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读红军军史4-入闽西

在东固,红四军得知井冈山根据地已失守。这时,赣敌李文彬旅又迫不及待地追至东固。于是,毛泽东、朱德决定到闽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安置好伤员后,2月25日,红四军在红二、四团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欢送下,离开了东固。初春的东固,阳光和煦,鸟儿欢唱,红四军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战友,告别了乡亲,向新的目标进军了。在闽西掀起了新的红色风暴。

红四军下井岗山向赣南进军,是实行'围魏救赵'计划,与井冈山配合,打破'会剿',但红四军下山后被敌人尾追,越走越远,完全脱离了井冈山,坚守井冈山的红五军就成孤军奋战了。而且红五军的领导和士兵还不熟悉游击战,不善于守山头,打埋伏,加上刚上山不久,地情、民情均不熟悉,以至最后失败了。

红四军在东固,一方面知道了井冈山失守的消息,已不能再回井冈山了,'围魏救赵'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另一方面一直尾追红军的赣敌李文彬部已追至东固,吉安驻军金汉鼎部也对东固采取攻击之势,东固也不好固守。那么,红四军向何处发展呢?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又经过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作出了向闽西进军的决定。

红四军进军闽西,是毛泽东等基于当时形势的急剧变化和闽西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1929年2月21日,桂系军阀赶走蒋介石委派的湖南省主席鲁涤平;3月间蒋桂战争爆发,双方在鄂东地区大打出手。蒋介石将湘、粤、赣三省敌军都调去向桂系进攻,一时顾不得'追剿'红军了。这就给红四军一个从容考虑去向的良好时机。

闽西是福建省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1926年北伐军入闽后,永定、龙岩、上杭、平和、长汀、连城等县先后建立了党的支部和县委。

由于闽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所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井冈山的斗争均对闽西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给闽西人民以很大的鼓舞,推动了闽西人民的革命斗争。闽西地区在1928年前后开展的革命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斗争中建立了红军队伍,开辟了小块的游击根据地,有的地区还实行了分配土地,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这就为红四军进闽西发展革命斗争,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红四军前委当时的考虑,认为闽西还有另外两个有利条件:

一是闽西境内反动军事力量薄弱,多为地方土著军阀,战斗力甚低。有海军陆战队两旅,但长期驻防沿海,从前并未打过仗,战斗力不强,张贞一师军队虽比较能打仗,但亦只有两个团战斗力较强;土著军阀如郭凤鸣、陈国辉、卢兴邦等皆为土匪军,虽被国民党收编,但各占一块地盘,互不联属,且互相之间勾心斗角。整个福建当时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

二是闽西地域广大,物产丰富。闽西即福建省西南地区,包括有长汀、宁化、清流、明溪、连城、上枕、武平、龙岩、宁洋、漳平、永定、平和、南靖等县,西接赣南,南邻粤东,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区有170万入口。这种情况,最便于红军的割据和发展。

上述情况,不但是红四军进军闽西的重要根据,而且这也正是后来闽西革命根据地能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稳定的组成部分的重要原因。

1929年2月25日,毛泽东等率领红四军离开东固,乘当时'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的良好时机,开始了向闽西的第一次伟大的进军。同时指示红二、四军团亦离开东固,到兴国、于都等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进驻闽西长汀县楼子坝,12日,到达四都。13日凌晨,长汀军阀郭风鸣匪部的侦察连企图偷袭红军哨所,当即被击退,红军乘胜沿渔溪、上蒸、南严、陂溪一直追到长岭寨山脚下。在陂溪,遇到了前来反映情况的长汀县临时县委负责人段奋夫。他参加了在陂溪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介绍了情况。他谈了郭凤鸣部队内部官兵关系恶劣,生活腐化,士气消沉及我党在郭匪内部的秘密活动;又讲到了军阀郭凤鸣、陈国辉、卢兴邦之间的尖锐矛盾及对人民的残酷压榨;还讲到了长汀的群众基础较好等。根据这些情况,军委扩大会议作出了'进攻长岭,占长汀,彻底消灭郭凤鸣'的决定。

3月14日,红四军向长岭寨之敌发起进攻,毙敌旅长郭凤鸣,歼敌2000余,缴枪千余支,不到三小时,就消灭了闽西敌军主力,解放了长汀县城,取得了进军途中的又一个重大胜利。

当年的长岭寨

红四军进驻长汀县城后,首先,大力开展了群众工作,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其次,红四军在长汀进行了整编和装备补充。将原来团的建制改为纵队。第三,更为重要的是,红四军前委在长汀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研究了当前形势和红军的行动方针问题,确定了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伟大计划。

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经过的大柏地和长岭寨两战,是红四军主力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斗。不仅消灭了大股敌人,解放了较大的县城,壮大了红军的力量,而且大大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加之,红军在千里转战的过程中,每到一地,都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因而,赣南、闽西的群众斗争蓬勃兴起,打土豪,分田地,抗租税,搞暴动,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大好革命形势。

1929年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州'辛耕别墅'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利用蒋桂军阀混乱之机,放手发动群众,以赣南、闽西为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创造新的红色割据,并决定相机与湘赣边界取得联系,恢复井冈山附近群众割据。根据上述方针,3月底,红四军从闽西回师赣南,攻战瑞金县城,并连克于都、兴国、宁都等县。4月初,与从井冈山转战到赣南的红五军在于都会合。毛泽东和彭德怀从1月14日分手,不过两个半月,两军都经历了千难万险,因此都感慨万分!见面时,毛泽东向彭德怀表示了歉意。说,这次很危险,不应该让你们留守并冈山。

后来,彭德怀回忆和毛泽东、朱德见面时的情景时说:'午饭时,我和朱军长、毛党代表一起吃午饭。那时的午饭,各自用洗脸毛巾包一碗饭,到时休息就地吃,也没有什么菜,吃冷饭,喝冷水。'

彭德怀曾竭尽全力守卫井冈山。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奋力抵抗了半个月,后率六七百人的队伍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他四处寻觅着毛泽东部队的踪影,这期间部队只剩下300来人了。到红四、红五军会合时,红五军已恢复到600余人,400余支枪。红四军、红五军会合后,红五军党委得以了解前委3月20日汀州会议精神,并向前委汇报了守卫井冈山的战斗和突围经过。4月11日,前委扩大会议决定:红四军在赣南进行短距离分兵,彭德怀率红五军打回井冈山以恢复湘赣边界的群众割据。

5月中旬,红四军离开赣南,第二次入闽。在5月23日、6月3日、6月19日三次攻打龙岩城,共歼敌2000余人,缴枪900余支。至此,闽西军阀陈国辉部被完全消灭。

这样,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红四军如人水蛟龙,自由往返于赣南、闽西边境进行游击活动,相继建立了10多个县的革命政权,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使那里的革命斗争出现了大好的局面。

但是,随着红军的扩大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四军的党内和军内也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红四军党内和军内存在着单纯的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军阀主义残余和极端民主化等。就红四军领导人来说,他们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形势下也有了发展。先是红四军前委于1929年4月3日在瑞金收到中央的'二月来信',这封信对形势作出了悲观的估计,对红军的行动策略提出了错误的主张。由于毛泽东对这封信表示了不同的意见,那些缺乏建立根据地观念的同志便认为毛泽东此举是不服从中央决定的表现,从而使红四军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公开争论。这种争论从同年4月前委召开的于都会议开始,逐渐发展到基层。后来,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后,新的根据地还没有建立,前委由井冈山地区时既管红军又管所在地的地方工作,变成了专管红军工作的机构,使前委与红四军军委形成了机构重叠。前委决定把军委机关改为政治部,军委停止办公。这一决定是正确的,但在领导者的人事安排上不尽合适,使领导者之间加深了矛盾。另外,党中央派刚从莫斯科学习回来的刘安恭到红四军后,由于刘的思想作风不够正派,硬说红四军领导人有两派,一为拥护中央派,一为反对中央派,人为制造矛盾,致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打下龙岩后,便利用休整时间,于6月下旬在此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打算解决已经存在的纠纷。这次会议,由于各方面的条件不成熟,不但未能解决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反而引发了一场争论。例如,有的人提出'党管一切,党管理一切'的片面主张;有的人对党委、支部讨论决定问题的制度不习惯,认为'党代表的权力太大','前委包办代替了军委的工作',喜欢'长官说了算';有的人忽视红军战争的根本任务,不愿意做艰苦的工作,对建立政权、建立农民协会、建立游击队和农村中的党组织不关心,而热衷于'走州过府',去扩大政治影响;有的人主张事无大小都要先交下级讨论,否则就是'家长制';有的主张'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认为'不打不骂是带不好军队的',甚至主张枪毙逃兵。在这场争论中否定和回避了两个关键性问题:第一是红四军党内是否存在流寇主义,要不要反对流寇主义?在这个问题上,会议的决议实际上否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第二是红四军党内要不要实行集权制,实行集权制是不是就是实行家长制?会议认为红四军党内存在着'家长制度的倾向',这实际上否定了集权制原则。这些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倾向在会上一时占了上风,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则未能为多数同志所认识和接受。大会最后选举红四军前委时,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前委决定派毛泽东等5人离开部队去蛟洋一面养病,一面指导闽西特委开展工作。

红四军党的七大,后果是不好的,它不仅加深了领导人之间的矛盾,而且使红四军内部的不良倾向更趋严重,并使红四军一度放弃了创造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思想和工作。红四军七大以后,前委于7月20日在新泉得到敌情报告,为了粉碎敌人的'三省会剿',朱德、陈毅立即赶至上杭蛟洋召开了前委紧急会议,制定了粉碎敌人'会剿'的计划,并确定陈毅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前委书记暂由朱德代理。在这以后,部队曾取得攻占上杭等战斗的胜利。但由于措置不尽得当,也曾使部队受到一些损失。尤其是遵照中央和福建省委指示在10月间两次进攻广东梅县,合计损失兵力1000多人。至于1929年9月下旬在上杭县太忠庙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则同红四军党的七大一样,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成果。

红四军党的七大后,中共中央在8月21日发出由周恩来起草的给红四军前委的信,对这次大会提出批评,强调'红军不仅是战斗的组织而且更具有宣传和政治的作用',指出红军'必须采取比较集权制',党的书记多负责任'绝对不是家长制',事事'要拿到支部中去讨论去解决﹣这是极端民主化的主张'。不久,陈毅到上海向中共中央详细汇报红四军的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陈毅的汇报。陈毅的汇报后来写成了《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一文,发表于1930 年 1 月 15 日出版的《中央军事通讯》第一期。陈毅的汇报,使中共中央对于'朱毛军'有了清楚的了解。于是,决定重新起草给红四军的指示信,以解决红四军内部出现的明显分歧。政治局委托李立三、周恩来和陈毅三人组成一个小组,专门研究红四军问题,起草中央指示信。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讨论,由陈毅执笔,起草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信》。此信在9月28日经中共中央同意,由陈毅携带返回闽西,史称'九月来信'。这是一封颇为重要的指示信,该信明确支持了毛泽东的主张。信中指出:'集权制问题。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不能机械地引用'家长制'这个名词来削弱指导机关的权力,来作极端民主化的掩护。'还指出:'纠正一切不正确的倾向。红军中右倾思想如取消观念、分家观念、离队观念与小团体倾向,极端民主化,红军脱离生产即不能存在等观念,都非常错误,皆源于同志理论水平低,党的教育缺乏。这些观念不肃清,于红军前途有极大危险,前委应坚决以斗争的态度来肃清之。'信末提及:'详细解释及具体办法已向陈毅同志面谈,当由其口达前委及全军同志。'

这表明,中共中央授权陈毅是中央指示的最权威的传达者和解释者。陈毅传达了周恩来的重要嘱咐:'要请毛泽东复职,仍任前委书记,并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分清是非,作出决议。'周恩来的强有力支持,使毛泽东摆脱了危机。朱德当即表示,坚持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他很爽快地对陈毅说:'过去的那些我收回,我们请他回来!'

在前委会议结束之后,朱德和陈毅当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转达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并派出一支部队前往蛟洋,迎接毛泽东回红四军。

毛泽东终于回来了!重新出任红四军前委书记,成为红四军的最高首长。毛泽东复职后,便着手整顿红四军。他在作了一个月的准备之后,决定召开红四军党的九大。

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在陈毅主持下,中共红四军九大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陈毅传达了'九月来信',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会议只开了两天。在听了三个报告之后,通过了各项决议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它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它再次提出红军必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它尖锐地批评了极端民主化和非组织观点,指出它的结果将会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造成革命的失败。决议案着重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红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来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由毛泽东起草的这一决议,被认为是'历史性的决议'。《毛泽东选集》为此文所加的题注写道:'中国人民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有广大的发展和创造,现在的面貌和过去大不相同了,但是基本的路线还是这个决议的路线。'

古田会议旧址

油画《古田会议》

在古田会议前夕,当着敌人发动的第二次'三省会剿'临到闽西的时候,当时担任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表现出明显的悲观思想。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回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封信除了对林彪以及党内和军内的右倾悲观思想作了分析批评以外,更重要的是深刻地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伟大理论思想。毛泽东在信中还运用马列主义的科学方法,生动地说明了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实际意义,他充满革命豪情和胜利信心地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在扩大。毛泽东率红四军在江西中部、南部驰骋。到了1930年3月,赣南一带除了赣州、吉安等几座孤城外,30多个县都变成赤色世界,形成了赣南根据地。赣南根据地与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红色区域日渐扩大。这一大片红区,史称'中央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扩大了,红军也扩大了。1930年6月,以红四军为基础,和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朱德为总指挥。不久,红五军、红八军、红二十六军合编,组成红军第三军团,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1930年8月,红一军团又与红三军团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朱德为总司令。红军第一方面军拥有3万兵马,比毛泽东初上井冈山时那700多人,增加了几十倍,声势更加浩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军史: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创建(2)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从井冈山斗争到古田会议
井冈山革命风云(十三)
“朱毛红军”内部的一场争论,带给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示?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中央苏区是如何建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