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广东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22种
userphoto

2023.02.03 甘肃

关注

广州象牙雕刻:玲珑剔透,“岭南九遗”之遗珍

广州象牙雕刻(核心材料:象牙仿制品(牛骨)),是广州的传统工艺产品,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其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工艺品尤以“象牙球”著称,是享誉中外的著名手工艺品,为广州所独创。

西关打铜:“百年精华沉淀的承载物”

西关打铜,是广州地区传统铜造的喜盘、铜打的汤婆子、铜碗筷、铜边炉锅工艺,由手工匠千锤百炼而成的铜器皿,曾经是广州每家每户必备之物。到了清末民初,广州铜锡器制造业达到鼎盛,打铜行工人数量超过两千。现在西关有老铺依然延续着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

广州粤绣:“配色调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

广州粤绣,又名广绣,是指以广州为主的包括南海番禺、顺德等一带地区的刺绣,它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早在十六世纪就驰名于外。该绣品题材广泛,其中以龙、凤、牡丹、百鸟朝凤、南国佳果(如荔枝)、孔雀、鹦鹉、博古(仿古器皿)等传统题材为主,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图案工整,富于夸张,色彩艳丽,对比强烈。

迎春花市:走进广州的“花样新年”

广州的迎春花市,又称年宵花市,是独具岭南特色的民俗景观,如今已成为广州年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广州地区有“逛花街大过年”的说法。其一年举行一次,每次于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地点为广州市的八大花街。它不但呈现了古老的岭南地区人民群众的春节习俗,更与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

粤剧:“淡扫轻描俏脸盈,嗓音圆润婉莺声”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为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

广州檀香扇制作技艺:幽香阵阵气韵浓,“四花”技术精巧绝

广州檀香扇制作技艺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其以进口檀香木为原料,在轻薄的扇骨上镂空出内容丰富的图案,以精细见长,具有岭南工艺美术的典型特点。

粤乐:“悠扬动听,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约在二十世纪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曲,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 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其开始在全国流行。

广州砖雕:“清细玲珑,砖上岭南特色工艺”

广州砖雕是一种传统建筑装饰,装饰部位主要在建筑物的檐墙、廊门、山墙墀头之上。该砖雕以刀工细腻见长,注重精雕细刻,刀法明快、干脆,讲究造型和层次,图案紧凑、层层叠叠,立体感强。其采用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及线刻技法,线条规整流畅,纤细如丝,故有“挂线砖雕”之称。题材多表现繁花似锦、龙凤呈祥、仙子献瑞等内容,善于刻画历史人物、戏曲人物,表现热闹非凡的盛世景象。

波罗诞:“传承千年的祈愿活动,富有广州地方特色”

波罗诞是南海神庙庙会的正诞,也称南海神诞,该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它是广东省广州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

广州木雕:“精细繁复,独具广州风味的装饰雕刻”

广州木雕是广州“三雕”之一,素以精细、繁复、华丽而闻名。木雕工艺所采用的木料主要是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坤甸木、樟木、柚木等。

广州乞巧节:“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广州乞巧节,当地人也称为“七姐诞”“七娘诞”,或“摆七娘”“拜七娘”,起于汉代。每年在七夕节左右举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会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物,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广府庙会灯会:“多彩花灯闹元宵,弘扬广府传统文化”

广府庙会灯会的内容以广府文化为主,开幕式于正月十五上午在城隍庙前忠佑广场举行,闭幕式于正月二十一下午在五仙观举行。从开幕当天开始持续一周,每天早上9:30至晚上10:00,五仙观内天天都有花灯供游客、市民观看。

舞火龙:“无忧愁摸龙须,步步高穿龙底”

舞火龙是每年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地是广州市白云区石马村、清湖村、平沙村。当地过去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现代以藤草、榕树叶等制成,一般龙头约50公斤。

麻车舞火狗:“广东动物舞之一,大型夜晚民间艺术活动”

麻车舞火狗又称“麻车夜色”,是流行于增城麻车村的大型夜晚民间艺术活动,已有6百多年的历史。“火狗”的道具包括龙、凤、狮子、麒麟、鹿、犀牛、蟾蜍、宝鸭、锦鲤等九种动物的模型,粤方言“九”与“狗”同音,群众习惯称为“舞火狗”。届时点燃这些道具身上的香火(以避瘟疫),从晚9时点火至11时,鞭炮轰鸣不绝,烟花闪烁不息,香火散发出来的浓烟将村庄笼罩在烟山雾海之中,蔚为壮观。

从化水族舞:“色彩丰富,当地祈求风调雨顺的传统舞蹈”

从化水族舞,是从化市温泉镇草塘社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草塘社多处地方辟有水塘,农民形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自发组织队伍表演以鱼虾蟹蚌为主体的水族舞。水族舞色彩丰富,形式多样,以往常被邻村相邀作祈求喜庆吉利、福运到来的活动,现作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广州箫笛制作技艺:“粤声萧笛,风韵满羊城”

广州箫笛制作技艺流行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传统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箫笛制作技艺的传承,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方式为主。建国前,箫笛制作多是家族式作坊为主。当前,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主要是家族传承,越秀区诗书街“粤声箫笛”的郭汝灼、郭大强父子制作的箫笛以工艺精湛、质量上乘的特点而闻名全国,被誉为“南箫王”。

广州榄雕:“乌榄核上细琢大千世界的雕镌艺术”

广州榄雕是流行于广东省增城市一带的一种传统雕镌艺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工精艺高,玲珑轻巧,镂空通雕的蟹笼、雀笼、花篮、花瓶等日新月异,多姿多彩,人物造型也非常精致、惟妙惟肖,体现了鲜明的广东地方特色。该技艺制作的是一种价廉物美而又便于携带的精小件欣赏品,深受旅游者欢迎。

粤语讲古:“方言中的书卷气,榕树头的语言艺术”

“讲古”即说书、讲故事。粤语讲古,是艺人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这种民间技艺来源于古代的说唱艺术,但粤语讲古只说不唱,有与外省说书不同的特色。据闻明朝末年,江苏泰州说书大师柳敬亭(1587~1679)出任抗清将领左良玉的幕客,在随军南征时把说书艺术传来广东,因此广州的讲古艺人尊柳敬亭为祖师爷。

沙湾飘色:萌娃“飘”色,惊险又极美

沙湾飘色是流行于广州番禺区沙湾镇一带的以色柜为展示舞台、以人物造型为表现形式、以故事传说为主要内容、以沿街巡游为主要表演样式,以材料、力学、音乐、装饰工艺为主要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其主要在节庆巡游表演,表演时每两板飘色之间配有一台八音锣鼓架,形成声、色、艺组合表演的流动立体舞台,出游后又进行评选,由该年轮值当甲(主持单位)发奖,俗称“赏色”,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皇室的偏爱,中国铜器之上的笔绘”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是广州的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种,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郎德斯地区,自清康熙年间传入广东。广州珐琅制作技艺的成品国外称其“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州珐琅。

盘古王诞:“庆开天辟地之喜,号称中国最古老的民俗”

盘古王诞是广州市花都区群众奉祀盘古王的传统民俗活动,其根源与当地盘古崇拜的历史,以及当地曾作为瑶族聚居地等,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相传,清嘉庆年间,花都人邱毛松在狮岭炉山发现“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神碑,并据此建盘古王庙,定发现神碑的农历八月十二日为盘古王诞日。

广州打金制作技艺:千锤百炼锻造美丽,花火上的“情书”

广州打金制作技艺是广州地区传统手工技艺,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xǐ]”龙钮金印、金釦[kòu]象牙卮、鎏[liú]金铜俑等珍贵文物,实证了其悠久历史及高超制作水平。2015年,广州打金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
国家级非遗金村庙会举行
铜川起名字是怎么来的,铜川取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流动的文化·行走大运河|河畔非遗焕新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