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帅张学良口述回忆(15)——痛定思友

1925.12

从公的方面来说,老帅是我的长官;从私的方面来说,他又是我的父亲。我这一仗不打,将来闹个不忠不孝。

当谈到与挚友郭松龄不得已进行决战时,张将军如是说。

“张学良对郭松龄始终抱着脊顾深情,一真没有和他绝交。”张学良的秘书处长刘鸣九回忆说,“尽管处境十分窘困,张学良仍称他为茂宸。当时总部下达通缉令,悬赏缉拿郭松龄和韩淑秀。以郭松龄的首级来献者赏洋十万元,以韩淑秀的首级来献者赏现洋五万元。张学良看到通缉后,还幽默地说:“没想到郭大嫂的脑袋还这么值钱啊!”

当郭松龄被黑龙江的骑兵旅长王永清部擒获时,王永清当即电告张学良。高金山也给张学良拍来电报,说他是奉派前来押解郭氏夫妇。张学良马上让刘鸣九给高金山复电,叫他押郭松龄夫妇路过兴隆店,因张学良的司令部设在这里。

“押到这里干什么,去奉天又不顺路。”刘鸣九纳闷地问。

“押到这里来,我要把他放了。”张学良说。

“这不行啊,大帅本来就对你很恼火。你再把他放了,大帅能答应吗?”刘鸣九闻言大惊失色。

“不要紧,你就写吧!”张学良不容他再辩,毅然命令道。

没等刘鸣九把电报稿写完,张学良又接到高金山发来的第二封电报,电文说:“抵达老达房,奉帅令已将郭松龄夫妇枪决。”

刘鸣九回忆说:“张学良看完电报,跺了跺脚,叹了口气说:'完了,完了!”

张作霖原拟将郭氏夫妇解回奉天,由他亲自枪毙,但杨宇霆怕郭氏回奉天后所言必对自己不利,乃力劝大帅下令在老达房就地将郭松龄枪决。

临刑前,郭松龄向在场的奉军官兵讲演说:“我倡大义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接着,韩淑秀也从容地说:“夫为国死,我为夫死,我们夫妇死而无憾,望汝辈各择死所。”

据目睹刑场的民众说,那个女人很刚强,她对押解的士兵说:“先打我,让军长看见我走了,好放心。”

高金山先毙韩淑秀,后毙郭松龄。韩淑秀时年二十四岁!

郭松龄四十二岁。

郭松龄夫妇虽死,但张作霖、杨宇霆余恨未消,下令将其尸体运回沈阳,在小河沿体育场陈尸三日示众,并将郭氏夫妇遗体拍成照片,各处张贴、传示。

当印刷品传到张学良面前时,他不忍见此惨状,在文件上批了“以火焚之”四个大字,对杨宇霆的做法深为愤慨。

尽管如此,在郭军倒戈事件平息后,张学良为了承担责任,仍通电奉军各机关,责备自己,负荆请罪。

我在遥电中说:“学良在此匝月中,忧心如炽,五内俱楚,比日以来,愈益加剧,长此以往,非但贻误戎机,且将一病不起,现已电禀上将军,请免本兼各职,俾卸仔肩,借资休养,使良后此有生之日,为择乡择国之年。”

此外,我还给父亲发去一份专电,内称:“学良弱冠从戎,备承优渥,原期竭诚图报,少效愚忠,不料识见浅薄,误用匪类,因致萧墙祸起,扰及乡邦,煮豆燃其,煎更太极,每念及此,弥觉椎心。”

郭松龄事件虽然平息了,但它对张学良心理上的刺激至深至痛,他没有用更多的笔墨去谴责郭松龄,而是自我责备。

我本不应该批评我父亲。我一生中只有两个长官,我也最了解他们。老帅是有雄才无大略,蒋总统是有大略无雄才,我父亲确实有慑人之威,能御人,但却不会识人,断事也有缺,如杨宇霆江苏被逐仍重用之,下面自难心服。为此我常与父亲争执。

有一次我说:“我管不了你的部下,你也管不了我的部下。”老帅愤怒地拿个杯子向我丢过来。

对于郭松龄反对内战、倡导和平,为国家之元气、为东三省的兴旺发达而矢志奋斗的决心,张学良是同情的,甚至可以说是心心相映。但郭松龄起兵反奉的方式,他不会苟同,取义而背父,似也不易。而且,张学良心中似也明白,郭松龄的起兵,就内因而言,也与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个人的得失有一定关系。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各路人马在胜利后都将部队扩充了。张宗昌出战的时候,本来是一个旅,他一扩编,差不多有了好几个军,李景林是一个师,后来,他一个师就变成了三个军,但是,我的部队没有扩编,我的部下,特别是郭松龄,他嘴上不说,心里也难过得很。所以,郭松龄倒戈,这个原因也有一点儿。

我曾说过,我父亲他不听我的,他要完全听我的,郭松龄不会倒戈的。

郭松龄和我谈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倒霉,我当了你的部下。由于老帅压住你了,你起不来,人家都有地盘了,山东督军、江苏督军、安徽督军、河北督军,你什么也没有,你被压制了。可我在你手底下,我也被压啊,我毕竟是你的副手,干硬活,打硬使,都是我们的人,可庆功受赏的都不是我们,而是他们。

虽有史料记载,说张老帅曾委任郭松龄为江苏督军,郭松龄“赏而不就”,表示愿意继续带兵练兵,但郭松龄“功高不赏”的怨言由张将军之口加以证实,可信度应更高,我就劝郭松龄,你不要急,咱慢慢来,大帅那一套早晚还不就是我们的吗?我当儿子的总不能去抢爹的,他那一套将来还不都是我接吗?我说你慢慢地等,不要着急。后来,我的话还不是真的变成了现实吗?

那时,我的部下都有这个情绪,这是事实嘛,我有什么法子呢?我当时出了几个道,但我父亲却骂我,说你小子想当督军?我说不是我要地盘,不是那么回事。我给父亲上了条陈,我的意思就是给他郭松龄一个地盘,你如果不愿意,你可以以给我的名义,而实际上由他来管,由他来做就是了。

“老帅为什么不同意呢,”唐教授追问道。

这个事情,我不能很有证据。我父亲不听的主要原因,与杨宇霆有关,在参谋部里面,我父亲是听他的。

郭松龄被抓之后,我曾给他求情。我父亲在电话里骂我,我就说,他当然有罪,他当然应该处死,但应该开个军法会,让他说出来到底为什么。

平时,我是非常佩服郭松龄的,我很看得起他,可他最后到了生死关头,还是没出息,他要跑。跑什么,跑得掉吗?可见郭松龄也不是个英雄。要是我,这事情到了这地步,往哪里跑?就是一死了之!

把他抓住后,他给我写了个条子,说只求速死。很可惜,我把这个条子给弄丢了。我想开军事审判会,要郭松龄把话讲出来,这是杨宇霆最不愿意的事情,他怕郭松龄讲话,导致他地位不保。再者,若郭松龄一入我手中,也可能就死不了啦,所以他就矫老帅之命,下令就地枪决。

郭松龄起兵倒戈的动因,与他的太太有很大的关系,起兵之前,他们与冯玉祥又联系上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郭松龄起兵反奉,亦非一时心血来潮之举。

郭松龄思想新派,矢志革新。他志向不凡,主张“强兵救国”。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看到兵连祸结,国家长期分裂,边防不固,强邻虎视,因而不愿再为军阀当炮灰打内战。

当浙江督办孙传芳利用民众的反奉情绪,组织东南“五省联盟”,打着“为民请愿”的旗号通电反奉时,郭松龄及国民军的代表韩复榘、程希贤等正在日本应邀参观“秋操”演习。

忽闻奉军在江南惨败、杨宇霆仓皇北逃、张作霖差密使赴日本订立密约的消息,郭松龄义愤填膺。

在日本观操期间,郭松龄已着手反奉的准备工作。每天晚上,郭松龄都在饭店召集他选送的留日学生谈话。他想借观操之机,暂在日本思考反省。可是就在这时,他接到张学良的加急密电:“孙传芳组织五省联军,由水旱两路向沪、苏、皖进犯。目前战局紧迫,总座急盼我兄克日归来,主持军事。”

“接奉钧电,自当效命,惟以到日以来,旧病复发,需待诊治疗养病。”郭回电拒绝。

两日后,张学良派朱继先携带他的亲笔信,邀郭松龄即刻回国。信中说:“望兄以大局为念,即日回奉,一切容待面谈,万勿延缓,”

郭松龄经过彻夜慎密考虑,决定回国。十月二十四日,张作霖急电郭松龄,命令他径去天津部署军事,准备对冯玉祥的国民军开战。

赴津之前,郭松龄悄悄地对他的参谋长魏益三说:“我主张巩固国防,开发东北,最反对为少数人去争督军。试想,这样谁受害?还不是东北人民吗?”这话暗示了他反奉的决心,也表露了他对张作霖、杨宇霆的不满。

一天深夜,郭松龄在天津国民饭店举行的集会上演讲,他悲愤激昂、痛哭流涕地说:“我们决不应该为争夺关内陆盘替少数人谋求地位,而使广大东北人民遭殃!”

在此期间,郭松龄也加紧与冯玉祥的国民军联络,冯玉祥向郭松龄表达了愿意合作的诚意。

东北名将何柱国回忆说:“据我的叔岳父贾德耀告诉我说:'冯玉样对东北是早有野心的,而郭松龄也是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两个有野心的人一结合,这个事变就发动了。”

“老郭由日本回来,就表示不愿再打内战,到天津后就装病入了医院。”有关郭松龄住院的真实情况,张学良曾向别人透露道。

郭松龄起兵倒戈后,在滦州曾与张学良互有信件往来。郭松龄在十一月二十八日的信中对张说:“凡所希之功名,皆为公而求,所望之事业,皆为公而立自矢此身早为公有,区区之心,天口可鉴。”

郭松龄见张学良做出“义不背父”的决定,又对滦州举兵有诸多误解,便又给张学良写了一封长信,详细历述了他倒戈反奉的六项原因,并对“忠孝”做了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张作霖用飞机往下撒传单以召唤旧部弃郭来归时,郭松龄的妻子韩淑秀在阵地上声泪俱下,当众宣读了郭松龄的这封信:

“松龄自受知遇,七八年矣:公待龄以恩遇,龄报公以忠诚。患难久共,讵忍相逼。惟龄主张班师,实出于万不得已。”

然后,信中陈述了班师的六项理由:

(一)武力统一,拂逆世界潮流;

(二)去岁战役,耗款万万,利益安在;

(三)东三省产业,邻国肆意经营,大好国土,让与外人,而专向疮痍疲敝之内陆扰攘争夺,用意安在;

(四)此次之战,非敌人侵通也,非保全家乡土地也,乃为姜、杨争地盘耳,为上将争总统耳;

(五)年来饷粮折耗,士卒迫于自己之境遇,生不得饱,死无人恤;(六)京榆驻军,新兵强募,不做而杀,龄所不忍。假使驱之战场,亦必望风披靡。

信的第二部分,主要从“私情方面”提示张学良不要对其父“愚忠愚孝”,规劝张学良要“忠于国家人民”,并说:“松龄愿公为新世界之伟人,不愿公为旧时代之枭杰;愿公为平民所讴歌,不愿公为政客所崇拜,龄临书心痛,涕泪沾襟,暂时相别,终当相聚,微天之福,大事定后,仍请我公回奉主持一切。”

郭松龄兵败,原因众多。

首先,据有河北的李景林虽参与冯、郭密约,但关键时刻却又毁约观望。冯玉祥国民军第一军虽由多伦向热河进兵,攻取承德,以分奉军之势,但郭军得不到其直接的援助。而且,兵出山海关后,还须留魏益三部驻山海关,以防李景林背约抄后路。

其次,郭松龄为了革新,对奉军老人未作安排,又心胸狭窄,枪杀了姜登选,因而奉军上层都反对他。但是,郭松龄求成心切,自恃掌提了奉军精锐十多万人和全部炮兵,而且大都是他一手培养的,认为攻入奉天只是时间问题。

殊料,郭军到达锦州后,日本关东军即向郭松龄发出通牒,明确表示保护张作霖,并调动军队代奉军把守八门八关,阻止郭军入奉天。

我们张家,东北人对我们不错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刮地皮,我家的钱,都是通过做生意、做买卖而得来的。当然,也是靠了点权力。

当时,在巨流河防线,张部兵力虽仅六七万人,但这些都是张作霖的嫡系,同时,部队弹药、给养充足,士兵新发了皮大衣、新棉衣,每人发两个月的恩饷,且一律发银元,还给面包、罐头、香烟等慰劳品、士气旺盛。

不久,左路军张作相、右路军吴俊升亦陆续到达,两部共六万多人,总兵力已超过郭军。决战时,表面上打得乒乒乓乓,但总共只伤亡了一千多人。双方都认为是自家人,不肯相互残杀。

二十二日夜,郭松龄孤注一掷,下达了总攻击令。次日,郭军攻势稍一顿挫,炮兵总指挥邹作华当即下令不打了,从而全线崩溃。随即,邹作华电话报告张学良说:“茂宸已出走,部下已放下武器,现已控制了一切,请军团长放心”

张学良在反奉战争中维护奉系统治集团利益的态度是鲜明的,立场是坚定的,在前线也显示了他的指挥才能。在扼守巨流河防线时,韩麟春在防御配置上有不同意见。

我对韩麟春说,郭茂宸是个宁折不弯的人,他一定哪儿硬往哪儿打,我们只要把正面工事做好,就可以取得胜利。

开火后,郭军果然动用主力从正面进攻,韩麟春这才佩服我的预见。后来,我在西安曾对刘鼎说:“打胜了郭松龄,我在东北军中才提高了威信”

另外,郭松龄兴兵反奉的理念是“消灭战祸”,可是其本身已是“战祸再起”;至于他鼓吹的“实行民主政治”,在当时也超越了时代的发展,有太过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郭军反奉,天时、地利、人和皆失,难免失败。

由于郭松龄反奉,张学良受到张作霖的责骂,但他终究是奉军的继承者,张作霖仍将主力部队交给他,张学良通电罪己,也不过是官样文章。

郭松龄被杀,使奉军失去了一个军事人才,张学良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副手。张学良始终思念着郭松龄。郭松龄死后的第二年,张学良在复饶汉祥的信中,还以沉痛的心情说:“良与茂宸共事七年,谊同骨肉。其去冬举事卤莽,良事前不能察防,事败不能援手。回忆前尘,痛掉极!方事之殷,良惟自愧。”

郭茂宸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若由我处理,应让其出国深造,以后再为东北地方之用。

直到西安事变时,我每遇困扰,常叹曰:“如郭茂宸在,我就不会这么困难了。”

一九八一年,九一八事变五十周年之际,张学良在台北探视生病的齐世英时,两人皆认为,当年若是郭松龄反奉成功,中国历史将改写,可能就没有九一八事变了。

张学良自这次事件之后,从沉痛中接受了教训,一反常态,大权独揽,不稍假人,以致后来,除他以外再没有第二个人能统驱东北全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差一点改写北洋历史,郭松龄究竟哪来的底气起兵反奉?
郭松龄为什么要背叛张作霖呢?
《少帅》难尽张学良(一)
精锐奉军反水,张作霖差点烧帅府逃命,郭松龄大好形势为何兵败?
他是奉军少帅老师、头号战将,发现日谍刺探,立即逮走秘密处决
张作霖怒杀郭松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