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1年老红军聚会,80岁杨得志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我老师长也要来

前言

1991年一群老人接到了邀请要去参加一场聚会,他们都是曾经在战争里面并肩的伙伴。但战争结束后他们就很少见面了,经过多次商讨后他们最终决定安排一场聚会。

他们列出了一份特殊的名单,这份名单里就包括杨得志。杨得志接到这份邀请后非常开心,尽管这个时候他已经八十岁了,身体也不是很舒服,但他还是坚持要出席

很快就到了聚会那天,杨得志早早就到达了会场。但是他并没有进入会场,而是一直站在门口满脸笑意的四处张望。屋内的人见他迟迟不落座就上前询问:“杨首长您怎么还不进去,是还有什么事情吗?”杨得志难掩激动,笑着开口:“我在等人呢!我的老师长也要来,我要亲自迎接他。”

杨得志口中的这位老师长是谁呢?能让他不顾身体状况亲自迎接。

开路先锋

杨得志口中的这位老师长不是别人,正是先后在红军的两个师中担任过师长的李聚奎。1904年,李聚奎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农民家庭,二十二岁时他毅然决定投身革命。在作战时他指挥果断,英勇善战。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革命根据地撤离了出来。在经过商议后他们决定将兵力分散开,实施战略转移,然后突破了敌人在各地设立的封锁线。

敌人眼看挡不住他们的进攻了,就想利用早几年建的工事来作为第三道封锁线阻止红军前进的步伐。他们的这项措施让红一军变得寸步难行。

在这样举步维艰的时刻,已经升为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接到了命令。军团首长命令他带领一个团在前面开路,其余的两个团则掩护整个部队能够安全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而且特别强调现在的情况紧急,速度一定要快,不能耽误进度。

李聚奎深知这项任务多么艰巨,所以他一刻也不敢耽误。在接到命令后,他立刻就做好了安排。他命令一、二团留下来和敌人对抗,三团则跟随他撤出阵地去前方开路。

因为他们在山里面,所以路途十分崎岖。但是此刻李聚奎的脑海里全都是那句速度一定要快,所以他根本顾不上这样难走的山路,带着部队快速前进。

当他带领部队到达一个山坳时,他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在休息。他赶忙上前查看,发现是毛主席和周恩来等各位领导人。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一年多没有见过毛主席了,所以这次偶然的相遇让他非常激动。毛主席看见他也非常高兴,就跟他讨论了一下现在的情况。他看着眼前向他下达指示的毛主席,心里之前在战事失利时的不快全都烟消云散了。

毛主席讲完之后还没等李聚奎开口,周恩来就开口说:“你们的速度真快!”话音未落他就掏出了一张地图,让李聚奎上前然后跟他讲述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周恩来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跟他讲哪个地方应该放多少人,哪个地方位置最有利。李聚奎听着这样详细的指示,不由得对这几位领导人更加佩服了。

周恩来刚讲完,毛主席就走到了他身旁。他看着李聚奎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这项任务很艰巨,你们在前方开路速度一定要快,要不然后边的部队就会全部堵在那里无法前进。具体的道路全都由你们来决定,我们就在后面紧跟着你们。”

毛主席的语气充满了信任,这让李聚奎非常激动。毛主席好像又想到了什么,接着说道:“哪条路能走就走那条,实在不行就爬山。你们在前面开路时不用等我们的指示,所有事情都有你们来决定,要不然就太耽误时间了。”

听完各领导人的指示后,李聚奎就继续开始赶路了。毛主席望着他的背影对周恩来他们说道:“我看他就是一个开路先锋的角色,这个任务交给他我很放心。”最后李聚奎没有辜负各领导人的信任,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千里乞讨只为寻党

1936年时,红军的三大主力顺利会师。他们制定了下一项计划,那就是建立河西根据地并“打通远方”。可是这项计划该如何实施呢?他们经过商讨后决定将部队整合为西路军,而李聚奎就是其中一支队伍的参谋长。

刚开始他们一直取得胜利,但是由于“马家军”和“民团”的势力太强了,所以西路军后来一直处于弱势。面对这样的强敌李聚奎一直带着部队激烈反抗,但是他们人太少了根本抵抗不住敌人的猛攻。最后失败了。

因为战事的失利大家的心情都很低落,李聚奎就立刻站出来给他们做工作,鼓励他们重新振作。在他的安慰下大家又开始继续向前,到达祁连山的时候天气还非常寒冷,环境也十分恶劣。到了最后,李聚奎的身边只剩下了一名战士。

到了夕阳落下的时候,李聚奎陷入了绝望。他坐在地上沉思了好长时间回想自己的曾经,他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他望着天边渐渐落下的夕阳突然又燃起了希望,他心想太阳都有东升西落,自己也不会就这样消沉下去的。

在这样的困境中他想到了红军,他心想虽然西路军失败了,但是还有红军。只要他们还在坚持,革命就还有希望。于是,他带着身边的战士踏上了寻找红军的路。

为了躲避马家军的追捕,他打扮成了一个“叫花子”。每天的长途跋涉让跟着他的战士双脚溃烂,无法再继续前行了。于是他就找了一户好人家把他安置在了那里,自己又踏上了前进的路。

在路上他饿了就向老乡讨饭,实在讨不到就吃野草;渴了就喝地上的积水;困了就直接躺到地上睡觉。在他行进的这段时间里,他无数次机智的躲过了敌人的追捕。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有的百姓也会帮助他。

就这样,他一边乞讨一边躲避追捕徒步行走了几千里。有一天晚上他找了一个睡觉的地方,刚准备睡就听见旁边的人在兴奋的讨论事情。一个人说:“那支驻扎在王家洼子的军队真奇怪,他们买卖公平还从来不会打扰商人们做生意。”

另一个人回道:“是呀,从来都没遇到过这么好的军队。”李聚奎心想不会是红军吧,于是他就开口询问:“老乡,你们说的那支队伍叫什么?”他们热情的回应:“红军,他们是红军二十八军团。”

听到红军两个字李聚奎非常激动,立马问:“这里距离你们说的王家洼子还有多远啊?”那些人说还有一百里。这话燃起了李聚奎心中的希望,此刻的他睡意全无,立刻收拾好东西摸黑上了路。

走了很久之后他看到了红色的旗帜和标语,他知道自己找到组织了,他流着泪走进了营地。从决心找组织到现在他整整走了两个月,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就凭着对党的追求和忠诚,他一路走到了这里。

毛主席后来见到了李聚奎,对他说:“你这也算虽败犹荣啊!”

家家户户炒炒面

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因为敌军的原因我方志愿军的口粮一直供应不上。如果白天生火做饭的话,敌机看到光亮就会过来搜寻追捕。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情况下,战士们怎么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时的李聚奎是东北军区后勤部的部长,他对于这个情况也非常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曾经沿路乞讨找红军的时候,在乞讨的过程中他曾吃过老百姓给的一种炒面。这种炒面有一个特点,就是方便食用易于保存。

这种炒面刚好符合现在志愿军的需求,于是他立刻找到了彭德怀给他描述这种炒面。在商议之后,他们决定将这种炒面制作出来看看效果如何。

在李聚奎的指示下,后勤部制作出了一批样品。后来他们把这批样品送到了前线的志愿军手里,没想到获得了一致好评。这样既不用生火做饭,也不会在吃饭上浪费时间。

在看到这样效果后,这种炒面就开始大量生产了。在彭德怀的指示下,每月给志愿军准备的口粮中三分之一都是炒面。

但是人少力量也小,怎样才能保证每个月志愿军都能吃上炒面呢?这个问题很快就上报到了周总理那里,并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总理向各省市下达了任务,让所有人员帮助解决,他有空的时候也会和同志们一起制作炒面

很快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后方的同志们“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炒炒面”;前线的同志们则是“一把炒面一把雪,夺取战斗胜利”。

在全员齐上阵的情况下,炒面的供应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李聚奎想起来的这种食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战士们遇到的问题,当时和他一起工作的洪学智还说:“要是没有这种炒面,那部队的最低生活保障都没办法解决。”

由此可见李聚奎想起来的这种炒面解决了多大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劳动人民是多么的有智慧

小结

李聚奎是值得敬佩的,他这一生对党和国家可以说是十分忠诚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杨得志首长已经八十岁了还要亲自站在门口迎接李聚奎老师长的原因吧。而他的革命精神和传奇事迹也会影响和鼓励我们继续向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岁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得知老师长要来,杨:我得去门口迎接
1958年最后被补衔的上将,毛主席:没有他,新中国至少晚成立10年
55年授衔时,陈赓为何不买毛主席的账,直言:我的大将不是你给的
1958年李聚奎被补授为上将,毛主席:没有他,新中国要晚成立10年
1991年80岁杨得志参加红军聚会,得知老师长要来:我得到门口迎接
91年老红军聚会,得知李聚奎要来,80岁的杨得志:我得给他站站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