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上将陈锡联回忆参加上党战役

上党战役第一仗—打屯留

日寇投降了!

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牺牲了多少优秀儿女,遭受了无数痛苦磨难,终于迎来了自己胜利的一天但是,当人民欢庆的锣鼓还没有停息,喜悦的笑容还没有退去,一直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蒋介石却与日伪合流,由美帝国主义撑腰,从峨眉山跑下来,抢夺胜利果实了,他以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命令,要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

他大要两面派手法,一面装出和平姿态,3次打电话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企图以和谈为幌子,麻痹我党欺骗人民;一面以受降为名,从西南、西北后方积极调运大军,向我各个解放区开进,在山西.则命令阎锡山向我上党解放区进犯。

对于蒋介石的内战图谋和挑衅行为,毛主席明确指出:“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的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

1945年8月25日,我随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治委员、滕代远副司令员张际春副政治委员等首长一齐乘飞机返回太行(此前中央已于8月20日决定撤销中共中央北方局,成立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同时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同机的还有林彪、陈毅、粟裕等各战略区负责人。这么多高级领导同乘一架美国飞机,并不是信任美国人,也不是不考虑安全问题,完全是军情紧急,情势所迫。

因为此时,阎锡山已派其主力干将、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4个步兵师及一个挺进纵队约1.7万余人,分5路人侵我上党地区,并相继占领了襄垣、潞城、屯留、长子、壶关、长治等地。他们破坏我民主政府,捕杀我地方干部和抗战军人家属,强夺我胜利果实,气焰十分嚣张。为消灭人侵阎军,保卫抗战果实,巩固老解放区,彻底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我党决定发起上党战役,拔掉这把刀子,除掉心腹大患。

飞机降落在山西黎城东阳关一个临时机场,这个机场还是我们第769团修建的。我们一行下了飞机后,刘邓首长立即回到涉县赤岸村(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部署上党战役。为了集中兵力,刘邓首长还将太行、太岳、冀南3个军区的主力编为3个纵队,称太行纵队、太岳纵队和冀南纵队。这样便拉开了上党战役的序幕。

关于上党战役,二野战史和许多材料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只重点谈谈上党战役第一仗—屯留作战的情况。

屯留战斗,规模不大。但是,由于这一仗是上党战役的首战,战果如何,直接影响上党战役的进程,因此这一仗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刘邓首长把攻打屯留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太行纵队。

太行纵队的司令员是李达同志,我任纵队副司令员。由于李达同志还是晋冀鲁豫军区的参谋长,因此太行纵队的具体指挥就由我负责。太行纵队辖第2、第3、第4支队。各支队的领导同志和所辖部队是:

第2支队司令员曾绍山、政治委员卢仁灿,下辖第13团、第30团、第31团;

第3支队司令员郑国仲、政治委员卢南樵,下辖第14团、决9团、朱德警卫团;

第4支队司令员马忠全、政治委员赵兰田,下辖第769团、第34团、第51团。

太行纵队所属各部队,大部分是抗战前期组成的老团队,经受了抗日战争的考验,政治上很坚强,对于打屯留,部队普遍情绪很高。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长年分散游击,缺乏协同作战经验,各团编制只有两个营,兵员不足千人,装备很差,特别是弹药奇缺,平均每人只有2一3发子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刘司令员“必须讲求战术,开动脑筋,有所创新,切忌粗枝大叶,用密集队形一冲了事”的指示,针对阎军特点,抓紧时间组织实战演练,并在供应、医疗、通信、情报等方面做出了周密安排。

战斗打响之前,刘司令员亲自到我们纵队第14团视察,给部队做动员。刘司令员讲: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了,但是躲在峨眉山的蒋介石却要来抢夺人民胜利的果实了。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这胜利果实好比桃子,桃树是我们栽的,水是我们浇的,桃子该由我们摘。可是现在蒋介石要来抢夺,还想把我们一口吞下去。现在看来,一些大桃子恐怕要被他们抢去了,但那些中桃子、小桃子我们一定要力争夺回到人民手里!

刘司令员还讲:现在毛主席已经到重庆去和蒋介石谈判了,毛主席说不要担心他的安全,他要我们把仗打好,仗打得越好对谈判越有利,仗打得越好毛主席在谈判桌上讲话就越有力量,这就是我们对谈判的最好的支援!

听完刘司令员的讲话,指战员们豁然明白了这场战斗的意义,纷纷高呼战斗口号,一致表示要坚决打好第一仗,以战斗胜利支援毛主席的谈判,坚决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可以说,刘司令员的动员讲话,为我们纵队取得上党战役首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9月7日,刘邓首长发布第一号战斗命令,定于9月10日开始屯留作战。

受领任务后,我们组织团以上千部察看地形。屯留是长治外围重点设防的县城之一,在日伪统治时期,其城防设置即较完善。阎锡山的部队进占后,又经过1个多月的加强,其城防更加坚固。沿城墙每隔10余公尺,就有1个火力点或暗堡。该城地势北低南高,城西南高地上筑有“品”字形高大碉堡3座,瞰制全城。屯留守敌,为阎锡山基干部队—督导第6纵队和伪军一部,共3000余人。其兵员经多年训练,军事素质较好,装备齐全,弹药充足。该敌长于防守,但不善近战、夜战、野战,根据敌军部署和城防特点,我纵决定:“以第2支队配属山炮连主攻屯留,第3支队攻击上村、史村之敌,第4支队待命支援屯留。各部进至集结地区时,均严密封锁消息。

9月10日2时30分,战斗打响。第2支队各团以隐蔽突袭动作,炸掉敌3座碉堡,一举占领城东、南、西关。但在乘胜攻城时,遭敌炮火和滚雷杀伤,进攻受阻10日拂晓,第31团1, 3营集中兵力、火力强行攻城3营刚登城一个班,云梯被炸断,后续部队困于城下,遭敌城上、城侧炮火袭击,伤亡较大。10时许,该团重新组织战斗,改由1营攻城,并组织山炮行抵近射击,摧毁城东北角敌侧火力点,但攻击仍未果。

战至中午,屯留城仍未拿下。我考虑这样僵持下去于我不利,便令担任预备任务的第4支队第,69团投人战斗。该团李德生团长亲率主攻营干部勘察地形,选定城东南角为攻城点。下午2时,经5分钟炮火急袭,在攻城各团配合下,该团主攻营一举登城成功,并迅速扩大突破口,抢占城楼和城内制高点,接应后续兄弟部队登城。下午4时,第13团、第30团、第31团相继攻入城内。各团密切协同,相互支援,穿墙破壁,与敌展开激战。敌凭借地下坑道和房上工事拼死顽抗,争夺甚为激烈。战至午夜,敌城防司令徐其昌见大势已去,遂率残部弃城北逃,被我第31团预伏部队和民兵俘获。11日晨,战斗结束。

屯留之战,我纵共毙敌近干人,俘敌副司令贾汉玉以下21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

屯留战斗,是我纵队组成后,部队由分散游击向集中联合作战的第一次实践;是刘邓首长返回太行后,我军同国民党正规部队进行的首场较量。这场胜利的意义主要是:一、为上党战役开了个好头;二、锻炼了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三、丰富了我军攻城作战的经验屯留攻城作战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袭与强攻相结合。夜间突袭历来是我军的战术特点。但对攻城而言,敌若设防固守,如突袭不成,可立即转人强攻,不给敌以喘息调整部署之机。

二、选择突破口为攻城之关键。突破口应选在敌人防御部位,如结合部或城角突出部。兵力使用上要突出重点,在突破口方向应占绝对优势,各种炮、重机枪要统一区分任务,摧毁突破口两侧敌之明、暗火力点,以掩护突击队登城;辅助突击方向的部队,应在战斗发起后,积极配合,以吸引敌兵力火力,减轻主要突击方向之压力。

三、攻城各部队要主动协调,相互支援。一旦登上城头,应迅猛卷击两侧之敌,扩大巩固突破口,为二梯队投入战斗、扩大战果创造条件。

四、应详细查明敌情,严密组织我火力。我两次攻击受挫,原因主要是对敌人火力点详细侦察不够,火力组织不严,缺乏明确分工,未能压制和摧毁敌火力,致使我云梯被打断,部队受阻于城下,招致较大伤亡。这一教训当深刻记取。

激战磨盘地

我纵队攻克屯留后,太岳纵队打下长子,冀南纵队夺取潞城,太行独立第1、第2支队解放壶关,长治外围全部被我军扫清。在此情况下,刘邓首长决心夺取长治。

长治,是山西日伪军长期设防固守的重点城市,城墙高,壕沟深,防御体系完整坚固。城内有阎军史泽波主力万余人,凭险固守9月26日,正当我军围攻长治时,阎锡山急令其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统领第23军、第83军、省防军及2个炮兵团共2万余人,沿白晋线急驰南下,企图解长治之围。

情况来得突然,刘邓首长当即改变部署,以冀南纵队、决一旅、太行独立支队继续佯攻长治,积极吸敌南援;令我太行纵队全部和太岳纵队之第386旅,兵分两路北上,拟歼敌于白晋路两侧。

我纵队受领任务后,当即进行动员,移交防务。为迷惑敌人,白天继续演练攻城,夜间点火吹号,示假隐真。10月1日夜,乘滂沱大雨,我纵队万余人马悄然撤离,挥师北上援敌于9月30日进至rip亭镇后,突然离开白晋公路,渡过浊潭河,沿虒(亭)、屯(留)南大道前进,企图穿过磨盘恼、老爷山,直插长治与史泽波会合。

刘邓首长当机立断,再次调整部署,令各部队火速转移,在虒亭、屯留大道两侧钳击该敌我纵队以强行军速度,不顾一切向西北急进。时值大雨刚过,土路粘滑,行走艰难。有的战土鞋陷在泥里拔不出来,索性光着脚走路。大家只有一个信念:抢在敌人前面,抓住敌人就是胜利。

10月2日下午,我先头部队在交川以北山区与敌遭遇。我部先敌展开,抢占有利位置,向敌发起冲击。我率主力也随后赶到,向敌展开猛攻。敌逐步缩至磨盘培、老爷岭、西洼、王家渠等几处高地,依山据险抢筑工事,企图互为椅角,抱成一团,与我决战。

3日晚至4日黄昏,我第4支队采用夜摸、突袭结合强攻等手段,经过逐坡逐山头的反复激烈争夺,将磨盘培、老爷岭之敌分割开来。第2支队之第13团、第31团,也采用迂回包抄手段,连续攻占了东恼、王家渠等敌阵地。

我纵队正面主要是磨盘培。磨盘垴,状如磨盘,一层擦一层,从山脚擦到山顶。每层磨盘,高约丈余,矮的也有一人来高。敌人沿每层磨盘的棱坎,挖掘出一条条堑壕和交通沟,组成了多道防线。这样的地形,进攻难度极大。

我采取层层剥笋之办法,白天冷炮冷枪杀伤敌人,夜间利用地形,一点一点占领除磨盘恼主峰外各无名高地。

我把纵队指挥所设在磨盘恼东面的小高地,刘邓首长的指挥所在距我稍后一点的太平村,每一阶段的战况我都及时向刘邓首长汇报。

困守山地的敌人,白天遭到我冷枪冷炮的杀伤和小部队的轮番袭击,夜间又不断受我偷袭和强攻,加之缺粮断水,陷入欲战无力,待援无望的困境。在绝望之际,敌人决定孤注一掷,5日拂晓,敌第83军企图从磨盘培西南无名高地突围。该敌在密集炮火的掩护和督战队的严厉威逼下,以敢死队带头,以羊群式的队形,向我第769团和第13团坚守的阵地疯狂冲击。我工事被炸平,部队阵地得而复失。我第769团和第13团的勇士们,充分发挥了刺刀、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的威力,英勇抗击敌人。战士们弹药打光,刺刀捅坏,就用石头砸。在第34团、第51团支援策应下,敌突围企图终被粉碎。

在我与突围之敌进行激战时,左路部队第386旅及配属该旅的我纵第14团,在陈赓司令员的指挥下,攻占了除老爷岭主峰以外的其他阵地,并切断了敌人的惟一水源,致敌于粮尽水断之绝境。

5日黄昏,刘司令员一声令下,我军全线发起总攻我纵各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冒雨成多路、梯次地向磨盘垃主峰轮番攻击。由于主峰上地窄敌众,在我猛烈攻击下,敌伤亡惨重、一片混乱。老爷岭之敌首先弃阵北逃,磨盘恼之敌随后也狼狈北窜,我军当即展开追歼。

敌军在黑暗的雨夜中仓皇逃跑,人马拥挤,溃不成军,车辆、火炮、枪械、被装丢得到处都是。我追击部队借助闪电识别敌人,大胆迂回穿插,展开侧击或兜击。我后方人员、参战民兵及当地群众也奋起捕捉逃敌。至6日晨,敌2万多援军除少数漏网外,其余全部被歼,彭毓斌被击毙。

8日,长治守敌史泽波部见救援无望,弃城西逃,被围城部队全歼于沁河以东之将军岭及桃川一带,史泽波被生擒。至此,历时40多天的上党战役胜利结束在上党战役期间,我太行纵队共毙伤敌6千余人,俘敌2万余人,全纵伤亡120)余人。可以说,胜利不小,但胜利来之不易。

我纵队之所以在刚刚集中编成,机构不全,干部不足,枪炮极少,弹药奇缺的困难条件下,面对装备良好、训练有素的国民党正规兵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根本原因是在刘邓首长正确指挥下,全体指战员团结一心,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战,为支持毛主席谈判而战。由此,指挥员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战斗员士气高昂,英勇顽强,充分发挥了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面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党战役——军神刘伯承的极致指挥艺术
上党战役为何枪声很少“没有子弹不敢放枪”
“红色故事” 征文 | 一位英雄的隐身生命 | 作者:柏溪
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11—12)
上党战役4
刘震上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