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中将郭化若回忆调第6纵队任副司令员跟随陈毅粟裕南下

中原逐鹿

1947年8月,我经渤海区赶赴第6纵队就任副司令员。此前,我曾到华野司令部晋见了陈毅司令员和粟裕副司令员,向他们汇报了在鲁南军区的工作情况和当前鲁南的形势。陈、粟首长向我介绍了全国各战场特别是南线战场的形势。他们指出:“目前我们正处于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转折关头,虽然华野在7月份有几个仗没有达成预定的歼敌任务,打成了消耗战,但敌人密集在鲁中山区的几十万部队已开始分散。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后,在鲁西南歼灭敌人9个半旅,现正向大别山作战略跃进。陈赓、谢富治所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的2个纵队、1个军也在8月下旬南渡黄河进入豫陕地区开辟新的战场。华野3, 8纵队和1, 4纵队于8月初进入鲁西南后,正用迂回打转方式钳制敌人第5军等部,掩护刘邓大军南进。根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我们两人(指陈、粟)准备率第6纵队和特纵以及刚自黄河以南撤到河北休整的第10纵队于9月上旬南渡黄河,并统一指挥陈士榘、唐亮所率第1、第3,第4、第8纵队和晋冀鲁豫第11纵队组成西线兵团,在陇海路南北机动作战,会同刘邓、陈谢两军共同执行外线作战任务,在长江以北、伏牛山以东、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西开辟中原新解放区。这是一个十分光荣也十分艰巨的任务。只要这一步棋走好了,全国战局就会从根本上改观,往后的棋子就好走了。”

粟裕同志对6纵队的历史非常熟悉,他向我着重介绍了6纵的情况。他说,6纵原来是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主力军,1938年改编成新四军一支队二团。说起“老二团”,江南的老百姓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抗战胜利后,编成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后扩编为第6师,1947年2月又编成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下辖第16, 17, 18师。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王必成同志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同志,能征善战,是华东有名的“虎将”,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屡建战功。这个部队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溶化俘虏。但由于俘虏成分多,纪律方面就差一点。这个部队又是一支英勇顽强、战斗作风很好的部队,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打红了眼以后,不太讲究战术。陈、粟首长要我到6纵队后好好地协助王司令员、江政委抓好部队工作,尤其要在纪律方面和战术训练方面多下点功夫。

第6纵队自临朐战役后,即北越胶济线抵达桓台、长山一带稍作整理,在野司率领下经齐东城、涉小青河北渡黄河,在惠民城、榆林镇一线集结后,越过津浦路,抵达十里井、魏山渡口准备南渡黄河。此时,鲁西南之敌正与我陈唐兵团纠缠中。为更有力地配合刘邓之战略出击,陈、粟决定率领我6纵和10纵等部南下,与陈唐兵团会师,先在鲁西南打一好仗,振奋士气,然后再南进豫皖苏地区。我们原奉命于9月3日晚在十里井(张秋镇东南)、魏山(阿城东南)一带渡河,4日晚主力进至梁山以南,5日晚集结于戴老人庄及其以南地区。后因获悉敌正调集兵力准备阻我渡河,如果等到3日晚再渡河,敌人很可能已加强南岸防御,我渡河将会遇到困难,我们遂报经野司批准,决定以第17、第18师于2日晚先行渡河。9月3日接华野命令,要我们赶至邪城东南地区集结,以第17师赶至丁里长一线阻击敌人。北上准备阻我南渡部队之敌第5军和整编第57师于7日分别进至隋官屯、贾敬屯之线。这两股敌人之间相距20余公里,华野首长决定立即以第3、第8纵队与我纵主力南北夹击战斗力较弱的敌整编第57师,趁该敌向南收缩时于沙土集地区包围并歼灭之。

我们当即冒雨涉水,日夜兼程急进,于8日先后赶至沙土集地区。这时,敌第57师已被第3、第8纵队包围在沙土集。我们奉命以第17师配合第10纵队担任阻击敌第5军增援任务,以第16、第18师投入围歼战,第16师攻击沙土集西北角,第18师主力向西门进攻,另以1个团配合第1纵队等部阻击菏泽之敌整编第68、第55师的增援。8日晚8时正,我军向沙土集之敌发起总攻。敌人在我围攻部队的有力攻击下,企图向西突围,被我担任西门攻击任务的第18师之第52团堵击,被迫退缩固守。经过2小时激烈战斗,第3、第8纵队首先突入镇内,向街心发展。我第18师在付出重大牺牲后也从西门突破敌人的防御。第16师因进入攻击位置较迟,准备尚未就绪就仓促投入战斗,突击没有成功,立即以第46团由第3纵队北门之突破口跟进进入战斗。

战至9日晨,沙土集之敌被我全部歼灭,我纵生俘该师中将师长段霖茂以下2700余人。奉命于郸(城)南地区担任阻援任务的第17师同第10、第4纵队一道,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予敌以重大杀伤,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保证了战役的胜利进行。沙土集战役是华东我军转入进攻后的第一个胜仗,这个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为向豫皖苏进军打开了道路,并迫使敌人从山东和大别山区调4个师来对付我们,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山东内线(东线)兵团和刘邓大军的行动。11日,中共中央致电祝贺,指出:“邪城沙土集歼灭57师全部之大胜利,对于整个南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

沙土集战役,是我军调动敌人,捕捉战机,集中五倍于敌的兵力打的一个典型的歼灭战。这次战役,我纵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但也反映出部队存在的一些缺点。一是后续梯队第16师因通讯联络不畅,对情况和任务了解不够,加上绕道行军,未能按原定时间到达预定地域,以致仓促投入战斗,未能完成突破任务。二是在战术技术上墨守成规,不会使用炸药爆破,遇到鹿碧等障碍物时只会用手清除,不但延误时间,还增加了伤亡。此外,在战术上不善于组织火力掩护突击,不懂得采取小群动作,进攻队形过于密集,也增加了不必要的伤亡。战后,在征得王司令员同意后,我利用简短的休整时间,与司令部的同志们组织部队总结了村落攻坚的经验,介绍了兄弟部队的成功战法,取得了一些成效。

沙土集战役后,我军本拟转兵攻歼敌第5军于邪城以南,我纵奉命向丁官屯、大玄庙之线挺进,后因该敌已依托村落转入防御,整编第84师也与其靠拢,故改变决心,以主力集结于菏泽至矩野公路两侧地区进行短期休整,准备新的行动。我纵也停止攻击,就地集结作短期休整。9月26日,华野首长决定除以第10纵队和晋冀鲁豫第11纵队继续钳制鲁西南地区之敌外,主力1, 3,4, 6, 8纵分五路越过陇海路沛徐段,进入豫皖苏地区,执行“彻底消灭各县区保安队,攻占能攻占的县城,发动群众,打开路南广大地区的局面,开辟豫皖苏广大解放区的初基,同时吸引敌第11师、第5军等部南下,迫其分散尾追,相机再予各该部以歼灭性的大小打击”的任务。野司规定我纵的任务是向毫县、太和、阜阳方向挺进。

豫皖苏边地区,东起津浦路,西到平汉路,南起淮河,北止陇海路。早在抗战时期,这里就是我军根据地。1946年12月,扩建为豫皖苏军区,隶属晋冀鲁豫军区领导。我华野部队进入该地区后,以纵队为单位,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扫荡敌保安团以及其它土杂部队,至10;月下旬,共攻克县城24座,解放了广大乡村,歼敌1万余人,基本上摧毁了敌人的反动统治,与进入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和进入豫陕边的陈谢集团在中原形成了“品”字形的有利态势。

我纵经两昼夜急行军,于28日攻占毫县,30日攻占太和。10月1日越过黄泛区解放重镇界首,2日克沈丘,3日占临泉,12日攻克新蔡、阜阳,尔后又解放了项城、颖上、蒙城等县城。同时分兵在上述各县清剿匪特,发动群众,建党建政。至10月底,我们先后歼俘敌保安团1443名(内县长2名),缴获各种枪支1638支,解放县城10座。这一时期,我们主要以师、团为单位分散行动,单独作战。所采用的主要战术手段是“急进奔袭”、“包围迂回”、“猛打猛追”,以求得全歼敌人。个别的还采取化装冒充等手段。如9月28日奔袭毫县,以第48团化装成敌军自北门进城,第47团迁回县城东、南门,以截敌退路。只是因第48团过早暴露,第47团迂回部队未及时到达位置达成包围,未能全歼敌人。

在这一段时间中,为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连续颁发了许多重要指示和文件,如:《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土地法大纲》、《双十宣言》、《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等。由于行军、作战、建党、建政,工作十分紧张繁重,部队相当分散,因此我们纵队的几个领导同志分头深入各师、团,传达中央精神,加强学习讨论,并指导各师团做好工作。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之初,蒋介石还误以为我军由于在鲁西作战后已“疲惫不堪”,“难以再战”,“北渡黄河不成而被迫南窜”,并据此部署了堵击和追击。到11月,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在中原地区完成战略展开,直接威胁到国民党在江南的基本统治区之后,蒋介石才发现形势不妙,立即把国防部长白崇禧请到前线,组成国防部九江指挥部,调集33个旅的重兵“围剿”大别山,企图消灭或驱逐刘邓大军。为了配合白崇禧部的行动,蒋介石又命令顾祝同依托陇海、平汉、津浦三条铁路机动转用兵力,钳制陈粟和陈谢两军。这样,刘邓大军能不能在大别山区立足生根,便成了我军的战略进攻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有鉴于此,党中央、毛主席立即作出了以粉碎敌对大别山的围攻为中心,中原三军密切协同作战的战略部署。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依据上述部署,在1947年11月、12月连续进行了陇海路破击战和平汉路破击战,主力会同陈谢集团沿平汉路南下,在西平、遂平之间歼灭整编第3师,在确山围攻整编第20师,直逼敌中原重镇信阳,迫使敌人从围攻大别山的33个旅中调出13个旅增援,有力地策应了刘邓大军的反“围剿”作战。第6纵队在这两次破击战中主要担任阻援,较好地完成了野司交给的任务。之后,1948年1月初,华野外线兵团和陈谢集团依据中央指示集结在平汉路漂河至许昌段两侧休整。6纵奉命进至漂河东北逍遥镇一带休整并进行土改学习。

这时,全国战局的发展对我已十分有利。我军在各大战场上都已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唯独中原战场,由于敌人集中了90多个旅的兵力与我纠缠,一时形成了敌我相持、胶着的状态。为了打破这种相持局面,1948年1月下旬,毛泽东主席与刚到陕北汇报工作的陈毅同志进行了研究,决定由粟裕同志率华野第1、第4,第6纵队,经过休整补充后南渡长江,分阶段逐次向闽浙赣边区跃进,深入蒋介石的基本统治区,创建新的根据地,以求调动中原一部分敌军主力南下回援,打开中原战局。根据中央军委的这个决策,粟裕同志率三个纵队于2月初自平汉路临颖地区北上,准备进入鲁西南休整,补充兵员、物资,预定3月下旬南下,执行渡江任务。但我军北移行动很快被敌发觉。敌第5军,整编第75师分由太康、拓城及淮阳地区出动,会同整编第84师及新21旅、伞兵总队、整编第55师及第68师第119旅等部,企图截歼我第二梯队6纵和1纵于陇海路以南,破坏我北上休整计划,对已跨越陇海路的野司及4纵,则采取宽大正面的追击,逼我北渡。

为粉碎敌阻我北渡之企图,粟裕同志决定先求歼追敌一部,尔后再进至黄河以北在安定的环境下休整。遂即命令我纵及第1纵队向兰封、考城敌人攻击,引诱第5军等部来援,以保障野司及第4纵队北渡黄河,尔后我们两个纵队再以突然秘密之动作,渡过黄河,进至淮阳地区休整。

守备兰封、考城的敌人.是开封第四绥区所属整编第68师的约1个团的兵力,我纵负责攻歼兰封守敌,1纵负责攻击考城守敌。受领任务后,我们纵队几个领导同志进行了研究,决定展开4个团的兵力,采取有重点的多点攻击部署,以第17师第49团肃清豆腐营之敌,然后从东北方向攻城;第51团先抢占东关,然后突击东门;第53团先攻占朱庄及车站,然后突击南门;第54团在西门担任佯攻。另以第16师在曲兴集以东布置阻击打援阵地;以第18师第52团位于杨山寨、野庄头一线为纵队预备队。经18日和19日两天战斗,17师攻占兰封,歼敌大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战役—碾庄围歼战
华野六纵副司令员郭化若将军回忆豫东战役
粟裕的“子养电”——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
粟裕在开辟发展豫皖苏根据地中的历史性贡献(二)
华东野战军实现战略转折的沙土集战役
陈毅拿着军委电报向粟裕诉苦:我有个感觉,主席在抬西北压咱华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