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中将郭化若回忆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担负5省沿海海防和内卫任务

边防、内卫两手抓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联合下达了《关于整编各级公安机关、各地人民警察、人民公安部队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统一管理人民公安部队的各种工作及加强军事、政治、公安业务的建设,将原有的正规公安武装和省、市、专区、县各级地方公安武装,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建立公安部队的领导系统,受中央军委统一管辖。根据这个决定,华东军区公安部队于1952年1月制定了整编方案。由于开展三反运动,部队整编工作推迟到5月开始进行。整编后的华东军区公安部队,仍由中央军委公安部队和华东军区双重领导,部队由原来的5个师,扩大为5个师、8个公安总队、4个边防团、1个内卫团,共12万余人,担负华东沿海数千公里的海防任务和5省2市的内卫任务。

司令员仍由我担任,政治委员则由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许建国同志兼任,其他领导成员基本未变。

在这次统一整编中,有些部队拆散了原建制,有些单位进行了合并,有些驻地作了调整,干部调动的面也很大。在这样一次大变动中,部队始终很稳定,绝大多数干部表现出很强的整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没有发生不服从命令、不听从调动、闹不团结等现象。这是很不容易的,也说明经过“三反”、整党以后,部队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整编以后,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加强了对全区部队的政治思想领导,统一了全区对敌斗争的力量,加强了公安业务建设,密切了公安部队与地方的关系,对履行公安部队的职责是有利的。但由于地区辽阔,部队高度分散,通信设备落后,又给领率机关的领导和指挥带来很多困难。为此,遵照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军区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作出决定,除驻沪、宁二市的部队由其直接领导、指挥和供给外,各省公安总队及驻各省的公安师、团,除建制和业务领导仍保持不变外,其作战指挥、党政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供应等均由所在省军区、军分区负责。

这种双重领导关系的确立,是切合实际的,它为公安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组织保证。

(1)复杂的边防斗争

1952年6月整编结束以后,我们以4个师又4个团(1953年以后增加到5个师又6个团)的兵力,先后接受了华东全区的边防与部分守岛任务。

华东沿海边防线长达7000余公里,还有岛屿3600余个,大小港口900余处,其中包括上海、青岛、福州、厦门等12个重要城市。当时,国民党不仅盘踞着台湾,而且还占据着闽浙沿海包括大小金门、上下大陈在内的24个岛屿。国民党军采取“以大吃小”、“速来速退”、“抓一把就走”的手段,对我沿海不断进行袭扰,破坏航运,抓捕渔民,与我争夺空白岛屿,.还不断派遣特务潜入大陆,进行刺探情报等活动。面对如此严重的敌情,我们担负边防的部队却是兵力不足,装备又差,且缺乏边防斗争经验,物质条件十分困难。根据敌我情况,我们按照中央公安部和军委公安部队提出的“武装警卫、行政管理与秘密侦察相结合”的方针,在兵力部署上采取重点防守、组成派出部队弥补空隙,以民兵配合警卫的纵深配系。主力大部集结于机动位置,一部守备海岛、港口和要点,同时抽出少数连队组成115个派出部队,计1768人,分散担负边防巡逻任务。实际守卫的海岸边境曲线只有1843公里,守备岛屿14个。在方法上,则采取分区分段警卫负责制,白天以观察了望为主,晚间主要是分区巡逻和有目的的隐蔽潜伏,并带领民兵放哨巡逻,打击潜入潜出的匪特和边境内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

遵照华东军区司令部发出的“加强海防战备,巩固领海治安,相继进剿闽浙沿海残敌,并随时准备对付国防作战”的命令,我华东沿海各省市边防公安部队,从1952年7月起,开始了进剿残敌和打击其袭扰窜犯的战斗。至1953年6月,进行大小战斗近20次,共歼敌1200余人。其中,较大规模的战斗有:1.952年10月5日,守备南镇的第79团1个排,击溃敌“反共游击总队第二大队”约800人的冒险登陆,歼敌29人,大部敌人逃逸。12月13日,敌“南海三中队”和“突击总队”500余人,袭击我福建沿海六鳌,公安第80团第9连1个排与敌展开激战,守住了阵地,歼敌62人,再一次创造了边防部队以少胜多、顽强守备的范例。1953年6月19日,敌两个大队600余人,进犯我浙江沿海洋屿,公安第17师2个排在公安第16师2个连又1个排的增援下,顽强坚守阵地,与敌激战30余小时,歼敌213火。在这一年中,我公安部队消灭了“国防部反共救国军”、“自由军十纵队”、“闽浙赣反共救国军”等各色反革命武装72个单位之多,粉碎了敌人妄图在沿海地带“保存势力,待机再起”的阴谋,改善了海边防地区的治安状况,保卫了国家的建设事业。

在同残敌作战中,由于轻敌麻痹或指挥失误,也发生过失利的情况。1952年秋,在进剿鸡冠山、洋屿之敌时,前两次均打了胜仗,第三次却遭致失利,问题就出在轻敌麻痹上。10月29日,当公安第17师第50团以2个连的兵力发动进剿时,由于战前对敌情变化未曾查明,参战部队只做了打小仗的准备,对参战船只又控制不严,暴露了机密,加之部队动作不协调,通讯联络突然中断,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导致伤15人、亡181人的严重后果。

这是十分沉痛的教训。这次失利,也从反面给了我们部队领导一次深刻的教育。问题虽然出在下面,却反映了我们领导上对基层指挥员教育不力,没有随时提醒他们,在同国民党残敌作战中,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

东山岛战斗,则是一次成功的防御战。

1953年2月,我和政治部副主任秦化龙同志带领一个工作组和文工团,视察和慰问福建边防部队,历时1个多月,北起福鼎县,南至东山岛,到了公安第13师和4个边防团,还有省公安总队、5个专区公安大队、4个县公安队、5个武工队和1个检查站。

在东山岛视察时,我特别指出这个岛位于福建、广东两省交界处,是两省海上交通咽喉,闽南沿海的屏障,离国民党盘踞的金门岛又很近,极易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因此必须加强该岛的防务。福建军区领导也感到有加强东山岛防务的必要。我们走后不久,该岛守军即由1个营增至1个团,并加固了阵地,制定了大、中、小三种作战方案。同时,在指战员中进行深入的战备思想教育,随时做好敌人来犯的准备。

7月15日晚,国民党军果然从金门岛出动,向我东山岛进犯。他们动用陆海空三军共1.2万余人的兵力,包括4个步兵团,30余架飞机,10余艘舰艇,20余辆水陆两用坦克,另外还有从台北起飞的1个伞兵大队。国民党的如意算盘是,利用“以大吃小,速战速决”的手段,一举歼灭我守备东山岛的部队,以此揭开“反攻大陆”的序幕,并达到破坏即将达成协议的朝鲜停战谈判的目的。从16日近5时开始,敌军从三处先后窜上东山岛。我守岛的公安第80团已早有准备,作出了“遇敌万人左右来犯时,由前沿小部队节节阻击,予敌杀伤,打乱敌部署后,坚守阵地,在援军配合下共同歼敌”的作战预案。因此,当敌军分几处登陆后,即遭到我驻前沿各分队的顽强阻击和节节抵抗,不仅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而且始终把主阵地保持在我手中。在敌军登陆的同时,敌伞兵大队400余人也分二批登陆,向我八尺门渡口攻击。八尺门是东山岛与陆地联系的主要渡口,海峡只有几百米宽,敌军如控制了此渡口,就将断我退路,阻我增援,配合其登陆部队夹击我主阵地,使我处于很不利的境地。在公安第80团警卫排、船管排对敌伞兵大队奋力抗击下,我始终守住了渡口的滩头阵地。17日上午10时,在第28军参谋长的统一指挥下,守岛部队与增援部队实行全面反击,至19时,战斗即胜利结束。经过两昼夜激战,共歼敌3400余人,击落敌机2架,击沉、击伤敌舰4艘,余敌狼狈逃窜。

在东山岛战斗中,我公安第80团在当地民兵的密切配合下,发扬英勇顽强和独立作战的精神,与10倍于己的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杀伤、消耗了敌人,守住了主阵地,为增援部队的到来争取了时间,出色地完成了预定任务。战斗中,该团共歼敌1000余人,涌现出“一等功臣连”等3个模范单位,380余名同志立功受奖。东山岛战斗的胜利,曾受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赞扬和嘉奖。

为了守备好海岛,我们提出了“以岛为家”的口号。一面着手修建营房、哨棚,开展生产,逐步解决守岛部队物质生活的困难;一面强调加强思想工作,普遍开展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活跃部队的精神生活。战士们利用休息时间自编自演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在阵地上相互巡回演出,互相观摩鼓励,激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过几年努力,许多海岛确实建设得如家园一样美丽可爱,战士们普遍确立起长期守备海岛的思想。

华东军区公安部队还担负着海上巡逻和护航的任务。我们从接受边防任务开始,就建立了4个海上巡逻队,分布于莆田、温州、上海、青岛等地。长江口外北起吕洒,南迄橄浦,东至花鸟山的扇形海面上,经常有我巡逻队的舰船出没,以保障上海附近的海运安全。1953年12月,又成立了1个护航团,有舰船82艘,干部、战士860余人,进一步保证了海上运输的安全。在护航团成立后的头10个月里,即护航2600余次,与海上的国民党残敌作战17次。一次,在白沙山与青塘嘴之间海域,我护航船队遭到敌3艘舰艇的袭击,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仍坚持和敌舰作战,终于获得重创敌舰1艘的胜利。

海边防地区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加强了隐蔽战线上的对敌斗争。此时,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特务分子利用外国商船出入我港口之便,混迹其中,进行特务间谍活动,还有一些人利用外轮进行走私、逃税、偷越国境等犯罪活动。为了及时查获这些犯罪分子,我们抽调7000余名干部、战士,分派到上海、青岛、连云港、烟台、温州、三都澳、福州、涵江、晋江、厦门等10个港口,担负对外轮的检查、侦察和管理工作。1952年10月召开的华东第一次边防检查工作会议上,通过了《进出口船舶、船员、旅客、行李检查实施办法》、《外国籍船员登陆管理办法》、《关于对外开放港口检查与监护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文件,报经中央批准后实行。据1953年华东各港口检查统计,查获特务间谍分子32人,走私犯6人,偷越国境者12人,有力地打击了特务间谍和投机奸商在港口的破坏活动,维护了航道和港口的安全。在上海浦东沿海,有大小港口106处,当时对外轮开放的有25处。

我们抽调一批素质好、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战士,组成21个工作组,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在开放港口建立了检查管理制度,有效地掌握了船只进出情况,保障了边境地区的安全。据1954年统计,经检查的18艘在港停泊的外轮中,处理船员违章事件即达196起。依法对外轮实施检查,发现违章事件严肃处理,这在旧中国是不可想像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船舶任意出入我国港口的特权被剥夺了,我国的主权和尊严得到了维护。当我们的检查人员处理外籍违章船员时,中国船员无不扬眉吐气,翘着大拇指说:新中国真伟大!

那个时期,敌特分子在我边防力量薄弱地区潜入潜出的活动仍时有发生。1953年一年中,被我发现潜越边境的敌特分子即有73次、395人,捕获223人。1954年4月25日夜,国民党“国防部”派遣程保林等7名特务,携枪8支、电台6部,潜入我浙江境内花水孔海岸,隐伏在一山洞内,冒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选工作队”,企图长期潜伏,伺机进行破坏活动。次日被渔民发现后,我4名武工队员机智地将其全部俘获。

两年多的边防斗争使我深深感到,华东边防公安部队不仅担负着边防斗争任务,而且还有重要的海岛守备任务。我们在重点守备方面比较注意,但在全面控制上力量却非常薄弱,虽经几次调整与加强,派出的部队(后来统一改称武工队)仍只有4000余人,有些地方三、四个武工队员竟担负着十来个区、二十来个乡的边防工作,因而不少地方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对于敌特或小股敌军的出没,不能及时发现和{剿灭,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要担负好边防任务,必须在“武装警卫、行政管理与秘密侦察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实行兵力部署上的重点守备与全面控制相结合。若不实行重点守备,则有被敌击破之虞;若不分散部署,真正做到全面控制,则无法封锁边境,必将使敌特有隙可乘。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击破敌人公开的军事进攻,打击敌人的一切隐蔽活动,组成坚强有力的边疆防御体系。同时,还要大力发动、组织人民群众,协助边防部队执行任务。

(2)繁重的内卫任务

华东军区公安部队担负的内卫治安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我们除了以4. 5万余人的兵力,担负上海、南京等400余座城市,200余处工厂、矿山、仓库、军事要点的守卫,以及1200余处机关和首长的警卫任务外,还要以2万余兵力担负看守监狱和犯人的任务。这些罪犯,大都是长期与人民为敌并有现行反革命活动的罪犯,被关押在极为分散的1600余处监狱和劳改场所内,总数达34万余人。犯人数量大,罪行重,监管场所简陋且流动不定,部队缺乏看守罪犯的业务知识和经验,都给看守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看守任务还是完成得很不错的。指战员们不论寒暑,不避风雨,日以继夜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不断学习看守业务,总结看守经验,改善看守设施,完善看守制度,有效地防止和平息了罪犯暴动、骚乱、企图逃跑等事件。南京市公安总队1个班,经常不定时地检查牢房,先后发现犯人企图用来开手铐的竹片100余根,防止了可能发生的越狱事件。山东滕县专区公安大队35名同志,押解1万余名犯人赴蓝村,在风雨连绵的气候条件下,日夜兼程行进,未发生任何问题。我们把这些先进事迹及时通报全区部队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执行押解犯人的任务来说,1954年下半年,在执行1. 4万余次押解任务中,将19万余名犯人押至东北、内蒙、新疆及华东偏僻地区。在路途远、时间长、气候多变、换乘车船频繁的情况下,均能圆满地完成押送任务。这说明,我们公安部队的干部、战士,不仅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对敌斗争的本领也是高超的。但是,应该说我们在看管罪犯的工作中,薄弱环节还是不少。特别是由于思想麻痹等原因,罪犯逃跑事件时有发生。仅1953年就逃跑罪犯1493人,被我捉回959人。

清剿潜伏在各地的散匪,配合公安机关侦破和捕获敌特分子,也是内卫公安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据1952年7, 8, 9三个月调查,华东内陆残余匪特尚有1000余人,大多隐藏在省、县交界处或我工作基础薄弱的地区。他们或以职业作掩护,或冒充我军政人员,进行刺探情报、暗杀、放毒、抢劫等活动。从10月起,各省公安总队抽调1200余人的兵力,在各地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剿匪工作与地方中心工作相结合的方针,开始了清剿残匪的斗争。至1953年底,华东公安部队共歼残匪698名,毙俘匪首17人,6000以上的散匪被我消灭。之后,敌特分子进一步隐蔽起来,有些长年躲在深山密林或夹墙、地窖内,依靠亲友供应,企图长期潜伏,待机再起;有些则伪造证件,改名换姓,潜逃其它地区,企图逃过我之侦捕。潜伏在浙江境内的敌特分子麻寿宽,解放初期曾率土匪武装在永嘉大羊山区危害地方,袭扰我军。一次偷袭,即造成我20余名干部、战士伤亡,还先后杀害我乡村干部50余人。

1950年遭我军清剿后该股匪徒大部被歼,少数又潜伏下来妄图建立“游击根据地”。温州公安大队于1953年掌握这些情况后,就开展了对麻犯的秘密侦察。当了解到麻寿宽一伙伪造证件,化名潜逃到金华、丽水地区,以打短工、烧炭等作掩护进行活动后,立即组成有丰富斗争经验的专案组,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终于将麻犯等7名敌特分子缉拿归案。类似案件,各省市均有破获。

1954年一年中,又歼散匪500余名。至此,潜伏华东各地的散匪基本上被我剿灭。

内卫公安部队还参加了镇压暴动、平息骚乱和反空降的斗争。

从1952年7月至1953年底,华东内陆地区共发生由封建会道门头子、不法地主策划的暴动9起,事先为我侦破暴动未遂的19起。其中,有1952年12月浙江绍兴“九宫道”策动的187人的暴动;1953年1月安徽毫县“白莲教”策动的175人的暴动;4月福建建阳“大刀会”策动的384人的暴动;5月福建文成“七星会”策动的700余人的暴动。每次暴动,都波及几个乡,我区、乡政府遭洗劫,公安人员遭杀害。此外,还因群众迷信“仙丹、仙水、仙草”,求神、祈雨等活动而引起的骚乱事件也发生100余起,有的为反革命分子所利用。在镇压暴动、平息骚乱的斗争中,我们教育部队采取“坚持教育群众,孤立与打击反革命分子”的方针,严格分清暴动与骚乱的性质,分清为首的反革命分子和被裹胁的群众,防止事态蔓延扩大,以高度的警惕、慎重的态度,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缩小打击面。这方面的斗争,对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破除群众中的迷信思想,起了很好的作用。

1952年,国民党在我华东地区空降特务4次计28人。下半年,为扰乱我社会治安,并配合其地下特务活动,还在华东4个省24个县范围内,空投反动传单、毒物21次。为了加强反空降斗争,我们于1953年1月和6月,两次召集各省公安总队负责同志开会,作出了具体部署。会后,陆续在山东泰山区、浙江天目山区、安徽大别山区、福建岱云山区设置反空降据点49处,配置兵力800余人。此后,敌害怕被歼,空降活动即明显减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7年,公安军撤销,司令员离开军队建制,2年后成三军总参谋长
1949年,周恩来:像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首脑部门,一定要有好的坚强部队来警卫。罗瑞卿奉命组建公安部队的前前后后(六)
中国边防体制六十年
解密!东山岛(蝶岛)保卫战始末(一)
公安部队参加抗美援朝的情况18师
解放初期的万县驻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