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山坳之战——豫东战役

壹| 开封战役

开封是河南省的省会,位于河南省东部平原,北濒黄河,南倚陇海铁路,人口约40万,交通便利,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开封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有七朝古都之称与十二朝都会之说。开封的城墙,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周长20余公里,与西安、南京并称中国三大古城墙。共有6门4关,即:大南门,新南门及南关、宋门及宋关,曹门及曹关,西门及西关,北门。其中南关较大,宋、曹、西三关较小,北门至黄河堤为一片沙滩,地区狭窄,不便部队行动。

开封城防经国军长期营修,已形成半永久性防御体系,城关为外围支撑点,以城垣为主阵地,以龙亭、西北运动场、省政府为核心阵地。

各阵地间构筑了大量的集团堡、地堡,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城内各主要街口要冲,均筑有地堡。宋关、曹关均挖有深宽各3米多的外壕,壕土向里翻筑成高约3米的土墙,土墙上每隔10米左右便筑有一个坚固的地堡。宋门、曹门虽无外壕,但城墙用砖石和三合土筑成,高厚各约7米,城外房屋均已拆除,形成了200米的火力封锁地带。

各城门楼上,筑有突出高大的碉堡,周围附以用砖石水泥建成的小伏堡;城墙拐角及突出部筑有高炮楼,其下将城墙掏空,修成隐蔽的侧防火力点。城门外20米处,修筑了低矮坚固的可容纳1个排兵力的大型三角集团堡,并有粮弹水储备,低矮坚固,炮火不易摧毁。(地下党提供的开封城防图功不可没

开封古城墙(笔者曾于2021年5月1日游历开封,古都和古城墙的雄伟气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整编第66师师部率第13旅担任城区和西关、曹关的主要防御,师部位于龙亭;战役发起后,调到开封的整编第68师第119旅第335团作为预备队,置于城南区;河南省保安第1旅、第2旅以及另3个保安团,除以1个团守卫省政府外,其余主要担负南关和宋关的防御。除此之外,尚有较多的特种兵和勤杂部队。总指挥是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实际上由整编第66师师长李仲辛指挥。

李仲辛

6月16日,陈唐发布攻击开封的部署命令:

“(一)第三纵队一部配合八纵,首先肃清南关车站之农林试验场、东闸口、十六营房、苗圃以东及曹门关、宋门关区域之敌,而后由东面、北面实施攻城”;

“(二)第八纵队首先肃清南关车站、飞机场、十七营房、七营房及以西区域及西门外之敌,尔后由南面、西面实旅攻城”;

“(三)八纵榴弹炮应选择适当阵地及时压制敌之炮兵,摧毁敌之主要指挥阵地等重要目标,有力支援三、八纵主要突击动作。”

战斗预定17日晚发起。

开封之战,是解放军第一次对有坚固设防的省会城市的作战,不但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6月19日,中央军委就攻克开封后的各项政策致电粟张,陈唐并告中原局、华东局:

遵照军委的指示精神,华东野战军前委向各参战部队发出了《关于进入开封城的工作指示》。其主要内容为,

(一)以开封工作委员会,为军事占领期间领导该城全部工作与执行政策的党与政府代表机关,各纵委及各地委必须坚决执行该委员会的一切指示。

(二)各部进入城内,战斗任务一经完或除留一部分部队扼守要点、维持秩序外,其余部队一律选择适当地点集结。

(三)各部队必须组织专人进行城市宣传及居民工作

(四)切实保障党的城市政策的贯彻执行。

《指示》特别强调,“一切没收、肃反等问题的处理,必须事先调查报告工委”。

6月17日晨,3、8纵逼近开封城关,在特纵炮兵第2、第3团配合下,随即展开攻击,至18日黄昏攻占外围及四关,守军一部被歼,其余撤至城内。当日22时,8纵在南关进行火力准备,24时突破新南门,但城门两侧一个地堡群未摧毁,突破口被守敌火力封锁,致使后续部队未能跟进,已突入的部队就势抢占城楼作依托,顽强坚守。

19日1时左右,3纵对宋门实施突击,迅速突入城内。9时,8纵完全肃清了新南门外地堡群守敌,再度控制突破口,与城内坚持的部队会合,随后又突破了大南门和西门。至20日23时,攻占了除核心阵地龙亭、华北运动场以外的全部市区。

这时,粟裕和张震、钟期光赶到陈唐兵团指挥所(开封南郊),

“督促第三和第八纵队不要留恋开封战场,除留足够的兵力攻击龙亭外,迅速从城内撤出其余部队,把兵力集中起来,准备再歼援敌。” 对最后夺取龙亭,粟裕指出,“龙亭是要打下来的,但不要急,迟一点不要紧,有点残敌可以作为钓邱兵团这条'鱼’的大钩子,你马上打下龙亭,他来援就不积极了,主要是作好充分准备,确有把握后再打。'(《粟裕战争回忆录》第559页)

龙亭,坐落在开封城西北角的一个大土教上,是开封唯一的制高点。国民党军利用龙亭殿宽阁高和四周厚厚的围墙,修筑了很多的碉堡、堑壕和交通壕,筑有巨大的地下室,可供中兵储物。龙亭的南面为潘家湖和杨家湖,两湖之间仅有一条不宽的土马路与市区大街衔接,龙亭的另外三面,均为开周地。李仲辛率近万部队退守龙亭鼓楼等据点。他向南京国防部报告说,“重武器无损失,官兵士气甚旺,可继续作战。”(《郭汝瑰日记》)

6月21日,老蒋飞抵郑州,“以亲自指挥该地对共产党威胁河南省会之攻势的作战(法新社南京6月21日电)。'国民党空军出动各型飞机473架次,支援所谓“开封保卫战”。

为最后夺取龙亭,根据粟裕的指示,陈唐以8纵第65团由西向东攻击,第66团由潘杨二胡间攻击;3纵第24、第22团全部及第23团1个营由北向西和由西向东实施攻击。同时,集中8纵3个山炮连(9门炮) 2门步兵炮及3个团的迫击炮,炮兵阵地设在省政府以北地区;3纵榴弹炮阵地设在大南门下。

21日17时,炮兵第1团榴弹炮分队掩护野炮分队将大炮推至敌工事前数百米处,实行抵近射击,彻底摧毁了龙亭工事,突击队发起猛烈攻击,激战至23时,攻占龙亭。据守华北运动场的国军陷入混乱,一部投降,一部向西北突围时被歼灭。22日晨,开封解放。

与攻克开封的同时,解放军的各路阻援部队,同增援开封的国军展开了激战,有力地保障了攻克开封作战的胜利。

6月19日,老蒋“着孙元良率四至五个团至中牟,沿铁道以北迅速挺进增援开封(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开封战役作战经过概要》)。”令邱清泉“应以积极行动排除困难,捕捉战机,迅速击破当面之匪,兼程西进,以解开封之围(南京国防部第三厅《中原会战战斗经过及检讨》)。'

孙元良奉令即以第122旅、第125旅、交警第16总队,附战车20余辆由郑州向中牟方向攻击前进。中原野战军9纵于17日袭占中牟,随后控制中牟以西阻援阵地。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将商丘、开封段铁路破坏。孙元良兵团被阻止在中牟以西白沙地区。

邱清泉兵团之整编第5师、整编第75师及新21旅自金乡、成武线转头西援。华东野战军1、4、6纵、两广纵和中原野战军11纵,实施运动防御,予以重大杀伤,并攻克兰封,至6月23日,将邱清泉部阻止在红庙寨、内黄、野鸡岗以东地区。由驻马店经上蔡北援的胡琏兵团,则被中原野战军主力和华东野战军10纵阻止在上蔡以北地区。

开封之战,连同阻援在内,解放军共歼灭国军约4万人,击毙整编第66师师长李仲辛,活捉参谋长游凌云,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化装潜逃。华东野战军伤亡1.16万余人。攻克开封意义重大,正如粟裕指出的,“不仅歼灭了大量敌人,更重要的是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调动和引诱援敌就我范围,使我军进一步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粟裕战争回忆录》第558页)

老蒋在“国民大会”上吹嘘“绝可确保无虞”的开封,解放军仅用了5个昼夜就攻占了。在南京的加拿大记者评论说:“开封的攻克,象征着蒋介石已不能防守中国任何部分。”

开封解放之次日,即6月23日,中央致电华东、中原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庆祝解放开封省城及歼敌的伟大胜利,“尚望继续努力,为消灭蒋敌、解放全中原人民而战。'

​贰| 放弃开封,生擒区沈

开封失守,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南京、上海等地舆论大哗。在南京的河南省籍“监察委员”“立法委员”们,哭哭啼啼,先是到老蒋官邸请愿,而后又在参谋总长顾祝同住处跪地大闹,还拦着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跪地痛哭”(刘峙《我的回忆》)。强烈要求蒋介石收复开封并追究开封失守者的责任。

6月24日,国防部长何应钦在立法院临时会议报告开封失守问题。谈及开封迅速丢失原因时,何应钦说:

“参谋部配备开封之兵力,原有国军三团、保安队六团、临时又加入国军一团,共十个团。原期至少能守一天以上,预计我援军击破沿途匪军,到达开封城外,则不需十天。在开封地区之内外夹击,定可形成。不料匪于十七日开始攻城,十八日即突破城垣,发生巷战,此事实出意外,参谋部得此消息后,顾总长即飞往郑州,最高统帅亦飞往巡视,期能使援军早日到达,终以开封城被匪突破太快,援军赶救不及,至二十二日城内电讯中断,情况不明。”(中央社南京6月25日电

先是盲目乐观后是惊慌失措,焉能不败。

为挽回颓势,稳定军心民心,国军统帅部严令邱清泉兵团及第4绥靖区刘汝明部加速向开封前进;另以整编第75师(附新编第21旅)及刚由新安镇增援到柳河的整编第72师组成一个兵团,由第6绥靖区副司令官区寿年指挥,由民权地区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重占开封,并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决战。

粟陈唐张分析了当前情况后,于24日19时致电刘陈邓并中央军委,提出主动放弃开封,求歼邱、区兵团的方案。认为:“邱、区兵团重占开封后其补给线延长,兵力将被分散,如邱匪再犯尉(氏) 洧(川) 鄢(陵)地区时,我们则以伺机歼其左路或后卫,内定二十六日自动放弃开封。”

25日,他们提出拟待邱兵团进入开封后,以3、8纵分割邱、区之联系,以1、4、6、10、中11纵及特纵、两广纵,歼灭区兵团于杞县以南。如邱兵团入开封后,区兵团又迟迟不进,则我向北跃进,求得歼灭区兵团一部或大部于民(权)、兰(封)、杞(县)、睢(县)地区。

《粟裕军事文集》480625粟陈张报军委电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达、曾山经过研究,不太看好粟裕提出的求歼区寿年兵团的方案,他们的意见仍是执行攻击郑州计划(详以上军委480622电及注释)。他们致电粟陈张,认为:

南北两部敌军均很集中,我北面分割邱(清泉)、黄(百韬)只能作战术分割,无法避免与敌十一个旅以上接触,似嫌歼击企图太多太大,而南面阻击亦将很吃力,须付出很大的代价,顾虑到不利情况,造成僵局,似以别作分散歼敌办法为好”。

但是,主席支持粟陈张的计划。6月26日3时,他为军委起草复电:

“蒋白似均判断粟陈张南进与刘邓会合打18军等部,故令邱区从民权、兰封、开封之线向西南急进,以期合击我军,邱军又以一部守开封。在此情形下粟陈张部署在睢杞通许之线(或此线以南)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如能歼灭七十五、七十二两个师当然更好,否则能歼灭七十五师也是很好的。敌指挥官中区寿年和我军作战较少经验。”

粟陈张因此决定唱一出空城计,战略性放弃开封城,大军立即向东行进。并致电建议刘陈邓钳制胡琏、吴绍周兵团北援。

27日9时,军委致电刘邓、陈邓说,

粟裕军在现地区有随时歼敌机会,故以在现地区寻歼整编第75第72师或其中之任何一个师为有利。而后或转至商丘、砀山打第74、第51师,或打涡阳、蒙城、蚌埠、宿县,均可机动。只要整编第18军不过黄泛区向东,粟裕军机动地区是宽大的。要求中原野战军牢牢钳制胡琏兵团。

《毛泽东军事年谱》第652页

27日17时,刘陈邓致电粟陈张并报中央军委,同意上述作战方案,为保障华东野战军歼灭区寿年兵团,我们决以一部监视整编第十八军,主力主动攻击北进之吴绍周兵团,吸引十八军回援。”

粟裕等为实现分割邱、区兵团和求歼区寿年兵团的方案,

以1、4、6纵和中野11纵,组成突击集团,隐蔽集结于睢县、杞县、太康之间和民权地区,准备实施南北夹击,围歼区兵团。

以3、8纵先由开封向通许方向行动,引诱邱兵团南下,然后迅速东移,会同由上蔡地区北上归建的10纵和位于杞县的两广纵,组成阻援集团,在杞县以西构成阻援阵地,隔离邱区两兵团之联系,阻击邱兵团之东援;

以中野9纵进至郑州东南地区,阻击可能由郑州东援的孙元良兵团,并从侧后牵制邱兵团。

另以华北军区冀鲁豫军区和中原军区豫皖苏军区武装,破击陇海路徐州至民权段,并直接配合野战军作战。

6月26日晨,3、8纵按预定计划,放弃开封向通许方向转移,1、4、6纵向杞县以南、傅集东西地区转移。当日午后,整编第5师第45旅及整编第68师重占开封。国军统帅部判断华东野战军“主力南窜,似无积极企图”,于是以整编第25师及第3快速纵队车运滕县,解兖州之围,并将已到达砀山的整编第74师车运新安镇增防,以区兵团、邱兵团,分向太康、扶沟及陈留、通许、尉氏方面“索匪追剿”。这样,就“使豫东主力战场,兵力形成薄弱”(南京国防部第三厅《中原会战战斗经过及检讨》),为解放军各个歼灭提供了条件。

骄狂的邱清泉以主力向通许方向前进,尾击3、8纵;区寿年兵团进达睢县西北的铁佛寺、龙王店、榆厢铺地区后徘徊不前。邱、区两兵团形成了40公里间隙。粟裕等抓住战机,不待查明区兵团的具体部署情况,即于27日下达了围歼该兵团的命令。

当晚,突击集团各部以尹店集、龙塘岗、榆厢铺地区为目标,进行合围,同时以一部楔入纵深,割裂区兵团部署。至29日晨,将区兵团部及整编第75师包围于龙王店、常郎屯、杨拐、榆厢铺、陈小楼等地,并完成了分割;将整编第72师包围于铁佛寺周围地区。阻援集团控制了杞县、齐砦、高阳集、王崮之线,隔绝了邱、区两兵团之联系。

29日晚,突击集团以一部监视铁佛寺整编第72师,集中主力围攻龙王店,激战至7月2日3时,歼灭区兵团部和整编第75师师部,俘虏区寿年和整编第75师师长沈澄年。

区寿年兵团陷入解放军的包围后,国民党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鉴于“我机动部队邱兵团、区兵团处于分离状态;豫南之第五绥区部队尚未行动,深感情势严重',乃令邱清泉兵团“即向陈留地区集结,尽速向杞县以东进击”; 令由整编第25师及第3快速纵队、第2交警总队组成一个兵团,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任司令官,由滕县地区“改向商邱地区集结,准备向睢县以西进击” “第五绥区先以已完成集结之部队,即沿上蔡、周家口、淮阳向睢县以北进击”; “区兵团应坚强固守,吸引陈菲主力千现地,准备协同我外线友军,适时出击。” “一举包围陈匪主力于睢县杞县地区歼灭之。”(《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第5册,第468-469页)

6月28日,整编第83师全力向杞县城进攻,15时,守卫该城的两广纵队和4纵1个师被迫放弃阵地。

6月29日晨,邱兵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沿杞睢公路向裴村店、榆厢铺方向实施主要突击。3、8、10纵等部,在杞县以东、以南的过庄、桃林岗、王司砦一线进行了顽强的阵地防御战,坚决守住了阵地,使邱清泉眼看10余公里以外的区兵团被歼而无可奈何。

眼看着区寿年兵团行将就歼,老蒋于7月1日致电邱清泉:

“据报弟今日只派第二百旅与第八十三师向东进攻,而仍留主力在西面,未参加向东增援作战,故桃林岗、许村仍难攻克,无任骇异。当此革命战争同生死、共存亡之际,对沈师长等切勿稍存意气,更不可报复前嫌,免被匪各个击破,同归于尽。……希即全力东进,击破当面之匪,达成解围任务勿误。”

原来,1946年7月,沈澄年的整编第七十五师曾划拨给邱清泉指挥,邱清泉命其驻扎在定陶、曹县一带,负责保护商丘至定陶的后方补给线。1948年6月南京国防部未通知邱清泉,直接下令沈澄年率部移驻商丘。沈澄年未请示邱即率部开往商丘。邱清泉到定陶发现军营已空无一人,勃然大怒,致电蒋介石,要求将沈交军事法院审判。因沈的行动有国防部的命令,此事不了了之。

邱清泉接到老蒋的电报后,继续向东进攻,但在华野10纵等部顽强阻击下,仍无进展。

但东边战局再生变数,6月29日,老蒋因豫东战场情况危急,并得悉山东兵团“围城打援意图”,将自苏北经徐州沿津浦路北援、28日已开始进抵滕县的整编第25师西调,车运商丘,增援豫东。

7月1日,黄百韬兵团被中原野战军11纵和华东野战军1、6纵各一部,阻挡在距铁佛寺5公里以外的帝丘店地区。

​叁| 重创黄百韬,遗憾收尾

龙王店失陷,区寿年、沈澄年“若非阵亡,必已被俘”。老蒋“五中惨裂,不知所止”,深感“中原战局严重万分”。故于7月2日上午携空军总司令周至柔飞临杞县上空督战。他严令邱清泉急进,“一面救援七十五师在榆厢铺之一旅与铁佛寺之七十二师;一面与西进之二十五师会合,方能挽坠势,亦所以保全弟军不致孤立被歼也。”“如此次中原作战失败,则国家前途不堪设想!”

华东野战军攻克开封,又在睢杞地区歼灭了区寿年兵团主力,已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战役目的。这时由于连续行军作战,加上战区久旱无雨,井河干涸,炎热夏季,部队减员较大,十分疲劳。在此情况下,粟裕、陈士渠、唐亮、张震认为,

“我们下一步的任务,主要是组织部队胜利撤出战斗,转入休整。”他们对当面敌情和如何组织部队顺利转移问题再次作了分析研究。认为,“援敌黄邱两个兵团遭我阻击后不甘失败,仍由东西两面向我对攻,胡兵团也正由南向北攻击前进,尤其是黄兵团,增援积极,已进抵帝丘店附近,对我军从战场东部撤出威胁较大,如不对该敌以有力打击,我军携带大批伤员,将难以顺利撤出战斗;即使撤出,各路敌人也会尾追而来,使我军陷于被动。”(《粟裕战争回忆录》第568页)

他们决心围歼黄百韬兵团。7月2日,粟陈唐张向部队下达战斗命令,

以3、10纵和8纵一部,继续阻击邱清泉兵团; 以8纵主力及6纵1个师围歼榆厢铺、何旗屯之整编第75师第16旅旅部及2个团; 以1、4、6纵和两广纵东移围歼黄百韬兵团; 以中野11纵监视铁佛寺整编第72师,并作为战役预备队。

为了保证战役全胜,华野前委号召全体指战员,“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不怕伤亡,克服因难”,“坚决执行命令,服从指挥,为争取此次战役圆满胜利而战。”

7月2日晚,华东野战军对黄百韬兵团发起攻击。至4日拂晓,将其压缩在帝丘店及其周围10余个村庄内,歼灭近2个团的兵力。同时迅速歼灭了榆厢铺、何旗屯守敌。

5日拂晓,黄百韬指挥第40、第108旅各一部,在4辆战车前导和P--51型飞机协力下,由帝丘店向北实施反扑,经7小时激战,被击退。是日黄昏,华东野战军再次发起攻击,激战至6日晨,又歼灭黄兵团1个团另2个营。经此打击之后,黄百韬感到自身难保,将部队踞守帝丘店狭小地区待援。

为解黄百韬兵团之围,邱清泉以整编第5师之第45旅,整编第83师“合编成左翼迂回兵团,由兰封以南沿尹店、白云寺径趋铁佛寺,先解整72师之围;再合力东进,以解黄兵团之围。”第4绥靖区刘汝明整编第55、第68师主力,“亦以有力部队沿陇海路以南行动,以资策应。”(《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第5册,第476页)

7月6日,邱清泉之迂回兵团主力进至尹店东南。与此同时,整编第74师已进到宁陵及其以西地区。胡琏兵团先遣部队正向太康急进中。

“华野战字第八号”围歼黄百韬的部署命令

在上述形势下,华东野战军何时撤出战斗就成为急待决定的问题。刘陈邓十分关注,他们在7月5日致中央军委和粟裕、陈士榘等的电报里就提请他们考虑这个问题。电文称:

“我们原订部署是按粟、陈要求,使胡琏在七日前不能超过太康,此着仍属可能。惟全部拉回胡琏,恐已困难,当尽全力争取之” “粟部已全部使用,无预备队,且颇疲劳,我们认为须保持锐气,才可避免在新情况下陷入被动。此点请军委考虑。”

为保持主动,粟裕等于7月6日命令部队撤出战斗。他们在7月6日致中央军委和刘陈邓的电报里说,

“我们原拟全歼黄百韬兵团,估计要八日晨始能解决战斗。歼灭该敌,均具有信心,惟势将被迫与援敌作战对我不利,故决定放弃歼黄计划,本晚就现态势抢运伤员(伤亡近万,因无担架,堆集一线仍多)与胜利品,七日晚向北转移,争取调整组织与补充弹药,待机。”

7月7日又致电中央军委说,因国军各路援军迫近,“加上我军连续作战,已很疲劳,为应付敌人乘我疲劳后进攻,决放弃对敌二十五师等部之作战,即北撤民权、考城、菏泽、曹县、定陶地区,争取休整。如敌继进,则相机予以歼击。”

8日,中央军委在复电里指出:“在来电所述各种情况下,你们的撤退是正确的。”

7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撤出战斗,分向睢、杞以南及鲁西南转移。睢杞战役结束,又歼灭国军5万余人。

结语:豫东战役是城南庄决策的成功实践,加速了解放战争进程

豫东战役歼灭了区寿年兵团,打击了黄百韬兵团,削弱了邱清泉兵团,共歼灭国军9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一个战役歼敌人数的新纪录,基本达到了军委提出的华野4至8个月内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10万人的要求。经过华野和中野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20天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丰硕的战果。粟裕给军委交了一份优等答卷,他的紧张心情为之一扫。

《全国解放战争史》

豫东战役取得如此巨大战果,其原因正如粟裕指出的,“它是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英勇奋战,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主力,以及冀鲁豫军区和豫皖苏军区参战部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协力作战的结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的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粟裕战争回忆录》第571页)

从作战指导方面来讲,华东野战军正确地解决了以下关键问题。

一是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的原则,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豫东战场是新解放区,在新区作战条件远不如在老解放区有利,而且在这个战场上国军兵力还占优势,它能够集中主力实行战役性进攻。华东野战军原准备在鲁西南地区求歼邱清泉兵团,但是由于国军立即集中兵力企图迫我“背水决战”,和邱清泉兵团猬集固守难以分割,在鲁西南地区决战的条件不具备。勉强会战于已不利,乃不拘泥于原计划,而改以一部兵力围攻国军守备薄弱的开封。这一招完全出乎国军所料,错乱了国军的部署,迫使其不得不仓皇奔驰救援开封,从而求得了有利条件下逐一围歼区寿年兵团、黄百韬兵团的良好战机。

对此,国军方面事后检讨说,“此次作战之直前,匪军被国军分割于鲁西南、豫东、豫西各地,且鲁西南地区匪之态势不利。但匪军及时另开辟战场,窜犯开封,诱使国军救援,使国军对匪粟裕兵团之攻击,功亏一等;并创造围歼区兵团及黄兵团之战机,国军则奔驰应援,陷于被动,匪军之指导甚为正明。”(《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第5册,第483页)

二是“攻城”“打点”与阻援兵力灵活运用。豫东之战,华东野战军“攻城”“打点”与阻援相互配合,同时进行,其中阻援是次要的,是为着保障“攻城”“打点”这一战役主要目的。在兵力运用方面,从战场实际出发,其用于阻援方向的兵力,或大于“攻城”“打点”的兵力,或兵力大体相等。因此,保障了“攻城”、“打点”的胜利。

三是战役包围与战术分割同时实施,在不能速歼围敌且援敌迫近时,果断撤出战斗。求歼区寿年兵团时,从6月27日下午到29日晨即达成了对该兵团的合围,同时割裂了整编第75师的战斗队形,故较快地取得歼灭区兵团部与整编第75师的胜利。打黄百韬兵团时,至7月3日就将该兵团合围,但未能将其战斗队形分割,致使其收缩一团固守,而不能迅速歼灭,在各路援敌迫近时,主动放弃歼黄计划,保持了战场主动权。

豫东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正如中央在7月11日的贺电里指出的,“这一辉煌胜利,正给蒋介石'肃清中原’的呓语以迎头痛击。同时,也正使我军更有利地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度。”

实事求是的说,国军此战各兵团表现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没有大家印象中的国军各部“都养成自保自足的恶习,只看到带领的一部的利害,对于友军的危难、整个战局的成败,几乎漠不关心……(当然本次邱、胡想吞并区、沈除外),基本都是全力救援老蒋微操也在点子上,但不得不说此战给国军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豫东之前,国军一个机动兵团来去如风;豫东之后,国军已不敢以单独一个兵团出动,怕被包饺子,济南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此,在中原战场上的国军完全丧失了战役性进攻的能力。

1994年12月25日,《追忆粟裕同志》一文里说:“豫东战役的胜利,使中原、华东战场的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大大加快了我军战略进攻的胜利进程,为顺利转入战略决战创造了良好条件(《人民日报》,1994年12月25日)。”

国军在战役结束后的《中原会战战斗经过及检讨》中说:

“此次豫东会战,共军所表现特异三点:

(一)敢集中主力作大规模之会战、决战。

(二)敢攻袭大据点,如开封、兖州、襄樊等。

(三)对战场要点敢作顽强固守,反复争夺,如桃林岗、许岗、董店等(南京国防部第三厅《中原会战战斗经过及检讨》)。”

黄百韬则在《豫东战役战斗要报》中称,共军“气焰高涨,实力雄厚,中原战局遂进入最严重阶段(国民党军第7兵团《豫东战役战斗要报》)。”

豫东战役的胜利连同兖州、襄樊等战役的胜利,说明中央军委和教员采纳粟裕的建议,做出集中主力在长江以北作战的战略决策是无比正确的。为继续歼灭国军主力于长江以北,1948年7月13日,教员致中原局并告粟陈唐电:“粟兵团应在现地区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

在我军,对豫东战役意义了解最深刻的就是主席本人,在豫东战役结束后,教员高兴得不行,在1948年8月接见华野特纵司令员陈锐霆时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我们过山坳了!“

主席在《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中,对豫东战役作了高度评价,指出:“由于四个月内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英勇作战的结果,而特别是南线的睢杞战役、济南战役,北线的锦州、长春、辽西、沈阳战役的结果”,“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9月8日至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毛泽东选集》第4卷1346页)。”正是由于这一重大决策,致有后来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中国历史##解放战争近代史##军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豫东战役时粟裕面对国军四面包围,仍能在歼敌精锐师之后全身而退
UC头条:粟裕历经艰苦一战,为何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毛主席这样评价
解放战争-第二十八章 豫东战役(上)奇袭开封
豫东战役(1948年6-7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四十九
他是国军的超级王牌,我军为避其锋芒多次避让,后死于粟裕手中
原创 | 解放战争不为人知真正的转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