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察冀人物志——林铁

本来计划写陈正湘或者黄寿发的,有网友私信希望能写写林铁,林铁也是晋察冀不能不提的人物,就提前写吧。。。

还是先看看某某百科。。。

林铁(1904年11月20日-1989年9月17日),原名刘树德,出生于四川省万县。

注:林铁这个名字据说是他1927年回乡暂住期间,看着家乡的山林有感而发,林就是指家乡的山林,铁最早是特,从事特殊任务的意思。。。大概是四川口音,经常被听成铁,干脆就叫了林铁。。。

1952年11月,毛主席乘火车视察河北保定。省委书记林铁汇报了河北的经济建设状况,毛主席给予充分肯定。毛主席这次河北之行,对林铁留下了深刻印象,曾幽默地夸赞他:“河北富啊,有'林’,又有'铁’!”

于重庆联合中学读书时,受到中共青年运动领导人萧楚女、恽代英的直接影响,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

注:萧楚女是该校教员,恽代英曾应邀到校演讲。。。

1925年到北京求学。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注:曾在北京中国大学,中俄大学和法政大学读书,1926年11月在法政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代理党支部书记.。。

中国大学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是孙中山等人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而创办。该校于1913年4月13日正式开学,1949年停办。。。

国立北京中俄大学于1926年3月7日成立,由张西曼等利用苏俄政府放弃庚子赔款的机会所筹办。校址设在外交部部立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上。俄文法政迁出,改组为国立法政大学与俄文法专两校。1926年8月28日,外交部收回中俄大学校址,俄文法专迁回办学。1926年10月,中俄大学全体学生并入国立法政大学,另有部分师生转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这几所学校都是共产党员比较活跃的地方,林铁受到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1928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以学生身份作掩护,在中国留法学生和工人中开展革命活动。

注:在法国期间,在巴黎大学统计学院求学,曾任中共留法委员会书记;

1932年1月到苏联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1933年秋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接受严格军事训练,并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武装斗争理论和苏共武装斗争经验。

注:在莫斯科列宁学院期间,因遭受到王明的打击,曾被下放到乌拉尔附近的一个矿厂劳动。。。

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期间,任中共东方大学中国支部书记。在校期间,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还系统学习了关于武装斗争的理论和苏共相关经验。。。

可见林铁是被作为军事干部培养的。。。

1935年冬奉调回国,负责中共河北省委军事工作。

1937年9月,任省委军事部长,参与领导了冀东抗日大暴动。

注:冀东抗日大暴动规模很大,参加者超过了20万。。。主要参与者有来自晋察冀的邓华支队,来自120师的宋时轮支队,以李运昌,高志远为首的冀东本地武装。

暴动发生在敌人腹心位置,日寇很快派出大兵围剿,大部分队伍被迫撤出冀东,去往平西,少部分留在冀东抗日。。。

1938年2月,任邓华支队政治部主任。

注:林铁随队伍一起撤到了平西,这些队伍后来成为冀热察挺进军的主要力量,冀热察的司令员是萧克,政委是陈漫远。在挺进军中后来出了很大的变动,高志远被杀,宋时轮,邓华离开,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林铁在平西时间很短,即调去晋察冀根据地。。。

4月,调晋察冀根据地,先后任中共晋察冀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长,中共晋察冀区党委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长及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兼党校代理校长,中共北岳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兼民运部长、党校校长。

1944年10月,任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

注:冀中根据地在残酷的大扫荡之后,已经元气大伤,吕正操等原军区领导都离开去了晋绥军区,44年的根据地基本是重建。新的司令员是杨成武。希望借助杨成武出色的开拓能力,把冀中快速恢复并且发展起来,如同杨成武在一分区做的那样。。。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期间1949年7月12日,林铁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

1950年11月-1955年1月兼河北省政协主席。

1952年11月任河北省委书记,省府主席,省军区政委。

注:这期间在林铁辖区出了一件大事,刘青山,张子善事件,导致林铁的妻子在人民日报上公开检讨。。。这个下面细说。。。

1955年2月任河北省委书记,省长,省军区政委。

1955年响应毛泽东同志的号召同其他33位已经到地方工作应授上将以上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没有参与授衔。

注:林铁曾担任华北军区七纵政委,和司令孙毅搭班。。。

当时已转地方工作的将领大都没有参加授衔,如程子华,陈漫远等,也有个别参加了授衔,如叶飞,谢富治,乌兰夫,赵尔陆,王恩茂等。。。

1956年7月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1958年5月-1966年8月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华北局委员。1960年9月兼华北局第三书记,行政五级。

注:担任河北一把手十七年,如果不是赶上特殊时期,可能还会继续当下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1966年5月至7月华北局工作会议后期受到错误批判,1966年8月25日被撤销省委第一书记、华北局第三书记职务,其后蒙冤十多年。但他始终相信党,相信群众,保持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

注:河北的情况非常特别,林铁被撤职后,主持省委工作的变为省长刘子厚,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查查。。。

1980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正式下发关于为林铁同志平反的决定,为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推倒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因其问题受到株连的同志、亲属,一律平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改革开放后,林铁同志重新恢复工作,曾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组织部顾问、中顾委委员。1989年9月17日,林铁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采撷几个片段,来进一步了解一下林铁书记。。。

刘青山,张子善事件

这是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刘青山是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是天津地委副书记。两人都是从战争年代中九死一生走出来的,都曾为革命立过大功。。。

尤其是刘青山,曾经上过敌人的刑场,18个人就他一个活了下来,只是因为他当时年纪太小捡了一条命。。。

就是这样的老革命,进城之后,在花花世界迷失了自己。。。

根据案情材料的说法,两人共贪污公款170亿元,此处为旧币,一万旧币相当于一元人民币。

主席进城前曾经警示全党:如果进京赶考失败,我们就将成为李自成。。。言犹在耳,已经有一批干部开始被糖衣炮弹击中。。。并且这个话主席在从西柏坡进京途中路过冀中,专门和林铁和冀中干部又强调过。。。

主席批示,此二人必须严惩。。。

两人的老上级黄敬自己没敢直接找主席,托华北局书记薄一波去求主席看在有革命大功的份上免二人一死,主席说,如果放过这二人,将有更多的干部走进深渊,为了挽救这些干部,让他们悬崖勒马,这两人也必须严惩。。。

老上级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大概不好意思来说情了,刚刚几年前,就被总理严肃批评过,你们冀中出了个黄寿发,影响很坏。。。孙毅还为此做了几次检讨。。。

这种情况下,两人作为典型伏法,确实起到了警示作用。。。

今天看起来,也许两人并没有把这些钱都装到自己口袋里,可能有一些,但大部分是用于单位的产业,说穿了就是单位经商,这也是晋察冀一贯的传统,战争期间各分区,各部队需自己解决生存问题,于是各显神通,经办各种产业。。。朱老总晋察冀整军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把部队和经营切割开。。。晋察冀才重获新生。。。

具体可参见在烈火中涅槃重生的晋察冀

按照现在的定义,这个算是小金库,天津地委的产业审计后资产为270多亿元,也就是说除了吃喝招待,还有100亿的增值。。。

吃喝,招待,送礼,这个大概是支出的大头。。。

当时对于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惩戒也比较特别,责成他们在报纸上公开检讨。。。

1952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河北省委副书记马国瑞的文章:《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刘青山、张子善巨大贪污案给予我们的教训》。。。《人民日报》专门加了编者按:这个检讨本应由省委书记林铁同志来做,因林铁同志患病休养,故由副书记马国瑞同志代做。。。

过了三天,在《人民日报》的第三版,又发表了杨秀峰的长篇文章:《沉重的责任,惨痛的教育》。杨秀峰时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54年后该职务改称省长。。。

省财政厅厅长、省生产救灾委员会秘书长、省水利厅厅长、中国人民银行河北分行行长、省劳动人事厅等单位和个人的文章,则刊登在《河北日报》上,深刻检查本单位及个人在刘、张问题上的责任。。。

l月15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河北省委书记妻子弓彤轩的检讨《检讨我接受刘青山、张子善礼物的错误》,中共保定市委办公室李春、谷雨投稿给《人民日报》,认为弓彤轩的检讨不彻底,应重新检讨。1952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弓彤轩应重新检讨》一文,并加了编者按,要求弓彤轩应该迅速认真地坦白和批评自己的一切错误。。。

李银桥主席手书事件

李银桥是主席多年的卫士长,在他离职主席卫士长调任天津之前,主席特别和他告别,并赠他一幅手书及部分安家费。

这副手书是七律长征,李银桥用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荣宝斋的册页,请主席写在上面。主席很认真地写了。李银桥爱不释手,当晚反复观赏,发现少了一个’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索字,他第二天一早赶紧又去找主席,请他加上这个字。主席哈哈大笑,在空隙加了一个原字六分之一大的’索'字。。。

李银桥喜出望外,又去请郭沫若,康生等书画大家在册页上题字,郭沫若也是爱不释手,不但题字,还写了一首诗。。。

结果到天津工作后,林铁的夫人弓彤轩听说有这样的好东西,非要借过来观赏。。。

弓彤轩可不是一般人,她的书法造诣相当高,最受主席推崇的党内三位书法家舒同,康生和弓彤轩。。。她可左右手书写,真草隶篆皆精通,其草书影响最大,称为“弓体”。。。

林铁和妻子也是在晋察冀结缘。。。

另一位大家舒同也是晋察冀的老人,他在晋察冀的故事也相当精彩。。。

可参见晋察冀的男婚女嫁

既是书画大家,又是省委书记夫人,李银桥只能拿出来给她欣赏。。。

弓彤轩非常喜欢,说要拿去在报上发表。发表好了马上还给李银桥。。。今天我们看到的上面的手书图片就是当时发表在河北日报上的。。。

册页确实是归还了,可李银桥发现不对,他虽然不是书法家,辨不清真假,可是原件的其他页上有郭沫若的题词和 诗啊。这个没有,肯定是假的。。。

李银桥是老实人,遇到这种情况不知该怎么处理,去当面要吧,实在抹不开面子,不要吧,那怎么能不要?这可是主席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

思来想去,他给原来的上司杨尚昆打了个电话,请他帮忙。杨尚昆也没啥好办法,只好去告诉主席,主席叹了口气,说:银桥太老实,这是吃了大亏啊。。。

这事就拖了下来,到了特殊时期,林铁被打倒,李银桥也受到冲击。。。

等到一切都安定下来,李银桥通过正式组织程序去找此手书,组织上非常重视,找到弓彤轩询问,弓彤轩回答却有此事,但是手书放在家中被抄走,她也再未见过。。。

关于主席手书:

说到主席手书,其实林铁也是有的,可以确认的是有一份曹操的龟虽寿。因为林铁身体不好,主席写此诗赠他希望他能早日养好身体,继续革命。。。

同样的一首诗主席也曾赠与林彪,林彪挂在卧室,时时揣摩欣赏。。。奇怪的是1971年上半年,主席请人去把这封手书要了回来,说是要做范本写给康生。。。

另据戚本禹的回忆,特殊时期抄家,在林铁家中发现了一份主席手书的琵琶行,非常珍贵。林彪看到后,非常喜欢,去请示主席把这字留给自己,主席不置可否。林彪请人把’铁'字换成了’彪'字,’书赠林铁同志'就变成了’书赠林彪同志'。。。

这段仅见戚本禹的回忆,未见与其他史料。。。

天津归河北管辖事件

从1954年起林铁多次向党中央提出要求将天津市划给河北省领导,主要理由有三条:一、历史上天津就曾经是河北省省会。二、如今许多兄弟省都有大城市作省会,河北省还没有这样的大城市。三、省市合并以后,有利于工农结合,城乡互助,消灭三大差别。

1958年主席同意了林铁的建议。。。

按照程序,周总理于1958年2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十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将天津市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纳入河北省版图的决议。同年2月21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的这一决议。同年4月召开的河北省人大第七次会议也相应作出决定,将省会由保定改为天津,并宣布省直属机关将从同年4月25日起,在天津办公。

因为行政级别发生了变化,干部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原天津市委第一书记黄火青调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原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吴砚农调任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原天津市委常委于致远调任河北省总工会主席;还有一些干部,如谷小波、李华生、杜新波、郑季翘、梁寒冰等都陆续调出天津,另有任用。。。

新的天津市委第一书记由原天津市公安局长万晓塘担任,他还任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原天津市副市长李耕涛任天津市市长、市委书记处书记、河北省副省长;原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王亢之保留原职;原市委常委张淮三任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原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谷云亭调任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

合并时,天津的工业生产总值比河北省还高,天津很多干部对于合并肯定有一些抵触。。。

这种抵触或多或少会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

1、有的市局不尊重省厅领导。局长不参加省厅召开的局长会议,派处长去,召开处长会议,派科长去,而且去参会的处长科长也很随意迟到或早退,无视会议纪律。。。

2、有的局遇到问题,不按规定首先向省厅请示汇报,常常越级去找中央部委。还有的局统计报表也不按规定及时上送省厅,而是直接越级上交。。。

3、有的局对省厅下达的任务不愿意接受。找寻借口,讨价还价,勉强接受了执行起来也不认真。。。

4、个别干部说了一些不应说的话,如有一位市委中层领导干部嘲笑“省委搬到天津来,把小白楼旧货店的狐皮桶子都买光了”。。。还有两位中层领导干部一唱一和,发牢骚说:“归河北省领导,还不如归台湾领导好。”

总而言之,就是天津很多干部始终没有把天津当成河北的一部分,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要强调天津的利益,不会考虑全省的全局情况。。。

客观来说,这种合并是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的,至少从1967年重新分开来看,这次合并是不成功的。。。

当然,无论天津还是河北,都是有失有得吧,至于失的多,还是得的多,就是见仁见智了。。。

对于天津来说,合并之后海河被有效治理天津是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河北来说,在高校方面得到了一些资源,比如河北大学,比如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大学是原来的天津师范大学,合并后更名为河北大学,河北天津分家后迁往保定,因为当时原计划省会还回保定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被临时改到石家庄,可是河北大学已经提前迁到保定了,后来就一直留在了保定。。。不过河北大学中的工科部分并未迁走,而是合并到了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比较复杂,不能简单说是天津对河北的支援。。。河北工大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之后相继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省立工学院、河北工学院,请注意在建国之前一直是以河北为名的,是河北省的一所高校。。。1951年与北洋大学合并为天津大学,1958年河北天津合并后,重建了河北工业学院,到1962年与天津工学院合并改称天津工学院,1967年分家时原计划迁至河北邯郸,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迁成。。。所以仍保留在天津办学,1971年恢复河北工学院的名字,1995年升格为河北工业大学。。。这就是为啥河北省唯一的211高校在天津的原因。。。

因为各种不协调,中央于1967年1月2日发出正式文件,宣布将天津市由河北省省辖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往保定。。。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已经靠边站,省长刘子厚主持省委工作,原华北局书记处书记解学恭为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原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阎达开为天津市委第二书记。河北省直属机关就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匆忙离开天津,迁回保定,又由保定去到石家庄。。。有些单位搬家时,连运输工具也没准备好,部分人员只好步行,狼狈不堪。。。

无论如何,这场河北天津合并的尝试终于告一段落,至于未来是否还有反复,只能走着看。。。

附上天津辖区变化历史,供参考。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天津市人民政府于同日成立。天津市划为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与河北省平级。天津市当时设11个市辖区,分别为1-11区,区名按数序排列。

  1949年1月17日,塘沽、大沽地区解放,设立塘大市。

  1949年3月,塘大市划归天津市,改为塘大区,成为天津下辖的第12个区,隔着河北省天津县与天津市区相望,成为天津市的飞地。

  1949年8月,河北省环绕天津市设立了河北省天津专区,专区虽然在永清县成立,但专区公署驻地在成立后很快就迁到了杨柳青镇。此时的天津专区共下辖永清县、静海县、文安县、大城县、天津县、霸县、安次县、武清县、宝坻县、宁河县、汉沽镇、杨柳青镇、胜芳镇10个县和3个直辖镇。

注:这就是刘青山张子善所任职的单位。。。天津市和天津专区,天津地区是两回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原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辖区面积约为151.34平方公里。

  1952年4月21日,天津专区天津县全部划归天津市,塘大区更名塘沽区,天津市区终于与塘沽连成一片,结束了塘沽区的飞地时代。当时天津市的区域东达渤海,西与静海搭界,西北与武清接壤,南迄黄骅,北与宝坻、宁河为邻,仍在河北省天津专区环绕之下,天津市的面积扩大到约2250.35平方公里。此时的天津县仍然存在,属于天津市辖县。

  1952年8月16日,天津市区由原11个区调整为8个区,按序号分别成为第1区至第8区。

  1952年10月10日,天津市区农村部分划归天津县,将天津县的灰堆地区划入市区。

  1953年5月14日,天津市下辖的天津县行政建制撤销,设立了津东、津南、津西、津北4个郊区。

  1953年7月4日,河北省天津专区的汉沽市划归天津市,更名为汉沽区。

  1956年1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关于市区的名称均按地名称呼不按数字排列的规定》,天津市将市内以序数排列的8个行政区改以地名命名。第一区为和平区;第二区为城厢区;第三区为河北区;第四区为河东区;第五区为新华区;第六区为河西区;第七区为南开区;第八区为红桥区。津东、津南、津西、津北4个郊区分别更名为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1956年,将河北省静海县的薛家庄村划归天津市。

  1958年2月11日,天津市划归河北省领导,天津市由中央直辖市变为省辖市(地级市),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天津。

  1958年10月1日,天津市内8个行政区调整为6个行政区,撤销了城厢区和新华区,同时将东、西、南、北4个郊区分别并入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加上和平区及塘沽区和汉沽区,共下辖8个行政区。至此,天津市内六区格局基本形成。

  1958年和1960年,天津行政区划两次调整。天津的汉沽区划归唐山专区,原唐山市所辖蓟县、宝坻县划归天津市,而天津市所辖献县的官亭、饶阳、五公、武强、小花、堤南6个公社划归石家庄专区的深县领导。这个时期,天津市面积约33000平方公里,为“天津”辖域历史上的最大值。

注:上海市的面积是6300平方公里,北京市的面积是1.64万平方公里,可以想象一下天津有多大。。。

  1961年3月16日,复设天津专区,天津市下辖各县分划成天津专区和沧州专区。沧州专区由河北省领导。天津专区由天津市领导,下辖蓟县、宝坻、武清、文安、安次、静海、胜芳等9个县。

  1961年7月17日,天津专区改由河北省领导,蓟县划归唐山专区。

  1962年2月1日,恢复设立天津市东郊、南郊、西郊、北郊4区,曾划入市区的农村部分,分别划回原郊区。

  1962年8月,唐山专区的汉沽市再次划归天津市,改为汉沽区。同时,唐山专区的宁河县划归天津专区。至此,天津全市计辖和平、河东、河西、河北、南开、红桥、塘沽、汉沽、东郊、南郊、西郊、北郊、北大港13区,市辖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

  1967年1月1日,天津市再次从河北省划出,由河北省的地级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同年,河北省天津专区改称河北省天津地区,地区行政办公地仍驻天津市。

  1969年,河北省天津地区专署驻地由天津市迁驻河北省安次县廊坊镇。

1970年,天津市北大港区并入南郊区。

  1973年8月1日,河北省天津地区的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五个县划归天津市。至此,天津市所辖区域和今天的天津市辖范围基本一致,格局初定。

注:天津地区也由此更名为廊坊地区。。。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五个县的学生比较幸运,至少不用参加河北的地狱级高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河北第一任省委书记,主政河北17年,开国放弃军衔,活到85岁
这位高级将领虽然没有军衔,却担任了长达17年的省委书记
官牒 | 雄安新区'操盘手'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他曾主政河北17年,是河北省首任省委书记,官至副国级活到85岁
他曾主政河北17年,1966年却被撤销职务蒙冤十载,享年85岁
他是首任河北省委书记,在河北工作17年,后蒙冤十余载,享年85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