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战争初期他才是团长,曾为王近山麾下悍将,57岁时成了正国级

在我党的开国将帅中,有一位将军的晋升堪称传奇。

他在解放战争初期还是一名团长,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荣膺少将军衔。

毛主席老人家还在世的时候,我军上千员开国将帅中能位居正国级的将领只有4人,其中三位元帅,分别是朱德老总、叶剑英老总和林彪,而第四个人就是这位少将。

1973年,这位少将被毛主席亲点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由此,他的成就超越了7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及与自己同列的上千位少将,堪称前无古人。

那么,这位传奇将军到底是谁?

他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到底做出过什么样的杰出贡献呢?

失去的党籍

今天要说的这位传奇将军就是开国少将李德生

1916年,李德生出生于大别山里一个叫李家洼的闭塞小山村,他的老家属于今天河南新县。所以,他和许世友将军是同乡,从他们家乡一共走出了90多位开国将军和国家省部级领导。

李德生家里是特别穷,他从小放牛,老娘在他7岁时就不得已让他跟着师傅学裁缝。他9岁时,30岁的老娘过世,只剩下他和老爹相依为命,虽然日子苦,但老爹还是咬牙供他读了半年私塾,算是摆脱了文盲的宿命。

1928年,红军在李德生的家乡成立了苏维埃, 12岁的李德生感觉终于看到了翻身的希望,立刻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还当上了团长。

这帮小孩的任务就是放哨、盘查可疑分子、搞游行,但是李德胜是不满足于这些小打小闹,他更喜欢的是帮助红军送信。

因为他从小放牛,所以对家乡的山地特别熟悉,每次送信,不但找的路隐蔽,而且还特别快。

送了两年信后,李德生又不满足了,他的愿望是参加红军,上阵杀敌。可问题是他太小了,才14岁。不过,他能找“门路”,他的一个本家叔叔是乡里的共青团书记,和苏维埃胡主席很熟,而胡主席是有权力推荐青年去参军的。

有了这个关系不久,一位红军营长正好找胡主席办事,胡主席赶快把李德生也叫了过去。营长了解到他在儿童团的表现,挺喜欢他,但是这个年龄确实是个问题。犹豫了一下后,营长出了个主意,让李德生和自己的通讯员赛跑,要是赢了,就让他参军。

红军的通讯员可都是铁脚板,飞毛腿,但李德生也有自己的优势,那还是从小放牛练得的一身穿山越岭的本事。而且,通讯员当时还背着子弹带什么的,跑起来不方便,结果,李德生还真就赢了。

营长一看这小家伙革命愿望这么强烈,而且有两把刷子,是块好材料,就同意他入伍了。

虽然很高兴,但是李德生自己又犯难了,为什么呢?

因为老爹。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如果自己这么一走,老爹就孤苦伶仃了。回家后,他把参军的事告诉了老爹,老爹深明大义,对他的决定很支持,什么也没说,只是长久地把唯一的儿子搂在怀里。

从此,父子再未相见。

抗战时期的李德生(中)

1947年,李德生随部队跃进大别山,想回家看看老爹,可到了老家,才知道当初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后,反动派把家里的房子都烧了,后来还到处抓捕红军家属。

老爹只能东躲西藏,可还是被抓进监狱,等出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无奈之下,只能四处打零工,乞讨,不到50岁就去世了。所以,从来没给父母尽过孝也就成为李将军一生的遗憾。

但,这就是我们无数先辈的人生缩影,为了天下苍生,他们毅然选择了默默承受与家人的生离死别。

当时红军的装备很差,枪都不能人手一把,只能靠自己去抢。李德生新入伍,年纪小,但这并不耽误他冲锋陷阵,每次打仗,他都举着红缨枪跟着部队猛冲,靠他自己还真缴获了一支步枪。

但他个子矮,枪又长,怎么办?他干脆自己把枪管截短了一块,举着这半截枪照样杀敌。直到后来,班长给了他一支苏式短马枪,他才算是有了顺手的家伙。

有一次战斗后,徐向前同志视察部队,发现他这个小家伙的枪有点意思,枪口上的准星都磨没了,于是就问他:“你这枪,怎么打呀?”李德生胸脯一挺,答道:“我拿标尺座对着枪口的中间,也能三点一线,打得也挺准!”徐向前同志抄起他的短马枪试了一下,发现确实还可以,于是,好好地鼓励了一番这个“红小鬼”。

徐向前元帅

1932年,16岁的李德生就光荣地成为了共产党员。而且,他打满了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根据地的各次反“围剿”和反“围攻”,左胸中弹一次,子弹擦着心脏而过,差点光荣。

但在1935年,在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路上,他作为党支部书记因为客观地反应了部队的问题,居然被张国焘给关了禁闭,还开除了党籍。

即便如此,李德生对党可谓矢志不渝,在没有党籍的情况下,他跟着部队爬雪山,三过草地,走完了长征路。

张国焘

1936年,长征结束后,他才得以重新入党,注意,不是恢复党籍。直到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3纵队党委才正式撤销了李德生在1935年受到的处分,恢复党籍,党龄从1932年他入党之日计算。也就是说,李德生是背着不明不白的处分打满了抗日战争的全场。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这位对党无限忠诚的战士,也正是在打鬼子的战斗中,李德生开始表现出未来名将的风采。

铁血悍将

在抗日战争的大部分阶段,李德生主要担任129师385旅769团的1营长。作为八路军精锐中的精锐,他率部在陈锡联的指挥下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战役、白晋战役、百团大战等一系列著名战役,屡立奇功。

不过,在老将军的回忆中,在抗日战场上让他最为得意的一战是马坊之战,这是为何呢?

百团大战

那是在百团大战之后,日军震惊于八路军强悍的战斗力,遂开始对晋中的我军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并占领了咽喉重镇~马坊镇。

马坊镇虽然只是一个只有10几户人家的小镇子,但却地处和顺、寿阳、昔阳的三县交界,是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所辖6县的中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日军选在马坊附近一个叫堆儿梁的上岗上,用了2年多的时间,抓了大量附近的老百姓当苦力,修建了一座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椭圆形大城堡据点。

这个大据点分成地下、地面和炮楼共3层,能驻扎兵力200多人,据点的墙有8米多高,1米多厚,用料全部是结实的大条石。墙上还有上中下三层射击孔,四角都有碉堡。

围着据点外,还有一条宽和深都有好几米的护城壕。整个据点一共两个门,正门在东南,门楼上也有一个大碉堡,西边是便门,用来运输物资。

通过这个制高点,日本鬼子可以俯瞰整个马坊镇,火力可以封锁住寿阳和昔阳两个县之间的公路,从而把二分区一分为二,对八路军的机动、补给、人员交通威胁极大。而且,鬼子还仗着这个“乌龟壳”四处扫荡,实行“三光”,对乡亲们可谓血债累累。

1943年6月,这个据点刚修好之后,太行军区的主力30团就受命拔掉这个“钉子”,但由于敌人据点十分坚固,火力凶猛,四外没有良好的隐蔽场所,加上30团没有重火力支援,因此攻击失利,损失很大。

此时,军区司令曾绍山向上级请求支援,于是在9月份,769团1营长李德生就被调往30团担任团长,承担起这项“拔钉子”的重任。

此时,李德生终于有机会展现出自己智勇双全的大将之风。

曾绍山中将

到任后,李德生并没有盲目组织重新进攻,而是仔细分析了上一次进攻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强攻的战术有问题;第二,没有发挥我党在据点内陆下组织的作用;第三,攻击时机不对。

因此,针对这几个问题,李德生足足用了1年的时间开始分步解决各种问题。

首先,他主抓30团的战斗力问题。借鉴自己在769团的经验,李德生重点提高了30团战士在射击、刺杀、投弹这三面的技术,而且,他还定期组织战术课,使指战员摆脱了一味猛冲猛打的作法。

然后,就是侦查敌情。这个工作,李德生亲自负责,而且他的准备工作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

作为军人,平时戴军帽,额头都会有个印儿,这要侦查的时候被敌人发现,就彻底坏了。所以,李德生带着几位侦查员在大半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戴帽子,直到那道印消失。

同时,他还带着大伙跟乡亲们一块干农活,把手掌的老茧磨得和普通农民一模一样,顺便,还学习了当地口音和土话。

有了这么详细的准备,1945年初,李德生带着侦查员化妆成送菜的农民,在据点内陆下组织的配合下,大摇大摆地进入敌人心脏,把据点的“五脏六腑”摸得一清二白。

1945年3月5日凌晨,地下党员负责打开了据点的便门,李德生带着精选出的82名突击队员,扛着铁轨打造的大砍刀一拥而入,把睡大觉的鬼子杀了个人仰马翻。

李德生则守在大门,指挥战斗,顺便还砍翻了据点内的头目~铃木小队长。

2个小时之后,这个“固若金汤”的大据点就被彻底摧毁,30多名日军被歼灭,包括铃木在内的8个鬼子被抓了俘虏,而且30团缴获颇丰,太行军区二分区从此连成了一片。《解放日报》夸奖此战是“典型的歼灭战”。

解放战争开始后,李德生调回769团并担任了团长。1946年7月,他升任晋冀鲁豫解放军王近山6纵麾下17旅旅长。王近山对李德生打仗的评价是“打硬仗,不怕苦,像老牛,绝对不往后缩”。

王近山

正是因为李德生有如此彪悍的作风,加上善用脑筋,所以在朝鲜战场上,在上甘岭战役的关键时刻,王近山立刻想到了自己的这位老部下。

1952年10月,15军经过浴血奋战,打赢了上甘岭战役的上半场,同时,部队的损失也很大。

10月26日,12军副军长李德生接到命令赶往3兵团司令部。代司令员王近山一改指挥作战的从容淡定,略显出一丝焦急,见到老部下后,立刻把前线战况进行了说明,同时告诉李德生15军和12军全部归他指挥,上甘岭绝不能丢失一寸土地!

李德生领命走后,王近山对兵团副政委杜义德说道:“李德生上去了,我就能睡个好觉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李德生冲过敌人的火力封锁线抵达前线后,和马坊之战时一样,并没有指挥部队硬打硬拼,而且先调查了解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战术安排,综合起来有四点。

第一点,改变原有的“一条线”弹药补给方式,改为按50米分段运输,节省了战士们的体力,保证了前沿源源不断的弹药消耗。

第二点,在阵地反斜面搭建战地厨房,解决前沿官兵的伙食问题,在随后20多天的战斗中,包子和馒头共计蒸了4万多斤,让战士们精神焕发地狠揍敌人。

第三点,改变原来的战术安排。李德生安排预备队负责修建前沿阵地的工事,为战斗部队节约体力,同时,根据阵地面积狭小的问题,他创造性地采用“前轻后重”的兵力部署,有效地减少了因为人多拥挤而造成的伤亡过大的问题。

第四点,加强火力支援,炮兵部队分片包干,做到前沿呼叫火力时,炮兵可以随时支援。

在这四管齐下后,李德生率部不但完成了防守任务,夺回丢失的阵地,还抢占了更多新的阵地,圆满完成了3兵团交给自己的重任。11月底,联合国军无力再战,志愿军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辉煌胜利。

战史对这场大战的记述主要集中在15军,但很多参战的老志愿军都知道“是李德生锁定了上甘岭最后的胜利”。

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

那么,他又是如何跻身正国级领导的呢?

毛主席的好战士

上甘岭一战让毛主席记住了李德生的名字,1967年,李德生又率领12军有效维护了芜湖和安徽的地方安定,因此,在1968年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主席特意提到了这位年仅52岁的中生代将领。

1969年4月,“九大”召开,毛主席希望新的领导层由“老中青”三代合理组建,因此点名李德生成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

此后,李德生又担任了总政主任和北京军区司令员,并在1973年,57岁时正式跻身正国级领导,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在任上时,李德生和“一些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一次激烈的交锋后,叶剑英元帅握着他的手说道:“回去以后,该吃吃,该睡睡。”而且,在他的帮助下,有175位开国将军得以到北京治病,并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1973年底,李德生调往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

1988年,在我军第二次授衔中,李德生被授予上将军衔。

2011年,老将军在北京逝世。老头子的户头上没有一分钱,他把工资全都捐献给老家帮助贫困学生了,他的遗产只有一些书,这是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让他多学习。作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李德生一直学到老。

这就是我们的李德生将军,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人民无限忠诚,即使位高权重,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从来没有忘记一名革命军人的职责。他的精神将是后辈们永远宝贵的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60年许世友紧急召见军长李德生,并严厉批评道:你简直胆大妄为
王近山英勇了半辈子,一个女人就把他打倒了,其实还是性格的原因
1937年,陈锡联提拔一位班长当排长,51年后,班长不负众望成上将
1973年中共十大前夕,毛主席要选一人当副主席,周总理心领神会
1937年,陈锡联提拔一个班长当排长,36年后,班长的职务超过了他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参战部队,主要领导成员授衔情况一览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