口。边区普遍实行了抗日的民主政治制度,保障了各阶层人民的权益;进行了各项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了生产,不断战胜敌祸天灾,改善了人民生活。五年来,边区军民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经受住了严酷的战火考验,不管敌人施展多少阴谋,依然不能摧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而且我们愈战愈强,不断壮大。到一九四二年底,边区部队已达八万三千多人,民兵有四十多万人。从边区创建之日算起,五年间,我们粉碎了敌人无数次的“扫荡”和“蚕食”进攻,作战一万四千多次,毙伤日伪军十七万四千多人,连同俘虏和投诚反正的,总计歼敌达二十一万三千多人。

  胜利是辉煌的,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其中有许多老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都把满腔热血洒在了晋察冀土地上。人民群众为抗日而牺牲的人数就更多些。仅北岳区部队,在一九四一年秋季和一九四二年的几次反“扫荡”中,就牺牲了一千六百多位烈士,英勇负伤的达两千五百多人。

尤其令人怀念的是,我军优秀的指挥员、红军时期就当过军长的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同志,一九三八年六月,因劳累过度,牺牲在战斗岗位上。一九四二年四月,英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军区骑兵团长刘云彪同志,也不幸病逝。一九四二年底之前,还有包森、陈群、刘诚光、常德善、王远音、魏大光、陈锦秀、白乙化、许佩坚、朱潘显、李和辉、霍焕之、詹道奎、黄天、孙丕谟、刘开绪等六十多位团职以上领导同志在作战中英勇捐躯、效命沙场。这些先烈,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聂荣臻同志的永恒怀念
抗日民主根据地
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山区第一武工队
任远:一生传奇的红色特工,被俘后借刀杀人,除掉日伪大汉奸
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重要战斗---反封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