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神粟裕经典战例——黄桥战役(1)

黄桥战役总结

(一九四○年十月)

① 黄桥战役,是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粉碎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国民党顽固派在一九四○年春发动的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密令第三、第五战区和鲁苏战区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九月,协同新四军开辟苏北的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第二支队和新四军第五支队,分别抵达涟水以北地区和大运河西岸,与我新四军苏北部队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

九月三十日,韩德勤集中其大部兵力,由海安、泰州等地分三路向黄桥进犯。这时,八路军南下部队尚在老黄河一线,第五支队仍在运河以西,难以对我苏北部队进行战役配合。经过审慎研究,为了赢得一举解决苏北问题的时间,陈毅决心以劣势兵力在黄桥地区独立同韩部决战。粟裕协助陈毅具体组织战役并负责战场指挥,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歼击韩部。

战役自十月三日起至六日胜利结束,共歼灭韩部第八十九军军长以下一万一千余人。我军乘胜追击,进占海安、东台等地。十月十日,我苏北部队前锋与南下八路军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县之白驹镇。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顽固派,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要意义。本篇是粟裕在海安西寺干部会议上所作战役总结的记录稿。

同志们!

这次黄桥保卫战,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努力,获得了伟大胜利,达成了完满的歼灭战,确实完成了保卫黄桥这一区域根据地的任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次胜利的重大意义,认识这次胜利是由什么条件造成的,并检讨战役中有哪些优缺点。现在我分五个部分来讲这些问题。

一、黄桥战役胜利的意义

对这次黄桥战役的胜利,决不能一般看待,以为只是一次大牲仗,捉了大批俘虏,缴了大批枪炮而已,我们应该认识这次战役胜利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首先,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使中国最进步、抗战最坚决、革命最彻底的八路军、新四军会合起来了,能够互相取得更好的配合和更多的发展;使苏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华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联成一片,不仅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而且使华中革命势力取得第一步的优势,也就是增加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利条件。这是第一等的重大意义。

其次是,造成了我党我军在苏北抗战的领导地位。本来苏北存在好几种力量,最大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军,其次是韩德勤(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所部,再其次就是李明扬所部(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当时我们挺进纵队在苏北活动,力量是非常小的,只算得第四位。自从今年六月二十八日郭村保卫战胜利以后,我们由第四位升到了第三位。由郭村地区东进黄桥,我们的力量逐渐加强起来。这次黄桥战役的胜利,我们的力量便由第三位升到了第二位了。就抗战立场和抗战力量而言,我们在苏北已经取得了实际的抗战领导地位。

从今以后,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作斗争,而韩德勤已经不是我们的对手了。这是第二个重要意义。

第三,大大发挥了统一战线的威力,获得了丰硕成果。这次战役,双方兵力对比,我们以一个打顽方三个。如果以韩方的整个兵力来比,我们的力量更小,兵器上我们也是薄弱的。可是,我们为什么反而能够胜利呢?固然有顽军士气不振等等许多原因,但极重要原因是我们开展统一战线,不仅中立了两李(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和薛承宗(国民党江苏保安第一旅旅长)等部,而且中立了已经奉韩命出动的国民党财政部税警团陈泰运部。这样,造成了韩德勤部孤立,使我们能够集中兵力去打击韩德勤的嫡系部队第八十九军,而歼灭其全部。统一战线的胜利,对于今后在苏北团结友党友军共同抗战,有着深远意义。

第四,使韩德勤最终丧失了单独向我们进攻的能力。黄桥战役是随着九月初的营溪战斗和姜堰战斗来的。韩德勤在那两次战斗中虽然先后失败了,但还不能说他已没有进攻能力了,当时他还掌握相当强大的兵力,许多杂色部队也还在他的控制之下,数量约有三四万之众。可是,在这次黄桥战役中,他的基本嫡系部队已全军覆没,团以上主官无一生还。虽然还逃回去几千人,但战斗力已大大削弱。从此以后,韩德勤再也没有单独向我们进攻的能力了。

第五,解决了抗日的后方问题。这次战役是我们能否在苏北立足的关键。

假如这次战役我们失败了,那不仅不能在苏北发展,而且根本不能在这里站住脚。由于胜利,我们占领了许多战略要点和广阔地区,便可以在苏北生根开花,建立起比较巩固的后方,能够有依托地放手在华中进行大发展。正因为这次战役有这些重大意义,所以在新四军历史上是空前的胜利。

二、黄桥战役前的各种情况

(一)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九月间,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协定,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正由欧洲、非洲向太平洋扩展。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南进,向太平洋地区英美势力范围进攻,急于结束对中国的战争,故于加紧对蒋诱降的同时,向其施加军事压力,准备向昆明、重庆进攻,企图达到使中国屈服的目的。英美一向企图压迫中国对日投降,以牺牲中国换取日本放弃其南进政策;现在则改为援助中国抗战,利用中国的抗战拖住日本,迟缓其南进行动,以便他们集中力量于欧、非,对付德意。

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他们对华政策的影响,我国的抗战局面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中国抗战开始进入更加困难、更加严重的阶段。一方面,由于日本对昆明、重庆的威胁,使投降派抬头和更加露骨的提出同日本帝国主义讲和,某些顽固派也更加动摇起来,走向敌人方面去;另方面,由于英美采取支持中国抗战的政策,又使顽固派中一部分主张走英美路线的抬起头来,想投到英美怀抱里去,梦想一面抗日,一面反苏反共。于是,国民党反动派便从华中开始,密锣紧鼓地掀起新的反共浪潮。我们的黄桥自卫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二)苏北的政治情况 自韩德勤执掌江苏以来,盘踞苏北敌后,苟且偷安,与日寇互不侵犯。他实际上统治的地区只有苏北六个县。在他的统治下,贪官污吏腐化成风,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土匪流氓横行乡里,弄得民不聊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广大群众以及稍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社会上层人士,无不反对韩德勤而盼望真正抗日的军队来改造苏北。我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苏北的,这当然是有利的。可是,蒋介石认为苏北我们的力量小,他们韩德勤、李守维的力量大,所以阴谋对我们先从苏北下手,后打皖南。

今年六月,按照蒋介石的统一部署,在韩德勤的指使下,我军在江都郭村遭到了李长江部的围攻。我军奋起保卫郭村,取得了完全胜利,并顾全大局,未攻泰州,化干戈为玉帛,与两李恢复旧交,于七月下旬东进黄桥地区抗日。而韩德勤竭力阻止我东进,爆发了武装冲突。七月二十八日我们占领了黄桥。

九月三日发生了营溪战斗,我们获得了胜利,九月十三日又占领了姜堰。当时广大群众还希望我们乘胜前进,打垮韩德勤,占领东台、兴化,以彻底改造苏北。但我们毅然停止前进,倡议谈判,以求与韩方团结,共同抗战。结果双方在姜堰举行了有社会贤达、上层人士参加的和平会议。当时有一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对 我们抱怀疑态度,以为我们不肯停战;认为只要新四军能退出姜堰,韩德勤就不会再以武力进攻了。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我们在谈判会上慷慨允诺退出姜堰,打消了他们的怀疑。可是,当我们部队开始从姜堰撤退,还没撤完的时候,韩德勤即以十几个团的大军南下进攻黄桥。

这样,虽然我们在军事上处于仓猝应战的被动地位,但在政治上却造成了完全优势的有利条件。不仅广大群众对我们的防卫战竭诚拥护,就是社会上层人士也认为我们的防卫战是被迫的、正义的,认为韩德勤不仅欺骗了新四军,也欺骗了他们参加和平会议的代表,等于打了他们的耳光。正因为这样,当我们退出姜堰时,广大群众十分同情我军,在极短时间里筹集六千多块钱慰劳我军,以表示他们对我军的热忱。而韩德勤背弃姜堰谈判协议,发动了战争,破坏了和平,使自己处于孤立地位。由于我们连续胜利和自动退出姜堰,使统一战线得到更大的开展,争取了李明扬、陈泰运以及非韩德勤嫡系的保安旅团的中立,是黄桥战役我们能够胜利的有力因素。

不仅如此,韩德勤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内在矛盾,也是对我们有利的。他们政治上腐败,除了苛捐杂税,毫无政绩,民众不堪其苦。韩德勤所属部队,派系非常复杂,嫡系与非嫡系之间存在着矛盾,明争暗斗很厉害。韩德勤往往用非嫡系部队在前面当炮灰,结果使非嫡系的各保安旅团及其他杂牌部队,也不完全听他摆布,他们各霸一方,自成系统。比如东边(南)通如(皋)海(门)启(东)这些地方,名义上是隶属韩德勤管辖,可他没有嫡系部队在那里。泰州地区表面上也属韩德勤管辖,实际上两李霸占,而两李的部下同样又各自为政。在他们,根本谈不上什么团结抗战,只是盘算着怎样更多的搜刮民财中饱私囊而已。

(三)群众条件 我们占领黄桥以来,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可是黄桥地区群众得到的利益很多,譬如免除了苛捐杂税,进行了二五减租,工人增加了工资等等,过去那些军队虐待民众的事没有了。正因为这样,不仅黄桥地区的民众热烈拥护我们,就是我们控制地区以外的群众也盼望我们去解除他们的痛苦,为他们谋利益。黄桥的群众支持我们去打姜堰,在打下姜堰后,姜堰的群众又希望我们去打溱潼,海安的群众希望我们去攻海安、去占领兴化。

韩德勤统治区域的群众都希望我们去。已经得到实际利益的群众,为保卫实际利益要起来斗争,他们拥护我军的行动,帮助我们的部队。就是顽固派统治区的群众,为摆脱暴政,也起来斗争。群众的这些革命行动,对于我们保卫黄桥,有着很大帮助。特别在营溪战斗时,顽军对当地群众的蹂躏,最实际的教训了黄桥的民众以及其他各地的民众,使他们清楚了解了顽固派的残暴行为,懂得了顽固派不仅反对异党异军,而且把民众也当着异民对待。这样更激起了民众的公愤,推动了他们以实际行动来帮助我军进行保卫黄桥的战斗。总之,群众条件是有利于我不利于韩德勤的。

(四)我军情况自营溪战斗和姜堰战斗胜利后,我军声威远扬,顽军过去认为新四军只会打游击,不会打大仗;只会打夜战,不会打白昼战斗。这次胜利证明,新四军游击战会打,大仗也会打;夜战会打,白昼战斗也会打。

他们还在军官会议上说:营溪战斗为什么失败?因为田里的高粱杆子太高,新四军打埋伏,所以他们失败了。可是这次黄桥决战,高梁杆子没有了,为什么又吃了大败仗呢?!恐怕就是让他们的“军事博士”来作总结,也找不出原因(众笑)。他们又认为新四军没有本事打堡垒,所以把过去对付红军的堡垒,今天又拿出来对付我们,从姜堰向北一直到兴化,普遍构筑了堡垒,密密层层,可是姜堰的堡垒在我们面前首先失去了作用。他们知道了堡垒也挡不住新四军,于是就用大炮来轰。在这次黄桥战役中,他们动员了大部兵力,机关枪几百挺,把山炮都搬来了,大概知道我们打鬼子据点没有大炮,所以这次送大炮来了(众笑)。

姜堰的胜利使我军声威大振,士气高涨。在退出姜堰时,我们部队中有的同志还想不通,说:当初为什么要打,牺牲了好多人,结果又要退出!经过解释,使每个人都懂得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优势,必须退出姜堰。在退出姜堰后,很快就进行决战,部队没有休息整理,当然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可是由于政治上的突击动员,党发出了号召,迅速鼓足了士气。正如第一纵队同志们说的:幸亏在十月四、五日决战,部队刚刚打足了气,假如迟两天,那气又要消下去了。这说明我军政治情绪很高,士气旺盛,保证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再说我们的军事情况:九月三日打营溪,九月十三日打姜堰,合起来是一个战役,打得不大好。首先讲营溪战斗,虽然是取得了胜利,但只是战术上的胜利,不是战役上的胜利。因为营溪战斗,我们主要企图是从营溪打起,直到把曲塘、海安夺下来。可是,这次营溪战斗最大的缺点是打得太早。顽固派的军队刚刚到营溪、野周庄、运粮河、高家湾一线,我们就出击,结果打着一部分,其余跑掉了!好象乌龟头刚刚伸出了一小节,我们就一刀砍下去,结果没有砍到,给他缩到曲塘、胡家集的乌龟壳里去了(众笑)。

这是一个缺点。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从营溪打起,打了营溪以后,第一、二纵队会合,由东向西打野周庄、运粮河、顾高庄,把税警团、独立第六旅一扫光。可是气没打足,营溪胜利后没有连续战斗,等到第二天再打,他就跑掉了,以致未能取得全胜。但其间也取得了成就,就是与税警团建立了统一战线。

再讲姜堰战斗,虽然我们显一显打碉堡的本领给他看了,可是最大的缺点是只占领了姜堰,从战役上说,任务没有完成。因为没有占领大、小白米,以致使姜堰变为死的,成为整个阵势的突出部分,两翼是暴露的,西边受两李的威胁,东边受税警团的威胁,北边有韩德勤的威胁。尤其在我们左右侧后有许多空隙,有被他们出一支兵去打我黄桥的危险。

在进攻姜堰时,我们预计还要把大、小白米拿下,这样才能与黄桥打通联系,否则就要把缴获的汽艇“抬到”黄桥去。幸亏后来和税警团建立统一战线,才能使汽艇从大、小白米通过。由于营溪、姜堰战斗只完成了战斗任务,造成了战役上的不利态势,所以我们决定退出姜堰,以避免大的危险,同时在政治上争取优势。然而在营溪战斗中值得表扬的是,在那种河网地区,敌人沿河固守,我们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克服了河网障碍,取得了胜利。我们首先把他们的主力部队第一一七师打垮了,师长打伤了,震动了他们,使其整个部队溃退下去。

在姜堰战斗中,我们战术上也有奇特之点,采取了《西游记》故事中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去的办法。姜堰外围的许多堡垒我们不去理它,知道他们守堡垒的只有一排人一班人,指挥机关在街上,所以首先钻进街里去,从街里打出来,把他的师部、旅部打掉,外面的就先后缴了枪,张少华就这样吃了大亏(众笑)。

我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战术呢?因为估计到张少华部队战斗力不强,他们不会进行巷战。假如他能打巷战,战斗力很强,我们一个堡垒还没有打开,就钻进去,那是危险的。此外,在姜堰战斗中,德勤受了我们的骗,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原因。营溪战斗后,韩德勤在姜堰有六个团,那时我们如果去打姜堰,伤亡一定很大。因此我们就拿一个纵队一方面东进去佯攻海安,乒乒乓乓打得很剧烈,作东进的准备,威胁如皋、海门、启东;一方面向东北佯动。我们的意思是他姜堰的兵力太多了,请他调开一部分。结果他真是象听我们的命令一样,把姜堰的兵调了一部分到海安,只留下了两个团(众笑)。

从营溪、姜堰战斗以后,我们部队非常疲劳,伤亡还未得到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黄桥战斗是不利的。而且,当我们大部队正在姜堰的时候,韩德勤部队就开始由胡家集南下,占领了孙家庄,由于我们侦察工作太不切实,传递情报又很慢,直到十月二日才知道这一情况,逼得我们仓猝应战,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当时,我们部队又拉得很开,第一纵队在孙家庄、花园桥,第二纵队在姜堰,第三纵队在黄桥,相互离得很远,部队调动费时,运输也较困难。

韩德勤部队开进可以用汽艇拖运,我们只靠两只脚跑。我们的通信联络很差,占领姜堰半个月,可是黄桥到姜堰的电话没有打通过。我们部队新兵多,训练差。韩德勤部队的训练和军事技术比我们好。这次捉到他们的俘虏兵中,二三年的老兵很多,而我们二三年的老兵已经当排长、连长了。在军事上我们有这些弱点。如果单以军事力量对比来说,那我们是不能进行这次黄桥战役的,是会失败的。我们是把各种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的。

(五)韩军情况韩军部队由于长期没有作战,加之在城市中生活腐化,以致削弱了战斗力。他们的士兵与很多下级军官还是爱国的,要抗日,不愿内战,对韩德勤驱使他们来打我们非常不满。所以,韩德勤在海安对他的士兵不讲去打黄桥,只说是与新四军联合去打如皋、靖江等鬼子据点。一直到部队开到了营溪、加力才宣布打黄桥。他们官兵不平等,矛盾很大。部队之间也存在矛盾。

比如十月四日进攻黄桥,他们把一个独立团配属给第八十九军的第三十三师。第三十三师就把这个团配置在最危险的方向,被我第三纵队一部出击打垮了。第三十三师看到他们溃退,便架起机关枪对着他们扫。在他们一个团中,往往一、二、三营三个营长之间都有矛盾,他们各自希望别人被打垮,将来自己可以成为老资格,升团长。正因为他们存在着这些矛盾,战斗中难以协同配合。

同时,这一次韩德勤虽然加强了生力军,可是这些生力军都曾经被我们八路军第五纵队打败过的,战斗力大大的削弱了。这些是他们部队政治情绪低落的状况。从军事上说,韩军一般地占着优势。他们兵力的总数要超过我们七八倍,尤其这次进攻的部队差不多完全是生力军,没有同我们作战过。

他们部队不疲劳,象独立第六旅,虽然在营溪打了一下,可是退回去已休息整理过了;第一一七师虽然在营溪吃了亏,可是在海安把保安第八旅补充给他了;第三十三师没有同我们打过,还有独立团、特务营、炮兵团都是生力军。我们没有多少生力军增加,仅仅由江南增来一个营①。当时我们说“江南来了几个团”,使我军士气大振。

他们的补充比我们好,武器比我们优良,弹药比我们多。姜堰战斗时,他们从江南运来了二十四万发子弹。他们操纵了通信、交通工具,通信联络和运输很方便,部队行动不致过度疲劳。特别对他们有利的是,他们控制了一些重要的战略基点,如海安、曲塘、东台等城镇,有纵深较大的后方,部队调动回旋比较自如。而我们实际上没有什么后方,作战行动受着不少的限制。他们部队军事技术也比我们好,譬如做工事,我们一个纵队在黄桥做了三天,还有四五千群众帮助,可是还没有做得很好。而类似的工事,他们一个晚上就可做好。这说明他们技术方面比我们强。

三、我们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案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采取的作战方针是积极、自主的防卫战。要求在这次防卫战的胜利中,发展自己力量,奠定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这次作战是完全自卫,政治上我们完全有理。本来,有的同志感到退出姜堰很可惜,认为我们可以在姜堰和韩德勤决战。但是韩德勤也晓得,姜堰有现成的碉堡等工事,不容易攻,所以他就以大部兵力从海安直攻黄桥。当我们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就毫不留恋的放弃了姜堰,否则,得了姜堰失了黄桥,不但政治上不利,而且军事上就被动和孤立了,非常划不来。

关于作战方案。根据对方和我们的各种利害关系,各种主客观条件,我们设想了如下三个方案:

一是乘韩德勤进攻黄桥时,我们以一部主力攻占海安。

二是乘韩德勤还未向我们进攻,先以一部兵力向东发展,控制(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几县,并造成北进东台的局面,以主力守卫黄桥地区。

三是以全力依托黄桥这一基点,采取攻势防御,将顽军歼灭在我工事面前。

我们就上述三个方案作了比较,看采取哪个方案更好。先讲第一个方案。好处是:(1)我们以主力进攻海安、东台,在军事上争取主动,并且是出乎敌人意料之外,容易取得胜利;(2)他们第一线兵力是我们三倍,兵器超过我们十几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同他们硬拼,一定要遭到很大损失,而以主力攻占海安,是避实击虚的战术,可以减少损失。

坏处是:(1)假使韩德勤以主力向黄桥进攻,我们以主力向海安进攻,

在韩军主力尚未被歼情况下,断不容易把海安攻下,因为海安虽然堡垒不及姜堰多,但比姜堰配置适当,工事很强;

(2)如果攻海安不下,而把黄桥丢了,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士气,增加对方气焰,尤其给群众很不好的影响,可能群众会认为新四军是打游击的,不要根据地,不要后方,蹲不长,会走的,使以后发动群众增加困难;

(3)我们以主力袭击海安是一个大兵团的运动战,如果仍采取打游击的办法,把后方挑起走,那是非常危险的。利害相比,我们决定不采取第一方案。再讲第二个方案。

好处是: (1)东进有绝对胜利的把握,因为那边他们部队少,战斗力很弱,我们东进去打他们,如探囊取物,可以绝对胜利;

(2)可以把东边那块地区很快创造成为根据地,以便同上海外围和江南连成一片,这是战略上的胜利;

(3)我们东进,韩德勤会分一部兵力对付我们,并且还必须分一部兵力防止我们北进东台,这样,就使他的兵力分散,防御线宽,而利于我们作战;

(4)无论人力物力,我们都能得到迅速的补充;

(5)在东边创造一块新区后,可与西边黄桥地区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更有力的牵制敌人,取得战略优势。

但坏处是:(1)在韩德勤南下前我们就东进,将在政治上蒙受不利影响;

(2)他们在东边的部队是保安一旅和保安五旅,不是韩德勤的嫡系,在营溪战斗以后,保一旅就派代表来和我们接头,愿和我们建立统一战线,如果我们东进,他们必定要依附于韩德勤和我们作对,妨碍我们统一战线的开展;

(3)我派一部东进,将使黄桥部队减少,那么黄桥未必能保卫得住;(4)我们派部队东进,固可牵制、分散韩的兵力,但他如果下决心丢开东边,集中兵力来攻黄桥,攻下以后再回头去搞东边,这样对我就不利了。

因此,同样在利害比较下,我们也不采取这第二方案。最后讲第三个方案。

好处是:(1)以黄桥当轴心进行攻势防御,军事上的主动权仍然操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利用轴心向左向右自由转动,用兵依然很自如;(2)我们依托黄桥作战,是完全的自卫,政治上有充分的理由,不仅广大群众拥护我们,上层人士也会同情、赞助,就是顽军的大部分官兵也会对他们的这种进攻不满;

(3)在黄桥作战,能得到群众有力的支援,事实上,在黄桥战役前

两三天,就有几千名群众日夜帮助我们赶修工事,其中不仅有劳苦群众,还有学校师生、商店店员等等,战事爆发后,群众又踊跃参加抬伤兵,送烧饼、猪肉进行慰劳,对我军帮助的确很大;

(4)黄桥地区距离顽固派的据点相当远,约需两天行程才能到达,我可利用他开进的两天时间,进一步查清情况,采取适当部署,使胜利更有把握,尤其是他们军队越前进,离后方越远,交通的维持很困难,如果派部队维持交通,又减弱了第一线兵力,而且离后方越远,其翼侧和后方就更加暴露,更便于我们的袭击;

(5)因为他们离后方远,我们突击胜利后,追击起来更容易收效,刚才我讲了,营溪战斗的教训是我们打得太早了,所以顽军不到半夜功夫就退回乌龟壳里去了,这次顽军深入黄桥至少要两天才退得回去,部队疲劳了,两天还退不回去,而且在我们有群众工作基础的地区,他们更难退,我们就可以在几天中追击将其消灭;

(6)我们让出姜堰,继续让出加力、古溪、分界,固然可以使他们提高士气,但他们部队看见我们不打就退,也会骄傲和疏忽起来,这就给了我们突然进攻和突击的机会。另外,由于我们沿途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宣传,也会影响他们的士气,使他们内部逐渐觉悟到不愿打自己人。兵法里说,攻敌之心,以老其师,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上述这些好处,但也有不利条件:(1)以我们现有的火器,不利于采取防御战,因为防御战是消耗战,拿我们的弹药数量计算,每支步枪打快放,五分钟,子弹就打光了,机关枪消耗弹药更快,没有补充,所以非万不得已,不能采取这样的防御战方针;(2)敌人开始进攻时分几个纵队前进,各纵队间隔十几里、二十几里,比如一路在海安,一路在胡家集,一路在曲塘,各路间隔很远,到靠近黄桥时,间隔距离就缩小了,缩小到只隔几里路,敌人的向心集中,使兵力、火力更形成优势,我们必须就地坚持,以寡敌众。

这也是对我们不利的。但是,对这两个弱点,我们可以找到补救办法:我们弹药不够,可以少放枪,多用手榴弹和拼刺刀;虽然他们靠拢了,我们可以用“老虎钳子”把他钳性,使他动弹不得。这里河流多,地形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把船只封锁起来,把桥梁拆了,就增加了他们的困难。

经过利害对比,总起来说是利多而害少。因此,我们决定采取第三个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挺进苏北与黄桥大决战
黄桥战役时,韩德勤拥兵16万,为何反败于陈毅粟裕7千人马
黄桥战役
【新四军大揭秘】新四军决战黄桥兵力之谜
爱国老人韩紫石的最后岁月
这一仗敌我损失为11:1,粟裕为何还不满?原来部队出了大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