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南方游击区战史(5)突围之'我为中国作楚囚'

红二十四师七十团和独立六团是最后突围的两路兵马。

1935年3月5日,太阳西坠,暮霭很快就笼罩着上坪山区。人们在盼望着夜幕早点降临。

阮啸仙、蔡会文、刘伯坚、梁柏岩、陈丕显等率领的独立六团以及赣南省级机关和'工农剧社'、《红色中华》报社等200余人,原拟在于都南部坚持游击战争。因国民党军分南北两路向未丰、黎村进攻,便决定突围到三南(龙南、定南、全南)与信丰活动。

由马岭到观音渡一线的国民党部队是粤军余汉谋部,在数量上五倍于红军,装备很好。他们用碉堡严密控制的地方,正是红军必经之路。独立六团要冲过云河、马岭和中岭这三个主要关口,尤其是中岭第三号堡垒,可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

蔡会文决定:以重机枪连到中岭抢占制高点,以掩护先头部队,拿下敌第三号堡垒;省军区司令部、省级机关和警卫连,编在队伍中间;另以一部殿后,担任后卫和做收容工作。

入夜,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伸手不见五指,接着,倾盆大雨辟头打来。这正是红军行动的良机。

部队从上坪山区开始突围。红军战士们冒着大雨,一个跟着一个,过山谷,翻山腰,沿着羊肠小道蜿蜒前进。

部队接近一个村庄时,突然前面响起了'啪'、'啪'的枪声,先头部队立即向两旁散开,侦察班进入村庄搜索,原来是一些流氓地痞组成的'靖卫团',误认为红军是白军,鸣枪以示'欢迎'。

蔡会文听了侦察班的报告,笑了一笑说:'在白军进村时,神神鬼鬼都出来了。好吧,我们来个'顺手牵羊',把他们一网打尽。''靖卫团'在不知不觉中被全部解决。

队伍到达畚岭时,东方刚刚露出曙光。蔡会文下令稍事休息,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密集的枪声,红军竟钻进了敌人布好的'口袋'。原来,驻中岭、仁凤的粤军的两个团在当地'铲共团'的带领下,封锁了畚岭地区。

突围中,阮啸仙不幸牺牲。阮啸仙,广东河源人,1921年加入共产党,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阮啸仙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农委书记,历届广州农民讲习所政治教员和第三届农讲所主任,参与领导了广东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阮啸仙曾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并被委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他出生入死,不避艰险地为党工作,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跟随阮啸仙的警卫员余虎,一见到蔡会文,抽噎着报告了这一不幸的消息。

蔡会文望着群山,脸色阴沉。他轻声地说:'圣地埋忠骨,浩气贯长虹。阮啸仙同志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同我们永别了,让他们留在革命根据地的土地上吧!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众寡悬殊的情势下,年轻英俊的蔡会文,把被打散的部队再度集中起来,沉着而机智地指挥作战。他命令早已抢占中岭以东高地的重机枪连,用炽烈的火力从侧背打击敌人,接应后续部队前进;命令阻击班从西面斜插第三号堡垒,坚决把它摧毁。

先头部队碰上了硬钉子,打得异常艰苦,后续部队也遭受敌人的猛烈袭击。3月7日凌晨,刘伯坚在安远塘村的鸭婆坑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刘伯坚身材魁伟,本来目标就大,加上骑着一匹白马,更加引起敌人的注意。先是他的坐骑负伤,他迅速地跳下来,带着战士们向敌人猛烈扫射,一鼓作气冲过了第一号堡垒和第三号堡垒。当他们冲出山坳到达信丰的塘村时,不幸他的左腿又被一颗流弹击中,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这时,他的警卫准备架着他走。可是,刘伯坚还没有来得及把他的手搭上警卫员的肩膀,警卫员也中弹倒下了。刘伯坚孤胆向蜂涌而来的敌人射击,最后子弹打光了,曾被敌人悬赏5万元的刘伯坚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刘伯坚被俘后,敌人把他从信丰小汾解押到大余监狱。在因禁期间,他抱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的决心,义正严辞地拒绝了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敌人毫无所获,于是把他从大余监狱移往绥靖公署候审室。在移囚的路上,刘伯坚昂首迈步,镇静自若,从容地走过大街。随后,他留下了一组气吞山河,脍炙人口的《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作。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在狱中,刘伯坚曾写下了一组长诗《移狱》,以明心志。其中一首写道:

檐角瓦雀鸣啁啾,镇夜啼跃不肯休。瓦雀生意何盎然,我为中国作楚囚。

3月19日,月明风清,牢门深锁。面对惨谈的铁窗月色,刘伯坚又慨然命笔,写了一首《狱中月夜》:

空负梅关团圆月,囚门深锁窥不得。夜半皎皎上东墙,反映铁窗皆虚白。

这是刘伯坚留给后人的最后一首绝笔诗。

敌人用尽了各种手段,无法使刘伯坚屈膝移志。于是,粤军驻赣第六绥靖区司令官余汉谋电请蒋介石核准,对刘伯坚下毒手。

临刑前,国民党军法处长问他有什么后事要办,刘伯坚说:'有!我要写封家书,交待我的子孙后代,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还有,我死后要把我葬在梅关,我好站得高看得远,看到革命的烈火到处燃烧!'

蒋介石的法律中强调'民生',定了这么一条法律:答应死囚临刑前的要求。军法处长无奈,只得给了他纸和笔。于是,刘伯坚写了临刑前的两封家书。一封给凤笙大嫂,一封给妻子王叔振。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大嫂及五、六诸兄嫂。

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

我葬在大余梅关附近。

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

此致

最后的革命敬礼!

刘伯坚3月20日于大余

这封家书,浩然正气,动人心魄。正如宋任穷所说:'刘伯坚这个人真了不起,快要上杀场了,还是那样镇定自若的写家书,信上的字迹和笔画,跟平时工作的字迹和笔划一模一样,一点都没有改变。'

3月21日午时,一辆囚车开往大余县城北郊的金莲山。中共杰出的革命家、诗人,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刘伯坚,随着三声枪响,英勇就义,年仅40岁。

刘伯坚于1923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赴苏联学习,1926年8月,奉党的指示,与邓小平等偕同冯玉祥回国,任冯玉祥领导的国民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为团结冯玉样和夺取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西北军中驰令誉,红军帐里足良猷。百战何尝计苦乐,劳生为解万民忧。'刘伯坚那尽忠共产主义事业的情怀,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经过几天几夜的战斗,蔡会文领导的18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80多人了。

战士们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夜行晓宿,行进在桃江之畔的丛山之中。

这一带是白区和游击区的交界地,到处是反动地主的堡垒,'靖卫团'在前面拦路,强敌在后面尾追。白天,团丁到处搜山,乱放冷枪;入夜,庄庄火把通明,岗哨林立,不时地有一伙人荷枪实弹,装腔作势,有时还放一阵土炮。

蔡会文指挥部队避实就虚,翻山越岭,日夜兼程,朝西南方向的桃江折去。一过江,就是赣粤边游击区的边缘。

国民党军为了阻挠红军渡江,把渡船都破坏了。

快到江边了,蔡会文找来了当地的老俵。他们说:'我们这里过去红军常来常去。前些时候,地主豪绅回来,说是红军被消灭了。这就没有天理了,我们就是不信。果然你们红军又回来了。'

黎明,在老俵们的热情帮助下,红军找到渡船,在王母渡顺利地渡过了桃江。蔡会文展望桃江两岸,仰首高咏:

三月渡桃江,江水滔滔不绝。休道人饥马乏,三军心似铁!

过关斩将敌胆寒,破贼围千叠。

指顾油山在望,喜遂风云合!

部队在靠近赣信公路的一个小山包里停下来休息。战士们疲劳不堪,往地上一倒,就睡得'鼾声起,梦儿迢'了。

过了些时候,余虎引来大龙区委负责人,蔡会文和陈丕显会见了他,他指点着山影说:'那些高高的山峰就是我们英雄的游击根据地油山!只要两天的路程,就可以到达油山的中心区了!'

油山,梦寐以求的油山,在那蜿蜒不尽的梅岭山脉中,已经隐约可见了。大伙儿的眼角挂着喜悦的泪珠,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大龙区委负责人说:'这里是游击区边缘,有我们的群众,他们已经给你们弄来一些吃的东西。'

不一会儿工夫,战士们吃上了群众送来的米饭、稀粥、山芋,大家已经挨了几天饿,吃起来感到格外香甜。

经过一夜休整,黎明时部队继续行军。逢山爬山,遇水涉水,夜行晓宿,向着赣粤边的中心地区行进。

在苍茫的暮色中,部队终于来到了油山密密的丛林里。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在特委机关意外地见到了项英、陈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军长征后留守部队最惨烈的突围战:阮啸仙牺牲,刘伯坚被捕。
刘伯坚:宁死不屈保守党的秘密
刘伯坚狱中诗:共产党人的﹃正气歌﹄
阮啸仙
另一场“长征”:闽西三年游击战争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张鼎丞的指南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