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至20世纪西方银器展(杭州博物馆)

银器,作为一种物质文化载体,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将银器视为权力、地位与教养的组成部分,或用作馈赠礼品,彰显尊贵与富有;或用作纪念物品,凸显功勋与荣誉,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本次展览以'盛宴'为主题,通过18至20世纪西方银器80套/件,以'场景再现'贯穿展览主线,通过不同语境下'人'与'银器'的'互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工业革命前后,西方社会阶层、社会生活、性别身份与艺术思潮的嬉变。

此次展览的大部分展品来自'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香港两依藏博物馆是一个私人收藏馆,藏主冯耀辉先生是香港金融界的知名人士,醉心收藏。馆中以明清家具和西式化妆盒为主要藏品。

欧洲皇室与贵族银器

公元5世纪,古典时期在欧洲终结,在罗马文明、日耳曼传统及基督教的影响下,欧洲封建制度建立。皇室与贵族,成为实际上的统治阶级,衍生出一套完整的政治与经济秩序 Ancien Regime 。“银器”这一物质文化载体,成为装饰用物中体现其权力、地位与教养的组成部分,或用作馈赠礼品,彰显尊贵与富有;或用作纪念物品,凸显功勋与荣誉。

餐饮仪式作为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不仅是饮食文化的体现,同时具有表明个人的社会地位,并与他人的社会阶级作区分的作用。自17世纪晚期起,烹饪艺术在法国与欧洲其他地域得到发展,饮食方式亦发生改变。奢华繁冗的晚宴由若干道菜品组成,其摆盘更是奢华夺目,并配有专属银器,如主菜盘、汤碗、冻酒器及多层饰盘等。对于银制餐具的追求,不仅意味着一种地位和头衔,也意味着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是贵族精神在生活领域的细微体现,觥筹交错中折射出欧洲阶层结构与等级制度。

欧洲皇室:一般指从中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各个区域的最高世俗君主,中世纪最大的皇室莫过于神圣罗马帝国诸家族。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以后,出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等各国皇室,均为各国的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欧洲皇室多为世袭制,且到近现代以后,随着现代政治体制的形成,皇室日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最高统治者。但欧洲皇室作为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势力,对中世纪和近代欧洲社会诸层面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欧洲贵族:是自中世纪以降形成的较大的一个社会群体。在中世纪早期封君封臣体制下,君臣形成了最早的贵族群体,此后出现了世俗贵族和教会贵族之分,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等级的贵族,如骑士就属中小贵族。近代以后,中小贵族没落,大贵族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得以延续,完成了近现代化。如今仅有少数贵族仍地位显赫,但多数人与普通人无异。要之,欧洲贵族的兴衰见证了和影响了欧洲中世纪到近现代历史的发展。

欧洲封建制度:指旧制度、旧秩序,通常指欧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权力。其产生根源包括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耳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

凡尔赛的盛宴

欧洲皇室以盛宴为名,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皇帝以在公众场所进餐为习俗。国王与皇后就席于后方一大长方形桌,桌面丰富而精致的黄金及银制餐具置于白色台布上,亲近的贵族被邀请站在桌边欣赏皇室成员用餐。大规模的餐具包括汤碗、有盖汤碗、酱汁盘、糕点篮、调味品碟、烛台、餐具及其它餐具,并以最流行的风格制作,其中隐蕴的政治与社会规则,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太阳王”时期餐桌礼仪

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下,皇帝于公众场所进餐为习俗。路易十四以其偌大胃口及公共进餐习惯或晚间“大食”知名( Grand Couvert ),吸引群众观看国王与皇后在内阁陪同进餐。国王与皇后就席于后方一大长方形桌,桌面以丰富而精致的黄金及银制餐具置于白色台布上。

据圣西蒙《回忆录》记载,路易十四在一天当中有两顿大餐:午餐从下午1点开始,被称为'小食'。晚餐在晚间10点,被称为'大食'。

据说,大小之分并非根据食物的多少,而是根据围观群众的多寡。晚餐的场面极为浩大,许多廷臣及妇女或站或坐,随侍在左右。卫队队长先请国王就座,子女都一起入座。路易十四开始用餐,进餐时不太说话,其弟也只能站立一旁,偶尔传递手巾。根据圣西门回忆,路易十四用餐时,不仅贵族随侍在侧,身份尊贵的王子或枢机主教同样侍立在旁。

路易十四饮食之际,虽然独食,却开放觐见,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殊场景,用以展示其政治权。一个人进餐之际,需有三百多人服务,每道菜上菜时需经过十五名军官护送,许多仆人一一传送,饭菜所经之处,所有人员必须行礼致敬,需要饮料时,也有专门官员大声传呼,热闹非凡。对于路易十四来说,王室用餐的奢华感和仪式感是君主集权统治的至高象征。

法式摆盘:'自由'的择选

至18世纪中,法式摆盘成为法式餐桌礼仪的标准,是皇室礼仪规范的一种体现,其后也逐渐被欧洲各个皇室所采用。法式摆盘中,每对餐碟会设置于桌上相对的位置,形成几何对称及布局严谨的餐桌设计。宾客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自助增添不同的菜品进食。

俄式摆盘:'平等'的就餐

早在19世纪初已经出现,后在法国开始流行。俄式摆盘的特点是菜肴不会全部呈于餐桌上,而是由专门的侍者一道道呈上。饭菜不再是每个人自取的,用餐者现在是平等地得到餐食,最好的菜肴不会归一个人所有。

19世纪初 法国调味瓶及瓶架

圆形的底盘由三个爪状脚座支撑,围绕在外部的饰带则饰以叶纹及古典面容图案。三个瓶子顶部各设有一个三叶草结构,上面饰以古埃及图案。

古埃及图案在18-19世纪的欧洲相当盛行,很多贵族都以餐具上拥有这类纹饰为傲,这几个玻璃调味瓶,主要是用来装液体状的调味料,比如橄榄油、醋等。

1723年 波西米亚吊灯

据说这是1723年为庆祝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六世的加冕仪式而制作的波希米亚吊灯。

1929 抱月瓶

乔治三世的馈赠:银器有时作为展示性的礼品,被赋予外交、经济及政治的意义,既可以作为政治权势之间一种高雅的交换方式,亦可作为施洗仪式、结婚典礼等重要事件的纪念物,是当时欧洲社会习俗的主要物品媒介与载体。

乔治三世与“乔治时代”:“乔治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从1714年到约1830-1837年的一个时期,以汉诺威国王乔治一世、乔治二世、乔治三世和乔治四世命名。

“乔治时代”一词通常用于社会和政治历史以及建筑方面。简·奥斯汀等作家的小说就是在乔治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完成的。在建筑方面随着罗伯特·亚当、约翰·纳什和詹姆斯·怀特等古典主义风格的出现,以及哥特式风格的复兴,乔治时期迎来了建筑设计的黄金时代。从社会角度来讲,乔治时期是一个英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工业革命开始了阶级分化的过程。在农村地区,人口流动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村镇逐渐衰落,城市不断发展,运输系统开始出现。随着农村城镇和村庄的衰落,工作变得稀缺,移民到加拿大、北美(在此期间成为美国)和大英帝国其他地区的人数大量增加。

乔治三世大型托盘

乔治四世大型装饰托盘

1764年 乔治三世蛋糕篮

这是一件18世纪的蛋糕篮,设有镂空底座,边缘饰以卵形刻纹,金属丝制品的侧边饰以葡萄藤和小麦图案。其中央位置刻上一个塔状的图案,代表着这件蛋糕篮的最初持有者。

1827年 水果篮

这是一件19世纪的水果篮,是英国圣奥尔本斯第九代公爵 William Beauclerk 在婚礼上赠予妻子 Harriet Mellon 的礼物。顶部字母“HSTA ”上,铸有公爵夫人冠饰。提篮中央镌有诗句:夫妻之爱活之至尾,以此礼记过去十二张月,我们大胆析求盟誓作证,证实佳偶永记成婚誓言。1826年6月10日

诗句环绕的正中间镌刻了一块西式烟熏肉制品“培根”。据说,在当时,如果结婚一年以上夫妻感情还很浪漫,工匠们就会在定制银器的底部增加一块培根印记。

1835年 银镀金葡萄剪刀

这件19世纪的葡萄剪,由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银匠 Charles Rawlings ( n . d .)和 William Summers ( d .1890)打造。1830年代后制作的葡萄剪刀大多带有钝头,不仅可防止刀片刺破水果,还可让进餐者在剪落后手握葡萄,并优雅地放置餐盘上。

法国花盆

约1860年 法国镶银玻璃酒壶

这是一对19世纪中期的酒壶,呈球状,由饰以绳纹的底座支撑。壶体上装饰着一排鲜花和丝带图案,圆形口缘部分刻有一纹章及格言「 Gardex Blen 」,意为「谨言慎行」。

约1900年 法国银镀金、金和钻石第二主菜盘

这是一件20世纪初的菜盘,口缘位置饰以叶形及珠状装饰,加上扇贝壳形装饰,配以老式切割钻石。作品的中央简约地刻上经典设计并设有一个记号。

白金汉宫的女主人: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家的主要权力,都集中在议会以及由议会选出的首相手中。女王和王室比起政治作用,起到的更多是国家代言人的作用,如接待外国领导人,出访友好国等。白金汉宫的国宴通常在名为“舞厅”的宴会厅举行,招待尊贵外宾时,使用数百件纯金和纯银餐具。

白金汉宫国宴:自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国王的午宴和晚宴都在名为“舞厅”的宴会厅举行。这间建于1856年的宴会厅,最多可容纳170人,其中桃花心木的方桌可供60人用餐。招待尊贵外宾时,使用数百件纯金和纯银餐具,所有的银质餐具上均印有王室纹章。这些精美器物由军官组成的王室餐具卫队看管。

国宴的准备工作一般提前一年多就开始了。内务部需要确保宴会按计划进行。他们负责将宴会桌与餐桌上的摆件布置完成。国宴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女王的检查、核对和批准。所有这一切都在晚上八点晚宴开始时呈现给各国来宾。

1964年 伊丽莎白二世 镀银嵌硬石席位卡底座

这是一套1964年的席位卡底座,由英国 Asprey 公司设计并制作。 Asprey 公司创立于1781年,1862年,被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认证

1974年 伊丽莎白二世黄金饮具套装

这是一组1974年的饮具,包括一个醒酒器、六个高脚杯及一个托盘,用以纪念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00周年诞辰。

英国王室举办国宴时,会为每位客人入座前提前摆放5个杯子,分别用于饮用雪利酒、白葡萄酒、红葡萄酒、香槟和水,在用餐过程中还会呈上波尔多葡萄酒。

这件醒酒器上有一银制丘吉尔家族纹章,盖上有一摇旗坐狮像,象征着丘吉尔家族所有。托盘底刻字' Set No 1',表明此组饮具为限量生产。

家族纹章:

“纹章”大致起源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在13、14世纪时趋于繁盛。最早的纹章由贵族骑士使用。骑士在自己的盾面上绘制特定的图案,其目的在于在战场上区分敌我,此时的纹章风格简约图案也偏象征性。到了13世纪,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纹章,以此作为家族传承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标志。其中,鹰和狮子是欧洲贵族徽章上最常见的两种动物图案。公元1066年,威康侵入英格兰,建立诺曼王朝。由于他在战场上所使用的盾牌以狮子作为图记,英格兰王室纹章的雏形便由此而来。文艺复兴后,纹章逐渐发展出由盾面、图记、冠冕、顶饰、盔饰、扶盾兽、励章、底座、铭言等一系列元素构成的完整纹章。随着盾徽向战场以外扩散,纹章也开始向教会、市民等不同人群延伸,扩展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逐步成为家族和世袭等级的特殊象征,得到欧洲各国家社会的认可。

1984年 伊丽莎白二世盐皿

这是一组1984年的盐皿,呈鹦鹉螺壳状,内部镀金,并置在具有洛可可风格漩涡造型的底座之上。

在古代,盐是重要且稀缺的资源,政府征收高额的盐税,食盐的价格十分昂贵,因此盐罐和盐瓶也都是用贵重材料制成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巨大的盐瓶是重要的餐桌摆件,贵族的餐桌上一般有两个盐瓶,一个很大,一个略小一些,大的放置在主人的右手边,小的放置在餐桌的另一端。

伊丽莎白二世与英国王室:伊丽莎白二世,曾任英国女王,英联邦元首、国会最高首领,为已故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英国王室是现存古老的王室之一,肇始于公元9世纪的西萨克森王朝,经历诺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现为温莎王朝。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按照法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王室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除履行王室职责外,还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英国传统价值观的象征。

银器与社会身份

18世纪至20世纪,奢华的银器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工匠紧随皇室贵族宴会风格的流行趋势,对艺术品制作工艺进行突破与创新,制造尊贵典雅、形制多样的器具,满足不同社会人群对政治、社交生活,公共空间与私人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伏尔泰的沙龙

名贵的银制器具也是上流社会男士的主要使用物品,从书房到咖啡馆,或复古、或融合异域风格的咖啡套具、墨水笔架等不同文具摆件、个人用品等,都是家族身份与品位的表现。

19世纪晚期 法国咖啡茶具

这是一套19世纪晚期的咖啡具,包括咖啡壶、糖碗、奶油罐和托盘,带有典型的日式风格。自1954年日本开港以后,以以绽放花蕾的树枝、竹子及日本字的图案装饰为代表的日本风格,逐渐流行起来,至19世纪末风靡一时

19世纪中期 法国银镀金墨水架

这件法国墨水架,主体为一长方形墨水架,饰有茛苕叶纹样,两侧各竖一根烛台,下方都有一只天鹅依偎着。

天鹅头部作低垂状。这是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拥有打猎的特权,天鹅作为猎物,越是有气无力,越显得主人身份地位尊贵。

1874年 维多利亚时代银镀金墨水架

这是一套19世纪晚期的墨水架,立于四个有贝壳装饰且有沟槽边框的外卷腿足之上。

中间隔层设有铰链盖,盖上铸有两只猎犬。两边底座分别架设雕化玻璃墨水瓶,用于放置红墨及黑墨。

伍尔芙的下午茶

茶最初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10年代引入欧洲,并于1652及1654年间首次由荷兰引进英格兰。从1662年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布拉干萨的公主凯瑟琳开始风行全国,并成为上流阶级的消遣活动。至18世纪,独特的英式饮茶风格日渐成形。女主人会亲自在家中的会客室为宾客准备欢迎茶点。茶会客人通常只有女性,女士的茶会也逐渐变成闲聊的场合。

下午茶的流行归因于贝德福德第七代公爵夫人安娜·罗素,邀请朋友在沃本修道院的卧室中饮茶与享用一些轻便小食。这种搭配很快就被其他妇人采纳,并成为在客厅或花园中进行的日常活动。女士们会穿上名为'茶礼服'( Tea gown )的连衣裙并戴上帽子及手套享用,除热茶外,松饼、小蛋糕及精致的三明治也会一并呈上。名贵精致的银器,如茶壶与壶架,茶叶罐与套盒,蛋糕篮与装饰摆件,成为欧洲贵族女性的常备家具用品,不时透出女主人的身份地位与审美趣味。

英式下午茶与贝德福德第七代公爵夫人:虽然茶自1660年便被查理二世(1630-1685年)皇室所储藏,但直到1662年他迎娶葡萄牙布拉干萨的公主凯瑟琳(1638-1705年)始风行全国。其时饮茶已于葡萄牙普及,茶叶自中国经澳门入口。

英式下午茶的流行归因于一人——贝德福德第七代公爵夫人安娜·罗素(1783-1857年),她是维多利亚女皇(1819-1901年)的亲密好友。据信她曾抱怨在下午「有一种沉没的失落感」,于是邀请朋友在其沃本修道院的卧室中饮茶与享用一些轻便小食。维多利亚女皇同样享受饮茶并在其日记中记述「(茶)为皇室高度宠爱的物品」,她的日记提及茶达7787次可见一斑。

1752年 茶叶罐及搅拌钵

19世纪中期 荷兰茶壶及茶架

这是一组19世纪中期的荷兰茶壶及壶架,底座可以加热。由 TheodorusGerardus Bentvelt 设计并制作。底座饰以花状平纹和向上伸展的满卷叶图案,茶壶上则装饰有不同艺术运动风格的符号,包括洛可可风格的满卷形装饰、古典棕叶装饰以及中国的竹子等。壶嘴部分采用了中国的竹子造型。

俄罗斯茶及咖啡器具

美国银制餐桌摆件及镜面底座

乔治三世餐桌中央摆件

银器与装饰艺术史

这里复原了当时西方上层阶级流行的珍宝柜,四个珍宝柜里展示了不同风格的银器, “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自然主义”、“历史主义”……这些抽象的名词,在这些银器上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1808年乔治三世 银镀金杯

乔治三世冻酒器

乔治三世冻酒器,主体部分装饰有酒神节的场景,把手上铸有人物,配套的长柄勺,顶端有维纳斯和丘比特。

1900年前后 仿切利尼德国银镀金盐皿

此器是由意大利佛罗伦萨雕刻家及金匠切利尼为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创作的原作进行仿制。如今,原作就藏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中。

盐皿(装盐的罐子)上铸的两个人物都来自希腊神话,一个是海神波塞冬,一个是大地女神盖娅。两个人躺卧在海浪形状的底座之上,下方的凹面装饰有希腊符号。手持三叉戟的波塞冬指向小船形状的盐皿,盖娅旁边则是一个庙宇形状带可拆卸盖子的容器,一般用来装胡椒粉用。

约1845法国小匣

这是一件19世纪法国制造的小匣,通体铸有丰富多样的 饰,包括蛇、蜗牛、鸽子、甲壳类动物及在常春藤上游走的蛇。匣顶饰有一位拿着镜子的女性,斜靠在一头美洲豹身上。

法国银镀金奖杯

英印金银丝花瓶

银器与新兴资产阶级

这里展示的是1936年美国新兴资产阶级Fisher家族的一整套晚餐餐具。据推测这是美国工业家Fisher给他的妻子的生日礼物,

这套壮观的晚餐餐具可以为25人提供晚餐服务,是Lawrence P.Fisher在1928年下订,于1936年以惊人的26万6千美元高价完成制作。原本的订单中包括一堆烛台;椭圆形餐桌摆设;六件套连托盘茶或咖啡用具;25人份的鸡尾酒杯,酒瓶及托盘;超过150件的大浅盘,碟,盘,碗,托盘和盐瓶。每件银器的设计是欧洲新古典主义和洛可可的银器风格,美国制造,器身有极好的细节铸造并雕刻出带装饰,以银镀金的比丘特,鸟,垂花饰,公羊头,带“F”的希腊人面具装饰。

蜡烛树与欧洲烛台文化

枝状烛台是指一对设多枝蜡烛架的烛台,又为单枝烛台的复数,在拉丁语指蜡烛树,形容其树枝状特点。虽然此词语相对新,于1811年才组成,其字根却十分古老,继承自古英语 candel - treow 。蜡烛广泛应用于仪式及宗教活动,有时亦会成为许愿产品,因而又得名许愿蜡烛。

中古世纪,蜡烛多为宗教组织和权贵阶层所用。19世纪以后,枝状烛台逐渐成为上流社会餐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重在以自然风格的葡萄藤及以酒宴场景作装饰,还出现了为纪念事迹而制作的纪念性烛台,并与工艺美术思潮相结合,反映出工艺与审美的变迁。

威廉四世烛台

制造工艺

在18世纪中叶,一种以鲸蜡生产蜡烛的发明改变了世人照亮家居的普及程度。这种新式蜡烛价格比较经济(虽然仍只是较为富有的家庭能购买),燃烧时不带烟瘴及更光亮。因此,较佳的整体环境照明革新了人类的家庭生活。居室亦可以转浅颜色装饰而不用再担心蜡烛产生乌烟。

制造工艺

自然而然,烛台日渐普及,枝状烛台亦开始出现于餐桌之上。在此初期,一对枝状烛台如鹤立鸡群般特别。思考到其早期用途,应为置于餐桌之上,用于照亮女士们精致打扮的脸及配宽幅裙撑的织锦丝缎。由此可见,枝状烛台为上流社会餐桌不可或缺的元素。

维多利亚时代烛台中央摆件

维多利亚时代烛台

维多利亚烛台一对

此维多利亚烛台装饰的是椰子树和黑人,这是获得解放的牙买加黑人赠与当时的积极推进废除奴隶制的牙买加总督斯莱戈侯爵的。

1873年 维多利亚 铜镀金内嵌珐琅烛台

这件铜镀金内嵌珐琅烛台是“女皇陛下”特别委托制作的一系列供1862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之用的银器之一。下部伫立着的三女神雕像,上部装饰着珐琅的烛臂伸展出来。

威廉四世烛台

18世纪 法国鎏金嵌中国珐琅仙鹤双灯烛台

这组18世纪烛台有鲜明的中西混搭风格,由主体部分的掐丝珐琅仙鹤与鎏金底座、烛台手臂组成。仙鹤双脚站立于铸有水波装饰纹样的底座上。鹤嘴衔一根仙藤,向上延伸形成烛台。

鹤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在道教中,鹤与仙道、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故有'仙鹤'之称。鹤又是长寿之禽,多用其比喻人寿命长久。

烛台应是将中国制造的外销工艺品进行了改造,加上法国制造的底座与枝状手臂,这种做法在中国外销艺术风靡的18至19世纪十分流行。许多中国制造的工艺品被认为是非日用的装饰陈设品,如广彩瓷器等也经常加装精美的支架被改造为专门的陈设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古希腊吹来的时尚之风,凭何成为征服王室的「独门秘籍」?
奶茶碗也要镶108颗红宝石?这波操作太壕了!
(102)明初青花烛台底座
德国贵族纹章欣赏
迷人的温莎古堡(3)(迷恋英爱18)
欧洲皇室贵族的奢侈品,精美绝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