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埔军校谁最受尊敬?陈赓说:严立三这个人是我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大哥

陈赓作为“黄埔三杰”之一,其经历可谓称得上是传奇,他参与过南昌起义,经历过长征,进行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共和国成立后,被授予大将军衔。

而在晚年时期,陈赓常常会回忆起黄埔军校的点点滴滴,其中,黄埔军校里让陈赓最为深刻的人不是蒋介石,也不是孙中山,而是素有“怪人”之称的严立三

严立三是谁?他的身上又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严婆婆”

严立三有诸多有意思的称号,比如“湖北三怪”之首,最“抠门”的省主席以及“黄埔良师”。

严立三是湖北麻城人,他的父亲曾经是安徽一县知事,父亲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在当地政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同时,严父也是一个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人,这对小小年纪的严立三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来的严立三踏足政界后,同样继承了父亲为官清廉的品质。

不过,严父在严立三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也没给家中留下多少财物,导致严家的生活水平一直很低。

当时的社会环境很差,清政府昏庸,官员腐败,再加上列强的骚扰,使得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处境。

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严家也不例外,虽然生活贫苦,但严立三的内心却很“富足”,他有着崇高的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在学习上非常用功。

16岁那年,严立三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徽陆军小学,另外他还获得了进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学习的资格,在这些学校积累的知识,让他对军事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1924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后不久,严立三和邓演达就相继来到了学校担任工作,在军校前三期,严立三担任总队长,第四期时担任了训练部长。

在黄埔任教期间,严立三可算是个“大忙人”,不仅要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操心操场教练。

严立三喜欢视察,经常会跑去课堂听课,他站在学生的角度就听教官的课,如果发现某一内容是学生听不懂的,或者教官讲解不够透彻,他就会要求重新再讲一遍。

在操场上,当看到队长和学员的动作不规范时,严立三总会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必要时会亲自示范。

严立三在教学上抓得很严,他格外重视战术课,因为只有把战术搞清楚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掌握主动权。

严立三不光严格监督指挥官,要求他们必须要熟读兵书,精通各种战术打法,另外,严立三还会亲自上课堂讲课,每过一周,他都要把一周教学的重点整编起来,做成各种习题,用来检测学员们学习的成果。

严立三的课是生动的,灵活的,每逢有严立三的课,连教室外的走廊里都站满了旁听的学员,有些其他班级的学员甚至要求道,希望严立三的课能并班讲授。

只要是严立三教学的学员,战术课的成绩总是最好的。

与此同时,列队课也是严立三不容忽视的,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把总队学生集合在操场上,教学步兵操典,严立三已经把操典烂熟于心,他不需要翻书,就知道哪个内容在第几页第几行。

严立三是一个特别爱较真的人,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动作,他也愿意花费很长时间去研究,当看到有些队长口令喊得不对或者姿势不对,严立三根本不会顾忌情面,当场提出批评。

同时,严立三对待学生也是十分严格,纪律和生活作风上抓得很紧,对于一些外出时军容风纪不整的人,他都会提出严厉批评,而那些不请假就外出,或者到点不回校的人,严立三甚至会惩罚关禁闭。

当然,对于学生们的生活和身体,严立三还是十分爱护的,夜里,严立三经常会查寝,确保学生们的安全。

另外要是有学生生病了,或者身体不舒服,严立三总是会耐心询问病情,跟进学生的治疗情况,耐心安抚学生情绪。

严立三能做到让学生们对他心服口服,凭借的绝不单单只是一个“严”字,而是他以身作则。

“正人先正己”一直是严立三的座右铭,要求别人要做到的事情,他自己要先做到才行,军校为了改善教官的生活条件,在海关租赁了一栋花园洋楼当做教官宿舍。

洋楼里的配置比学校宿舍要高得多,不仅有安静优美的花园,还有可供随时洗浴的洗澡间,但是,严立三主动放弃了这种待遇,转身住进了学校里一处又小又破的小房子里。

在黄埔军校中,严立三除了有“黄埔良师”的美誉,同时还有个“严婆婆”的外号,所以,在黄埔军校很多学生的心目当中,严立三是他们的榜样,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大哥”。

北伐名将转身当和尚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严立三作为第21师师长,率领部队进行了出征。

严立三有着过硬的军事素质以及先进的军事思想,在他到职之初,就提出了三项公约和三项纪律:

“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

“不许赌博,不许强买物品,不许强拉民夫、侮辱妇女。”

21师的骨干成员都是黄埔军校一到四期的毕业生,也都是严立三的学生,正是因为师生情谊,使得这支队伍非常团结,战斗力也是一般队伍不能比拟的。

严立三有着独特的作战思路,他很注重机动性,认为快速机动的打法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另外,正是因为有着三项公约和纪律的加持,使得严立三的部队广得民心,老百姓都非常支持,在后面的作战中,一路过关斩将,基本没有吃过败仗。

在福建永定,严立三一举击败了孙传芳(五省联军总司令)所属的张贞部。

严立三领导的部队作战勇猛,孙传芳下面的部队基本占不到任何便宜,以至于听说对方是严立三部时,被吓得直接退出了战斗。

1926年,严立三部队和兄弟部队进军浙江,在桐庐地区碰上了孟昭月部,孟昭月的这支部队是孙传芳手下的劲旅,打仗异常剽悍。

严立三也知道这是块难啃的骨头,于是便出动了全师官兵,势必要与孟部决一死战,经过激烈的战斗,严部直接消灭了孟部一万多人,狠狠打击了孟部的锐气。

也是从这场仗之后,孙传芳的部队只要听说对方是严部,大多数情况都是避战,不敢与严部发生冲突。

从此,严立三获得了“北伐名将”的美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由蒋介石发动起来,严立三得知后十分气愤,他站在了蒋介石的对立面。

前文提到的,曾经也在黄埔军校任教的邓演达同样也走上了反蒋的路,而且言辞还特别激烈。

蒋介石知道严、邓两人交情很深,蒋又十分看重严立三,害怕严被邓影响,所以赶紧接见了严。

“邓演达在武汉,天天喊要打倒我蒋介石,你同他是莫逆之交,为什么不去信劝阻他?”

这是蒋介石问的一个问题,严立三是这样回答的:

“我是革命军人,奉命北伐,只知任务是打倒军阀,与邓通信也只是说北伐尚未成功,宁汉不能分裂。”

但是,蒋介石听后,对严立三还是不放心,随后便开始转移话题,假情假意跟严立三套近乎,询问严的身体情况,以及陈诚(副师长)那边的情况。

严立三是个聪明人,他明白蒋介石心里的“小九九”,严立三想也没想就说道:

“我的胃病很厉害,请准我离职休养。陈诚是浙江青田人,能力很强,可以接替我的职务。”

蒋介石没有办法,只好让严立三先去苏州待命,然后又命令何应钦也快速赶往苏州,集合部队,然后再让何应钦宣布师长严立三“因病休养,副师长陈诚代理”的消息。

这一消息就像是个晴天霹雳,引起了全师的躁动,场面一时间变得很乱。

就在这时,严立三站了出来:

“责令参谋长、军需处长交出关防及全部结余款项,由陈诚接管。”

全师上上下下加起来还有10万多银元,严立三全部交了出去,而后,严去往了杭州,脱去了军装,穿上了僧衣,住进了寺庙里。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人们激烈的讨论,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有人会问,严立三为了要这样做呢?

其实这是严立三的计谋,因为以他的实力是无法与蒋介石相抗衡的,只有以这种“还俗”的方式才能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这样一来,严立三的名气会越来越大,到最后也有了和蒋介石抗衡的资本。

实际上严立三“还俗”并没有持续太久,几个月后他便去了湖北当了民政厅长。

“出山”救国

严立三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提出了逐步推行地方自治、实行二五减租的改革方案。

但是呢,严立三说了不算,因为湖北的军人经常会干预省政的工作,这让严立三很是苦闷。

1928年,蒋桂战争爆发之前,严立三突然失踪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纷纷进行猜测。

实际上严立三已经退隐庐山了,住在一个偏僻的村子里,这一隐居,就是10年时间。

期间,严立三除了砍柴种地,就是读书,他远离了政治和军事,后来,有朋友打听到了严立三的下落,给他送去了一些钱财,严立三全都拒绝。

还有一些黄埔学生前来看望严立三,但严立三并不欢迎,倒不是他不喜欢这样,而是因为害怕给学生招来麻烦。

不过呢,当时也有不少人对严立三的隐退持有误解,甚至还嘲讽道:

“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但在南北交通要道的襄阳隆中隐居;严立三视官爵如敝屣,却住在冠盖云集的庐山。”

对于这样的误解,严立三并不愿予以回应,而是一笑了之。

一直到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严立三再也坐不住了,主动去到南京请缨,要求奔赴战场,保家卫国。

10月,严立三终于与蒋介石见面了,严在蒋面前说出了心声,那就是“赴国难,求死所”。

在蒋介石的要求下,严立三去往了上海进行视察,顺便了解一下战况。

严立三来到了陈诚的前敌总指挥部,详细询问了战争形势,包括敌我双方的兵力布置、资源、战斗力和装备等等。

而后,严立三回到了南京,再次提出上战场效力的要求,另外还提出了“力主政府西迁”的想法。

对此,蒋介石不紧不慢地说道:

“是的,长期抗战,日军深入,没有前后方之分了,武汉地位很重要,你回湖北去任省主席吧。”

蒋介石拒绝了严立三上前线的要求,严立三虽然没能如愿,但却也有自己报效国家的方式。

严立三到了湖北后,着手抓两个问题,一个是清除当地匪霸,还百姓一个清静,另一个是削减保安部队,减轻政府和人民的负担。

战争时期,很多百姓拖家带口逃亡异地,湖北就涌入了大量流亡百姓,严立三妥善安置了这些难民,这对社会秩序的安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严立三也格外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他表示:

“一是应该大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我们的科学技术手准太落后了,今天的经世致用应大力提倡自然科学,才能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两袖清风

要说抗战期间什么最宝贵,汽油肯定是其中之一,那时候的政府也将“节约用油”当做了一项“国策”。

在严立三的带领下,湖北省发明了“木炭汽车”的节油措施。

1939年,蒋介石打算在湖南召开一场高级军事会议,其中就包括商议交通运输的问题。

严立三自然也要出席这次会议,但是,从严立三所在的恩施到会议地点南岳有相当一段距离,该怎么去呢?

严立三的身边人一致表示调用一辆汽油车,因为路途遥远,途中地势复杂,悬崖峭壁绵延不绝,汽油车更加有保障。

但是呢,严立三力排众议,从节油这一点出发,坚持使用“木炭汽车”。

“我们要将汽油节省下来,作为其他抗战之用。”

“木炭汽车”的配置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座椅没有弹簧靠背,再加上路途颠簸,简直是遭罪。

但是,严立三不顾自身病重的身体,硬是挤在“木炭汽车”上折腾到了目的地,期间没有一句怨言。

“无愧于国人,无愧于湖北,无愧于朋友,无愧于后代。”

严立三所担任的职位很高,但他的生活却很简谱,甚至不如普通百姓过得好。

他平时就穿着一双布鞋,一身灰色长袍穿了好多年都不舍得换,吃饭就只有一些稀糊糊和一块豆腐乳。

严立三外出视察时,从来都不提前通知,而且一律免除迎送招待,视察时要是饿了,就到当地居民家吃一顿,不过这可不白吃,他会支付高于市场价的“饭费”。

有一回,严立三和陈诚一起坐车去重庆,严立三手里总是提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还时不时传出来玻璃撞击声。

“你这个布袋里装的什么?”陈诚问道。

“一瓶酒。”严立三回答道。

在陈诚的印象里,严立三是从来都不喝酒的,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我朋友送的,我想卖掉,可是恩施那边没有寄售商店,所以今天就拿到重庆卖。”听了严立三的解释,陈诚笑着摇了摇头。

严立三原本是有一份不菲的特别办公费,但是他舍不得给自己花,索性便投入到了教育当中,而他自己却活得像一个“苦行僧”。

有时候,严立三自己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了,他就把一块宝贵的金挂表给卖掉了,这块表可是他在保定军校读书时校长送给他的。

1944年,严立三在恩施沙湾湖北省立医院病逝,在病逝前,他曾多次要求医生不要再为自己的病情多费力了,也不要因为治疗自己而耽误了其他病人的治疗。

严立三迷路之际,留下了一句遗言:

“有罪要火葬。”

严立三逝世后,家里人听从了他的意见,仪式从简,事实上,严家人也根本就拿不出丧葬费。

社会各界为严立三先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董必武特地从重庆寄去了一副挽联:

“贻我一篇书,语重心长,自探立国千年奥;奠君三爵酒,形疏礼薄,难诉回肠九曲深。”

编辑:凡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次东征,陈赓力荐蒋介石突围,救了他一命
宋希濂晚年透露:如果蒋介石同意将30万人撤到缅甸,后果不堪设想
1981年李默庵回国,邓颖超:这些年你去哪了?恩来找你找得好苦啊
抛弃党派纷争,一心为了革命,这是一个革命者应有的胸襟,而正是因为蒋介石不明白这一点,也就注定他们二人不能走上同一条道路
黄埔军校谁最受尊敬?陈赓说——我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大哥
黄埔军校谁最受尊敬?陈赓说:这个人是我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大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