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2—校长挂帅围剿学生

建议朋友们从第一章开始看

蒋介石坐镇武汉'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32年6月7日,身为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亲赴汉口'督剿'红军。他所以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因为他感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壮大,对国民党反动政权威胁太大。这块根据地东迄津浦路,西达平汉路,北临淮河,南濒长江,地处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既威慑南京,又威逼武汉。蒋介石确实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1932年6月23日,蒋介石决定将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设在汉口。6月29日,蒋介石到达汉口,开始坐镇武汉'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的'剿匪'军,分为左路、中路、右路三路军,左路军司令官为何成浚;中路军司令官由蒋介石兼任,刘峙任副司令官;右路军司令官为李济深,王钧任副司令官。这三路军除以左路军专门对付湘鄂西苏区外,'中路、右路两路军共26个师又5个旅30余万人,另有4个航空队,全力压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蒋介石亲自兼任中路军司令官。其嫡系精锐主力师,除陈诚等部尚在江西对付我中央红军外,大部(胡宗南第一师、黄杰第二师、李玉堂第三师、徐庭瑶第四师、蒋鼎文第九师、李默庵第十师、李思塑第八十师、蒋伏生第八十三师、俞济时第八十八师、汤恩伯第八十九师)均调来围攻我们,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

蒋介石'围剿'计划的第一步,是从东西北三面发起攻击,从东南方向将红四方面军驱出鄂豫境;第二步,是实行东西夹击,将红军主力压至长江北岸,聚而歼之。蒋介石为表示自己'剿共'的决心,对他的部下宣称:'匪如一日不肃清,本人即一日不回京。'此后,一直到1933年3月,蒋介石以武汉、庐山为中心,亲自指挥'剿共'战争。

蒋介石如此频繁地调动部队,引起了红四方面军总部的注意,认为:'我军连续作战,疲惫已极,当务之急是养精蓄锐,休整训练。应当停止外线进攻作战,把主力摆到鄂豫边界,一脚踏在根据地,一脚踏在白区,边休整部队,边掩护地方开辟工作,为粉碎敌人的'剿匪'做准备。'但是,这时张国焘等中央分局领导人却被红四方面军连续几次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命令红军西出平汉路,进逼罗山,向信阳、广水段出击,而后伺机南下,进逼武汉。7月初,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在黄陂县夏店召开会议,讨论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方针。徐向前发言说:'我军从去年秋天洗马畈战斗以来,连续作战大半年,指战员疲惫已极,战士烂脚病蔓延,部队减员人数逐日上升,情况十分严重,好比弓弦拉得太紧,有绷断的危险,部队必须休整。如果继续南下麻城威胁武汉,部队将更加疲惫。一旦敌军压境,以疲惫之师仓猝迎敌,定将贻误大局。我建议首先立即停止外线进攻作战,将主力调集鄂豫边界,休整部队,发动群众,这样既可以扩大苏区,又可使部队就粮于新区。'陈昌浩也说:'对总的形势的估价,是我们的出发点。蒋介石、刘峙,往来武汉、信阳之间,非同寻常。据鸡公山的群众反映,平汉路兵运紧急,种种迹象表明大规模的'围剿'在即,我们必须在苏区进行反'围剿'的动员和准备。'

沈泽民则不同意徐、陈两人的意见。沈泽民,是陈昌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的同学。此时是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因此,他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他说:'蒋介石经过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已被打得溃不成军。前段又有迁都西安的计划。有人说:蒋介石迁都西安为避 日 寇的凶焰,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鄂豫皖雄踞长江中游,临近九省通衢武汉,高屋建瓴,有顺流直下之势。蒋介石不谓不知,迁都之议原因在我们不在日寇。何况他的嫡系主力仅7个师.其他均为杂牌。目前是争取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按原定计划夺取麻城,实现威逼武汉。'陈昌浩不同意沈泽民的意见,他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理由:'四大战役,共歼敌正规军40个团6万多人,这在鄂豫皖来说是空前的胜利,蒋介石和帝国主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然而,他们是全国的统治阶级,他们有帝国主义和买办豪绅的支持。敌人是不会甘心于失败的,一次更大的围剿即将到来。我同意徐向前同志的意见,当务之急是养精蓄锐,休整训练,为粉碎敌人的新的'剿匪'做准备。……'会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要不要南下麻城,威逼武汉的问题上。这是一个涉及全局的行动方针问题,双方各持己见,争论得相当激烈。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张国焘的意见是决定性的。张国焘拿出了《中共中央致各苏区的军事训令》,训令说:'鄂豫皖红四方面军,除以二十五军巩固皖西北新发展苏区外,主力应向西行动,扩大与巩固鄂东苏区,以一师以上的兵力过京汉路,配合红三军行动,消灭徐源泉、萧之楚等主力,造成京汉路两旁孝感、武胜关间比较巩固的新苏区,必要时可重新进攻黄陂,威吓武汉,调动敌人进攻湘鄂西的力量,求得战争的解决,以造成包围武汉的形势。'实际上,这无异于为这次中央分局会议讨论的主题作了结论。沈泽民当然是同意这个意见的。他不仅同意,而且认为:国民党军队已被红军打得溃不成军,要进攻红军,就得由帝国主义亲自出马担当主力军,国民党已处于'偏师'地位,新的'围剿'不会来临。张国焘支持沈泽民的看法,他也认为国民党军队已经成为'偏师'了。

徐向前针对沈泽民、张国焘等人的意见,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蒋介石的黄埔系精锐部队还没拿出来,我们打的多是杂牌军,怎么能说国民党是'偏师'呢?'尽管陈昌浩支持徐向前的意见,认为红四方面军应该转入反'剿匪'的准备,但是,最后还是由张国焘拍板按照《中共中央致各苏区的军事训令》执行,作出了部队南下进攻麻城的决定。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夏店会议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根据中央分局决定,率红军主力红四军第十、十一、十二师,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及独立第一师南下进攻麻城。

湖北麻城,是国民党军队长期占据的一个坚固城池,也是安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内的一个顽固堡垒。蒋介石认为麻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地住麻城既可以牵制红军兵力,又可从东西相援,配合中路、右路军作战,为此,蒋介石下达了死守麻城的命令。麻城守军为国民党'围剿'部队第四纵队,指挥官为第三十一军军长张印相。张印相将其所辖的第三十、三十一师和一个特务旅分驻于麻城、宋埠和黄陂,作战时可以互相支援,但其防守重点是加强麻城防务,并筹集了充足的粮食和弹药,做好了坚守的准备。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作出的'围攻麻城'的决定,实际是个硬碰硬的决定。中央分局提出的口号是'攻下麻城,攻下宋埠、黄陂,打到武汉去!'

红军冒着酷暑抵达麻城地区后,'当即向麻城外围据点发起猛攻,以实现孤立和围攻麻城,吸打黄陂、武汉方向的援敌的作战企图。'7月7日、8日,红军首先占领了骑龙铺、长岭岗、阎家河、梅花脑、邓家竹园等地,并于红石堰、七里桥一带全歼敌三十一师九十三旅,俘敌旅长章祖卿以下官兵2000余人,缴枪2300余支,机枪40余挺,迫击炮40余门。进而,红四方面军以主力控制了麻城以西的霸王山、麻姑洞、红石嘴一带高地,在城西南中馆驿包围了敌三十师九十二旅,切断了麻城与宋埠、歧亭、黄陂等地的交通线,待机打援。为了稳固后方,红军还派出一部分兵力,与地方武装配合,将麻城周围纵横百余里的反动地主民团一扫而光,毙俘千余人,活捉了一批土顽首领,解放了黄土岗、福田河一带。这样,使麻城之敌陷入红军重重包围之中。麻城守敌凭借着坚固的城防工事,固守不出,红军屡攻不克。

敌三十一军军长张印相见麻城被围,立即调黄陂的三十一师,避开红军设伏打援的战场,绕道经宋埠北进来援麻城。徐向前当即决定改变作战计划,乘黄陂空虚之机,率红军主力立即南下,于18日攻占黄陂以东距汉口仅五六十里的要点仓子埠,歼敌一部,缴获食盐万余斤。红军前锋部队逼近武汉,使武汉的敌人大为震惊,蒋介石急调郝梦龄五十四师由水路直趋仓子埠,彭振山三十师由宋埠、歧亭向南进逼,汤恩伯八十九师集中于祁家湾车站一带阻止红军西进,妄图对红军实行夹击。红四方面军总部得知敌人的动向后,当机立断令部队反击。26日,红军回师李家集、靠山店、甘棠铺一线,重创敌三十师、三十一师,歼敌一个旅,溃敌逃回宋埠、歧亭。红军再次回兵围攻麻城。

红四方面军自南下围攻麻城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并没有实现南下计划,麻城未克,而红军主力又被敌人吸住,失去主动。敌人则乘机从容部署'围剿',展开行动。

当红军在麻城地区作战之时,敌人已开始紧缩包围圈。首先是在东线皖西地区开始向根据地进攻。

1932年7月7日,敌右路军徐庭瑶纵队进犯霍丘县城。

霍丘县城是红二十五军在军长旷继勋率领下解放的。霍丘县城解放后,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认为应该守住它,使霍丘成为红军'从大别山伸向淮河边上的一个据点,要和商城、六安互为犄角之势,左可以驰援六安,右可以驰援商城,而商六两城也可以驰援霍丘'。这个战略意图并不错,问题在于当敌军集结兵力准备大举'围剿',企图对红军各个击破的时候,固守县城,则是极端错误的。徐向前回顾这段历史时说:'皖西的红二十五军一部也遇到敌徐庭瑶部的进攻。旷继勋军长打来电报说,他们正在霍丘城内坚守,'以城攻城',与敌决战。张国焘拿到电报气坏了,说:'什么叫以城攻城!'我们也认为,这种和敌人硬拼的办法不对头。所以,马上派蔡申熙同志去皖西。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红二十五军的守城部队1000多人与敌人血战5昼夜后,全部损失,仅军长旷继勋及少数人脱险。'霍丘县城守卫战失败了,但红军在同敌人的战斗中所表现的英勇牺牲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敬佩。鄂豫皖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最为壮烈的场面大概就是霍丘保卫战了。当敌人从东城门、北关城隍庙、南门三面突进城来,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时,城里的人不自觉地朝西门涌去,2000多人挤在一条长街上,西城门打开的一个小门,已经被人挤住,一个人也出不去了。敌人的机枪在身后'哒哒哒'作响,外围的人不断倒下去。

'共产党万岁!'

'苏维埃万岁!'

……伴随着敌人的声响起了口号声。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许多人把脸转过来,唱出了这雄壮的歌。他们昂首挺胸,宁死不屈。'哒哒哒!哒哒哒!'一批批的人不断地倒下去……

就这样,一两千人站在街头上,迎着横扫过来的弹雨,没有人躲避,没有人叫喊,没有人悲伤。他们只用仇恨的目光,望着那喷火的枪口!这是一幅多么惊天动地的场面!这就是1932年7月13日中午,霍丘城血战到最后的情景。

霍丘县城失守,敌人向鄂豫皖根据地紧缩包围圈的第一步得逞了。由于红四方面军主力正在麻城地区与南线敌人呈相持胶着状态,敌人从东、北、西三面大举进攻鄂豫皖根据地。蒋介石'进剿'军的主力是卫立煌第六纵队和陈继承第二纵队,他们分别由花园向河口、从罗山向七里坪压向根据地中心;还有平汉路东侧的马鸿逵纵队,豫南的张纺纵队,皖西的徐庭瑶纵队,蕲黄广的上官云相纵队,麻城、黄陂的张印相纵队,也摆成一个分进合击的架势,向鄂豫皖根据地纵深涌来。

在武汉坐镇指挥'围剿'的蒋介石,见各路'进剿'部队进入根据地后未遇到有力的抵抗,遂改变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决定'进剿'部队开始总攻,命令主攻纵队陈继承部、卫立煌部迅速插入根据地中心区域,寻机与红军主力决战。

8月10日,陈继承纵队向七里坪急进,卫立煌纵队亦进抵河口一带,扑向黄安。

形势相当严峻,张国焘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仓促改变了围攻麻城的作战计划,命令部队主力立即撤离阵地,向黄安以西转移迎击敌主力。彻底粉碎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红军主力星夜匆忙赶向黄安,仓促间开始了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的大规模战斗。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和三十六团,作为全军的先行,顶着烈日赶到黄安城西的冯寿二地区。红军因天气炎热。中暑掉队的人不少。指战员疲惫不堪,马上要进入战斗,困难是非常大的、'部队还没顾上拧一拧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敌人就恶狠狠地向我们发起了攻击。''与红十二师遭遇的敌先头部队是卫立煌纵队的李默庵第十师。这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为这个师尚未与鄂豫皖红军主力交过锋,反动气焰十分嚣张。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顽强地进行了阻击。徐向前总指挥带领后续部队跑步前去支援,战斗空前激烈,部队上来一批投入战场一批,顶住敌人的疯狂进攻。激战至下午,红十一师向敌左翼迂回,河口独立团主动抄袭敌人后路,配合红十二师正面反击成功,歼敌三十旅旅长王劲修以下2000余名,才迫使敌人后退,红军伤亡也较重。敌十师、八十二师联合据地固守,红军攻不下去,双方形成对峙。同时,曾中生指挥黄安独立师与汤恩伯八十九师激战于高桥河,红军援军到达,敌依托工事固守,又形成相持状态。

但是,战局的发展对红四方面军主力不利。当红军在冯寿高桥河与敌对峙时,敌陈继承纵队正从宣化店向七里坪开进,红军有被敌人抄后路的危险,红四方面军总部研究了敌情后,决定放弃黄安,转向七里坪攻击敌人。

七里坪是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地形条件,群众条件都很好,利于红军作战。徐向前总指挥将红十一、十二两师放在北面控制酒醉山;红十、七十二两师居中,控制大小雾嘴山;独立第一师(黄安独立师)和少共国际团在南面控制古风岭、准备迎敌。方面军总部的意图是:七里坪一仗,要一鼓作气.把两来之敌彻底摧垮。

8月15日,天刚蒙蒙亮,天空中响起了沉闷的马达声,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也来参战了。敌机在红军的阵地上空盘旋,一排排炸弹落在各个山头上,霎时腾起了冲天烟雾。紧接着敌人地面部队全线出动,向红军阵地猛扑过来。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有最好的武器装备,又有飞机大炮掩护,攻势相当凌厉。'陈继承纵队毕竟是蒋介石豢养的恶犬,打起仗来比那些杂牌部队高明得多,他们在炮火的掩护下,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步步向我阵地逼近。使我军火力不能给其以大量杀伤。更可恶的是一些枪法颇准的匪兵,专打我们的干部和机枪手,对我威胁较大。战斗开始不久,就有不少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军以劣势装备对敌之优势装备,与敌人拼搏,战士们拔出大刀跃入敌群,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满耳都是刀枪的撞击声和变了音的厮杀声。鲜血在空中飞溅,在地上流淌,染红了红军战士的衣衫,也染红了山石和茅草。仗打得十分艰难。时至中午,敌人攻势略减,徐向前看到反击时机已到,下令红军5个主力师集中出击,务求全歼敌人。红军从两侧扑向敌阵地,当即歼敌第五旅两个团大部。陈继承急调第四旅八团、第六旅十一团加强阵地,第二师一部策应第二师固守阵地。敌人的顽强程度出乎意料。徐向前等红军指挥员站在山头上,一直用望远镜观察战况,指挥战斗。黄昏时分,红军终于突破敌正面阵地,向纵深发展。敌人第二师全线溃逃。敌第四旅八团和六旅十一团大部被歼。红军乘胜向前推进了八九里,直插白马嘶河,占领敌第二师指挥所,逼近陈继承纵队司令部。陈继承此时已惊慌失措,准备撤退,但敌卫立煌部这时赶到了,要陈继承坚守,陈继承才顶了下来,而红军'四个主力师和黄安独立师均已投入战斗,手头缺乏后续力量,敌依托山地坚守,我军反复冲杀,攻不上去,心里着急也没办法'。徐向前总指挥看到天色微明,相持下去对红军不利,于是下令部队停止进攻,撤回河东。

此役,敌第十四军军长卫立煌差点成了红军的俘虏。当卫立煌尚未到达黄安时,红军'在黄安以西的草堂地方,出其不意,对卫立煌来了一个薄暮奇袭,先击溃了第十师的三十旅,接着直捣十四军军部、双方硬碰硬,进行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随在卫立煌身边的十四军特务连伤亡惨重,眼看支持不住了,如果红军再前进200米,卫立煌就要变成俘虏。当时卫立煌拼命抵抗,组织其卫士集中火力,堵住路口'。'十四军的武器在当时算是最精良的了。特务连中携有二十响的快慢机,卫立煌个人还有几条当时国内少见的英国自动步枪。一齐用上,交叉射击,火力凶猛。红军原先认为胜利在握,战斗快要结束了,最后从枪声中听出武器有异,为了避免过大的牺牲,迟疑了几分钟没有穷追。就这几分钟的时间,形势发生了变化,十四军的二四九旅先头团赶到,挽救了他们的军部。卫立煌侥幸免于被活捉。'

七里坪之战,其激烈程度,实属少见。国民党军第二师被打垮,敌6名团长悉数毙命,战场上到处是敌军的死尸和伤号。红军也伤亡约2000人,独立一师师长曾中生负伤。红军在七里坪倒水河以东与敌对峙两三天后,敌卫立煌纵队由南向北进道七里坪,敌陈继承部又派一部兵力与北路张纺纵队配合进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新集。红军前进不能,久留又有被敌合击的危险,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向新集以北的胡山寨转移,准备打击北路之敌。

红军进至新集地区后,以红七十三师监视北面张钫纵队;以红十师在檀树岗阻止卫立煌纵队北上;以红十一、十二师布防于胡山寨、四面山、金兰山、旗盘山一线,与从宣化店方向西来之陈继承纵队第三、八十师激战。红军在胡山寨一带又与敌拼杀数日,毙伤敌2000余人。与此同时,卫立煌与张钫纵队已从南、北两面向红军侧后推进、形成对红军二面包围之势。红四方面军总部看到敌众我寡,相持不利,处境危急,便决定撤离豫东南向皖西根据地转移。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立即行动,冒着滂沱大雨向东疾行。

冯寿二、七里坪、胡山寨三战,红军万众一心,奋勇杀敌,共歼敌8000余人。冯寿二和七里坪两战,都是趁敌立足未稳,猛烈反击,打垮了敌人的先头师,使敌遭受重创,打乱了敌人企图聚歼红军的部署,但并没有击破敌之一路,始终没有摆脱被动地位,没有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红军在鄂豫边已经失去运动歼敌的时机和条件。因此,不得不向皖西方向寻求办法。

然而,皖西的形势也不乐观。早在鄂东北、豫东南之敌发起总攻之时,皖西之敌在右路军副司令王钧的统一指挥下,也分路向鄂豫皖根据地的皖西地区猛攻。敌徐庭瑶纵队已西越渭河、独山一线,占领了叶家集、独山镇、流波磺等地。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在北起叶家集、南迄英山的广大地区与地方武装一起同各路进犯之敌展开激战。

红四方面军总部率领红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到达皖西金家寨与红二十五军会合。方面军总部决定首先挥师六安方向,打击深入根据地叶家集、独山镇的徐庭瑶部。但由于部队隐蔽行动不够,行至东西香火岭,即与敌遭遇,且打得很艰苦。而后面的卫立煌、陈继承两纵队又经沙窝、新店追来,与徐庭瑶纵队形成对红军的东西夹击之势。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部队南下英山,会合地方武装,寻机歼敌,遂率领部队南下。走到霍山县燕子河时,红四方面军总部、鄂像皖中央分局得到消息:英山也被敌人占领,部队只好停止前进,就地休息待命。

红四方面军从南下围攻麻城到此时,时间只有两个多月,但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没有想到情况会发展成这个样子。面对这样严酷的形势,他有点愁眉不展,灰心丧气,再也不说国民党军队只是'偏师'了,他'以为今天打出一个厉害的敌人来了,又说我们红军只可打一仗,就没有打第二仗的力气了'。

1932年9月13日,鄂豫皖中央分局、红四方面军总部致电党中央,报告了鄂豫皖红军的转战情况:

敌分路合进。每路均三师人,互相策应,我军已与敌转战一月。在黄安、七里坪两次激战,敌第二、第十、第八十九师受重挫,退回黄安补充。敌第三、八十、八十三师又取道新集西北,协同五十八师及张钫部进攻,激战三日,敌八、八十两师又受重挫。因敌人分路合进,我军尚未能消灭敌之一路,现在正移师皖西,首先消灭进攻金家寨之敌,七里坪、新集已自动放弃。我军最大困难即补充人员不易;医院中现有近万战斗员,四分之三系烂脚病,生烂脚病者仍在增加,缺医生缺药……我军处在激烈战斗中,当按中央来电坚决斗争下去,请中区及中央紧急动员各区红军及工农群众急起策应我军。望经常告我们以敌军消息。

这封由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三人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除报告鄂豫皖红军转战情况外,主要是请求中央'紧急动员各区红军及工农群众急起策应'红四方面军。临时中央向在中央苏区前方指挥作战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转去了这封电报。

周、毛、朱、王对红四方面军十分关心。当中央转去张国焘等人的电报后,他们立即急电中央局转鄂豫皖分局:

(一)此次敌集结兵力,分进合击我鄂豫皖苏区,整个形势已不同于去年,但其战略战术颇似去年三次'围剿'对付中区之并进长追并益以坚守据点稳扎稳打。

(二)因此我们建议,红四方面军目前应采取相当的诱敌深入到有群众工作基础的地形利便于我的地方,掩蔽我主力目标,严格的执行群众的坚壁清野,运用广大游击队实行四面八方之扰敌、截敌、袭敌与断绝交通等等动作,以疲劳与分散敌人力量。而不宜死守某一点,以便利敌之分进合击。这样在运动中选择敌人薄弱部分,猛烈打击与消灭敌人一点,迅速转至另一方,以迅速、果敢、秘密和机动求得个个击破敌人,以完全粉碎四次'围剿'。

(三)这三次战斗中的战略与战术的经验。你们可以根据目前形势与红四方面军的优点灵活运用。

(四)红十六军在通山、咸宁的两次胜利,这次一方面军北向发展的胜利的开始,均是对鄂豫皖的配合策应行动;湘鄂西应在打击敌人一方的便利条件下,以一部兵力向京汉路西行动。

徐向前回忆:'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同志这一电文,提出鄂豫皖红军应通过诱敌深入、击敌一路、群众配合、运动歼敌来粉碎敌入的'围剿'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如果在反'围剿'的准备和开始阶段,分局领导人有这样明确的指导思想,局面一定会好得多。'

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在燕子河地区休息待命的时候,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抓紧时间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针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徐向前、蔡申熙、方英、王平章等。陈昌浩在会上首先发言,他说:'这次,敌人采取了并列推进、稳扎稳打的战术,克服了以往此进彼退,易被我军各个击破的弱点。敌人变了,我们没有变,在麻城继续用'围城打援'之策,结果使我们空等了两天。敌人接着又用'围魏救赵'之计,径自进军黄安,使我们撤麻城之围速奔黄安,这样使我军被动往返,丧失机动作战能力。现在,30万敌军步步进逼。我军回旋区域愈来愈小,如果继续这样打下去,我军将发生更大的危机。我认为不如南下英山,出兵潜山、太湖地区,跳出敌之重围,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以图良策。'徐向前也认为:'南下先取英山,以英山为立脚点,喘息待机,与敌周旋,恢复根据地;如继续受敌重兵压迫,则将红军主力暂时拉到外线,向潜山、太湖方向转移,伺机打回根据地。'张国焘同意陈、徐的意见。而沈泽民和王平章则不同意红军跳出外线,积极主张部队拉回黄麻城区。蔡申熙冷静地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权衡利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红军主力必须跳出根据地实行外线作战,以保存实力。但东出潜、太不如出平汉路以西的应山、随县、枣阳一带有利。因那儿有党的基础,有红三军在那里活动;南靠桐柏山,西可入大洪山,而平汉路的敌防线属兵站性质,过往甚繁,防守反而薄弱,从这儿突围,将出敌不意。待条件成熟,回过头来,很快就能回到我们的中心地区。'讨论的结果,决定放弃出潜山、太湖的计划,以郭述申和独立师师长徐海东等同志带少部分兵力和地方武装,在皖西和潜山、太湖县一带地区扰敌后路,红四方面军主力则先取英山,再向黄安、麻城地区转移。

9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由燕子河经西界岭、五罡庙直趋英山。红军原准备在英山地区打击敌上官云相纵队,但因这路敌军和其他敌军一样,依托工事坚守防御,红军未获战机,遂移师西进,到达英山以西石桥铺后兵分两路行动,张国焘、蔡申熙率领一路,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一路,约定两路部队在新洲会合。当两路部队在新洲会合后,于10月上旬末抵达黄安的高桥河、河口地区。

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可谓是煞费苦心,作了一系列的努力,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侵华行动则一再退让、妥协。7月14日,蒋介石颁发所谓《告匪区民众书》和《悬赏招抚胁从民众命令》等;8月2日,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颁发《自新悔过条例》;8月10日,蒋介石在汉口手谕'剿共'总部广招反共'贤才';8月22日,蒋介石颁发《剿匪区内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并首先在鄂豫皖地区实行。'保甲'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曾使用过的统治人民的反动工具。保甲的编组,是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保设保长。保甲制度把根据地内以及苏区以外的全体人民不分职业、地位、性别、年龄,一律编组起来,使老百姓'共具联保连坐切结,声明结内各户互相劝勉监视,绝无通匪或纵匪情事,如有违犯者,他户应即密报惩办。倘瞻私隐匿,各户应负连坐之责。'这个保甲条例,是蒋介石法西斯统治剥夺人民最基本权利的集中体现。该条例没有给人民半点权利,而对人民要负担的种种义务却规定到细微末节。国民党军队进入根据地之后,按照国民党汉口剿共总部的命令:'(一)匪区壮丁一律处决;(二)匪区房屋一律烧毁:(三)匪区粮食分给铲共义勇队搬出匪区外,难运者一律烧毁。须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否则剿灭难期,徒劳布置'。开始烧杀、抢掠,残忍至极。

红四方面军连战失利,向皖西撤退后,国民党军队大多不愿意与红军激烈交战,因而畏蕙不前,蒋介石严厉催促各军向鄂豫皖根据地大别山腹地进军。卫立煌这时'带了一个师从后山小路直扑鄂豫皖边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未遇抵抗,穿城而过。镇内搭有戏台,像要演戏的样子,数量较小的守军没想到国民党军队来得这么快,不作无谓的牺牲,主动撤出,追随主力往西去了。此时,蒋介石还在继续催促各军进兵,没想到忽然接到卫立煌的电报,说他已经占领金家寨,这个电报就是由金家寨发来的。蒋介石大喜过望,亲自前去慰劳,为了嘉奖卫立煌的功劳,鼓励其他'剿共'部队的士气,除奖给卫以巨额金钱外,还由国民政府颁布明令,在大别山中地跨豫皖两省之间'二不管'的险要城镇金家寨,建立一个新的县治,用卫立煌的名字命名为'立煌县'。为此,蒋介石认为对鄂豫皖的'剿共'计划已经大功告成,于9月12日宣称:'剿共'计划第一期已完成。

红四方面军到达黄麻地区,先头部队红十师、十二师即在河口镇以东与敌第一师、八十师遭遇:红二十五军一部也在冯寿二地区与敌第十三师遭遇,敌军在死伤2000人后退至河口固守。敌卫立煌纵队、陈继承纵队发现红四方面军主力向黄麻地区转移,便由东向西穷追而来。红军在激烈的遭遇战中,用刺刀和手榴弹同敌人战斗,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身先士卒,再次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打退敌人最后一次冲锋。蔡中熙被敌人击中小腹,疼痛得没有办法,豆大的汗珠在蜡黄的脸上直往下淌,他用牙齿咬着自己的嘴唇,要求卫生员,不要管他,去救别的同志。那天正下着雨,徐向前总指挥在战斗间隙去看蔡申熙。蔡申熙睁开紧闭的双眼,要求说:'总指挥,我疼得不行,补我一枪吧!'眼看着熟悉的战友伤痛成这样,徐向前总指挥流下了热泪。他安慰着蔡申熙,嘱咐卫生员好好照顾蔡军长,就急急忙忙地指挥部队去了。陈昌浩政委经过包扎所,俯身看望昏迷中的蔡申熙。他取下自己肩上的毛巾,帮蔡中熙擦拭了汗水和血污,又帮着把他握紧的双手放回床上,红四方面军的一些领导人,听到蔡申熙负重伤的消息,有不少人来看他,曾中生、王树声等人都来了,但他已疼得不能说话,只能用深情的目光望着这些并肩作战的战友。

红四方面军在河口镇和冯寿二地区与敌激战两天,歼敌一部后,急忙向黄柴畈转移。当红军主力抵达黄柴畈时,天色已近黄昏,敌陈继承部的先头部队已尾追而来,又向红军发起猛攻。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红七十三师在陈昌浩率领下顽强地阻击敌人。陈昌浩亲自操起机关枪,向敌人猛烈地扫射,战士们看到陈昌浩政委亲自上阵,战斗士气益发高涨,子弹、迫击炮弹像冰雹一样砸向敌阵。此战共毙伤敌第二师副师长柏天民以下近千人。但敌人已经形成了对红军的包围态势,红军处于方圆仅几十里的弹丸之地,四面临敌,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红军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行动方针问题;是继续留在根据地打,还是跳到根据地外面打?10月10日夜,在黄安县东北的黄柴畈,鄂豫皖中央分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红军的行动方针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徐向前、徐宝珊、王平章、吴焕先等20余人。会议在讨论红军行动方针问题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红军跳出根据地打,待机歼敌后再返回;另一种是主张红军留在根据地坚持,分散游击。

张国焘首先发言说:'情况紧急,敌人催我们再开一次会。红军必须立即跳到外线作战。'他认为:'反第四次'围剿'中敌人的力量大大超过我们,我军经过各次战斗未能完成击溃敌人的任务,已完全处在被动、失败的地位。根据地内的主要城镇被敌占领,红军主力没有周旋余地,无法粉碎敌人的'围剿'。只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外,才能保存力量。如果将红军主力继续留在根据地进行战斗,是毫无希望的。'因此,他具体地提出:'去平汉路以西,与红三军会合。'这个建议实际就是蔡申熙在燕子河会议上的建议。沈泽民、王平章则认为:'反四次'围剿',我军未能击退敌人,处于被动和失败的地位,是客观事实。但是,红军不应脱离根据地。在敌人重兵深入根据地的情势下,可采取分散游击的办法,坚持游击战争,待机破敌。'

徐向前也认为:'根据地中心区域已经被敌人占领,我大部队不易活动,又已丧失了歼敌一路的机会;要分散游击,地方游击队还行,大部队就有许多困难,敌人兵力总比我大,有几十万人,而我根据地仅剩那么一小块地方,只要枪一响,不用两三个钟头敌人就会从四面八方合击而来,更何况你分散敌人也会分散呢!'

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人都同意将红军主力暂时拉出外线,待调动和歼灭敌人后重返根据地。张国焘最后根据与会多数同志的意见作出了决定:'留下七十四、七十五两师与各独立师团,由沈泽民同志负责,在根据地坚持斗争;方面军总部率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及少共国际团,跳出根据地,暂到平汉路以西活动,伺机打回根据地。'

根据黄柴畈会议的部署,陈昌浩率领先头部队开路先行。

红四方面军总部和红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少共国际团,总部直属各单位约2万余人,集结于黄安县西四姑墩地区。然后全军分左右两个纵队,于10月12日夜行动,跨过平汉路,踏上了漫漫征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传奇25军!失去领导后分散着坚持斗争,重建后打破清剿连连取胜
红二十五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险象环生,如何突破重围?
揭秘鄂豫皖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有一战法屡试不爽,一战歼敌3万
90年前的10月份,红四方面军为何突然放弃大别山,发生了哪些大事
通往失败的胜利:那些坏事的好事(徐向前评传33)
红军史上的第1次长征: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建立全国第二大苏区,兵力发展至8万余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