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设计|五下《杨氏之子》

21

杨氏之子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1课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与机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句中停顿,背诵课文。难点:理解和课文内容,感悟人物语言风趣幽默。

教学过程

板块一:释题意,知作者

  师:同学们,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走进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感悟语言中的智慧。       

本单元第21课是一篇文言文,请大家齐读课题——《21杨氏之子》师: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生:“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解释得很正确。氏”是“姓氏”的意思,杨氏,即姓杨。“之”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请你用“之”字“的”意思组词(一家之主,无价之宝)。请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师:文言文,简洁,含蓄,凝练。怎样才能感受到文言文传递给我们的内涵和魅力呢?我们一起回顾学好文言文的方法:生:借助注释师:可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了解与文言文相关的信息。生: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等师:能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生:反复诵读师:当然,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借助工具书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我们先借助注释,看看这篇文言文出自哪部作品呢?《世说新语.言语》,《世说新语》大家并不陌生,《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世说新语》: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是言语篇里的一个小故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这部作品:记言则玄远冷隽(意味深长),记行则高简(深奥简要)瑰奇。(设计意图:本板块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通过复习迁移让学生重温创作的背景和课文出处。)

板块二:读通文,读懂意 

   我们走进课文感受这篇文言文的魅力吧。

(一)读准字音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断句的地方,借助注释猜一猜,多读几遍。 

谁来挑战读一下?读得怎样?(找一生评价,)

        文章中出现的两个多音字读得很准确:“为设果”,请你来读,一起读;“应声答”,请你读一下,大家一起读。

师:要知道为什么读“wèi”,就要知道谁为谁设果,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位同学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为”在这里表示的是“给,替”的意思,这是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师:杨氏子是这样招待客人的: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应yìng”声答,是一种怎样的回答?应的意思是?

生:应的意思是随着、回应,随着孔君平的声音刚落,他马上回答。据义定音,读四声。 一起再来读这两个词:为设果、应声答。(设计意图:据义定音是学习多音字的最好方法,带着学生学以致用,在读准音的过程中,理解句意,为后面断句和感悟人物品质 适时铺垫。)

     文中两个会认的字,诣,在文中的注释是拜访的意思,但“诣”不是拜见一般人,这个“诣”专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请带着一份恭敬读清谁去拜访谁!(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禽字,的意思是什么?

        老师课前搜集了资料,禽,是一个象形字,最早这个字就表示,用网捕捉鸟类。现在,禽就是鸟类。

        在这句话中,家禽,就是家里的鸟。

师: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说的是谁家的鸟?

生:夫子家的鸟。

师:能把这个意思读清楚吗?(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扫清字词障碍,我们再读课文。(设计意图:识字融入传统礼仪,识字结合字理识字,理解字意的并能初步明确断句的位置。)

(二)读出节奏

  师:我们有韵有味地朗读这篇文言文,请同学们听老师读,除了标点,还有哪些停顿。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节奏标注得跟老师的一致吗?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我们接龙来读,请你先来。

(课件出示: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为大家开了个好头)

2.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停顿恰当,你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其、儿,文中代指的是谁?同一个人在不同语境中,称呼也不一样。甚至是前面提到的称呼,后面能省则省。比如,为设果,果有杨梅。请你读)

3. 为/设果,果/有杨梅。(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这句话省略的是?杨氏子、孔君平。杨氏子为孔君平摆放水果,水果里有杨梅。请你接着读。)

4.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在这里,指后面省略的是?又是杨梅,正是杨梅 引发的这场风趣的对话,看到文中的插图了吗?杨氏子是怎样应答的?)

5.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得有韵有味)

师:最后两句话我们再来读,

孔君平怎样地说?谁是谁家的什么?

杨氏子怎样地说?未闻谁是谁家的什么?

带着理解,再读出停顿。

       我们师生配合读。黑色字体,老师读,红色字体你们读,带上动作更好!读得入情入境。

       镂空读,敢挑战一下吗?自己先练习一下。(设计意图:准确断句,才能读懂课文,所以课文的学习在前面的铺垫与渗透的前提下,带着孩子从有困难的句子入手,加强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坚实第一步。)

(三)读懂文

 在反复诵读中,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文言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吗?

板块三:悟语言,晓智慧

师:这么长的故事,文言文用5句话,55个字,简洁凝练地表达出来。文中的杨氏子非常有特点,文中哪个词就可以概括?

板书:甚聪惠

      这句话,哪个字用得好?该怎么读?(甚字,读出对杨氏子的喜爱之情。)你来读,你来读。

     《草船借箭》诸葛亮神机妙算,甚(  ),景阳冈,武松打虎,(   ),咱班同学孺子可教,甚(   )。

     出示学习提示:

1.读: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杨氏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3.写:找到对应的内容批注下自己的想法。

(提笔即练字,练字即练姿。)

师:我们一起分享交流阅读收获吧!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孔君平以姓氏做文章来考考他呢。想象孔君平的神态与语调,一起读读这句话。

2.孔君平的话音刚落,杨氏子马上就给出回答,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你脑海中闪现了哪些四字词语?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毫不犹豫。思维敏捷,正是杨氏子的聪慧之处。

3.杨氏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所以他才对孔君平说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师:用上“未闻”,这杨氏子既机智地回答了孔君平的话,又对长辈不失委婉敬重,应答得体,是杨氏子聪慧的又一表现。(设计意图:人物的语言,一个问得巧,一个答得妙。“逻辑飞白式”回答,一来一往中,彰显士族风范,突出杨氏子之聪慧,更能感受语言的魅力。)

        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了年方九岁,聪慧的杨氏子,他礼貌待客,读文:为/设果,果/有杨梅。

        思维敏捷,应答得体,读文: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言语间更令人赞叹的是对长辈的尊敬,读文: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在这场由杨梅引发的对话中,让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妙趣横生(幽默生趣),处处绽放着智慧的魅力(言语显慧),

        在歌诀乐读中,背诵积累下来吧。轻轻打着节拍跟老师读。

发现了吗?红色字体,是课文重点强调内容,一字一节拍,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这样敢挑战吗?自己先试试

拓展延伸:

      师:杨氏子的智慧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在雪窝烟台,如果问你大雪纷纷何所似?你会怎样回答?让我们走进《世说新语》中的《咏雪》请同学们读读原文,再对照注释读读译文,寻找文中最有智慧的语言吧!

      生读文解译: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我们的答案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具诗意。这智慧之言,正是出自才女谢道韫之口。

板块四 荐阅读,续写文

   读一读:课后请同学们走进《世说新语》言语篇,继续感受语言的智慧与魅力。《世说新语》除了《咏雪》,还有许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孩子,比如让梨的孔融,我们已经读过的不取道旁李的王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都成了当时社会的士族,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里面有原文,有注释,还有译文,老师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写一写:想象一下孔君平听到杨氏子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话后,心里会怎样想,会说些什么?请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甚聪惠

会听 有礼貌

会说 反应快

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

反复诵读 关注插图

教学反思

思得

      1.梳理学习古文方法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文言文,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方法已经了如指掌。上课伊始是带着孩子们回顾方法,梳理方法的妙处,为学习课文做铺垫。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对应的教学内容,又将学习方法呈现在板书中,让孩子们明确学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是最合适的,方法与内容完美结合。

       2. 发现文言文断句规律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断句方法,我以前只是教给学生根据句意来断句,本节课教学中我第一次在对比中发现两个句式的相同之处:谁怎么样的说,什么是什么。在对比中发现,在反复诵读中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是学习方法层面的掌握,有助于助推学生自我学习古文的积极性。

      3. “陈琴歌诀乐读”引领背诵

       接触“陈琴歌诀乐读”法之后,发现这是学习背诵古文的好办法,歌诀乐读,先得会断句,在融入明快节奏,有韵有味诵读小古文,朗朗上口,记忆牢固。自己也是找到“吃螃蟹第一人”的感觉,带着孩子们快乐歌诀。歌诀的同时融入动作和表情。在欢快气氛中,学生学习情绪饱满,背诵效果也是可想而知。

思失

      1.疑惑

       课文教学中,过多关注了多音字“据义定音”的学习方法,在讲解“为”“应”读音时,引导学生理解字意、朗读语句,此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品质,是否为时过早。

       2.不足

       (1)整堂课放手的时候不多,还是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一步一步推进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成少。

       (2)课堂上没有落实书写任务,“氏”“禽”都设计的字理教学的渗透,因为课堂设计的容量,而没有给学生讲解。

        (3)预设中,孔君平与杨氏子的言谈举止正表现的是“士”礼仪,没有在课堂中生成,预设中的拓展到对士族阶层的理解与解读,再拓展到记录“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世说新语》都没有实现。

           一堂课,想加入的元素太多,就容易迷失方向,把握住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落实好语文教学要素,才可以是成功的课。所以,要敢于放手,发散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还要收放自如,落实本课教学重难点,就不会有太多的患得患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省古诗文教学竞赛优秀教学设计《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姓不越人类
三个“一点”打开文言学习的启蒙之门_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_电子期刊库_中华语文网
《杨氏之子》:五句文言,学什么,怎么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