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四军历任首长——陈毅军长(1)

陈毅元帅

陈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又作仲宏。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中部的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一户破落地主家庭。

陈家原籍湖南省新宁县,于清初迁入四川,曾经上升为有田产 800亩的地主。祖父陈升荣,因无力让5个儿子都受教育,便把希望寄托在老三——陈毅的父亲陈昌礼身上,送他到成都读书。因而陈昌礼在五兄弟中读书最多,后来在老家附近办私塾,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懂一些,这对陈毅的中文学习颇有影响。陈毅的母亲黄培善,出身富家,但能吃苦,持家教子有方,生了5个子女,陈毅排行第二。陈毅出生前后几年间,四川连遭水旱灾荒,再加苛捐重税,陈家加速败落,陈毅出生时已败落到相当于上中农的经济地位。

陈毅故居

陈毅小时候跟随父亲认字,3岁时跟着两个哥哥背诵《三字经》,5岁开始由父亲课读《千字文》,半年后,进入私塾就学。父亲看他聪慧可教,又恐自己不忍严格要求,便把他和胞兄陈孟熙送到邻村书房湾的财主杨达三开办的私塾就读。启蒙老师毛崇芝,秀才出身,学问渊博,以管教学生极严闻名乡里。他考核学生的方法是“背书程”,即任意在课文中念上一句或一个词,学生就得接着背下去,三次接不下去便要挨戒。可怜七八岁的孩子,谁也逃不过这老先生的戒尺,惟独陈毅入塾几个月,却从未挨过老先生板子。陈毅后来回忆道:“小时候,我记忆力很好,读书三遍就能背诵。”

陈毅7 岁那年,他的外祖父黄福钦捐200两银子,得了个湖北省利川县建南司“巡检”的小官。黄福钦要女婿去帮助办理文书,并把外孙带一个去。于是,陈毅随着父亲陈昌礼到了外祖父的任上。外祖父很高兴,吩咐手下人对外孙以“孙少爷”相称,还派了一个跟班衙役教他官场礼仪,并带陈毅去当地豪绅家认干爹、拜老庚,结交当地权贵。巡检司专司“捕盗贼,诘奸宄”的职责。衙门里三天两头残酷拷打“犯人”。后来,陈毅得知那些被外祖父拷打的“犯人”多半是交不起租谷的穷苦农民,有的还是打富济贫的人物,有时便去为“犯人”求情。陈毅后来回忆说:“我在那里过着衙门生活。那时候留下一个至今难忘的印象,就是衙门里经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边看了非常难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心里开始种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

陈毅的父亲陈昌礼

这样的生活过了大约年余,黄福钦不愿给当文书的女婿薪金,翁婿间发生矛盾。为此,黄福钦也不再喜欢外孙了。陈毅气不过也和外祖父闹起别扭来,于1910年春夏间跟随父亲回到四川,经乐至县的老家到了成都。这时,陈家已将40亩田产抵押掉,由乡下迁到省城,居住在成都东门外的上河心。在上河心,他们从一个外号叫林四顽子的地主家租种了200来亩地,居住的房子也是租自那个地主家。陈家迁居成都,主要是为了给陈毅这些子侄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进大学堂读书,求取长远发达,重振家声。

陈毅到成都后,和堂兄陈修和、胞兄陈孟熙一起进了锦官驿初等小学学习新学。陈毅对新学的各门课程学得都很认真。祖父望孙成龙,又让陈昌礼为他们请了一个私塾老师,放学后跟老师再学习《诗经》和唐诗宋词。但是由于头年秋天突发大水淹了租田,陈家无租可交,被地主以“恶佃罢租”罪名告到官府,结果陈毅的大伯陈昌仁一度被拘留,租田押金被扣,祖父陈荣盛也在败诉后一病不起,不久去世,使陈家更迅速地破落下去。

1911年开春不久,“保路风潮”席卷四川全省。成都各大中小学纷纷罢课,并组织学生军参加斗争。10岁的陈毅虽没有参加学生军,但从罢课开始的整个斗争,他几乎全部经历了,亲眼目睹了清军屠杀请愿群众的悲惨情景。当他和胞兄陈孟熙路过衙门,看见人们在剪辫子以示对清王朝的反叛时,他俩也毫不犹豫地上前把辫子剪掉。

由于时局混乱,这年秋天陈毅和陈孟熙被母亲送回乐至乡下的外婆家寄读,上了青海寺的学堂。青海寺的陈玉堂老师比较同情和支持当时的革命,师生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向陈毅传授了格律诗词的基础。陈毅后来曾赋诗纪念这位老师:“青海设帐启幼蒙,博文约韵坐春风。出国归来先生逝,只忆音容难寻踪。”

陈毅的母亲黄培善

1913年初,母亲带着兄弟俩又回到成都。这时家庭经济已经十分困难。当时华阳县(时成都分为成都县和华阳县)德胜乡高等小学规定每班的前三名学生可以免费。下半年,陈毅和陈孟熙兄弟考进了该校,俩人读书刻苦,各在自己的班级里每学期都考取了前三名。校长冯湛恩是成都有名的古文学家,被人称为“冯刷板”(意为作文像油印刷子刷制得那么快捷端正)。陈毅在冯校长亲自所教班级学国文和习字,对冯很钦佩,作文进步很快。有一次作文比赛,同样的题目,他连作7篇,荣获全校第一名,冯校长高兴地夸他为“陈刷板”。

高小毕业时,家庭经济已经十分困难。陈毅为尽快得到就业谋生机会,进入成都工业讲习所学习。不久,祖母病重,为减轻家庭负担,陈孟熙辍学务农,陈毅也到了一家当铺做学徒。1916年祖母去世后,陈家分了家,经济更趋困难,父亲去重庆盐务局当了抄写员,每月只有大洋6元钱维持家庭生活,母亲也不得不租种几分菜地贴补家用。

尽管生活如此困难,母亲还是主张最低限度也要供一个孩子上学。因此,陈毅于当年考上了成都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开始学习染织专业。但是,这时的陈毅“实在的兴趣是集中在政治和文学方面”,学工、关注政治和倾心文学,成为陈毅发展道路上并行的三个方面。他开始有意识地抨击时事,并带领同学们“闹学潮”,在甲工校里成了头角峥嵘的人物。同时,由于他踢得一脚好球,“陈Forward”(足球前锋)成了成都学界有名的“五虎”之一,使他在甲工校外也有了一些名气。到1917年底,由于家庭经济更加困难,陈毅不得不中途辍学。(图片来自《陈毅元帅画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15岁护卫毛主席走完长征,多年后两人再见面,主席说:官不小嘛
陈毅的外公黄福钦是位有钱的地主,在清末时...
民间故事:书生被绑去衙门,太守没给他治罪,却将他岳父关进大牢
陈家祠堂
英烈丰碑——肖九成
62年陈毅回家看望母亲,看到护工行为异常询问:娘你们藏起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