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陂木兰山诞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正式爆发,黄麻起义军攻占了黄安县城,建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麻起义胜利之后,黄麻地区的豪绅地主极度恐慌,急忙纠集国民党军队向黄麻人民反扑。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突出国民党军队的重围,并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战略退却。12月底,鄂东军集合72人枪由黄安北乡向黄陂县木兰山出击,从此,开始了以木兰山为中心的游击战争。

木兰山位于黄陂县北部,相传巾帼英雄花木兰安葬于此而得名。它离黄安县城七八十里,离武汉较近。方圆60多公里,山势巍峨,群峰矗立,林木繁茂,顶峰海拔636米,仅有一条曲径通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势,易守难攻,便于革命军隐蔽其间。木兰山与革命基础较好的黄安县高桥等地区相毗邻,革命军可进可退。鄂东军副总指挥吴光浩的家乡就在木兰山下的三合店,他熟悉那里的地理环境,了解那里的人民,知道黄陂县党组织的情况,部队的给养问题一时能够得到解决。

鄂东军到达木兰山地区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扎根木兰山。当时木兰山上有庙宇30多座,住着道人、和尚、尼姑共100多人。鄂东军副总指挥吴光浩会见了方丈,请求方丈同意鄂东军留驻寺观。起初方丈有些顾虑,不愿在寺院里驻兵。经吴光浩再三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后,方丈才同意部队进驻寺院。鄂东军在寺院里住下后,严格遵守革命纪律,不进佛殿,不渎犯和尚的佛事。在日常生活中,部队每天坚持打扫庙宇,帮助和尚兴园种菜,劈柴挑水,与他们融洽相处。因此,鄂东军得到了木兰山上一部分道人、尼姑的支持,在木兰山上初步站住了脚跟。

1928年1月1日,鄂东军在木兰山雷祖殿举行会议。根据湖北省委的指示,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第七军分编为3个队,每队20余人。第一队队长戴学诗(后汪奠川),党代表吴先筹;第二队队长廖荣坤,党代表王树声;第三队队长汪奠川,党代表江竹青。由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戴季英、汪奠川等5人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党委。1月,中共黄麻特委决定成立由曹学楷任书记的中共黄陂县工作委员会,随同第七军在黄陂北部农村开展游击活动。

战果累累的传奇英雄——吴光浩

为了生存和发展,唤起农民继续革命,经过短期休整,第七军便以木兰山为中心,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派人组建了由詹才芳任大队长的黄陂县游击大队,以相互配合,寻机打击敌人。黄陂县游击大队在塔耳岗、张家院、张家冲一带发动农民打倒了土豪袁水知、徐小戴、方发兴、张永寿等。第七军到处张贴以原黄安县农民政府颁发的革命纲领为内容的布告,号召群众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参加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分成若干小分队,时聚时散,昼伏夜行,经常活动在长轩岭、塔耳岗、柿子树店等地,发动农民。部队每到一处,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并把打土豪得来的胜利果实分给穷苦农民,因而深受当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木兰山周围的革命群众经常送鸡、鸡蛋和蔬菜等给第七军。他们亲切地把第七军的战士称为“共先生”。

在惩治土豪劣绅的斗争中,影响较大、较著名的是罗家岗战斗。罗家岗位于黄陂县木兰山脚的东南面,岗上有两个大恶霸地主罗胜元、罗安元。罗氏兄弟开有罗隆昌当铺和油坊,还拥有团丁几十人,他们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地农民恨之入骨。1月中旬的一天深夜,中共黄陂县工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党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攻打罗家岗,砸掉“罗隆昌”,镇压罗氏兄弟。这既可为农民除害,又可为工农革命军在木兰山区开展游击活动踢开绊脚石。在攻打罗家岗之前,第七军先给罗隆昌当铺下了 2000元的“票子”。但罗隆昌当铺的老板罗胜元兄弟仗着高大的炮楼和十几支枪,拒不交款。吴光浩等早就估计到当铺老板的这种顽固态度,指示当地党组织负责人乐景钟,要求他们准备好武器,配合作战。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一),吴光浩、江竹溪带领25名战士,向罗家岗发动进攻。由于罗隆昌当铺是用坚硬的石头垒成,门窗都是铁制的,还有南北两个大炮楼,里面架设有机枪,戒备森严,易守难攻。在火力掩护行下,战士们拿着铁锤、钎子,奋不顾身地爬到当铺的屋檐下,凿开石墙,然后放火烧油厂。经一昼夜的佯攻、巧打,最后拿下了罗家岗。随后,第七军打开罗隆昌的当铺、油坊和粮仓,号召四乡农民前来无偿分粮取当。一连3天,前来分粮取当的人群络绎不绝,人们喜笑颜开,奔走相告。长岭南、研子岗、塔耳、王河、长堰的农民闻讯纷纷前往。这一仗,使广大农民群众受到了巨大鼓舞.一些青年农民纷纷上山参加工农革命军,有的在当地参加了农民赤卫军,还有的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迫外逃的农民,也纷纷来到木兰山聚集,参加革命。

工农革命军在木兰山一带的行动震惊了国民党反动当局。1月26日,国民党第十二军一个团向木兰山地区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湖北省委指示第七军注意情况紧张时,能返回黄麻起义地区时即返回,否则可据情况自己决定行动。根据省委的指示,为了避开优势敌人,第七军随即分成若干小组,利用有利地形,边打边撤,趁黑夜突出了包围,离开了木兰山,于1月27日到达黄冈北部,在大崎山与中共黄冈县委和工农革命军第六军会合。不久,因遭到麻城反动民团郑其玉部的进攻,第七军遂与第六军分开,东进罗田的三里贩。他们刚刚到达,敌军便跟踪而至,遂折向西南黄冈附近的回龙山。

部队一夜数移,一日数迁。由于这些地区党组织均遭破坏,群众情绪低落,敌情严重,活动困难。部队得不到群众支持,只有风餐露宿,忍饥受饿。吴光浩和戴克敏、汪奠川商量后决定,重返木兰山,与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同志会合,然后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第七军在吴光浩、戴克敏的带领下,经三店街、深夜渡过紫潭河,绕过太平桥,巧妙穿过黄安南部县境,于1928年3月初顺利重返木兰山。

第七军回到木兰山不久,又遭到大规模敌人不断进攻。为了保存实力,第七军领导人在洪界山召开会议,决定改变斗争策略,将部队编为4支短枪队,分散游击,隐蔽活动。会议还决定,为“争取红枪会、仁义会群众,加强地方工作,军队党组织兼黄陂县委”,实行军队、地方统一领导。此后,这4支短枪队以木兰山为中心,在当地赤卫军、游击队的配合下,采取“昼伏夜动、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进北”的游击原则,时聚时散,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争取红枪会、仁义会群众。各地赤卫军、游击队没情况时在家务农,有情况时招之即来,全力配合作战。第七军依靠赤卫军、游击队的支持和配合,经常组织公开和秘密斗争。从1928年3月中旬到4月初,在短短20天中,取得了不少的胜利。

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以木兰山为中心,开展了历时3个多月的游击活动,足迹遍及黄陂、孝感、黄冈、罗田、黄安、麻城6县,使革命影响更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农村斗争的成功范例。他们惩治土豪劣绅,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武装,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进一步扩大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壮大了革命力量,他们的斗争为党和工农红军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同时,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创造并掌握了“八会”战术,即会跑(跑路与摆脱敌人)、会打(不打无益或无把握之仗)、会散(化整为零,分散作战)、会集(集零为整,集中行动)、会进(展开攻势,消灭敌人)、会退(撤退待机,保存力量)、会知(侦查敌情)、会疑(疑惑敌人)。不久,第七军又提出“昼伏夜动,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进北”的游击原则,积累了游击战争的初步经验。


#变美大作战##夏季百搭套装# #女主播一年卖出1000多万件衣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裴高才:地名故事“巍巍木兰山,革命浩气存”缘何摘取民政部“红色地名礼赞百年”二等奖?
红四方面军的源头,木兰山72好汉,建国后还有几人?
木兰山火种,72好汉和36勇士解放后还有这几位
开国将军中的堂兄弟
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成立
揭秘:红四军到红二军团,洪湖游击区到湘鄂西根据地,有多艰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