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名将风云录德国元帅篇:沉迷战争艺术的军事贵族冯·曼施坦因

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

预计阅读本文需要8分钟

1949年8月24日,一个法官、检方、陪审团全是英国军官组成的军事法庭在汉堡开庭,英国检查官卡尔爵士宣读了对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起诉书。控告被告在东线战役中违犯了《海牙公约》。

卡尔爵士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说明他指控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理由。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穿着深蓝色衣服、白衬衫和深色领带,坐在7个英国法官的面前。他在银白色的头发下面的毫无表情的面孔给人一种冷冰冰严厉的感觉。

不过他一向很活泼的眼神,却透过了检查官而看到了早已过去了的睿智的德意志民族时代

他的思想又回到了那个时代,那一个每个德国民众坚守岗位,而德国社会上也有法令制度、价值尺度和度量标准以衡量并决定每个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时期。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一个名叫弗里茨·埃里希·冯·莱文斯基的孩子,1887年11月24日出生于柏林。他的父亲名叫爱德华·冯·莱文斯基,是一位炮兵上将,他有10个孩子,所以小埃里希就被他的姨父格奥尔格·冯·曼施坦因步兵上将收养为养子。

小莱文斯基被曼施坦因收为养子之后,就采用他养父的姓,他的童年成长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后来在1900年进入普伦和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少年候补军官团。于1906年3月被派到近卫军步兵第3团任见习军官。

一年后晋升少尉,1913年,被选送战争大学(柏林军事学院)受训。1914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近卫军步兵预备第2团任中尉副官。

同年11月在波兰受重伤,1915年重返部队升为上尉,以参谋军官的身份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上尉在当时就已经显示出他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当小胡子元首开始掌权时,他任步兵第4团的猎兵营营长。在民族社会主义勃兴时,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就与纳粹党高级官员时常发生冲突。

他曾极力反对纳粹党卫队对德国国防军的干涉,而国防军陆军总参谋部的陆军人事总部也尽力地帮了他的忙。

1938年德军占领“苏台德地区”,纳粹份子和苏台德人夹道欢迎

1936年,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在晋升少将后曾担任国防军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厅厅长及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总长。在这一职位上,他由于抵制纳粹党卫队对德国国防军的渗透,以及对迅速扩军提出警告,而不为小胡子元首所喜欢。因此,他在1938年初被调离国防军陆军总参谋部,而被任命为第18师师长,参加占领苏台德区的行动

当小胡子元首于1939年夏季颁布了对波兰的“白色方案”时,就在西里西亚成立了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指挥下的南方集团军群。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已晋升中将,担任了南方集团军群总部的参谋长。他们二人合作无间,默契十足,彼此成就。他们都是出身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官学校,两人对于德国人文精神与职业军事伦理的立场也是如出一辙

南方集团军群的使命是从西里西亚出发,集中主要装甲部队从而在维斯瓦河以西包围波兰军队主力,并以其右翼装甲突击力量迂回至波兰军队主力的背后直捣波兰的首都:华沙。

虽然侵波战争已是决定了的事情,但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在最后一分钟仍然希望不要发生战争。

在波兰战役期间,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经常和第一线战斗部队在一起,这样就能快速处理可能发生的军事危机。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凭着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智慧的头脑以及合作的团队精神,使南方集团军群的三个集团军都能严格按照计划去行动。

在这里也显示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职业军事伦理立场。他曾尽力设法避免对波兰民众的伤害,并支持总司令不使用空军无差别轰炸华沙的决策。

当波兰战役过后,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仍任西线中部的A集团军群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所草拟的西线战役计划,备受到各方面的称赞。

由于小胡子元首和陆军总部都同意以1905年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制订的战略计划略加修正而作为西线战役的计划纲领。于是,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在获得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同意下提出了一个令人惊愕的计划,即编成多个机械化突击集群为基础的机动作战方案

依照小胡子元首和陆军总部的计划,将作战重点置于荷兰边境的B集团军群,而A集团军群则担任对荷兰与比利时的作战,以后再掩护从法国北部向南迂回的B集团军群的左侧,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镰刀收割”计划则置重点于A集团军群。

作战目标是以集中的机械化突击集群通过马奇诺防线所在地的比利时阿登地区,直奔西北方向以达英吉利海峡的沿岸,这样就可以切断英法联军主力退路,与此时扮演支援角色的B集团军群一同歼灭英法联军。

法国战役时的德军装甲突击部队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计划虽获得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的支持,陆军总司令部却拒绝采纳他的冒险方案。

后来由于小胡子元首于1940年2月17日任命埃里希·冯·曼施坦为军长而接见他时,他介绍了自己的计划,进而获得了小胡子元首的赏识,并且被付诸实行。

1941年2月底,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将军接任隶属于艾里希·赫普纳麾下的第56装甲军军长。这时他希望能指挥一个机械化突击部队的愿望才算实现。

1942年,国防军统帅部举行军事研讨的时候,手握大权的小胡子元首的贪婪狂妄本性暴露无遗。他根本不听取参谋总长的意见,将第11集团军大多数调往列宁格勒而非加入南线战场。

第11集团军以正面向北担任拉多加湖当面的涅瓦河地区和由列宁格勒到奥拉宁包姆地区的防守,而第18集团军则应以正面向东去防守沃尔霍夫地区。

但苏军于1942年9月4日已把沃尔霍夫正面的第18集团军切成两段,而第11集团军必须前去援救友军,虽然在拉多加湖以南攻击的苏军被包围,并于10月2日以前被歼灭,但攻占列宁格勒的目标却不得不被迫放弃。

11月20日,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奉命令去接任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此时该地区的形势已经非常严重,因为德军在这里的攻势也是指向两个不同的目标。

1942年苏德战争

尤其不幸的是,小胡子元首由于指挥意见不同,而把A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威廉·李斯特免了职,竟自己担任总司令的职务。

在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之间出现了一个宽约300公里的空隙,后者自顿河的佛罗尼兹一直到高加索的广大正面,共有三个德国和四个轴心国集团军作战。

当优势的苏联部队于11月间突破B集团军群,并将在北方和南方担任第6集团军掩护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的军队驱逐后,第6集团军陷入包围。这一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就配属给了负有前去为它解围的顿河集团军群。

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曾经一再地请求小胡子元首准他采取突围,但小胡子元首却一概置之不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要12月12日才能将第4装甲集团军派往斯大林格勒战场解围第6集团军。

但这一解围的行动失败了,一则由于小胡子元首的顽固态度,二则由于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的犹豫不决。

12月25日,离斯大林格勒30公里处的第57装甲军不得不在激烈的战斗下又撤回来。于是第6集团军的命运也就随之而葬送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对于第6集团军的结局也是无能为力。

1943年2月,德国第6集团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重要转折点

当小胡子元首于1943年1月22日拒绝第6集团军的投降请求后,这一防守斯大林格勒集团军的残余德军不得不于2月1日投降。

此时新增援的苏联部队也突破了B集团军群所属防守顿河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部队。它们想切断位于哈尔科夫以南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退路。

这一危险必须尽快解除,但对此所采取的一切对策,都由于小胡子元首的妄加干涉军事决策的细节而异常复杂困难。最后小胡子元首才准许A集团军群撤退。于是顿河集团军群又一次担负双重任务:一方面要掩护撤退,警戒各渡口;另一方面则应肃清B集团军群的危机。

自从1943年2月12日以来,由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的各一部编成了一个新的南方集团军群,这个新集团军群归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指挥。这是一种沉重的使命,32个师在长约700公里的正面战场上采取攻势防御。

在1943年2月19日和3月1日之间艰苦的战斗中把苏联军队击退了。不过哈尔科夫丢失了,当时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又实施了迂回的反击。

1943年3月14日,哈尔科夫又一度落入德军手中。这时的阵线位于顿涅茨河的别尔哥罗德到伏罗希罗夫格勒,也就是9个月以前的阵线位置。

1943年下半年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

这种功绩固然是大,但是德军所受的损失也是相当地严重。原本认为几乎做不到的事情,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竟然做到了。可是有一些败仗因素的影子都躲在了胜利的背后没有被人发觉。且苏联绝不会卑躬屈膝。此时的德军正应了那句著名的格言“战略上的失误是任何先进战术都无法弥补的”。

1943年3月底,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之间的哈尔科夫西北方形成了一个宽约200公里和深约100公里的突出部。

虽然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想立刻肃清这一弯曲的阵线,攻击却延迟到了7月5日才实施。由于攻击太晚,所以在最初稍获成功后就停顿了。1943年7月12日,小胡子元首召见这两位总司令,对他们说,盟军已在西西里岛登陆。

于是已到达库尔斯克的部队于7月17日又撤回。如果小胡子元首当时接受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建议而采取迅速行动的话,则会减少不少损失。

这时的主动权已经在苏联手中。苏军开始向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的德军攻击。即使在小胡子元首放弃许多已无意义的阵地情况下,东线德军仍有许多补救和减少错误的地方。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已多次抗议小胡子元首对于集团军群指挥的干涉。

7月17日到30日,在激烈的战斗中德军曾成功地击退了苏联的攻击,并守住了顿河河谷。8月3日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又发起代号“鲁缅采夫”的作战,对德军全线的攻击,不仅突破 了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而且也压迫了中央集团军的南翼。

《解放2:突破》 的剧照,德军撤退

为使部队免遭厄运,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下达命令,向第聂伯河撤退。他成功地建立了一条新阵线,从那里和A集团军群取得了联系,在苏联军队强力压迫下,这一次成功撤退确实是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功绩。

1943年10月11月,苏军在基辅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突入了德军阵线。新第6集团军不得不于10月23日后退到第聂伯河的北岸,而仅能够固守哈尔逊的桥头堡,以便A集团军群由克里米亚撤退。第4装甲集团军的残余被苏军压迫而撤退到波兰边境。

1944年3月30日,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由一架专机接到了上萨尔斯堡,在那里由小胡子元首给他们佩上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而免去了他们的职务。

4月3日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离开总部。他把官兵对于他的尊敬和爱戴也一同带回家乡去了。他的飞机驾驶员为了表示对免职的反对,曾取下了他飞机上的克里米亚战役纪念章。

1945年8月23日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向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投降。4年后受审于汉堡的英国军事法庭。法庭所提出的公诉要证明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曾执行了小胡子元首违犯国际公法的命令,并在第11集团军司令的任内在东线未尽保护占领地区民众安全的责任。

对这些曾经意气风发的纳粹德国少年来说,除了被历史车轮碾碎,似乎也做不了什么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被判处18年徒刑。1952年由于健康原因而提前释放。

拙文一篇,文笔不成熟,恳望列位看官见谅或赐教。谢谢!

历史是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演绎着生生不息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42)希特勒的第41号元首令
二战决定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
《世界军事战争史-253》斯大林格勒会战
一座来了就不想再来的城市,斯大林格勒
纳粹德国最强的将领有多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