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中将郭化若回忆与司令员宋时轮一起率领第9兵团参加渡江战役

第二十章传檄江南

素帆百万飞如箭,

乘风顷刻敌前现。

碧水静无波,

疏星夜转多。

弹飞如急急雨,

难阻雄师路。

天险说长江,

功成夜未央。

这首词是40余年前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时,我在前线写下的。每当看到它,就使我想起了当年千舟竟渡的渡江战役。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军长期经营的长江防线,解放南京,继而又攻克上海、杭州、南昌、武汉等重要城市,解放了苏、浙、皖、赣、闽、鄂等广大地区,结束了蒋介石、国民党对这个地区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

淮海战役结束后,我们根据野战军首长的初步渡江设想,紧紧抓住“一切为了打过长江”这一中心环节,全面部署了渡江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组织军、师干部率侦察队先期赴预定渡江地段侦察,了解敌情、地形、长江水情、居民及船舶情况。1月19日,华野前委在徐州贾汪召开扩大会议,传达1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任务的决议》,研究了渡江作战的任务、部署和准备工作,广泛开展政策学习和纪律教育,为我军渡江南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月9日,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称第三野战军,所属部队整编为第7、第8、第9、第10兵团,我被任命为第9兵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司令员是宋时轮,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下辖4个军,即第20军(原第1纵队)、第27军(原第9纵队)、第30军(原第12纵队)、第33军(原渤海纵队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张克侠部合编)。经过整编,统一了编制,充实了各级军政干部,补充了大量兵员,为胜利进行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奠定了基础。

2月18日,三野前委再次在贾汪召开扩大会,传达了毛主席关于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学习有关城市政策和新区农村政策,研究渡江和渡江以后的基本作战部署及渡江的准备工作。野战军司令部还颁发了《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各兵团根据野司的命令,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分别进到长江北岸指定位置,直接进行渡江准备。

按照野司的预备命令,我兵团部有指挥本兵团建制的第27,第30、第33军和原属第8兵团建制的第25军在芜湖两侧地段渡江的任务。在接到命令后,我和司令员宋时轮、参谋长覃健一起研究了我兵团开进与部署计划,决定:第25军于3月2日由明光地区出发,于3月8日前进至含山地区集结;第27军于3月2日由灰古集,经蚌埠、定远,于3月10日前进入无为以北以石涧埠为中心隐蔽集结;第30军主力于3月10日由半边桥地区出发,沿宿县、蚌埠、凤阳城开进,于3月20日前进至全椒地区集结,并以1个师于3月12日前进至乌衣镇附近向浦口、高旺镇、乌衣镇一线警戒;第33军于3月15日由卢庄集地区出发,沿蚌埠、凤阳一线开进,于3月23日前进至大桥镇、江港以北,以老人仓为中心地区集结。

兵团到达无为、含山地区后,依据党中央、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和1949年任务的指示,结合野战军前委贾汪会议精神的传达,在全兵团广泛开展了形势任务教育和新区政策、城市政策的学习。同时,紧张进行渡江的各项准备,主要是筹集船只、训练水手,排除部队中存在的渡江顾虑,解决渡江作战的战术问题,派侦察人员渡江侦察等。水上练兵,是渡江作战的前奏。

开始,各部队主要是分散隐蔽在内河港汉湖泊中进行,碰上阴雨大雾,就趁江面视线较差,把小船推到长江中练习。组织一个分队渡江侦察,是第27军军长聂凤智提出的一着妙棋。有一天,聂风智到临江坝兵团指挥所汇报工作。吃饭时,炊事员端上一小碟炒青菜,一小碟韭菜炒鸡蛋。指挥所的同志告诉他,这两碟菜不同于以往的菜,是一个侦察员在江南岸侦察时,顺手带来的。聂军长心里一动:如果派一支侦察分队携电台插入江南,与江南地下党取得联系,及时而不间断地报告当面敌情,战役发起后还能配合江南游击队接应主力渡江,岂不更有利于大军南渡?他的这一大胆设想,很快得到了兵团党委、总前委和中央军委的批准。第27军立即组织了1个营的兵力,组成渡江先遣大队,于4月6日夜晚偷渡过江,进入皖南山区,与皖南游击队会合。这个先遣队,依靠游击队的力量,收集了大量情报,并在主力渡江时,与游击队联合起来,一直插到江边,有力地策应了突击部队过江。5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做《渡江侦察记》,就是依据第27军先遣大队的事迹编写的。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1月,在2年半的时间里,我军共消灭国民党军49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各大解放区已联成一片,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上海以及长江中游中心城市武汉等地已直接置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矛头之下。我军的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余人增加到358万余人,其中野战军188个师(旅)、218万人,并且建立了强大的炮兵、工程兵、铁道兵等兵种,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

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已濒临绝境。国民党军的主力包括那些号称“精锐之师”的整编第74师、第5军、第18军、新1军、新6军等,都已被消灭,残存的军队仅有正规军71个军227个师115万人,连同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只有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共146万人,分布在西起新疆,东到台湾的漫长战线上,已无法在战略上组织有效防御。

在此种不利形势下,国民党统治集团向我提出了“和平谈判”的请求,以图保住长江以南半壁江山,赢得时间,重振军力,尔后卷土重来。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了包括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反动军队等条件的和谈声明;接着又宣布“下野”,不再担任总统,而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并由他出面要求与我党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基于对蒋介石反动本性的深刻认识,于1月14日发表声明,揭露了蒋介石“和谈”声明的虚伪性,并且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等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同南京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与此同时,毛泽东要求人民解放军作好一切准备,’以便在和谈破裂时,立即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京、沪、杭及江南广大地区。

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江宽水深,风大浪高,沿江一带为水网稻田地区,河流纵横,湖泊很多,极不利于大兵团行动。国民党军企图依靠其残余兵力,凭借长江天险进行顽抗,阻止我军南进。到1949年4月初,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防线,国民党军统帅部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部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的地段上;华中“剿总”(后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部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千公里的地段上。另以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南京、镇江、上海等地;以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沿江巡防;空军4个大队,以南京、上海、武汉为基地,支援陆军作战。国民党反动派吹嘘说,长江防御是由陆海空三军联合组成的“立体防御”,共军难于“飞渡”,以此为他们的军队壮胆、打气。

关于组织渡江战役的问题,早在淮海战役进行期间,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就进行了初步磋商。1949年1月8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3月上、中旬召开的二中全会期间,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同志又进一步作了研究。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同志组成的总前委的领导下,于4月间发起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京沪杭地区。3月26日,总前委在蚌埠孙家坪子召开第三野战军各兵团负责人会议,听取各部关于渡江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具体研究渡江作战部署。3月31日,总前委拟制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以第二野战军组成西作战集团,以第三野战军组成中、东两个作战集团,于4月15日18时在靖江至望江段发起渡江作战,以歼灭沿江防御之敌全部或大部,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夺取南京、上海、杭州,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另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部率第40、第43军组成先遣兵团迅速南下,攻取信阳,进至武汉正面,在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钳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作战。《纲要》将战役预定为三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达成渡江任务,实行战略展开;第二阶段割裂和包围京、沪、杭各点敌人,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被围之敌,完成全战役。《纲要》规定,由我第9兵团(指挥第25、第27、第30、第33军附特纵炮兵第4团和第1团第1营)和第7兵团共约30余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由裕溪口至棕阳镇段渡江;渡江后,以一部兵力歼灭沿江敌人,并监视芜湖守敌,主力迅速东进,与第8、第10兵团组成的东集团会合,截断京杭公路,完成对京沪杭地区敌人的割裂,尔后会同东集团各个歼灭之。为协调行动,中集团渡江后统归粟裕、张震指挥。

总前委赋予我第9兵团的任务是:由姚沟(不含)至裕溪口段辰细干渡江突击,除以一部兵力在芜湖、裕溪口至和县段视机渡江控制当涂南北地区警戒南京可能南援之敌,钳制芜湖守敌外,主力由龙王庙至泥叉镇段渡江,完成登陆任务后,以一部策应第7兵团渡江,以不超过1个军的兵力割歼或包围三山街、旧县地区及繁昌地区之敌,并负责监视芜湖之敌(待交二野第4兵团接替攻歼任务),主力即沿南陵、宣城、十字铺之线(含)以北地区,经郎溪东西地区挺进至漂阳、宜兴及其以南地区集结待机,以策应东集团作战,并坚决堵击南京、镇江地区可能南窜之敌,以便协同东集团,聚歼该敌于南京、镇江、丹阳、武进、傈阳地区,随后再东进至无锡地区警戒上海方向之敌,待命配合野战军主力夺取上海或单独进占上海,尔后任淞沪警备任务。

根据总前委的作战部署,我们兵团领导一起仔细研究了作敌计划,决定以第27、第25军为渡江第一梯队,于荻港至鲁港地段渡江:第27军(附第33军之第99师及山炮团,另附野炮第2营及榴炮1个连),由荻港至姚沟段渡江,突破江防后,立即向突破口两翼扩张,接应友邻抢占沿江各要点,待机占领繁昌、南陵城,控制青弋江,尔后沿宣城、十字铺、郎溪线东进,直取漂阳并控制之,务求堵歼南京、镇江可能南窜之敌。第25军(附野炮第3营2个连,榴炮2个连),于芜湖至三山街段渡江,占领沿江各要点,准备打击可能由芜湖、青弋江、南陵、繁昌来援之敌。在军主力渡江时应以一部兵力(待第30军派队接替后自行归建)向芜湖挺进,钳制与监视该敌,并派精干部队分别抢占竹丝港、湾址镇,掩护军主力东进,控制宜兴,堵击南逃之敌。

第30军(附野炮第3营1个连),以1个师(附军炮兵营)宽正面展开于和县至新沟街(不含)段,在第27、第25军渡江时积极佯动,务求钳制与迷惑芜湖及其两侧之敌,保证第25军左翼侧安全,完成任务后随军主力渡江;军主力于15日晚尾随第25军渡江,进占鲁港、石炮镇、竹丝港及芜湖以南地带,掩护兵团主力东进,并接替第25军威逼芜湖之任务,相机占领芜湖,跟踪追歼溃敌,直至采石矶附近,向北向东警戒,待第二野战军部队接替后即经漂水进至宜兴以南地区,堵击逃敌。

第33军(欠第99师及山炮团)尾随第27军渡江,接替第27军繁昌地区阵地,掩护兵团直属队渡江,待第7兵团东进后,经宣城进至郎溪以东地区,集结待命。

兵团在临江坝以北地区设置前方指挥所,指挥渡江作战,尔后尾随第27军渡江,进至半边街附近指挥。

为开辟入江道路,扫除渡江障碍,自4月7日至10日,我兵团第一梯队两个军各以一部兵力扫清了裕溪口至西梁山之间敌人设置的桥头堡。

4月11日中央军委电示总前委,依据谈判情况,我军推迟一星期渡江,这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

4月中旬,我在兵团的一次干部会议上,就渡江作战的指导思想问题作了报告,其主要内容是:

一、要以兴奋愉快的精神,接受光荣任务。我们历代祖宗都未曾参加过这样的大进军,我们的子孙将来也没机会参加这样伟大的渡江作战。只有我们这一代,恰逢其时,能够亲身参加这一大进军。因此,大家要以“百倍的兴奋与愉快”来迎接这次进军,紧张地工作,英勇地战斗。

二、要以负责谨慎的态度,准备严重的战斗。敌人虽然马上要垮台了,但仍然会作最后的挣扎。因此,我们决不能“麻痹松懈,不紧张,不起劲”,要坚决肃清“处处想贪便宜的游击主义残余以及作第二梯队的懒惰思想”,“坚持严肃的负责态度与谨慎态度。”

三、大胆使用力量,认真改进战法。过去我军作战之一个基本要求是“需在被动中争取主动”。现在情况变了,全局的主动权已完全操于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形势的这一变化,在执行战斗任务时要“大胆地使用兵力”,“不能吝音兵力,也不必过多顾虑”。

四、坚决勇猛,有进无退。这次作战是“渡江突击”,“背水迎敌”,因此,要求突击部队树立“坚决勇猛,有进无退”的指导思想,并且要掌握突破江防,抢占滩头,巩固和扩大滩头阵地,接应后续部队迅速过江这个关键。

五、猛攻猛追,彻底歼敌。我军大部渡江后,敌人一部或大部必混乱溃退,军心必动摇瓦解,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时机,“猛追逃敌,以求歼敌于退却运动中”。同时,还要“使火线政治攻势密切配合军事进攻”,即“或用天津方式,或用北平方式”,解放江南,全歼残敌。

在此期间,我还向总前委提出了打江心洲与渡江登岸之间不留间隙,争取一次完成,以保持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并在总前委批准后向渡江第一梯队军作了布置。

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当夜,我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命令,按预定计划发起渡江作战。

20日20时,我第一梯队第25、第27军的突击部队—第27军第79师的“济南第一团”和第25军第74师的谢杨团分别起航南渡。第27军军长聂凤智和第79师师长萧镜海也同时随“济南第一团”前进指挥所过江。当晚,第27军攻占黑沙洲,并在荻港、旧县之间登陆,歼敌3000余人,21日占领繁昌。第25军攻取螂鱼洲,并在汪家车站、横山桥地区登陆,俘敌500余人。至21日拂晓,我兵团已有7个师19个团到达长江南岸,攻占繁昌、荻港、旧县、横山等要地,并继续向纵深发展。后续部队亦于22日白天继续渡江。兵团前指21日晚自第27军渡口渡江,第一步进至泥甲桥,第二步进至繁昌附近指挥。兵团直属队22日晚随第33军渡江。

在我中集团顺利渡江后,敌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急于21日亲赴芜湖布置堵击。但当晚我东、西两集团也先后开始渡江作战,在江阴至扬中段及马当至贵池段突破敌江防,敌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全线被我军突破。敌恐其部队在沿江一线被分割围歼,于22日下午仓促部署总退却。南京、镇江、芜湖地区之敌于22日夜、23日晨纷纷南逃,除第55、第68、第96、第88,第99、第21、第123军分别撤往浙赣路及上海外围外,主力第54,第51、第4、第45、第28、第66、第20军则取道京杭国道及其两侧向杭州溃退,妄图依托浙赣路组织新的防御。

21日晚,我兵团受命以主力沿南陵、青弋江、宣城、十字铺之线及以北与高淳之间向东北挺进,控制傈阳,协同在江阴两侧登陆的第10兵团东西对进,截断京杭国道,阻敌向杭州退却。据此,我兵团作了如下部署:第25、第27军务于24日占领南陵、青弋江、湾址镇并包围宣城,尔后即以最快速度昼夜兼程东进,务于28日10时进至郎溪附近;第30、第33军暂留繁昌地区监视芜湖之敌,并肃清繁昌、南陵、宣城、青弋江之敌,然后以第30军负责芜湖城防,待交二野部队接防,以第33军东进作战。

23日,我第30军占领芜湖,第25军在湾址包围歼灭敌第20军大部、第99军一部共1. 3万余人。当日,除留第30军之第88师留守芜湖地区,以待二野接防外,兵团率第25、第27、第33军和第30军主力,沿宣城、广德之线,冒雨日夜兼程,迅速东进。

先后占领郎溪、广德城,歼敌一部,先头第27军一部于28日进至环桥及其以东地区,与已占领吴兴之东集团第28军会师,封闭了合围口。至此,由南京、镇江地区南逃之敌,除第54军已先期逃往上海外,其余第28、第45、第4、第66、第51军等被我包围于郎溪、广德山区。

28日,接野战军首长指示,由第9兵团首长统一指挥第9、第10兵团部队歼灭被围之敌。根据被围之敌溃不成军、序列混乱的特点,我们对各军军长提出了以一当十、穷追猛插的要求,只要抓住敌人.就能取得胜利。这一招十分灵验。第25军于28日向郎溪东南猛追溃散之敌,俘7000余人。28日晨第33军由广德沿广泅公路东进,与南窜之敌遭遇,当即由公路沿线向北进击,激战30余小时,俘敌1. 3万余人,取得了该军组建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第7兵团之第24军28日奉命归我兵团指挥,参加围歼战,共俘敌7000余人。刚归还我兵团建制的第20军在漂阳附近俘敌万余人。至29日,被围之敌被全部歼灭。此役,我兵团前后指挥的6个军共歼敌6万余人。

郎广围歼战结束后,根据野司命令,我兵团即在吴兴、长兴至洒安镇、广德之线以北地区分别集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渡江战役,粟裕突然更改作战计划,且不等毛主席答复,就展开行动
红旗插上总统府(上)
渡江战役粟裕两次机断专行,兜住5万敌军,战后张震评价甚为公正
渡江战役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而胜利之根本在哪里?
渡江战役为何如此顺利?战前充分准备只是其一,幕后的原因更重要
原计划一个半月完成的战役,粟裕半个月解决,陈毅高度评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