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云逸系列回忆文章(5):纪念百色起义

作者:袁任远 韦国清 陈漫远 莫文骅 吴西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组织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至今已经五十二年了。这次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的指引下,在毛泽东同志创造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推动下爆发的,它为祖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榨之下,灾难深重,民不聊生。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已经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屠杀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如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广西的革命运动,这时也几乎被军阀摧残殆尽。但是广西的党组织和革命人民,并没有被征服、被杀绝,他们转入地下,继续着各种方式的斗争。

  1929年初,爆发了蒋桂战争。桂系军阀在混战中失败。俞作柏、李明瑞分别担任了广西省政府主席和省绥靖司令。他们执掌广西军政大权后,要求与我党合作。党中央即派邓小平同志(当时名邓斌)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负责党的领导工作,到了广西南宁,即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和俞作柏、李明瑞建立了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当时,俞作柏、李明瑞注意建立新军。新建的警备第四、第五大队,即以党中央派去的共产党员张云逸、俞作豫同志为队长,张云逸同志还担任了训练干部的教导总队副主任。

同时,经我党的要求,俞作柏、李明瑞释放了“清党”中被桂系军阀监禁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分子,并吸收他们到政府和军队中工作;俞、李还同意开放工农运动,恢复工会和农民协会组织,给韦拔群同志领导的右江农民自卫军发了一批武器装备。党的广西特委还抓紧恢复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召开了广西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决定武装农民,加强城市工人运动。

  正当广西革命形势有了转机的时候,俞作柏、李明瑞公开宣布反蒋。结果不出十几日,由于蒋介石收买了他们手下两个师长倒戈,粤军入桂进逼南宁,俞、李反蒋遂告失败。俞作柏去了香港,李明瑞到了龙州。在此风疾云涌的关键时刻,经过中央批准,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决定按原计划把我党掌握的武装拉出南宁,到左右江地区,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武装斗争。去右江的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一部,携带辎重,在邓小平、张云逸同志率领下,到达百色。警备第五大队在俞作豫同志带领下开到了左江地区的龙州。

  广西右江地区地处桂、滇、黔三省交界,原来就有我党的工作基础,特别是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同志,素孚众望,即使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时期,这里革命斗争也没有停止过。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到达后,根据当时当地情况,立即筹划武装起义。邓小平同志召开了党委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动群众,宣传党的“六大”主张;改造和扩大部队,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组织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通过地方党组织,武装农民,开展打土豪劣绅的斗争。于是,右江地区的革命活动日益发展。至11月初,党中央批准了在左右江地区举行武装起义的计划,颁发了红七军、红八军的番号,任命了领导干部。邓小平同志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立即在百色和龙州筹划一切,具体部署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

  1929年12月11日,也是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百色城头高高升起了武装起义的红旗,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正式诞生。按照党中央的任命,张云逸同志为军长,邓小平同志为政委和前委书记。下辖三个纵队:第一纵队司令李谦,政治部主任沈静斋;第二纵队司令胡斌,政治部主任袁任远;第三纵队司令韦拔群,政治部主任李朴。军部经理处长叶季壮。第二天,在平马召开了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同志任主席,韦拔群、陈洪涛等同志为委员。

  翌年2月1日,左江英雄儿女聚集在边陲重镇龙州,宣布红八军和左江苏维埃政府成立。红八军军长俞作豫,政委邓小平(兼),下辖两个纵队:第一纵队司令何家荣(后离队),政治部主任潘思文;第二纵队司令宛旦平。同时还宣布邓小平同志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李明瑞同志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这时,左右江红色区域有20个县,100多万人口,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革命风暴,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南部边疆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使桂系军阀大为惊恐。敌人首先以四个团的兵力,袭击龙州。红八军由于内部尚不巩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尽管进行了英勇抵抗,但不得不放弃龙州。后来,红八军剩下的一部分,辗转进入右江地区,编入了红七军。

  这期间,为了发展右江革命根据地,红七军在隆安等地重创敌人后,一、二纵队即转向桂黔边界活动。邓小平同志在东兰县与率领第三纵队的韦拔群同志等一起,则着力开展根据地的土地革命。邓小平同志向干部们介绍了井冈山地区土地革命的情况和经验,阐述了土地革命对于扩大红军、巩固和发展工农民主政权的重要意义。韦拔群同志是广西著名的农民领袖,工作的开展至为顺利。1930年5月1日,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发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宣布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接着,红七军一、二纵队从贵州边境回师右江,进行整训,并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根据地建设工作。经过土地革命,有20多万群众参加了农会、工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地方赤卫队发展到数万人,各级党政机关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少数民族训练班、乡村宣传队,以及劳动小学、农村夜校等,遍布山寨村镇。整个右江地区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30年9月间,红七军前委决定依托右江革命根据地向东发展。恰在这时,党中央又派来代表,指令红七军离开革命根据地,冒险去攻打柳州、桂林和广州,保证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后来发现这些大城市都有敌人重兵防守,我军处境不利,邓小平等同志力主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但是这种意见当时属于少数,没有通过。由于执行左倾路线,红七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这时已进隆冬,行军途上雪花纷飞,寒风怒号。红七军指战员们还穿着单衣、草鞋。大家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翻山越岭,忍饥挨饿,且战且走。1931年2月初,红七军在粤北乐昌渡河时,遭敌截击,邓小平、李明瑞同志指挥主力渡过河去,向江西崇义前进;张云逸同志率领的另一部在坪石以北渡过小北江,进入湘赣根据地。4月,这两支部队在永新会合。旋即协同红二十军、独一师在安福打了一个胜仗,连克茶陵等五城,配合中央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红七军自1930年9月离开右江,至1931年7月到达兴国县桥头镇与中央红军会合,在长达10个多月的时间里,转战桂、湘、粤、赣四省,英勇地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终于实现了“汇合朱毛红军”的殷切愿望。从此,红七军成为中央红军的一部分,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直接指挥下,转战南北。

 三

  从百色起义到红七军进入中央苏区这一段时间里,许许多多党的忠诚战士,优秀的红军指挥员、战斗员,为了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事业,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红七军北上后,韦拔群同志根据党的指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了右江地区的革命斗争,与一万多名“进剿”的敌人进行周旋,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1932年10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韦拔群同志壮烈牺牲。龙州起义失败后,红八军军长俞作豫同志到了香港,在找党的组织关系时,不幸误与叛徒接头,在深圳车站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他拒绝敌人的引诱,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并留下绝笔诗:“十载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1930年9月初,被害于广州红花冈。

  这里,我们还要沉痛悼念党的英勇战士李明瑞烈士。

  李明瑞同志早期参加北伐战争,是一位著名的勇将。1929年6月,他和俞作柏主政广西后,作了不少有益于革命事业的事情,对我党在广西能够公开或半公开地活动,提供了条件。反蒋失败后,他随俞作豫同志到龙州。不久,龙州被叛变部队占领,形势异常危急。李明瑞同志沉着冷静,和俞作豫同志一起指挥战斗,收复了龙州,稳定住了左江局面。11月间,邓小平同志到达龙州,部署武装起义。李明瑞同志毅然同意参加武装起义,并且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增补为红七军前委委员。在红七军开向中央苏区的艰险而漫长的征途中,李明瑞同志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他勇挑重担,指挥明智,忍受艰苦,临危不惧。李明瑞同志在指挥和维护部队方面是有重要贡献的。到中央苏区后,毛泽东同志亲切接见了他,党中央委任他为红七军军长。

  1932年,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党中央,搞肃反扩大化。红七军一些受过血与火考验的好同志,都遭到了不应有的打击,李明瑞同志也在这次肃反扩大化的错误中含冤而死!党对他们的冤屈业已昭雪。他们为人民事业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经过历史风雨的洗刷,百色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领导的许多次武装起义中的一次起义,至今仍然光景如新。它是毛泽东同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在广西左右江地区的一次重要革命实践,是对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贡献。它的历史经验,丰富了我们关于建党、建军和建政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正是今天我们抚今追昔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发扬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同心同德,排除万难,鼓足干劲,奋发图强,为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而奋勇前进!

张云逸等同志到右江工作的情况 中共百色地委党史办

  1929年党中央派邓小平、张云逸、叶季壮、袁任远、陈豪人、龚鹤村、李谦、冯达飞等到广西工作。他们在南宁秘密进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情况变化,根据中共广西行动委员会的决定,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撤出南宁,进到右江工作。这些同志到右江后的工作情况,邓小平同志已写有资料,现将其他同志到右江后的情况(各人担任的职务、会议活动、提出主张、实践情况和所起的作用)简述如下,供自治区写专题时参考。

(一)起义之前

  1929年10月17日,张云逸等同志率领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的部份学员,沿右江向百色方向前进。10月20日,和邓小平同志在平马镇会合。会合后,第二天继续前进,10月22日到达百色。

  到百色后,张云逸等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一起,积极筹划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下旬,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部队党委会议,张云逸、陈豪人、龚鹤村同志参加会议,经过讨论,作出了四项决定。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会议还决定利用国民党旧有的督办官衔,宣布张云逸同志为右江督办。通令各县县长上缴税款,保存文书档案等等。

  会后,在部队党委集体领导下,张云逸等同志抓紧部队的整顿工作和开展农民运动,并经过党委研究,由张云逸同志用右江督办名义,“邀请”阴谋扼杀革命力量的警备第三大队大队长熊镐到百色“商谈防务”,将他捉拿;同时,秘密调集恩阳、恩隆、奉议、思林等县农军,配合驻平马第四大队的一个营,向熊镐部突然袭击,顺利地消灭了反动的第三大队,俘敌1000余人,缴枪700多支。紧接着,又收缴了右江各县反动民团的武器。

  此外,张云逸等同志还和邓小平同志深入工厂、街道、学校宣传发动群众,领导群众打击地主恶霸,没收他们的财产分给穷苦百姓。同时号召军队同志到群众中去,规定每个连组织七八个人的宣传组深入山村、街道,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密切军民关系。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右江地区的革命运动轰轰烈烈,为举行武装起义准备好了群众基础。

  1929年11月初,派去上海向党中央请示工作的龚饮冰同志回到百色,带回党中央批准的举行武装起义、建立红军和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党中央颁给的红七军番号和任命,以及党中央的指示。张云逸、陈豪人、龚鹤村同志参加了邓小平同志召开的部队党委会议,详细分析形势,具体部署百色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会议结束,把工作布置后,邓小平同志带着一部份干部,到左江地区去布置工作。小平同志去左江后,张云逸等同志根据党委决定,将部队编成3个纵队:原四大队编为第一纵队,将机关枪营、特务营以及黄治峰同志和阮殿煊同志所领导的思林、奉议、恩隆等县地方武装合编为第二纵队,韦拔群同志领导东兰、凤山一带地方武装编成第三纵队。同时,扩大教导总队,从各纵队和地方武装中,抽调班排连长及优秀的战士来训练,以培养初级干部。

(二)起义以后

  经过周密的准备,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举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正式宣告诞生。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前敌委员会书记邓小平,政治部主任陈豪人(后脱党),参谋长龚鹤村(即龚楚,后叛变),下辖3个纵队:第一纵队司令李谦,政治部主任沈静斋;第二纵队司令胡斌(后由冯达飞担任),政治部主任袁任远;第三纵队司令韦拔群,政治部主任李朴。叶季壮同志任经理处处长。同一天,右江第一届工农兵代表会议在平马召开,选举成立了右江工农民主政府,雷经天当选为主席。

张云逸同志代表红七军前委到平马祝贺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成立。那天在平马召开有数万人参加的庆祝大会,张云逸同志代表红七军讲话。他说:红七军的成立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的诞生,是工农群众的一件大喜事。红七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是保护工农群众利益的。欢迎右江父老兄弟选送优秀儿子踊跃参加红七军。有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红七军一定会迅速壮大,革命一定胜利。

  当七军在右江工作有了相当进展,七军本身军事政治训练也有了相当成效之后,正值蒋桂在粤北江桂北一带激战。七军前委错估形势、认为南宁空虚,决定联合红八军进攻南宁。根据前委决定,张云逸等同志率军向南宁前进时,桂系军阀也派3个团攻右江。

1930年2月3日早,双方在隆安城边遭遇,发生战斗。此时,正好红七、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同志从左江来到,立即投入指挥战斗。双方激战5天5夜,敌死伤600多人,我伤亡400多人。隆安战斗失利后,李明瑞同志和张云逸等同志又指挥部队进行马鞍山战斗和亭泗战斗。连遭这3次打击之后,七军士气为之衰颓,一部分干部士兵失败情绪甚浓厚。所以,亭泗战斗之后,部队在盘阳(今巴马县)休整一个多月。因为3次战斗武器弹药大量消耗,加上东凤交界山区供给困难,为了补充装备和筹备军款,前委决定向外游击。

张云逸等同志和李明瑞同志率领一、二纵队前往河池,到黔桂边一带进行游击战争,于1930年4月30日攻克贵州榕江。此役缴枪400多支,大炮一门,子弹十多万发,迫击炮、机关枪各2挺,无线电台一架。退出榕江后,因第三纵队和红八军消息尚未得到,及湘粤边界有国民党重兵驻扎,前委乃决定回师河池,待与第三纵队红八军取得联络后,再向湘粤边前进。到河池,适逢邓小平同志从东兰来到,带来中央指示,要七军在右江深入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前委接受中央指示,决定回师右江。当时重回右江是根据以下的策略而定的:(1)攻敌不备,收复右江沿河各县政权,肃清豪绅;(2)深入土地革命,分配土地;(3)扩大红军组织,改编赤卫军为红军;(4)联络第八军第一纵队。

策略决定以后,邓小平、李明瑞和张云逸等同志带领队伍从河池返右江,经东兰向百色前进。过百色边境时,敌人约两营来进攻,驻凤山的第三纵队一部,加上七军主力,出其不意,将其击溃。龙川战役,敌受重大打击。6月初,我军到百色时,敌岑建英部约一团人及豪绅武装数百人,据坚固之炮台顽抗,经过一天激战,将敌击败,收复了百色。此役得步枪500支,迫击炮2门,机关枪一挺,子弹三四万发。接着分兵东进,连续收复了右江沿岸的奉议、恩隆等县城。

  不久,滇军一万多人经百色下南宁与桂系军阀作战。我军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和他们搞统战。反而于7月中旬,在果德鹧鸪坳一带伏击滇军尾部,造成两败俱伤,我军在榕江、百色两役所获得的弹药又基本耗尽。然后在平马集中整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28年,张云逸挨了陈赓一耳光后,对其连连感谢,红七军由此诞生
1986年邓小平去百色视察时,邓榕询问:爸爸,听说你那时尽打败仗
《春徽书馆》今昔百色粤东会馆
百色起义
是谁在鼓动红七军,会师武汉饮马长江?邓小平最后如何处理此事
百色起义 --- 1929年发生于广西百色的武装起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