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兵大王王耀南 (1)村里制鞭炮的药库炸了,大半个村子夷为平地

被毛泽东誉为“工兵专家”、“民族英雄”的王耀南将军传奇的一生。 鞭炮世家,在安源煤矿参与组建儿童团,并多次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在井冈山率部搭建“朱毛”会师台。在江西于都率部搭建了红军长征 路上的第一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几十条江河都由他率部搭建。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说:“只要王耀南有烟抽,红军没有过不去的坡;只要王耀南有酒喝,红军没有过不去的河。 '

参加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和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可谓是一路征 战,九死一生。

他提出和创造的地雷战、地道战等经典战术,成为人民战争中的 精髓,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新中国成立后由他组织 拍摄成了《地雷战》、《地道战》两部百看不厌的经典战争军事教学片。

●他是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最擅长使用爆破和坑道作战的将领。

王耀南生平事略

王耀南(1911— 1984)江西萍乡人。1919年进入安源煤矿做工,在井下当 爆破工。其祖父、父亲均为安源煤矿工人。1922年参加安源儿童团至1927年 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多次参加工人暴动。

1927年9月9日,他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工农红军总部工兵连连 长、红军大学工兵主任教员、军委作战科科员兼工兵营营长、国民革命军第八 路军第一一五师工兵主任兼工兵营营长、第一二九师工兵主任兼二十八团团 长、晋察冀军区工兵主任兼五团团长、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工兵室主任兼 独立第四旅旅长、绥远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工程兵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主 任、军委工程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 放勋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开辟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时任 工农革命军爆破队副队长,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一营班长、排长、敢死队长。 他冲锋陷阵,火烧宁冈新城。他率部俘虏了宁冈县长。他组织架设了“红军 桥”和搭建朱毛“会师台”。黄洋界战斗中,他在兵员少、弹药缺的情况下, 在井冈山地区赤卫队的配合下,首先使用竹钉阵、橘石、滚木、松树炮阻滞敌 人进攻。

他参加了井冈山地区的“反攻作战”,在红四军特务营任排长、连长、 副营长;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红军对敌斗争的反“进剿”和反“会剿”。下山 后,他跟随毛泽东、朱德同志打游击,参加了赣南、闽西苏区的建立及其作 战。他参加了大柏地伏击战、攻打长汀、龙岩激战、攻克上杭城等战斗。

在五 次反“围剿”战斗中,他组织指挥了会昌、沙县、赣州、安边等战斗的爆破, 在沙县战斗中荣获二等红星奖章。在高虎脑阵地防御战中荣获红旗奖章。他参 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率领工兵战士在于都河上抢架了长征路上第一桥,为保证红军主力和党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一渡赤水的土城战斗 中,他率部以弱击强,用爆破法炸掉敌洞口工事,为全歼桐梓县天门洞一千余 守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缴获了贵州军阀储存的大量黄金和物资,解决了中央 红军的经费和供给,荣获全军通令嘉奖。

在四渡赤水战斗中,他指挥工兵部队 架桥护桥,为战役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表彰,荣获中革军 委通令嘉奖。在突破乌江战斗中,他率工兵连克服了各种困难,架起了浮桥,保证了红军顺利突破乌江,受到了总部通令嘉奖。过彝族区,他率工兵连在先 遣队执行开路任务时,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纪律,受到了毛泽东、周恩 来的表扬,荣获全军通令嘉奖。

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代表和一一五师工兵主任兼工兵营营长期间, 承担八路军预战场和根据地战略勘察任务,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作战起到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他在川口战斗中,临危受命,指挥一 一五师独立支队与突然遭遇的日军骑兵联队英勇作战,在战斗中三次负伤共九 处,仍坐在担架上指挥部队作战,直至战斗胜利,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民族英 雄”。他任一二九师工兵主任时,运用自己丰富的爆破经验和娴熟的工兵技术, 多次组织指挥部队对敌道路、桥梁、铁路进行破击作战。

他深入正太全线,侦 察日军在铁路沿线的布防、地形、桥梁、隧道,并在“百团大战”中协助朱 德、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首长指挥正太、同蒲、平汉铁路的破击战斗。他 在黄崖洞兵工厂指挥修建防御工事时,组织研制土地雷,并推广运用到部队和 广大根据地人民群众的作战杀敌中,形成一种战术。

他在晋察冀军区任工兵主 任时,组织部队和民兵将原始地洞,改造成能打、能藏、防水、防毒、防挖的 地道,并加以推广,同时派遣小股部队和民兵用麻雀战、破袭战打击日军。他 总结提高了破袭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的战术,在全军和各根据地广大 民兵、游击队中推广。

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了石家庄、运城、临汾、晋中、太原战役的坑道爆 破。在太原外围攻坚战中获全军通令嘉奖。张家口保卫战中,他以两个排的兵 力与傅作义率领的两个兵团对峙,并在城里组织爆破,圆满地完成了阻击与破 坏任务,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

抗美援朝时期,他多次带领工兵、炮兵、通信兵等业务干部到前线察看地 形、了解敌情,提出了坑道防御的战术,并将坑道战、地雷战的战术在友军中 推广,并为志愿军坑道战和反登陆战役出谋划策。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他在 苏联专家的协助下,指挥部队完成了京津唐地区防御工事的构筑。

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军委首长的指导下,组织作家将抗日战争中典型的 战例,撰写成《地雷战》、《地道战》剧本,并作为军事顾问,领导八一电影制 片厂和烽火文工团拍摄成军事教育片。

王耀南同志在历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始终以一个工兵指挥员的身份战斗在 第一线,这在我军战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在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形成了渊博的工程兵学识、丰富的带兵经验和深厚的军事理论。他对工程兵的军 事战略战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是中国近代、现代军事史上最擅 长使用爆破和坑道作战的将领。他在工程兵部队和机关的领导岗位上奋斗了一 生,壮志不已、鞠躬尽瘁,殚精竭虑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工程兵事业。为 了工程兵的建设与发展,他呕心沥血,披肝沥胆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我的童年

幼年时期

噼噼啪啪, 一阵鞭炮声响,满天的彩纸似天女散花一般,纷纷落地,那五 颜六色着实好看,这就是鞭炮之乡萍乡上栗镇一景。

辞旧迎新的鞭炮炸响之后,上栗镇的人们就迎来了1911年(清 ·宣统三 年)。新的一年本应是太平盛世,国富民安。可这世道并没有给穷苦人带来什 么福音,百姓继续过着啼饥号寒的日子。

上栗毗连湖南,系萍、浏、醴交界的中心集镇,交通方便,水路可由禄水 达湘江,陆路有浏万公路畅通长沙、南昌。上栗是个半山区,盛产毛竹。毛竹 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为发展鞭炮业创造了条件,加上其他原材料丰富,很早以 前便以盛产鞭炮闻名。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上栗镇和周边农村家家户户、老 老少少都在做鞭炮。农忙耕田,农闲造鞭炮,家无闲人,成为百姓的主要副 业。上栗鞭炮不仅畅销国内市场,同时还远销国外。

古往今来,上栗人以鞭炮买卖为生,早些年,香港、南洋和全国大商 埠的鞭炮商人都相继云集上栗,真 是应了古人那副联子:财源茂盛达 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上栗人呀, 就生产这爆竹,也能列入能过上温 饱日子的行列里喽。可是,不逢时 运,20 世纪初叶,湘赣交界之地灾 害连年,军阀混战,抓丁抢夫,莫 说上栗就是萍乡县城里的百姓也过 不上安稳的日子。

安源总平巷旧址

这年冬天,老天不开眼,穷人没有活路。 一 年到头忙和下来,老表们拼死拼活制造些花炮,只等着商人们来收货,换回些铜板好过年,可这兵荒马乱的世道,谁家还放鞭穷开心呀。我就在这个年月出生了 。

父亲王树善在安源煤矿做工,他得知我出生,在矿上请了五天假回家 看看。

啪啪噼噼,在一片鞭炮声中父亲拿回了教书先生给我取的名。冬天里生, 小号叫冬伢子,大名按祖谱的辈份排就叫王耀南。

日子过得挺快,几年之后,我长大了,还算是精明、聪慧,很小跟着叔伯 学制鞭配药的手艺,在同龄人当中算得上是有出息的了。怎样从土硝中提纯, 硫磺在配药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年就算出师了。

穷苦的孩子早早就撑起半个家。我长到这年纪时,烟花爆竹的配方已能掌 握一些了,技术学得比较纯熟。平时,我常和叔叔、伯父到山里学烧炭,观火 候,制做烟花爆竹配药的一磺二硝三木炭,这原料的比例闭着眼也能说得八九 不离十。

我家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年前,妈妈生了妹妹,爸爸没回来,托人捎了些 钱,买些油盐,扯些布料给我们做身新衣服,等过年穿。

这天,妈妈领着我,背着妹妹上山挖野菜, 一筐箩野菜还没装满。突然, 听得山下轰轰隆隆一声声巨响,爆炸声不断,浓浓的黑烟升得老高,妈妈对我 说:“冬伢子,坏事了,谁家的药库爆了。”

“妈,准是谁家配药不小心,碰上铁器发了火,引得炸药爆了,可了不得, 妈!咱家还有不少配好的火药哩,二叔说过两天再制鞭。”

我们走下山坡,多半个村子夷为平地。没有燃完的房梁倒塌在一旁,浓浓 的黑烟还冒个没完。

上栗是待不下了,老天都要赶我们走,眼下处处都是新添的坟头,谁还有 钱接济我们呀。

妈妈领着我,挑着担, 一头是妹妹, 一头是挖野菜的铲子、镰刀,旁的是什么也没有了。

上栗到安源听乡亲说,大约有七八十里,我们向着安源镇讨饭逃荒去了。

二 苦 难 的 炭 古 佬

安源就在眼前。它是镶嵌在赣西罗霄山脉北段的一颗宝珠,它蕴藏着极其 丰富的黑色金子 煤。可是在这苦难的旧社会,这块宝地并没有成为日夜同 它相伴的中国人民的安乐之源,而是养肥了资本家、帝国主义列强,成了帝国 主义者掠夺我国资源、榨取我国劳动人民血汗的据点。

1898年,自萍乡煤矿企业开办以来,父辈们就与一群劳苦众人在这里做 工。1903年,日本帝国主义又挤了进来。1908年,它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成立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帝国主义、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互相第 勾结,对苦难的工人们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把安源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我们找到家后,爷爷和爸爸可高兴了, 一家子总算团圆了。可我们一下子 来了三口,日子就更难过了。爷爷和爸爸合计着让我下矿井跟着他们学爆破, 也好挣些钱贴补家里。

刚来安源觉得什么都新鲜。当我下到矿井后才知道,矿工很苦,童工就更 苦了。我们干了一天活,拿不到多少钱,工头还经常克扣我们的工资。工人们 没有人身自由,挨骂挨打是常事,工头、职员、矿警稍不如意就体罚工人。

工 人们住的就更糟了,臭气熏天,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哪能不生病呢?加上 矿上的各种职业病、工伤病,无钱医治,你不能挖煤了便被工头一脚踢开。安 源附近有个山窝子叫芋头坑子,那里埋着无家可归、病死的工友就有六七 千人。

安源工人中流传着一首歌谣:'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指乞讨);病了 赶你走,死了不如狗。”这就是安源煤矿工人在社会最底层悲惨生活的真实 写照。

子承父业,镇上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我认准了这条死理,这是命。

转眼到了1921年夏末,我在井下干了两个年头了。这井下的事我可全看清 了,也尝到了人间的苦。上班的汽笛响后,我拿着一条长手巾跟着工人们排队 下井。这条手巾的作用可大了,下井后包在头上,上来就围在身上当块遮羞 布,到了澡堂子可就成了洗澡巾了。

在井下大家都脱得赤屁股精光,采煤的掌 子面又低又矮,大人们都直不起腰来,只能蹲着或者侧躺着挖煤,挖下来的煤 就靠人工拖运,矿工们嘴里衔着小豆油灯,肩上挂着绳子牵着拖箕,在巷道里 爬行着。井下的童工们力气小拖着几十斤重的煤,拼命地往坑口爬,真是不如 资本家的一条狗。

这些资本家根本不顾我们的死活,舍不得花钱修理通风设备,井下的巷道 和作业面常常不通风,温度很高,矿工们渴了也只能喝些从煤层里渗出来的脏 水,多少矿工生病,谁管哟。这样差的条件井下常常会出现冒顶、穿水、瓦斯 爆炸事故,死的工友们的白骨都能堆成山。

我跟着父亲在井下确实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人们常说跟师傅学艺,三五年 的学徒那可要比常人付出的多呀,这可是在井下学艺,六七年能学出点真本 事,那还得有些精灵劲才行呀。

我这两年在父亲屁股后面学到了不少本事,父亲真想一股脑儿地把自己那 点看家本事全教给我,好让我早些成人,有了技术饿不死人。什么巷道的垂直 度呀,水平仪呀,炸点呀,这些名词在我幼小的心里已经记得牢牢的了。我跟 着父亲学填炸药,安装雷管,药量比例,活脱脱地已经像模像样了。连最难掌 握爆破后排险和坑木支护,我也能干得得心应手了。

一天,我正在按父亲指导的法子装填炸药。父亲走过来一看便说:“冬伢你看这里,对!就是这里,炸药一定要放在这儿。”

“为什么?我把炸药放在这块儿,炸下的煤要多些。”

“放在这里,是因为它有一定的角度。在井下干放爆这活儿,必须要有规 矩。在每个掌子面上放爆都有说法哩,不按照这个说法干可不成!'

父亲接着说:“矿井下这么多掌子面,这么多放爆的,都各放各的,要不 了多久,整个矿就要毁了。碳塌下来,大家都会被捂死的。矿长、还有矿局都不会干的。矿下那么多监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是有技术、有学问的。他们 在窿道里来回察看,窿道就能打得直,井下的走向才不会乱,这里的学问可大 喽,慢慢地我会教给你的。”我使劲儿地点着头,虽然一声不吭,但把父亲的 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了。

放爆工下矿井,每人都要从井外拿一大包黄土,为的是堵填装炸药的洞 洞。我这些天一连放了几十炮,光听响,就是炸不下多少煤。为什么?一直是 个谜。有时我也问问其他几位大叔、大哥,为什么在没有石层的情况下,放好 多的炸药也炸不下多少煤呢?放爆工说,师傅就是这么教的。有一个爆破工 说: “冬伢子呀,问我干什么?你爸爸在井下当放爆工是最长的了,你问他 去吧!'

下工后, 一家子在门前的樟树下纳凉。我给父亲点了一袋子烟, 一边递给 他一边说:“爸爸,这段时间,我放爆,怎么就是炸不下煤,这药是不是放少 了呀?'父亲一边抽着烟, 一边说:'冬伢子,爸爸知道你要问这事。这事一定 会教给你的。这放爆是你爷爷手把手的教我的,现在我就传给你。但你要记死 了,这技术谁也不能告诉,咱一辈子有饭吃,全靠它了。”

“爸,你说吧,我谁都不告诉。”

父亲说:“放爆炸炭,关键的问题就是你手里的这把黄土。为什么大家都 爆不下来多少炭呀?他们用的都是干土,堵不紧炮眼,放爆后,炸药和干土一 快儿崩,所以光听响,看不到多少炭崩下来。以后你再放爆时,先在黄土上撒 泡尿,和好了泥,往炮眼上一堵,爆炸后煤肯定崩下来的多,拖出窿道你挣的 钱就多,这技术谁也不能讲呀。”

我说:“那我哪能有那么多尿呀?”

父亲说: '井下到处都是水,没尿用水和就行,但是一定要背着人和泥, 千万不能让人看了去。你学会了这点技术那还差得远喽,窿道里的技术呀那还 多着哩,过些时候我再慢慢给你讲打窿道的法子,这里边的学问大了,儿子有 你学的哩。”

我想,就这样和泥堵炮眼呀,过些天我一定要教会小伙伴,让大家都有钱挣才对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湘人物】(总第:304期)《家乡人民永远缅怀韩联生烈士》“长夜明时归玉殒,将军姓字汗青传。” (引用陈文锋先生诗句)
王耀南
工程兵教范 爆破
他提出了“坑道战”战法,因口无遮拦被8次降职,仍是开国少将
历史沿革
开国少将王耀南,红军工兵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中的“地雷战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