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上将周桓,1959年转业到地方主抓文艺工作,为何始终名声不显
userphoto

2023.03.08 甘肃

关注

前言

1955年9月,新中国举行第一次授衔仪式,其中荣获上将军衔的共有55人,加上后来被补授的王建安与李聚奎,共57名上将。

应该说能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多数都是战功赫赫,其中知名人数着实不少,比如许世友、韩先楚等等将军,不仅仅是战功赫赫,更是个性鲜明,一些熟悉党史的朋友,甚至能够如数家珍的将他们生平事迹说出。

话又说回来,虽然多数将军身上都是功勋赫赫,但其中也有不少杰出的人,他们并不以军功而出名。

比如李克农,他就主要是负责隐蔽战线。

当然,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开国上将,其实他工作的领域更为特殊,他不是以战功卓著而出名,而是以主管文艺工作而闻名。

他就是原沈阳军区第一政委的周桓。

尽管周桓不是以战功卓著而出名,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打过仗。

在诸多开国将军中,能够参加过系统教育的是少之又少,比如许世友将军,他是在投身军旅后,才逐渐的接触学习;韩先楚将军,小时候给地主家里放牛为生,后来还当过篾匠。

周桓将军上过中学,尽管相比于一些具有大学学历的开国将军要差些,但身上自带一股书卷气质。

1930年,周桓赴上海,参加中共外围组织互济会训练班学习,不久之后就被派到湘鄂赣苏区参加红军,当时周恒作为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受到了彭德怀、滕代远的欢迎,周桓就被留在了红五军任政治部秘书,后来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后,周桓也随之担任了军团政治部秘书。

图|1938年6月,周桓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左起)

不过,虽然参加过打仗,但周桓将军那时主要负责的是政治工作,那时红军的生活条件极为艰难,就连吃的穿的都存在问题,更不要说日常的办公用品,所以为了节省,周恒将军就只能嘱咐大家尽量节省。

1934年9月21日,中革军委以红21师、中央警卫师(即工人师后改称23师)组建红八军团,为长征做准备,当时正担任工人师政治部主任的周桓也随即到了红八军团。

长征开始后,红八军团虽然位居于侧后翼掩护,可因为所部大部分都是新兵,一开始在作战中就损失惨重。

当时,红八军团23师负担任务最重,不仅仅要负责行军赶路,还负责沿途作战,因为大部队之前已经过去,等到他们再经过时,已经很难再筹集到足够多的粮食。

令周桓最痛心的是血战湘江战役中,红八军团在赶赴湘江岸边时,遭到桂系两个师的伏击,大部队被打散,等到突围过江,时任军团长的罗荣桓、周昆收拢红八军团剩余人是,仅剩下了800余人。

要知道,在出发之前,这个数字还是10922人。

1934年12月18日,红八军团被撤销番号,全军并入红五军团,时任红八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的周桓,也被调到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任巡视员。

不过,其实也能看得出,周桓将军的长处不是作战打仗,而是做政治工作,这一点同他具备一定学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尽管红八军团成立时间稍短,但周桓成长却很明显,特别是跟着时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期间,学习了不少有关政治工作的经验,为他后来从事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首要面对的威胁就是东北军。

尽管东北军在装备上要远远优于红军,然而打起来以后,东北军被红军打的崩溃,更重要的是,红军针对东北军展开政治攻势,许多良心未泯的东北军指战员都站出来,响应红军号召。

中央红军展开对东北军政治攻势后,决定在红军总政治部下专设一个敌工部,几经考虑后,中央决定由周桓来担纲这个重任,出任敌工部部长,专门负责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

周桓第一个做工作的对象,就是在榆林桥一战中被俘的东北军将领高福源。

话又说回来,周桓对东北军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他本身就是东北人(辽宁安东人),而且周恒也很擅长做政治工作。

时间一长,高福源也很受感动,一次他主动对周恒说:

“只要你们放我回去,我会说服少帅联合红军抗日。”

周桓后来将这一消息报告给彭老总,经彭老总请示中央后,将高福源放了回去。

事实证明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也因为有了高福源,中央成功与张学良取得了联系。

整个战争年代,周桓始终负责的是政治工作,对于创建根据地、培养干部,周恒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毫不夸张的说,周桓在过去战争年代所起的作用,是以一当千,以一当万。

新中国建立以后,周桓出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东北局常务委员。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周桓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为前线数十万志愿军将士提供了有利保障。

1955年9月,周桓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从这三枚一级勋章中,也不难看出周桓的资历那是很老的。

周桓之所以不如许世友、韩先楚名气大,主要在于他日常负责政治、后勤工作较多,不负担前线指挥打仗的重任,但后勤的工作对于军队而言,作用是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一个战争的成败。

1955年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东北军区改编为沈阳军区,邓华出任司令员,周桓任政委。

除了日常政治工作外,最突出的是周桓在文艺工作上的作用。

熟悉周桓将军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多才多艺、酷爱文艺,在诸多开国将军中是非常少见的。

早在东北解放后不久,周桓就参与过部队文艺创作工作,帮助部队作家陈其通创作了话剧《炮弹是怎样炼成的》和《万水千山》;帮助指导解放军前线话剧团青年作家刘川,创作了话剧《烈火红心》和《第二个春天》,这些剧目演出后,还曾受到周总理的表扬。

许多部队的文艺团体都知道周桓将军善于做这些工作,都请他出面修改剧本、帮助导演曲目,时间一长,周恒后来被文艺界的人士称为是“全国总导演”。

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老总受到了批判,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邓华后来也被受到了牵连,并于1960年被安排到四川出任副省长。

周桓将军与邓华搭班子,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当年抗美援朝期间,周桓主要负责志愿军的后勤工作,与彭老总、洪学智、邓华都有过交流,也很相信他们的为人,对于当时地方的现状,周桓将军也心知肚明,因此多数时候他都是沉默不语。

即便如此,周桓将军还是受到了影响。

同年,周桓被迫转业到地方,出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主要负责主管文艺工作。

图|邓华

周桓将军毫不气馁,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他本就热爱文艺工作,他上任之间,辽宁省的文艺创作工作一直停滞不前,周桓将军经过考察后发现,主要是因为缺乏人才导致。于是上任后不久,周桓将军便派出省委宣传部长安波和省文化厅到北京招聘人才,不久之后,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文艺人才都被充实到各个岗位。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周桓将军虽然面对压力,但始终坚持文艺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强调技巧是没有阶级性的,有时也要学敌人的。”

一次,辽宁省歌剧院要编排一出歌剧《阿诗玛》,为了创作好这部歌剧,周桓将军亲自出面,请来了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李坚修改剧本。为了让李坚有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周桓将军还将他安排到专门接待干部用的高级宾馆居住。

然而没想到的是,才隔了几天,李坚就给周桓打电话:

“我不想修改这个剧本了,要回北京。”

周桓吃了一惊,立马赶到宾馆探望,一问才知道原因。

《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所创作的一出经典曲目,其历史来源悠久,深得观众的喜爱,1964年还被改编成电影过。

然而辽宁省歌剧院当时编排《阿诗玛》,社会上却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更是声称:

“《阿诗玛》缺少群众斗争场面,不讲阶级宣传爱情至上。”

李坚当时听到了社会上种种质疑的声音,出于某种担心也不敢再写下去。

图|电影《阿诗玛》

关键时刻,是周桓将军站出来,力挺李坚创作,但他并没有直接挽留李坚,而是带着他到了省委小礼堂,看了一部墨西哥电影《妇女》。

事后,周桓将军问:

“你从这部电影中有什么感想?”

李坚回答:

“产生了一种对剧中主人公的命运的同情感和对邪恶势力的憎恨感。”

“好!”周桓将军十分高兴,他拍了拍李坚的肩膀说:

这体现了一部作品的进步性。你不能把处在不同时代的阿诗玛写成像刘胡兰一样的形象。

李坚这才明白,周桓将军带他来看这部电影的用意。

事实证明周桓将军的远见卓识,李坚创作的歌剧《阿诗玛》一经演出,引起了轰动,受到了人们普遍喜爱。

然而在那个特殊年代,周桓将军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儿子周单被害,给将军带来了非常沉重的打击,但即便如此,周恒将军也始终没有屈服。

从周桓将军对文艺工作的坚持不难看出,他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将军。

五十年代周恒将军任沈阳军区政委期间,二儿子周雪松恰逢高考,以当时情况来看,是很有可能被安排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的。

因为哈军工本身就在东北,离家也很近,周雪松曾尝试的问父亲能否安排,但却被父亲泼了一盆冷水:

“你是周桓的儿子,不能搞特殊。凭你的成绩,考上哪个学校就去哪个学校读书。”

周桓将军的老战友也觉得他对儿子太严厉,主动劝说他:

“老周哇,哈军工就在东北,孩子去念书是好事,找人说个话就行了,你若不方便,我们给办。”

然而周桓将军一点也不给老战友面子:

“谁办,就破了咱们党的纪律,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周雪松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吉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地矿部门工作。

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桓将军的老家经常被偷,大到一袋白面、大米,小到几块咸肉,几块布都被偷过,那时周桓将军的老母亲已经年过七旬,和两个患病的女儿相依为命,虽然以周恒将军的能力,是能够给家里改善条件,但他从来没有倚仗权势,要求地方为家里提供方便。

图|周桓

一次,周桓将军回家探望母亲,带着大包小包东西,结果当天晚上,小偷凿开他们家的后门走了进去,背起一个大包袱就要走,偏巧将军的母亲当时还没睡着,一个翻身就把小偷抓住了,惊动了将军跑出来。

也许是有了儿子做主,老母亲很是生气,想起之前被偷过几次,老人非要让小偷跪下来磕头认错。

周桓将军没有一味的偏向母亲,而是问小偷:

“这东西是你的吗?”

小偷嗫嚅着回答:

“不是。”

“不是你的包你怎能私自来拿呢?这样做对吗?”

小偷连连认错求饶:

“我该死,饶命,下次绝不敢来了。”

周桓见小偷认了错,于是说道:

“知错就改,这很好,但必须注意,为人要堂堂正正,不要猫道来狗道去的,今晚我就放你回去,以后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小偷也没想到将军如此大度,一下子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哪知道将军一见这种情形,顿时大怒:

“站起来,不争气的东西,难道跪拜就能使你知道痛改前非了吗?”

为了让小偷长记性,周恒将军没有让他从大门走,而是让他从后门走:

“那你就从这后门出去,痛改前非也从这里开始!”

小偷这才意识到,周桓将军的良苦用心。

图|左一为周桓上将

改革开放后,周桓将军又重新复出工作,担任辽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1979年,周桓将军受邀出任国家文化部顾问,虽然他那时的身体情况已经很差,但仍然为文艺工作不遗余力的奔走。

当时,中央芭蕾舞团急需要重建,当时文化部派张敦到芭蕾舞团出任党委书记,对恢复重建工作始终很头疼,他想到自己原来在周桓将军手下工作过,希望能请将军出山工作,时任文化部部长的黄镇也很支持,但考虑到周桓的身体,黄镇也犹豫再三。

然而周桓将军得知此事后,不等吩咐立即赶到了中央芭蕾舞团,展开调研。

其实中央芭蕾舞团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艺团体,并不缺乏人才,而是因为多年搁置,发展停滞不前,有的演员年龄偏大,急需要退出,而有的演员思想仍然放不开,心存疑虑,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央芭蕾舞团演员的待遇普遍很低,一部分年轻演员看到了社会上不少演员走穴演出,赚了不少钱,心里很是动容。

周桓记得很清楚,一次一名舞台演员在排练时突然晕倒,后来被紧急送到医院,结果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营养不良。也难怪如此,当时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月津贴只有48元,而一天的练功补贴就只有3毛。

周桓从国家体委请来了专家,现场对演员的运动量进行测算,发现每名演员的运动量已经达到了国家女排的运动员水平。

回去以后,周桓与黄镇商量,以文化部的名义向国务院反映这种情况,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一意见,使得这一情况得到了妥善解决。

周桓将军虽然年迈,但始终为文艺创作工作不遗余力的奔走,他在文化部和中央芭蕾舞剧团工作期间,还受杨尚昆、李伯钊的邀请,出任反映红军长征的大型歌剧《北上》的顾问。

一直到1982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周桓才返回到部队休养。

即便如此,周桓将军仍然不顾身体上的病痛,抱病撰写了一些回忆文章。

1988年,周桓将军被授予了一级红星勋章。

这枚勋章,无疑也是对将军过去所作功绩的一个认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小偷好大胆,偷到上将家里,结果被老将军好好地整了一次!
名气最低的开国上将,促成少帅联共抗日,后导演《茶花女》获大奖
此人身为开国上将,却负责主管文艺工作,低谷中得到总理高度赞扬
小偷去偷开国上将的家,被发现后吓得一直磕头!结果出人意料不到
周桓上将
他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却主管文艺领域,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